#好奇

在親密關係中 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

在親密關係中 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好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莉透過這個問題所告訴我的,應該是引發她今天跟浩威不愉快的事件。我在做婚姻或伴侶諮商中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會讓人情緒爆發,吵到不可開交的事,常常是事後都記不得,生活中的芝麻綠豆大的事。真正需要嚴肅考慮的議題,例如要不要有小孩,什麼時候生孩子,該不該移民/搬家,等等,比較不會導致即時的導火線,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爆炸性的後果。反而是芝麻綠豆大的事,會讓人吵得不可收拾,有時甚至大打出手。有一位心理學家同事曾經跟我說:直到結了婚,我才知道原來我也會有氣到想殺人的時候!這些讓人氣炸了的芝麻綠豆的事,其重要性,是事件背後的動機,雙方的堅持與習慣。這些堅持跟習慣,以及可以妥協的空間,會決定夫妻間的相容性。簡單來說就是,他們處得來嗎?所以……這有對錯嗎?退一步問,對錯很重要嗎?在一段親密的關係中,若是要長久地一起走,有一種領悟會幫助雙方的關係,那就是:證明自己對,或是對方錯,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對彼此保持一顆好奇的心,也就是說,好奇心,比好勝心,來得重要。為什麼你會那樣想?你的感覺是什麼,可不可以多跟我描述一下?這些在生活當中一定會遇到的不同意見,想法、感受,或許有時候會有對錯之分,但就算證明了自己是對的,也很難贏得對方的認同,對彼此的關係更是毫無幫助。當然,若是兩人差異太大,每天都會爭吵,各自堅持的地方很多,這日子也不好過。婚姻諮商中可以提供的工具與技巧,只能有限地協助彼此關係的互動與發展。就像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攀爬網架的支持,才能長得好,工具與技巧就像網架,可以提供協助與支持,但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更像是植物本身,它的生命力與健康程度,會決定最終的存活機率。小莉與浩威的關係是否能夠存活,甚至茁壯、成長,目前我還無法評估。我的短期目標,是減緩他們對彼此的傷害,對關係的破壞—從嘗試喚起他們的好奇心開始:對對方的好奇心,對對方為什麼與自己不同的好奇心。當我們願意將重心從自己身上轉移一些,放在對方的身上時,不但可以保持好奇心,還可以增進同理心。這份好奇心,在雙方都刻意努力灌溉與滋養它的環境中,是可以持久不斷的,但也需要許多的練習。要擁有一段令人滿意的親密關係,是要付上努力與勞苦工作的代價啊!生活中的小事,多是吵架的主因 Learning of Love問題通常不只是問題,問題本身的線索,以及背後的動機與意義,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訊息。(本文摘自/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三采文化)

孩子愛問「為什麼」 幫助深層理解

孩子愛問「為什麼」 幫助深層理解#好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詢問「為什麼」的問題特別常見,這類問題也引出有趣、深入的議題——什麼才是「為什麼」的最佳答案?家長會意識到這樣的複雜性,當他們試著解釋雨、雲和水蒸氣的關係,或是為什麼有白天和夜晚,或是腳踏車是如何運作的,更不用說每位家長都害怕回答的問題:「寶寶是如何跑到媽咪的肚子裡的?」因果解釋對孩童而言 引發對事物更深層的理解好的解釋和壞的解釋區別為何?對於成人和孩童而言,解釋到底有何種作用?為什麼重述事實,遠比不上解釋事實來的令人滿意?孩童如此渴望解釋,這不禁讓你認為那些解釋必定帶有特別的作用,但到底是什麼呢?譚尼亞.倫布羅佐認為「為什麼」問題和回應問題的解釋使孩童用更深入、更寬廣的方式認識世界,這是他們用其他方式,無法達成的。當解釋某事件時,你通常會提出因果故事來解釋為什麼事件一定會是這樣。因果解釋特別有效,因為它們解釋特定事件用的方法,能讓你為新的事件做出結論。數項研究顯示,當孩童解釋事情,甚至只是解釋給自己聽,都會引發他們對於事物有更深層的理解。解釋機器如何運作資訊 專注於因果結構舉例來說,在一項研究裡,研究人員在4歲孩童面前展示一台複雜的魯布.戈德堡機械,由樂高積木和齒輪組裝而成。機器的某些部分構成機器的運作(像是紅色齒輪必須要和綠色齒輪相接)。而其他部分只是裝飾——一塊擺在齒輪上方的藍色樂高積木,卻沒有任何作用。研究人員請孩童解釋機器是如何運作,或是請他們描述機器本身。然後,他們把機器拆解,要求孩子重新組裝,同時,他們也問孩童哪塊積木該放哪個位置的事實性問題。被要求解釋機器運作方式的孩童,對於機器功能部位記得比較多,也比較能夠重新組裝機器。並不是解釋機器運作讓孩童更注意機器本身——被要求僅描述機器本身的孩童比較擅長記憶純粹裝飾的部分,也就是無法使機器運作的部分。相反地,解釋讓孩童專注於與機器因果結構相關的資訊——也就是告訴他們機器如何運作的資訊——即使那代表他們必須忽略較不重要的資訊。(本文摘自/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大寫出版)

娛樂場所普及 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吸毒

娛樂場所普及 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吸毒#好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隨著網咖、夜店、KTV等娛樂場所的普及,且目前也剛好正逢暑假期間,莘莘學子紛紛卸下課業重擔,展開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致青少年接觸毒品的管道增加,如果又出現同儕的誘惑,或是好奇心、追求刺激下的驅使,青少年很容易掉入毒品的危害世界。根據臺南市政府針對高中職以下高風險學生進行尿液篩檢結果,清查陽性人數於99年為48人,100年提升至74人,可見施用毒品的人口年齡層,已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其中, K他命、搖頭丸以及新興毒品-喵喵等三、四級毒品是青少年族群中常見的濫用藥物,而藥物的濫用除使青少年容易出現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外,亦會導致中毒症狀、戒斷症狀、情緒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進而影響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等,從此深陷毒害泥淖中,終生與毒對抗。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特別呼籲家長,在暑假期間應多觀察、關懷青少年,並鼓勵及陪同青少年參與正當休閒活動,另青少年應避免出入不良場所,且面對友人毒品的誘惑時,應勇敢堅定的表示拒絕毒品,勿因好奇心或追求刺激而嘗試,以成功遠離毒品危害。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為協助家長及早發現青少年用毒問題,進而及時處理,指出若是青少年出現情緒易怒不穩定、鬼鬼祟祟、對長輩及親人迴避、作息不正常,或經常徹夜未歸、身體有異味、目光呆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經常向家長親友要錢等,都可能是青少年施用毒品的徵兆,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