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作

氣喘藥物應規律使用 避免反覆發作

氣喘藥物應規律使用 避免反覆發作#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氣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台灣的氣喘盛行率也是呈現相同趨勢,在先前研究顯示,在台北地區7歲至15歲的學童當中,氣喘盛行率從1.3%上升到17.8%。平常用保養型吸入型類固醇 居家環境整理且勿擅自停藥活潑的國小一年級男生謙謙,3歲時因為反覆喘鳴被診斷為氣喘,可惜並沒有規則使用氣喘藥物控制,這幾年來常常感冒發燒時就會出現咳嗽、喘鳴甚至呼吸急促的情形需至急診報到。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謙謙是典型的「過敏性氣喘」的病人,於是開立保養型的吸入型類固醇,並衛教謙謙的媽媽如何整理居家環境及切勿擅自停藥,這兩個月儘管天氣轉涼,謙謙也沒有再氣喘發作了,目前定期回兒科門診追蹤。什麼是氣喘?第一、呼吸道對環境中各種不同刺激產生過敏反應,造成發炎細胞浸潤,呼吸道收縮、黏膜腫脹而形成氣喘及表現出氣喘的相關症狀。第二、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氣道阻滯病變、慢性氣道炎症反應。上述的定義簡單來說,有氣喘的病人一旦接觸到刺激物,這裡所說的刺激物可以是環境中的過敏原(塵蟎、動物皮毛、黴菌、花粉)、空氣中的汙染物(懸浮微粒或是二手菸、油漆)、冷空氣、病毒感染、運動,這些都有可能引發氣喘。但是如果避免了這些刺激物又能有效控制氣喘,支氣管的狀況以及日常生活的表現都會回復到正常的兒童一樣。氣喘症狀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表示,如果有以下幾個症狀,可能就要懷疑是否為氣喘:咳嗽(尤其是夜間咳嗽、運動後咳嗽)、胸悶、喘鳴聲、甚至呼吸困難。有些家長可能有這種經驗,小朋友時常咳嗽感冒,一個月好幾次,吃了感冒藥,但是症狀並沒有明顯改善,這類的兒童就可能有氣喘。另外,兒童在嬰兒時期有異位性皮膚炎、父母親有氣喘的兒童更有機會有氣喘。如果有類似的情況,可以帶小朋友至兒科門診來診治。醫師可以經由病史詢問以及詳細的身體理學檢查來判斷是否有氣喘,在醫院還可以安排輔助性的檢查,例如過敏原檢測、肺功能測試等。一旦確診是氣喘,家長也不至於太恐慌,因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病人,在良好的藥物治療與飲食、居家環境的控制下可以過著不受氣喘影響的生活。主要的關鍵取決於病童家長能否配合醫師的指示做長期照護(例如正確使用藥物、服藥的順從性)以及環境過敏原的控制。減少過敏原 避免氣喘發作位於亞熱帶的臺灣,塵蟎是相當重要且常見的過敏原,定期的清理兒童的居住環境對於氣喘的控制是相當有幫助的。塵蟎以人類的皮屑為食物來源,因此彈簧床、棉被、枕頭、厚窗簾布、地毯都有塵蟎的蹤跡,儘量每星期用吸塵器清理上述的家具,或使用防蟎床套,寢具則可以用55°C以上的熱水或烘乾機處理寢具,再用清水洗滌如此以來就能有效去除塵蟎。此外,將孩子的房間擺設佈置愈簡化愈好,只擺放寢具,不放置絨毛娃娃、大疊的書本以及衣服,加強收納以免聚積塵蟎。藥物治療方面則可以配合醫師的處方,不論是治療氣喘急性發作的緩解型用藥或是平時長期保養型用藥,現在都有不錯的藥物可以使用。醫師開立的保養型用藥主要的目的是讓病人的支氣管處於穩定的狀態,避免氣喘急性發作,如果一段時間都沒有氣喘急性發作,可再由醫師評估停藥,病人不需要終生使用藥物。避免吃冰冷食物和飲料 隨身攜帶氣喘緩解型用藥有關於兒童的生活型態:飲食方面並沒有特別限制(除非有食物過敏史),但宜避免吃冰冷食物和冰冷飲料。醫師也鼓勵氣喘孩童在氣喘症狀受到控制、沒有感冒發燒的情況下選擇緩和、可間歇性休息的運動,如體操、慢跑、游泳等等。在運動前要先注意外面的溫度以及空氣品質。在運動場所也要隨身攜帶氣喘緩解型用藥(例如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表示,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氣喘若反覆急性發作,會增加長大後的成人型氣喘的風險。為了避免氣喘反覆發作,病童、家長以及醫護人員必須相互配合,並且討論治療計畫,如此一來讓病童遠離氣喘將不是難事。

心臟病急性發作?非典型症狀要注意

心臟病急性發作?非典型症狀要注意#發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因應冷天氣來襲,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血壓監測、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確實做好保暖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禦寒8要點 助家人與自己安度寒流衝擊1. 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 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 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4. 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5. 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6. 避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7. 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8.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有症狀立即就醫 爭取黃金搶救期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曝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3小時,若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應該打119迅速就醫。當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保命要訣就是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

兒童癲癇發作 5大正確處置方式

兒童癲癇發作 5大正確處置方式#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癲癇發作的原因是大腦的不正常放電導致腦部正常功能無法執行,因此每次的癲癇發作對於大腦都是一而再的傷害。「兒童癲癇症」為一少見但可能很嚴重的兒童神經科疾病。有些癲癇症如控制不好,甚至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功能及動作發展,所以早期診斷及治療對於兒童癲癇症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癲癇症俗稱「羊癲瘋」或「豬母癲」除了大家常看到的全身僵直及抽搐的大發作之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神經專科許家睿醫師表示,兒童癲癇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現,如點頭癲癇、失神性癲癇、肌躍式癲癇等,在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癲癇症狀表現。許家睿醫師表示,癲癇發作時如果影響到孩子的意識狀態如發生跌倒等意外,就可能危害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兒童癲癇症的檢驗方式有哪些?「腦波檢查」是兒童癲癇症重要的檢查工具,檢查時技術員會在頭部黏貼數個電極以接收腦部發出的電波,所以並不會對小朋友的腦部造成任何傷害,同時也能提供醫師重要的診斷資訊,經神經科醫師根據臨床症狀綜合判斷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而「腦部掃描」則可找出腦部是不是有某部份發生損傷,而導致癲癇的發生,而常見的有電腦斷層掃描與核磁共振。以及「核子醫學檢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偵測腦部的血液循環或是神經細胞的代謝功能,藉此檢查得知腦功能障礙的部位是在何處。血液檢查包括藥物濃度、生化檢查、和血球檢查。癲癇發作時的處置方法:1)立即躺下,將病童側臥或僅使頭部側向一邊,在頭下墊些衣物避免磨擦傷害,並讓病童口液易於從口中暢流,以防嘔吐物會影響呼吸。2)維持呼吸道的暢通,鬆開過緊的衣服。3)不要塞任何東西到口中,更不要硬把咬緊的牙齒撬開,以防影響呼吸又傷害病人。4)觀察與記錄發作型態、持續時間,如果超過5分鐘發作還未停止就該緊急送醫。5)除非病童位於危險地方或易受遭害之處,否則絕不可移動病人。「癲癇」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高血壓及糖尿病一樣,都屬於慢性疾病。許家睿醫師表示,七至八成的癲癇病人只需一至兩種抗癲癇藥物即可達到良好的控制,但是抗癲癇藥物需要長期服用至少兩年以上,甚至有些癲癇症可能需要終生服藥。而這也是許多家長不敢讓孩子服藥的原因,擔心藥物的副作用。然而控制不佳的癲癇症對於兒童正在發展的大腦危害更大,所以只要在醫師的監督及指導下用藥並定期追蹤,就能確保用藥的安全,也能讓癲癇症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醫調理 氣喘發作率降2成

中醫調理 氣喘發作率降2成#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歲的王小妹,新生兒期就飽受過敏性疾病的困擾,未滿月時就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到3歲左右就開始出現鼻過敏的症狀,3歲半第一次氣喘發作,之後大約每半個月發作一次,沒發作時也倦怠頻咳,活力差,走路一下就會喘息咳嗽,夜間睡不好,脾氣暴躁。重感冒時會發作 頻咳偶發、鼻塞經半年中醫治療,發作頻率由半個月延長至2~3個月,發作率約降2成,目前僅有重感冒時會發作,夜間頻咳偶發,鼻塞、流鼻水少很多,氣喘的嚴重度,由中度持續性減輕為輕度間歇性,目前日常活動力正常,參加跑步、騎滑步車、溜直排輪運動都與正常小孩無異。產生過敏反應 發炎細胞的浸潤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致中表示,氣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反應,導因於呼吸道對環境中,各種不同刺激產生過敏反應,造成發炎細胞的浸潤,呼吸道黏膜腫脹與收縮,因而產生氣喘。白果、人參通暢鼻竅、補肺益氣氣喘急性發作期,中醫會用麻黃,貝母,桔梗以開宣肺氣,用石膏,黃芩,桑白皮降火止逆,杏仁,半夏肅降肺氣,以達到降逆平喘為主,緩解期則以桂枝湯,小青龍湯、辛夷,白芷,蒼耳子、百合,白果、人參等以達到通暢鼻竅、補肺益氣、溫肺散寒、潤肺化痰、補腎納氣,隨症加減應用以強化體質。少吃寒性食物 果汁、氣水、瓜果王致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換天氣轉涼,都是氣喘好發的時候,氣喘兒要小心保健。此外,也要少吃寒性食物,例如果汁、汽水、瓜果類等,並保持適當規律運動。單純使用中醫來控制氣喘,或以中醫輔助西醫治療氣喘,都可以讓症狀得到更大的緩解,也能強化身體的抵抗力,改善過敏體質,降低氣喘發作機率。

換季氣喘頻發作 5撇步控制

換季氣喘頻發作 5撇步控制#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歲的林同學在7歲就被診斷氣喘,無規則就醫,前陣子因為氣溫變化大,就一直有咳嗽狀況,影響生活甚至無法上體育課。經醫師安排肺功能檢查,建議規律用藥物控制氣喘,氣喘經穩定控制後加上規律運動,現已恢復正常作息。今年的5月3日是世界氣喘日,呼籲民眾遠離氣喘誘發因素、遵醫囑定期回診,並配合醫師指示正確用藥,才能好好的控制氣喘!發生年齡雙高峰:10~14歲、65歲後據國健署調查結果,國人經醫師診斷患有氣喘的比率,在14歲前隨年紀增加而升高,超過14歲後隨年齡增加逐漸趨緩,直到老年後才有再升高的情形!而氣喘常見的臨床症狀是慢性咳嗽及合併痰音,而急性氣喘發作的症狀則是因為呼吸道的肌肉收縮,再加上呼吸道的發炎反應,所以原本暢通的呼吸道阻塞住了,因此進入肺部氧氣不足,便自然想要用力呼吸,此時便會使用輔助性的呼吸肌肉,所以在肋骨下緣便會凹陷,甚至胸骨上端接近脖子的地方也會因用力呼吸而凹陷,近而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由於呼吸道阻塞住了,這時空氣進出便發出「咻咻」聲。日常生活五撇步 氣喘止步預防或減少誘發因子是減少氣喘發生的不二法門,包括過敏原及一些非過敏原的刺激,前者例如:塵蟎、灰塵、花粉;後者例如氣溫急遽變化、病毒感染及空氣汙染等因素。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提供了控制氣喘5撇步,讓氣喘者可以有效控制疾病:●撇步1/正確用藥在氣喘診斷之後,應該儘快開始每日規律使用藥物,因為較早使用藥物,比起症狀持續2至4年後才開始使用,會有較好的肺功能。此外應依自己的氣喘嚴重程度,配合專業醫師擬定適宜的治療計畫,做好氣喘症狀與肺功能的監測,有助於瞭解氣喘惡化的徵兆及做出正確的處置。●撇步2 /定期回診有些氣喘病患雖然看似沒有症狀,其實氣管內仍在發炎,即使表面症狀穩定,仍應持續追蹤。倘若良好的氣喘控制已達成且維持3個月以上可以經醫師評估進行降階治療,以期找到最低的藥物使用劑量來控制氣喘症狀,同時降低使用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撇步3/遠離過敏原日常生活中,氣喘的過敏原誘發因子包括塵蟎、蟑螂、黴菌、花粉及寵物的皮屑等。每兩週以55度熱水清洗寢具,防止塵蟎生長,盡量避免擺設絨毛玩具及地毯,並用百葉窗或塑膠遮板代替厚重窗簾,家裡也最好不要飼養貓、狗等寵物。另外假如成年後發生氣喘是因為曝露於工作環境的關係,應儘早移除有害環境因子及早期治療,以增加復原的可能性。●撇步4 /拒絕菸害、刺激物有吸菸者要戒菸,無吸菸者則需避免二手菸以及三手菸威脅。此外氣溫變化過大時,應注意身體保暖,並避免情緒起伏太大,盡量維持心情平穩。●撇步5 /規律運動事實上,大部份的氣喘患者都可以正常的從事體育活動。國健署建議運動前做足15-30分鐘的暖身運動,比較不會引起氣喘發作,且為了預防運動時引發氣喘的突發狀況,切記隨身攜帶藥物並結伴運動,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則更能放心從事運動。   

吃太補又喝甜 含糖果汁害醫師媽痛風發作

吃太補又喝甜 含糖果汁害醫師媽痛風發作#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老婦高齡88歲,向來身體健康,日前和家人聚餐吃得比較豐盛,又喝了一瓶果汁飲料,半夜竟引發痛風發作,她的兒子正好是風濕免疫科醫師,原本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仔細查看飲料成分,發現果糖含量太高,研判自己母親第一次痛風發作,應該是豐盛晚餐加上含高果糖飲料引發的。原有輕微高血壓 竟因含糖飲料惹痛風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胡宗慶醫師的母親因為喝了果汁引發痛風,他表示母親無痛風病史,無糖尿病、無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只有輕微的高血壓,飲食也沒有特別禁忌,家族聚餐當天有魚有肉,還有火鍋,不過平常也有機會這樣吃,這次喝了一杯果汁之後,她覺得甜甜的很好喝,跟孫子又要了一瓶喝,當天晚上睡到半夜,左膝蓋腫脹寸步難行,兩個小時走不到隔壁房間。胡主任幫母親治療,總共抽出了35cc的關節液,給止痛藥緩解,兩天之後疼痛才完全解除,之後她再也不敢喝含糖飲料。只注意高普林 忽略果糖攝取也會引發痛風痛風是因為體內普林代謝異常,血中尿酸過高,造成尿酸結晶鹽堆積在關節腔內,引發關節發炎、疼痛、腫脹。胡醫師表示,痛風患者一般都會注意少吃高普林食物,例如動物內臟、海鮮、高湯等等,但是往往忽略果糖攝取太多也會引發痛風急性發作,因為果糖代謝的時候會間接地增加尿酸的產生。胡宗慶醫師提醒民眾,罐裝飲料或手搖飲料,含糖成分高對身體就不好,果糖在含糖飲料中悄悄下肚,對痛風的影響可不小於冬天火鍋進補,尤其天氣變暖,民眾愛喝飲料解渴得要小心,而且痛風患者要多喝水,使每天尿量在2000cc以上來幫助尿酸排泄,千萬別用含糖飲料代替開水。

用藥服從率不佳 流感季讓氣喘急性發作增3成

用藥服從率不佳 流感季讓氣喘急性發作增3成#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嚴重,恐增加氣喘急性發作!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自流感季以來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醫師表示,本次流感主要仍為H1N1病毒引發的感染,許多氣喘病患也會因為流感引起呼吸道發炎,進而使得氣喘急性發作增加2~3成。台中榮總胸腔科醫師傅彬貴表示,過去健保資料顯示,近五年平均約7%氣喘病患因急性發作送急診。急診資源不足,嚴重氣喘更耗費醫療資源。他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應長期就診用藥,若屬於嚴重過敏性氣喘,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達到長期有效降低急性惡化發生率,有氣喘的民眾可依個人狀況在醫師評估下選擇適當的治療。胸悶、夜咳以為感冒 患者不知自己罹氣喘根據近年健保資料庫顯示,氣喘人數逐年增加,嚴重氣喘患者攀升速度更以每年高達4%的幅度成長。傅彬貴醫師表示,氣喘常以胸悶、夜咳以及久咳作為表現,許多氣喘患者把這些症狀當作感冒,不少嚴重氣喘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氣喘。傅彬貴進一步指出,目前急診室與加護病房因流感與醫護人力不足,病床一位難求,在醫療資源急需有效資源分配的當下,往年健保資料統計卻顯示,過去十年因氣喘急性發作送急診的患者累積達83萬人次,花費竟逾11億。其中,嚴重氣喘約占整體氣喘病患的5~10%,但花費的醫療資源卻占整體氣喘的40~50%!嚴重氣喘患者平均一年7次急性發作,平均每年至急診就醫1.8次,耗費加護病房、插管等大量醫療資源;死亡率更是輕度氣喘患者5倍!用藥服從率不佳 恐增氣喘急性發作傅彬貴醫師提到,氣喘現行用藥服從率不佳,許多患者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便自行停藥;或是只有天冷時用藥,但夏天停藥。看起來氣喘好像痊癒,但反而更容易惡化成嚴重氣喘,提升恐致命的急性發作率。醫師呼籲,嚴重氣喘病患者更須檢視自己氣喘控制狀況,切勿自行停用氣喘控制藥物。嚴重氣喘藥物包含口服類固醇、吸入式類固醇加上吸入式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緩釋型茶鹼與生物製劑。傅彬貴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更應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更要遵照醫師的指示醫囑,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或者其他藥物。建議接受治療前,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並注意各種藥物可能潛在的副作用。

超級寒流來襲 嚴防心臟病、中風發作

超級寒流來襲 嚴防心臟病、中風發作#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周末受到寒流南下影響,各地區氣溫明顯下降。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特別呼籲長輩,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年長的長輩一定要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及防滑鞋,以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泡湯應有人陪 不超過15分鐘為宜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為遲緩,在寒流來襲這幾日,建議長輩暫不出門,另外,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配合人體的生理時鐘,早晨起床動作要慢一點,起床後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來調節生理機制與禦寒。另有民眾欲上山賞雪並順道泡湯,國民健康署提醒,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以15分鐘為限,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泡湯後也要注意勿太快起身,以免發生暈倒意外。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若剛喝過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2小時再進行。死因逾3成為心血管疾病造成103年衛福部死因統計,共有46,440人因為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而死亡,佔總死亡人數28.5%,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管收縮使血壓容易不穩定,這樣的現象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機會,進而增加冠心症等心臟病及梗塞型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特別呼籲有三高疾病的民眾,不要因為假期而忘了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另寒流期間,在飲食定量並注意情緒,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多喝溫熱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以嚴防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形,一定要儘速送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