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

何時爬山最好?需要哪些裝備?登山專家:最適合的季節是「這月份」

何時爬山最好?需要哪些裝備?登山專家:最適合的季節是「這月份」#爬山

爬山是近幾年新興的戶外運動之一,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登山方式,秋冬爬山又有什麼注意事項呢?本山岳嚮導協會認證的山岳嚮導木元康晴,偕同6位專科醫師於《山岳醫生告訴你!》一書中,分享登山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包刮高山症、體溫過低、凍傷、皮膚問題的預防及處置,以及登山時需預防及警惕的事項,讓民眾也能安心爬山。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爬山必學「自救法」最好先做1件事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爬山必學「自救法」最好先做1件事#爬山

秋天是最適合爬山的季節,除了氣溫涼爽之外,還可以看到楓葉轉紅、芒草片片等美景。不過,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身體也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高山症症狀、高山症判斷、高山症用藥等相關知識,幫助民眾更瞭解高山症,也能在危急時刻進行自救,爬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頭暈、嘔吐⋯高山症發作怎麼辦?專家建議「這類藥物」爬百岳必備

頭暈、嘔吐⋯高山症發作怎麼辦?專家建議「這類藥物」爬百岳必備#爬山

登山是近幾年興起的有氧運動之一,藉由向上攀爬、上下肢反覆伸展來運動。不過,攀爬高海拔山區的活動,屬於高強度消耗體力行程,登山過程中隨著海拔高度上升,周圍環境條件也隨之改變,因此部分人會感到不適,進而產生「高山症」。對此,藥師建議,出發前務必要諮詢醫師有關自身狀況,評估是否適合到高海拔山區活動。

登山新手必看!裝備清單、注意事項、推薦路線「登山指南」一次看

登山新手必看!裝備清單、注意事項、推薦路線「登山指南」一次看#爬山

近年「登山」逐漸變成一項熱門的運動之一,透過登山可以強健身體、呼吸新鮮空氣、與大自然相處,還可以遠離塵囂,陶冶身心靈。但,第一次登山該注意些什麼呢?《優活健康網》為讀者整理登山好處、登山注意事項、基本的登山裝備與常見問題,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好準備,安全爬山。

自己一個人爬山要怎麼準備?專家揭「登山攻略」用1招擬定合適路線

自己一個人爬山要怎麼準備?專家揭「登山攻略」用1招擬定合適路線#爬山

登山是近幾年興起的運動之一,多數人都會選擇跟登山團、親友一同爬山,但若是想自己挑戰登山,一定要做比平常更多的準備。日本最具權威的登山知識出版社、山與溪谷社於《一人登山完全攻略》一書中,集結多位獨攀者、專家的經驗,從登山前的訓練、出發前的準備、訂定登山計劃到緊急求助都完整收錄,幫助讀者擬定自己的登山計畫。以下為原書摘文:

山中迷路也不怕!登山必備「1神物」增加生存機率:4步驟等救援

山中迷路也不怕!登山必備「1神物」增加生存機率:4步驟等救援#爬山

日前知名法官陳伯均因登山迷路不幸離世,究其原因,主要是陳伯均與妻小共4人在前往池有山3.5公里處的三叉營地迷路,而他獨自下切找路,妻子等候多時聯繫不上報案求援,卻是天人永隔。登山達人表示,以台灣地形來說,如果登山時在山中迷路,千萬不要下切找路,建議「停留在原地」或是「往高處走」才是上策。

路跑爬山膝蓋痛?鍛鍊股四頭肌減損

路跑爬山膝蓋痛?鍛鍊股四頭肌減損#爬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股四頭肌的訓練,主要可以增加肌肉量,減輕膝蓋負擔,不過除了運動強度高的,也適合有膝蓋關節問題的人,進行肌群復健,只是這部分的伸展動作,強度和進行方式,也不同。因此無論男性或女性,股四頭肌都是非常重要的肌力訓練課題!對男性能看出是否作好重訓基本功,對女性有助於擺脫象腿、肉肉腿!2招股四頭肌訓練及伸展動作,助減輕膝蓋磨損與疼痛動作1.高腳杯深蹲訓練部位:股四頭肌、腿後腱肌群、臀大肌、腓腸肌、比目魚肌。步驟:(1) 採站姿,雙手可持壺鈴或啞鈴,輕靠在自已胸前,較為省力。(2) 雙腿打開與肩同寬並微微外八,維持骨盆與脊柱在良好曲線,腹部核心穩定。(3) 吸氣下蹲至大腿約與地面呈平行。(4) 再吐氣用臀部與腿部力量往上回起始位置。動作2. 抗力球伸展伸展部位:股四頭肌。(1) 準備好抗力球與瑜珈墊,左腳呈現弓箭步、右腳跪在瑜珈墊上,而右腳小腿靠在抗力球上伸展。(2) 當右腳小腿越往臀部方向靠近,股四頭肌的伸展會越多,重複並交替動作。

清水斷食療法 迷思大解密

清水斷食療法 迷思大解密#爬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斷食期間活動照舊?很多未經專業訓練的斷食營,都犯了嚴重的錯誤,例如他們會在斷食時做運動,但這其實是萬萬不可的。輕者會造成身體不適,產生危機反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休克。正確的斷食營裡,應該是一群人坐著或躺在長椅上,蓋著薄被,或者在微風徐徐的溫暖花園裡作日光浴,絕對不可以做體操或爬山健行。清水斷食初學者可從週末斷食開始嘗試在此特別強調,進行清水斷食期間,千萬不能從事耗費腦力或體力的工作,所以進行斷食療法時,一定要請假在家休息(或是住進斷食中心裡面)。如果初學者想要在家試試,可以先從為期兩天的「週末斷食」開始。配合上班的作息,星期五中午吃飽一點,下午回家之後就不再進食。一直到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才慢慢恢復進食。斷食的時候,我們身體會很想要「節約能源」,所以如果在斷食時,我們仍進行爬山、走路、用腦這些耗費熱量的活動,那麼身體就會進入兩難的抉擇,到底該節能,還是蠟燭兩頭燒?身體該怎麼辦?於是就會啟動緊急系統,分泌腎上腺素,跟著身體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心悸、發抖、畏寒、胃痛、頭暈眼花、冒冷汗等一系列症狀。所以,我特別強調,斷食期間千萬不可運動。不過坊間很多斷食營,會叫學員運動,然後把誘發的危機反應,解讀成身體的好轉反應,這是相當錯誤的觀念,需要更正,請特別注意。腦力耗費的能量比體力還要多另外,或許會有人認為,斷食不要浪費體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什麼也不要耗費腦力呢?只是動腦又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因為科學早已證實,腦力所耗費的能量,其實是比體力還要多的。我很多年前就發現,用功讀書比運動還容易肚子餓,週末放假當空呆子,一整天下來都不會餓。所以不要以為上班沒有耗費體力,斷食必須請假在家,不可從事腦力活動。斷食會導致生命危險?很多西醫對斷食的認識僅止於不良斷食所誘發的「危機反應」,所以認為斷食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甚至警告會導致器官衰竭、休克死亡等。清水斷食,真有這麼危險嗎?其實也不需多加辯解,從人類歷史上看,就可以發現很多名人都有長期斷食的體驗,他們不都是熬過來嗎?世界上的古文化和古宗教,幾乎都有斷食的存在,我們不也都活下來了?人體所積存的養分,其實是夠我們撐過斷食療程的。這些族群不適合斷食根據美國斷食論文的統計,20世紀以來,一直到1985年之前,共有數百人參與過醫療斷食,但這之中死亡的只有7位,而這7位當中,有5位在斷食時服用西藥,(斷食時服用西藥或維他命都很不妥當),另外2位對整個斷食過程交代不清。試想,通常會參與醫療斷食者,都是一些重病患者,例如嚴重的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這些患者本來死亡率就高,但反而參與斷食時,絕大部分都沒有死亡,可見斷食本身危險性並不高。雖然斷食很安全,但是若有下列情形的人,例如嚴重貧血患者、正在懷孕、正在哺乳的人、紫斑症、嚴重營養不良等等,還有年紀過輕的幼兒,都不適合從事斷食。(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新自然主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