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

耳垢分「乾、濕」2種生成原因大不同!醫警告:清錯方式恐越推越深

耳垢分「乾、濕」2種生成原因大不同!醫警告:清錯方式恐越推越深#耳垢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朵;洗完澡後,也會因為耳朵進水,拿棉花棒挖耳朵,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巫承融建議,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會用專門器械幫助民眾清理耳垢,避免自己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挖耳朵。

掏耳朵別過度 耳垢具保護皮膚作用!

掏耳朵別過度 耳垢具保護皮膚作用!#耳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耳朵的通道稱作「外耳道」,大人的外耳道直徑約為0.8cm,長度約為2.5~3cm,有些微的彎曲。雖然這個通道不算長,但內外兩段的結構不太一樣。外側部分約占整段的一半再多一些,其皮膚底下為軟骨;內側部分的皮膚底下則是硬骨,即頭蓋骨的孔洞之一。清耳垢太裡面 可能會將外側耳垢推進內側耳朵有軟骨的部分稱作「外耳道軟骨部」,內生有細毛(毳毛),且分布著「皮脂腺」與「耳垢腺」。耳垢即是由這裡分泌的脂肪與脫落的角質化皮膚細胞混合而成。再往裡面的耳道並不會產生耳垢,因此清耳垢時不需要清到很深的地方。相反的,要是清耳垢時清得太裡面,可能會將外側的耳垢不小心推進內側,故需多加注意。清耳垢時如果過於用力會傷到外耳道,而耳垢本身不乾淨的話甚至會造成耳道細菌感染,故應避免過度。而且真要說的話,耳垢有著保護外耳道皮膚的作用,並不是單純的污垢,如果一直清理反而不是好事。若想清除濕耳耳垢 用掏耳棒不如把耳朵洗乾淨耳垢可分為較乾燥、摸起來沙沙的類型,以及焦糖狀、觸感黏稠的類型。後者的耳朵亦被稱作「濕耳」,濕耳的外耳道汗腺(Aocrine gland)較為密集,故含有較多水分。「濕耳」為顯性遺傳,而乾燥耳垢則為隱性遺傳,不過濕耳的日本人約只佔整體的16%左右(北海道則約為50%)。與此相較,在白人族群中則佔了90%以上,黑人則有99.5%為濕耳。若想清除濕耳的耳垢,有時與其用掏耳棒,不如把耳朵洗乾淨更好。我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當醫務官時,大使館的公使說他的耳朵聽不太到,於是我帶他到當地的耳鼻喉科看診,醫師將細長的鐵氟龍管放入公使耳朵內,並以注射筒注入溫水,一口氣沖洗乾淨。於是大量的耳垢流淌而出,這戲劇化的一幕讓我和公使都嚇了一大跳。(本文摘自/醫學鍊金術:謊言與異端的醫學講座/世茂出版)

耳垢濕濕 九成機率是狐臭體質

耳垢濕濕 九成機率是狐臭體質#耳垢

狐臭大都發生於青春期,受情緒及荷爾蒙所影響。根據調查,大部分青少年在國中開始進入青春期會發現此症狀,因為荷爾蒙的刺激使狐臭異味更加的明顯,所以狐臭與荷爾蒙的分泌有一定的關聯。研究顯示,耳垢濕濕的人,可預知將來容易成為狐臭的潛在族群,這是因為人體耳道裡有些許頂漿腺的分佈,而頂漿腺的分佈區即為狐臭好發的位置,頂漿腺多分佈在腋下或陰部和乳暈,其中以腋下異味感最明顯。狐臭是一種體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由於正處於青春期,對於自身散發出的狐臭,在精神上形成壓力、不安及挫折感,進而影響人際交際發展的困擾,因此大部份人還是選擇接受治療狐臭,而目前最有效的根除方式,是以手術刮除頂漿腺體,將產生異味的來源直接去除。狐臭的治療的方式,可分為保養療法及手術治療方式兩種。保養療法包括有使用除臭劑、止汗劑、民俗療法、或是使用痱子粉等保持患部乾燥。而外科手術的方式,簡單的說就是用手術方式把頂漿腺徹底去除。改良式的狐臭手術是使用一種旋轉刀將頂漿腺刮除,因為傷口小,術後照顧比過去傳統手術更加便利。方式是在左右腋下做小切口,使用旋轉刀將頂漿腺徹底刮除,能大大降低狐臭異味的症狀。術後搭配消疤產品能逐漸淡化切口疤痕,對於長期無法自信抬手的人無疑是一大福音。外科手術是唯一能根治的辦法。很多人仍存疑手術能否完全根治,基本上,用旋轉刀刮除手術已徹底將頂漿腺刮除,不會復發,保守來說,僅有極低的機率碰到尚有殘餘的腺體,但狐臭異味的程度已有非常大的改善。解決狐臭及多汗症的手術治療是非必要手術,大多就診病患因嚴重影響到人際關係或工作,才會考慮進行手術,也只有患有多汗及狐臭問題的人,才能體會箇中苦痛。因此,喬美整形外科診所盧龍一醫師提醒消費者,欲尋求手術者一定要找專業醫師詳細評估,並徹底了解手術方式及手術結果,才能避免術後產生的後遺症。

耳垢也可能是腫瘤?

耳垢也可能是腫瘤?#耳垢

一名九歲兒童,日前因左耳“耳垢”大量增加,出現腫脹不適與聽力下滑等症狀已經兩個月。在診所以及其他醫院,一直以耳垢栓塞治療多日,也無明顯改善。改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門診就診時,檢查發現病患左邊外耳道被一外觀極似耳垢的“腫瘤”所佔據,耳膜已不可見。由於腫瘤深度與大小無法由肉眼分辨,所以安排耳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scan)。掃描顯示,腫瘤幾乎佔據所有外耳道與部份耳膜,但是沒有侵犯中耳及內耳。臨床診斷為阻塞性角化症(keratosis obturans)。由於腫塊所佔外耳道體積過大,最後安排病人於手術室中以開刀方式取出角質化腫塊。手術中發現,此腫塊甚至直接壓迫到耳膜上,造成耳膜沾黏與部分破損。手術後回診追蹤結果,病理報告正是阻塞性角化症。幸運的是,手術後病患聽力尚未因此受損。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張家維對於阻塞性角化症做進一步解釋,其實以耳鼻喉科一般門診來說,阻塞性角化症並不罕見,以定義來說,阻塞性角化是一種角蛋白(keratin)過度聚集在外耳道,進而造成耳道阻塞的症狀,其症狀包括:突然發生難以忍受的耳朵疼痛及傳導型態的聽力損失。張家維指出,造成阻塞性角化之原因,目前在臨床上仍然未知,但一般被認為與外耳道慢性發炎與大量脫屑有關,其他像是外耳道濕疹、皮脂腺較旺盛的病人也有可能會造成阻塞性角化。其實,70%的病人好發年紀不到20歲,幾乎可以說是屬於年輕人的外耳道疾病,而且病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需要定期至耳鼻喉科門診清除耳道中的角質化殘渣,所以千萬不可以輕忽耳朵症狀。張家維還說,阻塞性角化常被認為與棉花棒掏耳朵有相關,如果清耳屎的習慣不佳,容易造成耳道慢性刺激,甚至耳屎與分泌物會被由外往內推入,造成越積越多的狀態,不易取出的耳屎堆積在耳道中,在耳鼻喉科門診也是屢見不鮮。他強調,耳屎原則上是不需要積極去挖,正常耳屎會自動掉出耳道,如果天天清耳屎,有可能會增加感染或慢性刺激的風險,通常建議耳屎不要自己去清除,如果有耳垢栓塞問題,應每一到兩個月或三個月不等,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處理,並適度用藥以降低感染機率。棉花棒、金屬材質的挖耳棒等,都會傷害脆弱的耳道。阻塞性角化症在臨床上常被病人忽略,有時也常常被當作一般耳屎來處理,除非是耳朵痛,或伴隨著有聽力損失,往往才會就醫被醫生發現。張家維建議民眾,減少使用棉花棒來掏耳朵,不僅可以減少對耳道的刺激,也比較不會造成耳屎過度堆積在耳道中,但如果發生耳朵疼痛或有聽力變差的感覺,請盡速就醫,經由檢查與諮詢,取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與生活習慣。

預防聽力「未老先衰」 重視耳朵日常保健

預防聽力「未老先衰」 重視耳朵日常保健#耳垢

近年來,由於台灣社會高度經濟成長,公共衛生發達,平均壽命延長,逐漸邁向歐美等「老人國」的社會形態,根據另一項統計指出,七十歲以上的銀髮族,每兩人便有一人患有重聽,溝通困難。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陳正文主任指出,銀髮族的聽力減退,除了少數是由耳垢栓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外耳及中耳的問題而引起的,其他絕大部份的問題出在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一種良性的生理退化現象。而此種聽力退化的現象乃是緩慢徐徐而生,患者本身往往並不自覺,等到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此時通常已經是中度或重度重聽了,因此如何能早期發現而加以矯治(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對於適應未來的生活起居一定大有幫助。「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均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則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陳正文醫師提供一些日常保健之道,以預防「未老先衰」!1. 避免噪音:研究顯示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只是因個人體質不同而影響程度不一而已。像長期使用隨身聽,累積下來後,便對耳朵造成莫大的負擔,加速聽力的退化。2. 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脂症等均可能影響內耳血管循環,進而加速聽力老化,因此好好控制這些疾病,則有助於減緩退化的進行。3. 慎用耳滴劑及耳毒性藥物:多數耳滴劑及某些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神經細胞,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謹慎使用。4. 定期聽力檢查:一旦檢查出聽力已有早期病變,則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即使已有配戴有助聽器也應該時時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求教於專業的聽力師、耳鼻喉科醫師或助聽器廠商廠商做必要的檢查或調整。資訊時代來臨,生活形態的改變,家庭制度的簡化,已經使得「耳根清靜」不再是老人的一種福氣;相反的,為了不與社會脫節疏離,造成更多家庭悲劇,我們更應一起來重視銀髮族「聽」的權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