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

矽膠是塑膠嗎?無毒安全新選擇

矽膠是塑膠嗎?無毒安全新選擇#塑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塑化劑風波的食安風暴吵得沸沸揚揚,讓政府也開始重視禁用塑膠餐具,但是餐館或自家餐具很難全部使用厚重的玻璃、木製或不銹鋼,於是代替塑膠的「矽膠」用具逐漸增加,不過有人誤會「矽膠」是塑膠的一種,但其實矽膠和塑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材質喔!矽膠已廣泛使用於各種商品矽膠提煉自石英礦的二氧化矽,矽也是玻璃和水晶的主要成分,所以矽膠其實是一款無毒、無重金屬又環保的化學化合物,。因為矽膠本身為極富彈性,不像塑膠需要加入塑化劑來軟化;加上耐熱度高又不易變形,使用上安全無虞,便被廣泛運用於醫療材料和生活中的器具,例如醫療矽膠手套、保鮮容器的矽膠圈、餐盤、吸管、杯子、鍋蓋、製冰盒、隔熱手套、烘焙用具煞車油、隆乳植入物、潤滑劑、彈力球、固齒器、門的墊圈和奶嘴等千百種用途。矽膠的優點1、耐高溫:矽膠的耐溫性從-40℃到220℃、耐熱度可達260℃,可以安心地使用於烹飪。2、耐溫差:具有良好的彈性、延展度,不必像塑膠需加入塑化劑軟化。品質穩定且不因高低溫而變質,可直接進烤箱和冰箱。3、外觀佳:矽膠本身為半透明或乳白色,易上色做出各式各樣繽紛的顏色。4、耐用:矽膠適用於微波爐和洗碗機,不用擔心會損壞、釋出毒素。分辨「食用級矽膠」與「普通矽膠」?普通矽膠大多使用在工業上,而食用級矽膠則是廣泛運用在嬰幼兒用品、食品器具等,而食用矽膠與普通矽膠最大不同就是食用矽膠的透明度相對較高,而且無色無味。測試方式,可用手拿住矽膠的產品,聚焦一個地方,然後用力向兩邊拉扯。有白色出現的就是普通矽膠,沒有白色出現的就是食品級矽膠。普通矽膠近聞有異常怪味,有些刺鼻;食用矽膠近聞沒有異常怪味,也不會刺鼻,但會有淡淡的矽膠味道。愛家人就從環保開始一次性丟棄的塑膠對環境和人類帶來的傷害非常大,萬年無法分解的塑膠,不管流入到海洋或是陸地,從食物鏈循環後,最終仍會回到人類身上,造成健康危害。為此矽膠餐廚用品成為熱賣主因,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官員表示,購買矽膠商品時,宜查看是否明確標示材質,最好選擇「食用等級」,及使用注意事項等,以判斷可信度。食用級矽膠清潔可用小蘇打清潔保養,勿使用鋼刷或是較硬的菜瓜清洗。

美味熱狗、牛肉乾 其實全是致癌物

美味熱狗、牛肉乾 其實全是致癌物#塑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多數因癌症而死亡的案例,其實並不能歸因於癌症最初的本質,而應該是「癌細胞的轉移」(癌細胞在體內散布的又遠又廣,並在主要器官和其他重要地方紮根),若要到達這個程度,可能需時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然而,這時已經太遲了。環境毒素如殺蟲劑、抗生素 恐是致癌原因這就是為什麼「預防」和「及早發現」如此重要,知道致癌原因和影響是預防癌症的關鍵,而其中一個主要成因是「環境毒素」—農作物殺蟲劑、農作物除草劑、抗生素、人工生長激素和其他會阻礙氧氣吸收及破壞免疫力的汙染。巴達克珊醫師所說的癌症致病成因如病毒、細菌、真菌、酵母菌,只有在被侵略的人體允許的狀態下是有害的。再次說明,「免疫力失能」是導致癌細胞繁殖和擴散的禍根,而更多時候,這種與生俱來的免疫力損壞是毒素超載的結果。農藥、基改作物、塑膠製品均是危險化學物質國際自然健康聯盟的執行主任羅伯.佛克博士表示:「正常人一天會暴露在多達兩萬種化學物質中,其中許多是人盡皆知的致癌物質,大多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作為不能申請專利的天然化合物之附屬品,對於化學產業大亨們來說無利可圖。戰後,在農用化學物和成為商業形式的專利分子藥物兩方面,有了巨大的變革。」這個新興化學產業的出現,開啟了毀滅性的潘朵拉盒子,釋放大量致癌物質到世界上來,並導致過去半世紀裡的罹癌率明顯上升,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見。為了幫助你更清楚瞭解,我將一些暴露在生活中最糟糕的危險分子條列如下:1)農作物化學物質2)基因改造有機體3)環境毒素4)疫苗5)手機和電磁場6)氟化物7)塑膠製品8)化學滯留劑9)加工肉品(本文摘自/癌症的真相/方智出版)

薑黃怕光 隔絕光害效果更佳

薑黃怕光 隔絕光害效果更佳#塑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薑黃素對健康頗有助益,然而市面上薑黃素相關食品琳瑯滿目,價格落差也很大,常讓民眾眼花撩亂,薑黃素來自薑黃,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薑黃素品質、薑黃素濃度。薑黃達人戴茂良提醒,千萬不要讓薑黃粉接觸塑膠用品,薑黃中的油脂會與塑膠產生交互作用,只要2星期到1個月,其中的塑化劑就可能進入產品當中。薑黃素濃度較高 養生效果較佳​戴茂良指出,一般民眾購買薑黃產品時,多以價格為首要考量指標,事實上,薑黃產品重要的關鍵在於薑黃素濃度多寡,從薑黃品種、採收時機、加工方式等,都深深影響薑黃素濃度。民眾選購薑黃素產品時,一定要確認薑黃素濃度多寡,薑黃素濃度較高,養生效果較佳。戴茂良分析,薑黃種類當中,以紅薑黃、秋薑黃為主流,有些人將薑黃洗乾淨,曬乾,切一切再磨成粉,也有人是以高溫烘焙,這些加工方式都可能影響薑黃素濃度,若以低溫烘焙方式,薑黃素濃度較能維持穩定。另外,種植薑黃時,必須等所有葉子都乾枯才採收,薑黃素濃度才會比較高,一旦採收時機不對,薑黃素濃度也會變少。薑黃顏色長時間保持鮮豔 要提高警覺​前一陣子,薑黃相關產品含重金屬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戴茂良對此表示,有些薑黃品種看起來顏色較暗,因此部分薑黃素廠商就會添加一些人工色素、化學添加物等,以提升賣相,因此便衍生重金屬問題。薑黃素是一種天然色素,很怕光,大約1個星期到1個月就會逐漸褪色,民眾若發現薑黃顏色長時間保持鮮豔,就要提高警覺。戴茂良補充,裝薑黃素的罐子也很重要。由於薑黃素怕光,因此瓶罐必須可以阻隔光線傷害,薑黃素濃度較不會受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定期篩檢、少用塑膠製品 9方法降低乳癌風險

定期篩檢、少用塑膠製品 9方法降低乳癌風險#塑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了解自己是否為乳癌高危險群以及避開危險因子,可減少乳癌發生的危險性。而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首要之道絕對是定期篩檢。除了每個月自我檢測、注意乳房是否產生變化之外,也要定期乳房檢查。許多人主張30歲以下有乳癌家族史者,每年應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但我認為,女性朋友從20歲開始,每年就應該做1次乳癌篩檢,特別是高危險群的女性朋友,因為國內乳癌患者愈來愈年輕,不乏20幾歲就罹患乳癌的例子,我一再強調,發現罹癌時,癌細胞在體內多已潛藏一段時間。所以,不管是否為高風險群,女性朋友應該從年輕開始就建立乳癌篩檢的觀念。此外,針對飲食、生活型態等可以避免的乳癌危險因子,及早修正自己不良的習慣也很重要。1)健康的飲食/青少年時期攝取過高的含脂肪食物,得乳癌的機率相對較高。因此,父母應注意子女從小時候開始,就要避免油炸、油煎食物、減少紅肉的攝取,以高纖低脂的飲食內容為主,多吃魚、多補充鈣質、多攝取蔬菜水果等富含抗氧化物食物。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飲食時更要注意脂肪含量,少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會累積較多雌激素,進而提高乳癌發生率。2)規律的運動/養成運動習慣對更年期婦女來說,尤其重要。每天做有效運動(所謂有效運動是指妳會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有點喘,加上身體會流點汗,例如游泳、健走、有氧運動、騎單車等),30分鐘可降低50%的罹癌風險。因為運動可造成血清中的雌激素減少,同時運動也能減重,而體重減輕,體脂肪比率隨之下降,連帶也會降低雌激素,進而減少乳房的細胞癌化。此外,規律的運動還可降低乳癌患者復發的機會。3)維持適當的體重/成年後應維持理想的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m》x身高《m》x22),可減少罹癌機率。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體重每增加10公斤,得乳癌的機會就會增加80%,所以更年期婦女更要注意避免體重過重。4)禁止或少飲酒/乳癌患者或高危險群者,避免飲酒。一般婦女若習慣使用佐餐酒,一天以不超過2杯葡萄酒為宜,且每天攝取400~600mcg的葉酸,如此可稍微降低罹患乳癌風險。葉酸可從綜合維他命或食物中獲得,如綠色葉菜類、含穀類或全麥食品、蠶豆、扁豆、蘆筍、甘藍等。5)戒菸/有抽菸習慣的婦女,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及早戒菸為宜;一般婦女則應遠離菸區,以免受二手菸之害,也才能遠離乳癌的威脅。6)減少工作壓力/壓力增加會改變免疫系統,導致乳癌發生率上升。女性朋友應放鬆心情,減少工作壓力,盡量提早入睡,而不超過半夜12點為宜,多以愉悅的心情面對生活。7)多攝取維生素D/照射太陽使體內產生維生素D或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菇類、含酵母菌食物、魚肝油、肝臟、蛋黃等),都可減少乳癌的發生。尤其50~70歲婦女如果能每天攝取400IU的維生素D可降低50%的乳癌發生率。8)使用賀爾蒙類藥物前應與醫師討論,由醫師開立處方服用,並加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9)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生活用品很多都含有環境荷爾蒙,想要遠離環境荷爾蒙的威脅,應盡量選用較天然的製品及食物,降低加工製品使用量,特別是是塑膠製品,能不用就不用,使用時亦應多注意使用須知。(本文摘自/預見/百香果出版)

熱飲塑膠杯蓋恐散毒? 衛生署:喝時可取下

熱飲塑膠杯蓋恐散毒? 衛生署:喝時可取下#塑膠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針對連鎖超商6號塑膠杯蓋可能釋出致癌物質之疑慮,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市售食品容器具及包裝皆須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而PS材質之塑膠食品容器具必須通過材質試驗,及於攝氏95度、持續30分鐘的條件下,通過溶出試驗,才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規範,衛生標準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相同,且國際間未有強制業者禁止使用該塑膠類材質杯蓋之規定。食藥局表示,歷年均有透過市場監測,瞭解塑膠類材質杯蓋衛生安全,100年及101年抽驗PS材質塑膠食品容器具包裝共62件,僅1件產品未符合材質試驗,該項不合格產品已由衛生機關進行督導銷毀。食藥局提醒,一般咖啡熱飲的操作溫度約在攝氏80到90度,且成品送至消費者手中時,溫度亦開始逐漸下降,如果消費者仍有疑慮,建議飲用時可將杯蓋取下。自今年7月21日起,一次性使用之塑膠類食品器具、食品容器、食品包裝應於其最小販售單位外包裝或本體,明確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相關資訊,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民眾,應選購具完整標示之產品並依材質特性正確使用,以維護食用安全。

食品安全至上 桃園推無「塑」夜市

食品安全至上 桃園推無「塑」夜市#塑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隨著兩岸直航觀光發展政策,桃園觀光夜市已成為觀光客來臺必遊之地,夜市小吃美食揚名國際,成為世界各國認識臺灣的主要途徑之一。桃園縣政府為保障觀光旅客及本縣民眾食之安全,以委辦計畫方式輔導桃園市與中壢市觀光夜市,推廣夜市餐飲業者提供民眾非塑食品容器之選擇,避免使用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減少民眾因食品受「塑」化產品之危害,提升夜市之食品衛生安全品質並頒贈工作衣帽及提供安全食品容器,鼓勵輔導通過之業者。衛生局自去年6月中旬開始,輔導桃園市與中壢市觀光夜市餐飲業者共計有149家,其中接受輔導之業者二師父麻油雞黃老闆表示:「對於衛生局輔導觀光夜市提供民眾非塑食品容器之選擇非常贊同,並已將攤內食品容器全數都換成不鏽鋼材質食品容器,以避免食品遭受塑化劑的傷害污染,也企盼有更多的夜市餐飲業者都能共同響應,維護我們的環境與健康。」衛生局也製作大型海報張貼於觀光夜市、賣場等餐飲店及印製相關衛教單張發放給民眾,並召開餐飲業者說明會及衛生講習,輔導食品作業場所之人員皆須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最後衛生局也呼籲民眾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鼓勵民眾盡量自備環保碗筷取代免洗碗筷餐具,共同營造無「塑」觀光夜市安全衛生之用餐環境。(圖片:翻攝網路)

衛署研擬修衛生標準 呼籲民眾小心使用塑膠

衛署研擬修衛生標準 呼籲民眾小心使用塑膠#塑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幾年塑膠類食品容器具之安全性,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如何確保消費者於正確方式下使用安全之商品,已成為主管機關管理之重點。衛生署於去(101)年9月21日公告「專供3歲以下嬰幼兒使用之食品器具及容器,不得添加DEHP、DNOP、DBP及BBP等四種塑化劑」之管理項目,今(102)年1月10日再預告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嬰幼兒奶瓶不得使用含雙酚A之塑膠材質規定,並配合同步刪除聚碳酸酯、聚苯碸樹脂、聚醚碸樹脂等材質奶瓶溶出試驗中有關雙酚A之限量規定,以減少嬰幼兒等特殊族群暴露於塑化劑之風險。容器業者於商品上市前,應瞭解其安全性是否符合衛生署公告之衛生標準,如經地方衛生局或其他相關單位查獲未符合前述標準,將依法處分,除要求應立即下架,通知下游廠商或消費者進行回收動作,並於指定時間內回收完畢。衛生署表示,正確使用方式依據國人的習慣,塑膠類器具容器及包裝經常使用與食品接觸,使用方式正確與否將影響食品容器具的風險,故消費者使用塑膠類食品容器具之前,應確認塑膠材質及特性,並購買標示清楚之商品,避免使用過度鮮豔或色彩豐富之塑膠器具;使用時應避免物理破壞,如欲盛裝食品進行加熱應選擇瓷器進行微波,並將覆蓋於食品的保鮮膜移除、打開上蓋。清洗塑膠食品容器具時,不宜過度用力刷洗,以免造成物理性傷害,若有刮傷或是磨損應立即更換;同時供一次使用的商品,不建議重複使用。(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錯誤使用塑膠容器 恐致癌影響發育

錯誤使用塑膠容器 恐致癌影響發育#塑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知道怎麼正確使用塑膠類容器嗎?別以為沒關係又沒有差,小心若誤用長期下來,可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傷害。台中市衛生局就教導民眾以簡易的順口溜「一二不重複、三不微波、四低耐熱、五使用較安全、六遠離熱酸鹼、七類多應慎選」分辨塑膠類食品容器與正確使用方法。餐飲衛生顧問文長安表示,有些業者常誤用PS塑膠容器裝柳丁汁,導致酸性的柳丁汁溶解出聚苯乙烯,長期食用的民眾將容易致癌,或是PC材質隨行杯裝超過攝氏110度的熱飲,容易釋放出雙酚A,小朋友喝了會影響性器官發育及行為異常的可能性,甚至民眾還誤以為塑膠材質編號1-7是辨認材質的回收標誌,和耐熱程度無關。其實目前塑膠食品容器材質中,以5號PP材質耐熱度較高、較安全,常見於小朋友吃的布丁盒、裝豆漿的瓶子等;3號PVC材質耐熱溫度約60~80℃,常見用於保鮮膜覆蓋菜餚食物,但像是高油脂的豬腳、雞塊等,如果直接接觸微波加熱,容易溶解出塑化劑,長期食用恐致癌。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101年7月21日起業者所生產的塑膠類水壺(杯)、奶瓶及餐盒(保鮮盒)3項商品必須在外盒包裝,明確標示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等8項資訊,民眾所購買的單品塑膠容器主體則一定須印有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字樣,讓民眾能夠清楚了解塑膠容器的特性及使用方式。(照片/台中市衛生局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