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病變

北榮聯手市聯醫眼科醫師團隊呼籲青光眼不可逆 別讓青光眼找上門 守護明亮視界趁現在

北榮聯手市聯醫眼科醫師團隊呼籲青光眼不可逆 別讓青光眼找上門 守護明亮視界趁現在#視神經病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每年三月第二週「世界青光眼週」的到來,為提升國人對青光眼的關注與提高病識感,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於昨日(3/10)上午攜手台灣頭痛學會、愛爾康大藥廠,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4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響應世界青光眼週主題「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由眼科醫師群分享青光眼衛教資訊,呼籲大眾關心青光眼疾病,也提醒大眾時刻注意眼睛健康,定期至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 呼籲大眾定期眼睛檢查-「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 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臨床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因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等到察覺異狀時,視神經通常已遭相當程度破壞,加上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因此若太晚發現,才接受治療,視神經難以恢復,會增加失明的風險。然而大眾普遍對青光眼認知意識不足,經活動前報名表進行問卷調查,回收226名參與者結果,統計顯示41%的民眾仍然認為青光眼疾病是可以恢復治癒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將對個人、家人與社會造成嚴重衝擊。但因難以自我篩檢,需要利用衛教講座提升群眾對青光眼的了解,提升大眾眼睛保健的意識,共同守護靈魂之窗。」 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簡稱眼壓)過高。人體的眼球內部充滿了一種稱為房水的循環體液,負責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而當眼球內作為排水管的「隅角」如果塞住,房水排不出去,就會引起眼壓升高,因而造成青光眼的風險。但高眼壓並不是青光眼的必要條件,即使眼壓正常,仍然可能患有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分享,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者,以上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險因子。郭哲源醫師提及:「若本身為高危險族群者,應依照醫師囑咐定期追蹤,以降低罹患青光眼的風險,早期診斷早期介入,則可以延緩疾病進展速度,減少青光眼對視覺功能的損害。」 醫師傳授青光眼治療秘笈,練就一身武功抵擋青光眼 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現在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雷射或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青光眼可以使用眼藥水或服用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依據此次會前報名進行測驗調查,認為規律點眼藥水及服用藥物就萬無一失的民眾約佔5%,顯示民眾對於藥物治療仍有迷思,因為若在藥物治療上並未減緩疾病進展,就需要做進一步的雷射或手術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醫師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 青光眼治療手段其中之一為手術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第一反應會感到擔心害怕,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分享手術治療資訊,破除民眾對手術的疑惑及害怕,陳美如醫師表示:「當藥物及雷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叫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房水引流到結膜下。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減緩疾病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守護靈魂之窗。」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頻率計畫,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醫師說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3個月需回診,兩年內約4~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最終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為主。」 民眾熱烈響應世界青光眼週,拯救視界刻不容緩 「拯救視界,守護明亮世界」2024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現場有近200位的民眾一同參與響應,除了由專業醫師群帶來豐富精彩的衛教知識,會後透過互動問答由醫師講解,幫助民眾對青光眼的治療及預防有更深入的了解。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醫師說到:「世界青光眼週就是要讓大家多認識青光眼,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失明,與青光眼共存,定期追蹤,才是最好的方式。」青光眼雖然是一個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

視神經也會中風!2周不治療恐失明

視神經也會中風!2周不治療恐失明#視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劉先生起床發現左眼視野變得非常模糊,但因眼睛不腫不痛不癢,拖了五天才就醫。病人當時兩眼視力分別是左眼0.1、右眼0.6,左眼幾乎眼前模糊一片。眼底檢查顯示病人左眼的視神經盤腫脹合併出血,醫師診斷為「非動脈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俗稱「視神經中風」。50歲以上民眾、糖尿病控制不良是危險族群亞東醫院眼神經專科醫師黃子倫提醒,視神經中風後,眼睛的對比敏感度跟視野會大受影響,嚴重時視力模糊、視野缺陷,看出去的影像殘缺模糊,甚至到達如失明般的低於0.1視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視神經中風的有效療法,唯有在病發短短2周黃金治療期內緊急處理,有機會挽回一些視力。視神經中風的治療遠比角膜、視網膜黃斑部發生病變更為棘手。視神經中風是50歲以上民眾最常見的急性視神經病變,但年輕族群也有患病風險,尤其是糖尿病控制不良族群。主要症狀是單眼無痛急性視力模糊,如一層紗擋住視線,或上、下半部視野缺損。視神經中風症狀有時會與視網膜中風混淆,有些病人甚至將突然產生的視線模糊誤認為老花眼,延誤就醫。視神經中風急性發作後,如果沒有接受治療,4到6周後視神經盤就萎縮,視力將永遠無法恢復。睡眠呼吸中止症 恐致視神經中風視神經中風原因,通常因夜間低血壓(臥睡血液灌流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腦部以上血管缺氧)增加病變風險,及服用特定藥物下發生(如壯陽藥,導致血管急速擴張),病人往往一早醒來,突然發現一隻眼睛不明原因看不見。視神經中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發病率在臺灣為每年每十萬人中有3.72人,每年約新增900名病例。根據研究,視神經中風的病人,產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2.03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罹患視神經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多1.95倍,防止上述幾種疾病的交叉出現,具有重要意義。錯過2周黃金治療期 恐怕造成視力永久受損疑似發生視神經中風時,可藉由「免散瞳彩色眼底攝影機」檢查,不需花費太久時間即可確診,透過眼底檢查可發現病人視神經有明顯水腫。視神經中風發作的2周黃金治療期內,通常施打類固醇做為急性治療。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期,就無有效治療方法,且另一眼也有風險發生同樣的視神經中風,最終導致雙眼視力永久受損。黃子倫醫師呼籲,若發現急性視力模糊症狀,切勿輕忽,把握關鍵的2周黃金治療期盡快就醫,消除視神經水腫,保護還沒受傷害的神經纖維,以及找出危險因子,降低另一眼視神經缺血病變機率。

男罹甲狀腺凸眼症 眼痛、有異物感

男罹甲狀腺凸眼症 眼痛、有異物感#視神經病變

一名52歲男性因雙眼間歇性紅、痛、異物感、流淚不適約一年多,近幾個月來發現有複視情形,因此至亞東醫院眼科求診。亞東醫院眼科醫師蘇姵元指出,檢查結果發現病患有雙眼眼凸、眼瞼攣縮、內下斜視、眼瞼結膜發炎紅腫、眼周脂肪堆積、眼壓升高等症狀;電腦斷層結果呈現雙眼眼外肌肥厚併凸眼症,且眼窩底視神經徑狹窄有壓迫性視神經病變之虞。追蹤病患過去有甲狀腺亢進的病史,抽血結果甲狀腺抗體升高。因此診斷為甲狀腺凸眼症併眼瞼、眼外肌、及視神經病變。經過眼科藥物治療及合併新陳代謝科控制甲狀腺指數,病患眼睛發炎症狀及眼壓逐漸獲得控制,免除了神經壓迫可能導致的永久性視力喪失。蘇姵元醫師說,治療上必須靠有經驗的眼科醫師早期診斷,並與新陳代謝科醫師合作進行全面的照護。眼睛的部份症狀輕微者只需局部的點眼藥物治療,中重度病患則需考慮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放射線、甚至手術治療。約5%的甲狀腺眼疾病患須接受手術治療,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且必須階段性進行,包括:第一階段為眼窩減壓術,目的在矯正凸眼症及解除視神經壓迫症狀;第二階段為斜視矯正手術,以矯正外觀及改善複視症狀;第三階段為眼瞼矯正手術,不只減少角膜病變的產生更進一步達到外觀的美容矯治。延伸閱讀「凸眼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2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