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憂鬱症成因非單一!身心、社會皆有關

憂鬱症成因非單一!身心、社會皆有關#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往年的5、6月是梅雨季,陰雨連綿容易讓憂鬱症病患的情緒起伏加大。王媽媽(化名)長期失眠,有時胸悶,看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只靠鎮定劑放鬆助眠。退休後看診才知得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1年,症狀明顯改善,慢慢回復正常生活。憂鬱症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出問題。其實憂鬱症不只是心理問題,生理也可能有狀況,還需從社會層面給予病人支持。憂鬱症成因複雜 與心理、生理、社會3面相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彥鋒表示,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心情不好,其實成因複雜,必須從心理、生理、社會3個面向探討。生理方面,很多研究顯示,大腦內分泌、生理活動或結構變化,都與憂鬱症有關。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單胺假說」,病人的情緒內分泌失調,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出問題,新一代抗憂鬱劑,大多針對3者調節。憂鬱症也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些慢性病也會誘發憂鬱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心理方面,人格特質有關鍵影響,包括成長經驗、兒時曾遭虐待或忽視、對負面情緒的察覺敏感、處理壓力的方式,都可能導致憂鬱症。女性又比男性風險高,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社會層面涵蓋家庭狀況、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等,及社福系統能否給予支持。當巨大壓力來襲時,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可能得憂鬱症或加重病情。憂鬱症藥物治療 最常用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診斷憂鬱症不容易,必須符合足夠多症狀,且持續時間夠久,同時嚴重影響到生活,如無法上班或上學。憂鬱症常見症狀,包括食欲變差、失眠、嗜睡、疲勞、無精打采等;還有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關的生理變化,像頭痛、肚子痛、拉肚子;若合併焦慮症狀,會出現胸悶、心跳變快、喘不過氣,通常以老年病患較常有身體症狀。藥物治療最常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約對半數病人有效,使用4至6周後若效果不佳再換藥;試過2種藥物後,約8成病患有療效。林彥鋒醫師強調,抗憂鬱劑並沒有成癮性,服藥後持續2個月未出現症狀,就算完全緩解。之後再觀察半年,無異狀便可停藥。要避免憂鬱症復發,病患須遠離壓力源。由於憂鬱症病人容易「自動化思考」,較常見「把結果想到最糟」、「全有全無的思考」、「覺得別人生氣是因自己」、「只看到壞的一面」。要試著改變想法及處理壓力的方式,一旦又陷入情緒低谷,務必隨時回診。

壓力大就想死?5招救自已

壓力大就想死?5招救自已#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壓力大就想自殺?除了生活壓力、緊張焦慮引起的憂鬱症、老人失智、產婦都有可能因心理鬱悶而導致憂鬱。現代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極高,憂鬱症被稱為世紀三大疾病之一,許多嚴重憂鬱症的患者都曾有過自殺念投,然而社會上大多將自殺視為禁忌話題,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談論自殺會讓發生率提高,因此對這類話題總是避之唯恐不及。關心、傾聽、鼓勵對想自殺者很重要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江依潔表示,對於自殺議題,常見的迷思有「想要自殺的人不會尋求幫助」、「想自殺的人一定都是瘋子」、「自殺者一輩子都會有自殺的風險」等。事實上,公開談論自殺話題並不會讓人有自殺的念頭。想自殺者通常會向身邊的人透露出相關的念頭與求助訊息,若有人能夠在這個時候給予關心、傾聽,並鼓勵他嘗試接受或選擇適當的協助非常重要,另外,想自殺的人並不適合用另類眼光或輿論來標籤他們的行為。潛在性因素與急性壓力可能是憂鬱因子江依潔心理師表示,自殺行為的原因或許可以將原因分成2種,潛在性危險因素與急性壓力事件的發生。潛在性危險因素包含生物因素、精神疾病、負面思考習慣、挫折忍受力差、不足的問題解決能力等,急性事件的發生可能因為患者缺乏足夠的因應技巧而走上自殺一途。如何察覺自己或身旁的人想法及情緒並採取行動?1) 給予真誠的傾聽及陪伴/通常,當身邊的人陷入想法或情緒泥沼時。溫暖、真心的陪伴,不帶任何評價的傾聽,是可以幫助他感受到我們的支持及安心感。2) 討論自殺的想法及計劃/了解自殺想法、計劃,幫助我們能更有效的評估自殺危險性及進行相關預防。3) 避免危險物/家中尖銳物、藥物應該收好,協助患者遠離自殺工具及方法。4) 尋求專業人員協助/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及臨床心理師可針對個人狀況進行評估,提供完善治療及幫助。5) 24小時緊急求助專線與治療資源/也可利用衛生福利部免費安心專線、張老師專線尋求協助。   

壓力大 別把自我價值交給社會評斷!

壓力大 別把自我價值交給社會評斷!#社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譬如一個人希望社會、他人的肯定,把自己的價值交給社會、他人來評斷。當社會給你不好的評斷時,心裡就很痛苦,自己的地位、財產、名望下降時,也覺得很痛苦。壓力都是源自希望成功的心理事實上,這些都是別人給的、環境給的,未必是自己的,何必放不下?人出生的時候,沒有財產、沒有名望、沒有地位、沒有身價,什麼也沒有。有了之後,成功時還可以,當自己沒落時,就很痛苦。怕沒落、怕倒楣,就產生了壓力。所以壓力,就是害怕不能伸展、成長,就是害怕遇到困難和挫折,這都是源自於希望成功,求得保障的心理。心理負擔是正常的 不要視為壓力有的人在他人的期待和自我的要求下,事情還沒發生,心理壓力和負擔就已經很大了,因為擔心事情沒有完成,責任沒有盡到。事情即使沒有完成,只要是盡心盡力,就已經算盡了責任。就怕自己沒有盡心盡力、沒有全力以赴,那才是遺憾的事。但如果事實已經是這樣,那也要將它放下。希望、期許都是正常的,不要把它視為壓力,否則會減少自己奉獻和努力的心力和體力。【禪一下】以無所求心,盡其在我地全心努力,則當遇到困難挫折之時,便能不受成敗的影響,而能不以為苦。(本文摘自/紓壓禪/法鼓文化出版)

和孩子聊天 不喜歡也請先贊同

和孩子聊天 不喜歡也請先贊同#社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歷史老師今天談到二二八事件,有說二二八事件的過程裡,外省人有一段時間也被本省人殺害。」「我對歷史不是很在行,但知道歷史的呈現經常有不同解讀角度,建議你多上網查找資料,而且要注意不同角度的歷史詮釋,避免僅信一家之言,尤其要避免挑弄情緒的文章,還要小心不要用今日的時空背景看當年的事件演變。」贊同孩子或許有機會讓他聽聽你的說法「地理老師說濁水溪口的台塑六輕廠,對於南方的外傘頂洲確實產生影響,但是還不至於讓外傘頂洲變成消失的國土。」「是喔!我朋友就住在那裡,他說外傘頂洲愈來愈小,很快就要消失囉,他認為都是六輕害的,不過你們老師應該有拿出證據來證明吧?」「老師運用多年的衛星影像變化來顯示外傘頂洲的位置與面積的改變。」「哇!現在的科技真的很方便,你也可以試著自己找找臺灣還有哪裡也有像外傘頂洲一樣的變化。」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家長反應,哪一種會教出比較正向、樂群、令人充滿期待的快樂孩子呢?打開電視機,隨時都可以看到負面新聞報導,名嘴無時無刻都能說得讓觀眾血脈賁張、義憤填膺,你喜歡這樣的憤怒生活與無望的社會嗎?如果不喜歡,就不要學習他們,多和孩子聊聊,聽聽他說什麼,就算不喜歡也請先贊同,贊同之後或許有機會讓孩子聽聽你要說什麼。停止互不信任 多給孩子希望與熱情為了怕孩子受傷,就一直對孩子述說各種社會、政治的黑暗面,或許太過頭了,這會造成孩子對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父母全面的不信任,一個什麼都不信任的孩子,你不覺得很可憐、很可悲嗎?「不信任」有多可怕,因為什麼都不信任,所以年輕人不想生孩子,他們怎麼敢把孩子交付在一個自己都不信任,而且看起來沒有希望的世界呢!因為不信任,缺乏可信賴的朋友、可交流的心靈,因為不信任,長期寂寞的心靈多麼難以忍受,有些年輕人選擇進入宗教,有些選擇進入虛擬遊戲世界,他們還算是幸運的,不幸地,有些則因憤怒而想殺人,一個互不信任的社會,還能正常運作嗎?停止這種太過度的行為,多給孩子希望與熱情,這兩樣東西才能讓孩子在廣闊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摘自/教育這種病/時報出版)

社會風雨飄搖的時刻 該怎麼產生正向力量?

社會風雨飄搖的時刻 該怎麼產生正向力量?#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社會上,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一件一件接連發生,酒駕事故層出不窮、黑心食品充斥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不可思議的人倫悲劇也不斷產生,許多事情都讓人們感到懊惱與憤怒,因此,要怎麼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刻,建造一座平靜的心靈小屋,正面思考,讓自己得到提升,且獲得改變社會的力量呢?發揮正向能量 改變生活中華民國生活的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廖碧蘭指出,最近台灣社會為了酒駕撞死好多優秀青年的新聞而唏噓不已,也有好多社會事件持續在削弱人們對生活的企圖心與動力。對此,廖碧蘭說,瑜珈大師古儒吉基於世界一家的理念,發起了6月23日臉書面對面的活動。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號召全球有責任感的地球公民、熱血的年輕人,來創造更美好的社會。廖碧蘭表示,6月23日的活動將從晚上10點進行至11點半,古儒吉大師將回答各式各樣有趣的題目。活動分為四部分,古儒吉的個人生活、成功與創造力、全球性議題、愛與關係。每部分都會以有趣的軼事趣聞、動畫、影音剪輯等方式搭配。希望大家能與古儒吉大師,在臉書上一起談夢想、談成功,和他一起靜坐,為世界創造和平的正能量。(圖片來源:由中華民國生活的藝術發展協會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