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

走12公尺逾10秒 骨鬆危機四伏!

走12公尺逾10秒 骨鬆危機四伏!#步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橫跨斑馬線時,是否有算過共會花費你多久時間呢?是否覺得走路步伐越來越小、走路速度也不像以前一樣快了呢?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104年女性骨折人數比過去十年增加1.5倍且30歲以上占9成左右。然而30歲以上的女性走路速度逐步下降,推想輕熟齡女性骨密度與行動力之間是否有關係呢?。一般人若無法測量骨密度該如何從生活中預防骨鬆性骨折呢?事實上只要從生活中觀察,就能簡單看出是否出現骨鬆警訊!女性活動力30歲起每10年會緩慢下降10%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許多人會選擇醫美保養駐顏回春,但年輕女性在注重保養的同時應避免一味追求外表「凍齡」,忽略體內的活「動」年「齡」指數,就容易導致身體功能急遽退化。因此除了強化輕熟齡女性活動力,更要注重輕熟齡女性的活動年齡,只要從走路的步態、步伐、速度來觀察,就能看出自己到底是不是高危險群。吳至行理事長指出,由於女性「動齡」下降較男性明顯,依照一般慣性的走路速度而言,女性約從30歲起每10年會緩慢下降10%,代表30歲後為活動年齡慢慢衰老、走路速度變慢的分水嶺。此外,50歲後的女性走路速度急速下降,與更年期流失大量鈣質也有很大的關係。更年期女性除了一般症狀如燥熱、情緒不穩外,也可以從步態大小的改變找出女性老化的線索。10秒內無法走完12公尺 活動力有待加強吳至行理事長解釋,一般的四線道馬路寬約12公尺,加上30歲以上的人平均每秒慣用走路速度至少要走1.3公尺,就一般走路速度而言,若在10秒內無法走完四線道(12公尺)或走得很急迫,就可能代表活動力有待加強!另外,一般民眾正常的一步約與肩同寬,大約都在60公分以上,若走路步伐小於60公分,代表活動力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若覺得計算走路速度較困難,除了測速度也可以透過測步伐來觀察。過12公尺的四線道斑馬線若需要走20至24步,一步會是50至60公分,超過20步就會在及格邊緣,要維持良好活動力,最好少於20步。每日規律30分鐘的健走、攝取2杯高鈣奶「步伐活動的快、慢、高、低,都會影響到健康狀況」吳至行理事長說,動齡不好的人代表身體整體狀態較脆弱,不但容易跌倒也可能反映出骨質疏鬆骨折的另一種警訊。提醒輕熟齡女性在強化「動齡」之外,也應透過充足飲食補充蛋白質、鈣質,強化活動力。鈣質、蛋白質最好從食物中攝取,但有些人怕食物中高油、高糖、高鹽會減少食物多樣性不好準備,這時就建議女性每日攝取2杯高鈣牛奶,充足基本營養,維持骨骼、關節健康。此外,每日30分鐘的健走活動包含三種運動型態(柔軟度體操、平衡肌力與走路)為維護動齡打好基礎,幫助輕熟齡女性維持骨密度,降低骨鬆危機!

走路慢、步距短 跌倒機率高出5倍

走路慢、步距短 跌倒機率高出5倍#步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平時走路豪邁,步入中年後卻出現步伐變慢、步距變短的小碎步,當心骨鬆危機找上門!鐘女士平時注重保養,即便已經52歲看起來仍像40多歲一樣,由於不愛流汗,鐘女士很少外出運動,幾乎把逛街購物當成主要運動,直到某次重心不穩踩空骨折,就醫才發現原來骨密度已達骨鬆標準的-2.6。偏好清淡飲食 恐造成「動齡」危機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由於鐘女士偏好清淡蔬食,沒有攝取足夠的乳製品與海鮮肉類,導致維生素D、蛋白質等補骨的必須營養素缺乏造成「動齡」危機。臨床上許多骨鬆患者常等到骨折就醫才發現自己的症狀,甚至有高達5成患者等到嚴重骨折才就醫。為提升輕熟齡女「動齡」能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建議,年過30歲輕熟婦女每日應飲用含有完整骨骼營養群、具國家骨質保健健康認證的2倍高鈣牛奶,並結合每日30分鐘的健走運動,才能為老後的行動力打好基礎。步行速度慢、骨折機率高2.5倍國外研究顯示,步行速度慢的老年人,骨折機率較正常步行速度者高出2.5倍、跌倒機率高出5倍。吳至行理事長表示,行動力與骨密度間的關係緊密,而走路速度更是民眾最容易觀察的指標之一。30-50歲健康輕熟女性可藉由走路速度簡單判別自身的骨質健康,輕熟齡女性在過斑馬線時,若出現12公尺寬的斑馬線要行走超過10秒,就要懷疑自己是骨鬆的高危險群!10月14日健走活動 提供免費骨骼健康檢測為提升熟女「動齡」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推出「動齡計畫」。建議年過30歲輕熟婦女,每日飲用2杯具國家骨質保健健康認證的高鈣牛奶,維持每日30分鐘的健走習慣。為配合「世界骨鬆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將在10月14日於台北市公館自來水園區舉辦「超敢動」健走活動,現場除了提供免費骨骼健康檢測外更有高鈣牛奶幫助民眾進行營養補充,邀請民眾共同以實際行動守護「動齡」。

步伐狹窄 罹失智症風險高3.4倍

步伐狹窄 罹失智症風險高3.4倍#步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忘,是每個人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的毛病,不過,若忘得太嚴重,就要懷疑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比方說,記不起來曾經體驗過的事、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時間、認不出朋友的臉等,都是失智症的特徵。邁開大步走路就能預防失智症此外,目前已知在失智症患者中占多數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其海馬體已萎縮在標準之下。換句話說,一旦養成邁開大步走路的習慣,就能預防海馬體萎縮,自然便能預防失智症。關於步行運動對失智症的改善效果,已有各種研究做出實證。我先以加拿大曾進行的研究為例。該研究共花了五年時間,追蹤調查超過4500位男女,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且比較「只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才會步行者」,和「養成步行運動習慣、一週步行運動超過三次者」,結果發現,後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例是前者的一半。每週三次、每次50分的步行有助改善失智此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做過「步伐大小與失智症關聯」的相關研究。以日本群馬縣和新潟縣共660名、超過70歲的長者為對象,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身體機能。再將其走路時的步伐大小分成「開闊」、「普通」、「狹窄」三組。結果發現,步伐較狹窄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邁開大步走路族群的3.4倍高。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美國醫師協會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邀請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的年長者,進行每週三次、每次50分鐘的步行運動,六個月後發現失智症的症狀有所改善。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在日本,約有462萬失智症患者,而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推估至少有400萬人(根據2012年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編按:根據2015年八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內政部2015年六月底人口資料與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臺灣約每100中即有一人為失智者)。你我都可能在某天罹患失智症,提早預防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摘自/效果驚人!1:1逆齡步行法/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