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

愛心抱枕延續愛心 乳癌病友傳遞關懷

愛心抱枕延續愛心 乳癌病友傳遞關懷#術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患者開完刀後,常會覺得與患部同一側的手,不知如何擺放,國外的作法是給患者一個小抱枕,夾在腋下或抱在胸前,增加舒適感,減少術後身體的不適,因此大林慈濟醫院引進此一做法,邀請乳癌病友一同製作愛心抱枕,送給新進的病友,傳遞愛心與關懷。癌症資源中心「愛關懷小站」護理師王燕如表示,這個「愛心」是從美國傳來的,有位慈濟師姊自國外帶回乳癌患者專用抱枕,提供給台北慈濟醫院,台北的患者使用後,反應很好,因此大林慈濟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也跟進採用。王燕如平常喜愛做拼布,打版、裁布、車縫是她的專長之一,因此將這份工作承擔起來,製作數十個心型抱枕的外層,並邀請乳癌病友協助填裝棉絮、縮口,一同自製愛心抱枕,提供給剛開完刀的乳癌病患,傳達對新病友的關懷,希望她們早日從傷痛、病苦中走出來。64歲的翁小姐三年前發現左側乳房罹患乳癌,術後左手無力,只能用枕頭墊著,或是將手跨在病床的床欄上,經過努力復健才得以行動自如。當她看到有這樣可愛的心型抱枕,覺得既好看又實用,一定能對罹患乳癌的「學妹」有幫助,所以義不容辭加入縫製抱枕的行列,希望趁著自己還做得到,透過舉手之勞,多幫助別人。王燕如表示,召集病友製作愛心抱枕,也是為了輔導病友成立病友會暖身,將來還會推出其他的拼布作品,如小錢包、針包等,等累積一定的作品,就可以進行義賣,做為病友會的運作基金。大林慈濟醫院目前正籌設「乳癌病友會」,要將病友們凝聚起來,透過醫院的協助,讓她們能相互扶持,製作愛心抱枕只是個開端,希望來患者,除了接受良好的醫療,在心靈上也能得到堅強的支持。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術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最新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為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一位,其死亡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名,每年新增超過八千名患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宣宏說,治療乳癌的外科手術不僅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患側乳房,大多數需合併摘除同側腋下淋巴結。手術後伴隨而來的不良影響,術後可能會造成患側手臂疼痛、淋巴性水腫、冰凍肩、感覺麻木、肌肉無力、關節活動度受限,以及手臂功能障礙等合併症。根據國民健康局2010年的資料顯示,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介於41至50歲,此年齡層的婦女大都是兼顧家庭的職業婦女,需要家庭與工作兩頭忙,心裡又害怕丈夫嫌棄,因此常常伴隨有恐懼、沮喪、焦慮不安與無助等症狀。由此可知乳癌術後影響婦女生理及心理層面,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執行,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何幫助她們走出創傷與提升手術後的生活品質,術後身體復健與心理重建是現在應該著重目標。陳宣宏表示,乳癌術後的復健運動在增加肌力、肌耐力、身體組成的瘦肉量增加、體脂肪及腰圍降低,以及生活品質量表中,身體功能面向有顯著效益。更重要的是,接受復健運動訓練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及運動傷害風險。因此,乳癌術後及早復健運動對於乳癌術後患者而言相當重要,不僅可以預防併發症產生,進一步有助於幫助恢復自信,適應家庭及社會生活。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率先於99年組成全國首支乳癌患者龍舟隊,經過復健活動、中醫療養、心靈成長、人物分享、營養食譜、划船技巧訓練後,並參加端午節比賽,增加了乳癌術後患者的身心健康。

愛吃醃漬物、有家族史 小心胃癌上門

愛吃醃漬物、有家族史 小心胃癌上門#術後

藝人徐華鳳6日因胃癌病逝於台中榮總,得年41歲,消息傳出讓人震驚;她的病逝或許也讓很多人會擔心,胃癌會不會找上我?到底為何會罹胃癌?要怎麼預防以及怎麼治療?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衛教文指出,若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則其他人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3倍,而愛吃醃漬物、燒烤以及菸酒不離身者也是危險群。(圖片翻攝自徐華鳳於2009年的婚紗照)根據統計,國內胃癌患者一年就新增2000多名,與民眾的飲食、生活習慣可說有很大關係。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嘉齊表示,胃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時,就已經確定是胃癌;一般胃癌的產生和飲食有極大的關聯,常吃醃漬物(如醬菜、醬瓜、鹹魚等)、燒烤的人較容易有胃癌,有抽菸、喝酒的人也是罹患胃癌高危險群,另外有家族病史的人也要多加注意。奇美醫院肝膽胃腸科郭樂明醫師指出,近年來為醫界及一般民眾所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也被認為是發生胃癌的危險因素,原因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導致的胃上皮細胞增殖,增加了細胞惡性變化的可能性。郭樂明醫師說,胃癌早期並無特殊症狀,然而隨著腫瘤的增大會逐漸出現一些徵兆,較常表現的症狀為上腹痛、上腹脹感、食慾減退、體重減輕以及胃出血。另外臨床症狀也可能依腫瘤發生位置而有所差異,如靠近賁門的胃癌呈現吞嚥不暢或吞嚥疼痛、腫瘤靠近幽門位置則會顯現阻塞症狀,如飽脹、嘔吐等。若是求診者出現嚴重腹痛,且併有延伸性下背痛或有異常腹脹,腹水現象,可能癌症已侵犯到後腹壁周圍組織以及擴散到腹腔內,此時已屬晚期癌症。徐華鳳在2008年年初進行檢查時,被驗出是胃癌第三期,已算是中晚期;郭樂明醫師表示,早期胃癌的定義為癌細胞只侵犯到胃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層,由於早期胃癌的預後良好,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5%,但中晚期胃癌患者存活率則降至10~40%,因此診斷早期胃癌是重要的課題。郭樂明醫師表示,胃癌的診斷方法有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以及上消化道X 光攝影。主要還是以胃鏡檢查容易確認病灶,並可同時作病理切片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尤其是早期病變以胃鏡檢查較為不易漏診,然而對於一些胃黏膜破壞不明顯或是黏膜下發展的腫瘤,有時則要靠X 光、內視鏡超音波或CT 配合檢查。另外,對於已經確定為惡性病變的病灶,胃鏡可以幫助認定癌症的分期,有利於決定後續的治療。郭樂明醫師提醒,胃癌治療原則上以外科手術為主,早期胃癌的治療率為90%以上,大部份優先考慮外科根除性手術,或視情況而定安排內視鏡或腹腔鏡手術。中晚期癌症因有周圍淋巴或器官的波及,因此手術治療並非根治方法,此時常需合併化學抗癌藥物治療或加上放射線治療。胃癌患者在手術後要怎麼吃?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指出,胃手術切除後,不管是全切除或是部份切除,都會影響它原本的消化及吸收功能。術後初期以全流質為主,少量多餐為宜,待3~5天之後假如一切順利,沒有嘔吐或腹脹情況,再慢慢調整到半固體食物如稀飯(不宜太濃稠),進而調整到軟固體食物。油炸食物或太油膩的湯類宜避免,假如怕營養攝取不足,剛開始可以買營養品補充,假如術後兩個月體重還是過輕,則要向專業醫療人員請教。

人工髖關節衛教Q&A

人工髖關節衛教Q&A#術後

一、手術須住院多久?答:5-7天(必要時可延長)。二、多久可以下床?答:通常術後三天內即可下床,但仍會視病患情況決定。三、多久拆線?答:術後約10~14天,出院時會預約門診時間返院拆線;返家後傷口保持清潔乾燥,每天換藥一次即可。四、多久可以碰水?答:拆線後2-3天,只能沖洗勿浸泡傷口。五、手術後活動有無限制?答:巨頭型人工髖關節組沒有限制,但傳統及陶瓷人工髖關節組須避免上述之禁忌姿勢。一般術後4–6週須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避免跌倒。六:手術後何時能開車、騎腳踏車、游泳及蹲下?答:約4~6週後可以開車,6~12週後可以騎腳踏車,傳統型人工髖關節盡量不要蹲;使用巨頭型人工髖關節者受限制較少,下蹲需3個月左右。七:雙腿間需要夾枕頭多久?答:約6週左右,若為巨頭組人工髖關節則不需夾枕頭。八:可以上下樓梯嗎?答:可以,需有家屬陪同或自己上下樓梯時需用手扶樓梯扶手,避免跌倒。九:如何使用馬桶?答:傳統人工髖關節建議使用馬桶增高器,若是使用家中馬桶,請注意:臀部須高於膝蓋儘量避免髖關節小於90度;巨頭型人工髖關節則不受此限。十、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患在置換半髖人工關節術後數月至數年間有髖臼磨損可能,因此建議須定期門診追蹤。十一、若有下列情形應立即返院:1. 傷口有紅、腫、熱、痛等發炎徵兆,或有滲出液、發燒及不明原因之過度疼痛時。2. 嚴重疼痛導致無法活動時。3. 因跌倒或挫傷而傷及髖關節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