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移植

生前簽署器官捐贈卡 讓愛延續

生前簽署器官捐贈卡 讓愛延續#肝臟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看過公視推出的器官捐贈職人劇《生死接線員》的劇迷,對劇裡經典台詞「他都已經死了,你們還要摘走他的器官?我不會讓你們碰他的!」應該不陌生,這句話深刻描繪了器捐者家屬最直接且不捨的情緒。擔任該劇專業顧問、台北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捐贈者家屬,在面對親人死亡之際,可能因宗教因素「不願逝者被打擾」、或者「擔心違背逝者的意願」等因素,拒絕讓親人進行器捐,或許這也是國內器官捐贈數量比例偏低的原因。人生最後心願 及早與家人溝通龍藉泉主任曾任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他分享,自己的二哥多年前就是遺留大愛、捐贈角膜的捐贈者,而他自己也因為器捐開放三等親家屬優先分配而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只是二哥捐贈角膜時,龍藉泉主任仍年輕身強力壯,完全沒料想自己有一天也會是受贈者,「這像是天意,如果人生是個圓,這個機緣讓我獲得圓滿。」要執行一項成功的器官捐贈任務並不容易,需面對包括親情、人性、與時間賽跑等關卡,尤其是器捐者家屬在面臨親人生死交關之際,還須替親人做決定,這種天人交戰的壓力,非一般人能想像。龍藉泉主任認為,如果家人或親友能事先了解捐贈者的意願,會比較坦然面對並多能同意捐贈器官,「只要有愈來愈多家庭成員了解捐贈者的意願,器官捐贈的心願就愈可能被實現。完成登記 意願會標註在健保卡近幾年政府與各大醫療團體都積極鼓勵器官捐贈,期望破除民眾對器捐的誤解,讓捐贈者與受贈者間也能透過捐贈,共同讓生命更圓滿。如今活體腎臟與肝臟移植技術與藥物已大幅進步,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並遵從醫囑,也能擁有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品質。龍藉泉主任表示,臨床遇過太多生前有意捐贈者,臨終時卻得不到家人幫忙完成遺願。他呼籲,有意器捐的成年人,可到各地衛生單位、醫療院所,或者上網查詢器捐中心進一步諮詢,意願會標註在健保IC卡上,「但最重要的是,要及早與家人溝通,不要讓家屬為難,這樣自己人生最後的心願也能順利達成,造福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不可逆肝病變 五等親內捐贈有望延命

不可逆肝病變 五等親內捐贈有望延命#肝臟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9歲的陳爸爸是B肝帶原者,沒有持續回診積極治療,身體不舒服就醫檢查時,發現已罹患肝硬化與肝癌,肝功能無法已無法正常運作,只能等待換肝。但家人知道等待屍肝的時間很漫長,3名子女都自願捐肝救父,經由配對後確認由小女兒來捐贈500公克的肝臟給父親。不可逆肝病變 五等親內家屬捐贈有望移植肝臟在人體組織器官運作中擔負重責大任,一旦出現不可逆的肝病變,肝臟移植是唯一能夠維續生命的治療方式,然而等待大愛捐贈的過程卻常常遙遙無期。所幸政府立法開放五親等內的血親、姻親進行活體器官捐贈,讓不少人得以倚靠家庭愛的力量繼續完成人生旅程。移植手術為重大手術,進行器官移植除了身體狀況需滿足必要條件外,心裡也必須承受相當的壓力。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薛冠群表示,依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目前全台等候肝臟移植的人數約1200人左右,但每年肝臟大愛捐贈僅約100例,等到肝臟移植的機會並不高。若是有不可逆的肝病變患者,如末期肝病、猛爆性肝衰竭及某些肝等,如果五等親內的家屬願意捐贈,只要經過完整評估及審核,捐贈雙方可考慮採用器官移植的方式進行治療。需通過評估檢查 才可進行移植手術童綜合醫院移植外科主任黃鐘銘表示,移植手術需經門診初步評估及完整住院檢查,包括會診心臟科、心身科、社工師評估身心理狀況及家庭背景,才能進一步決定能否執行移植手術。手術前還會安排一次全人醫療會議讓醫護團隊與捐贈雙方及家屬做完整的溝通,才會進行移植手術。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表示,移植手術除了讓捐贈者想幫助受贈者的心願能圓滿完成,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將器官捐贈的理念傳遞出去,使需要接受移植的患者能夠及早獲得幫助,讓珍貴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

栓塞術縮小腫瘤 成功達標肝臟移植

栓塞術縮小腫瘤 成功達標肝臟移植#肝臟移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李先生為B型肝炎帶原者,平時沒有定期接受追蹤檢查。某次健康檢查中赫然發現肝臟中央有顆11公分的肝癌腫瘤,也已轉移到肝臟左葉,確診為肝癌中期。依照以往臨床案例統計,肝癌中期的平均存活期為10多個月,5年存活率僅約2成。最後接受經肝動脈化學栓塞術,成功縮小腫瘤,達到可進行肝臟移植的標準,兒子也願意捐贈肝臟,肝臟移植手術十分成功。肝癌治療方式雖多 但復發機率仍然很高成大醫院移植外科主任林毅志醫師表示,肝癌長期占據國人主要死因之一,最主要原因是肝癌好發於已有病理變化的肝臟身上,其中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患者是發生肝癌的危險族群。肝臟已有病理變化的病人,醫師必須同時考量腫瘤、肝機能及病患整體健康狀態,能接受積極手術切除者不多,再加上病人接受治療後,已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之剩餘肝臟仍是發生肝癌的危險環境。治療肝癌的策略雖然很多,但是復發機率仍然很高,手術切除後的病人5年復發率高達5至7成,更遑論接受其他治療成效較差的病患。經過栓塞等降階治療 達到換肝標準肝臟已有病理變化的肝癌病人,以肝臟移植作為治療策略之一。近年來,移植醫學已累積很多經驗,已確立可移植的肝癌患者之腫瘤期別標準,成效也經實證醫學證實。上述李先生的案例,雖然剛診斷時的期別已超出標準,但經過栓塞等降階治療可以達到標準,接受肝移植的存活率與原來就符合換肝標準不必降階治療的病人相當,5年復發率可以降到約1成。林毅志醫師提醒,積極治療是保命的重要關鍵,每位病人的病況不同,並非治療後都能成功降期,但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就有望延長生命。他也呼籲,治療切勿拖延,必須把握黃金時機,才能爭取生機。

新式栓塞術加肝臟移植 降肝癌期別

新式栓塞術加肝臟移植 降肝癌期別#肝臟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7歲的李先生為B型肝炎帶原者,在某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肝臟中央有顆7公分的肝癌,肝臟左邊也有3顆小型惡性腫瘤,確診為肝癌中期,但因已有肝內轉移現象,且腫瘤數量較多,無法使用手術切除。由於李先生肝功能正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最後成功縮小腫瘤,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而即將步入婚姻的兒子也願意捐贈肝臟,為父親的健康盡一份力,最後移植手術十分成功,李先生能與兒女享天倫之樂。載藥微球栓塞術+肝臟移植 癌父成功保命收治該名患者的成大醫院移植外科林毅志主任表示,患者積極治療以及家人的支持是治療成功的一大關鍵,李先生前後共進行5次載藥微球栓塞術,每一次腫瘤都有明顯縮小,最後左肝幾乎看不到癌細胞的存在,肝癌期別從中期降到早期,也成功進行移植手術,治療至今已2年多,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只須持續追蹤即可。為避免腫瘤復發,李先生決定積極瘦身、調整身體狀態,盼自己能長命百歲、與妻子共度下半生。新式栓塞術精準治療 副作用大幅減輕林毅志主任補充,載藥微球栓塞術相較於傳統化學栓塞,可深入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使藥物停留在腫瘤內較長的時間,新式100微米載藥微球,使治療更精準,大幅減低傳統化學栓塞帶來的副作用,如腹痛、噁心、發燒等。此外,栓塞是可重複使用的治療方式,依照病人腫瘤縮小的情形給予適當的治療;不過,栓塞治療非萬靈丹,建議腫瘤成功縮小後,應採取更積極的治療,像是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等,避免腫瘤復發。把握黃金期  積極治療有望延命林毅志主任進一步說明,根據研究發現,肝癌降期後且積極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相較於原本同期別的患者,存活率較高,因此,積極治療是保命的重要關鍵。林主任補充,每位患者病況不同,並非治療後都能成功降期,但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就有望延長生命,也呼籲民眾,治療切勿拖延,必須把握黃金時機,才能爭取生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肝臟移植衛教講座

醫訊/肝臟移植衛教講座#肝臟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器官捐贈是在生命結束後,選擇救助他人生命,是一大愛的表現。器捐者大多是意外腦傷的病患,經醫師兩次判定腦死,且經檢察官同意後,醫師才進行器官摘取手術。   為使肝臟移植新病友及家屬獲得移植術後照護相關知識,林口長庚特安排一般外科李威震醫師與醫療團隊共同進行肝臟移植新病友座談會,並邀請藥劑部江俐慧藥師主講「肝臟移植病友之用藥注意事項」、營養科陳姿吟營養師主講「均衡飲食保新肝」,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肝臟移植新病友座談會  時間:102年12月14日(六)上午9:00~11:00地點:林口長庚(桃園龜山鄉復興街5號)兒童大樓K棟12樓第3會議廳洽詢:03-328 1200轉5177 社服課 張文庠小姐

台灣肝臟移植手術病人存活率享譽國際

台灣肝臟移植手術病人存活率享譽國際#肝臟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臟器移植手術屬挽救重要器官衰竭個案生命之利器,因器官來源珍貴,健保局分析自2001年到2011年國內2,623例肝臟移植病人存活情形,整體而言,我國肝臟移植人數呈現上升趨勢,2001~2004年有418例、2005~2008年有978例、2009~2011年有1,227例,病人術後3年存活率維持在80%左右、5年存活率約為76%,而10年存活率則為70%左右,與美國相距不遠。但資料亦顯示國內有21家醫院曾提供肝臟移植手術,各院執行移植病例數差異甚大。最多移植病人有742例,少於10例的醫院有5家。從2001年到2011年國內肝臟移植資料,健保局依據移植病人年齡統計,18歲以下(314例) 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別為82%、81%,較18歲以上病人(2,309例) 3年及5年存活率為79%、76%高。其中執行18歲以下移植手術的病人數較多且3年及5年存活率最高前三名醫院,分別為:高雄長庚、台大醫院、台中榮總;而執行18歲以上移植手術的病人數較多且3年及5年存活率最高前三名,分別為:高雄長庚、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惟受限於健保資料庫內容,本次存活率分析尚缺乏移植病患術前疾病嚴重度評估等重要資料校正,所以存活率未能充分反映實質結果。移植病人存活率尚與「術前移植個案的藥物治療」、「捐贈者及受贈者的選擇」、「免疫藥品的評估使用」、「病理報告的解讀」,「急性排斥的處理」、「術後常見感染問題」以及「醫療團隊長期支持與追蹤系統」等醫療照護議題有關。有鑒於器官捐贈來源十分有限與珍貴,為使移植品質與效益更為提升,健保局建議移植手術朝向重點式發展,各院視能量發展不同的器官移植項目,進而建立優質移植團隊;避免因移植醫院家數過多,移植團隊較不易累積經驗及穩定發展,因而產生醫療品質不確定的現象。

肝硬化接受「肝臟移植」 男子幸運重生

肝硬化接受「肝臟移植」 男子幸運重生#肝臟移植

56歲的陳先生是位慢性B型肝炎病患,後來肝硬化合併嚴重的肝機能代償不良,臉部已呈現肌黃的臉色,須要接受肝臟移植才能延續生命;很幸運的在5月份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術後在童綜合醫院肝臟移植團隊積極的照護與治療之後,患者的肝功能恢復正常,日前已出院,患者為了表達感謝,特別獻花給醫療團隊。童綜合醫院器官移植主任委員張子明副院長表示,患者在民國97年11月陸續因出現消化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倦怠與腹脹而前來就醫,經檢查發現是因B肝引起的肝硬化,而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與自發性的腹膜炎都是因嚴重的肝機能代償不良所引起的。雖陸續治療但他的病情逐漸惡化,他的肝機能代償不良已發展到末期病變,為了延續生命,唯有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很幸運的等了約3個月的時間,患者等到了可移植的肝臟,由本院的肝臟移植醫療團隊幫他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陳先生表示,幾年前公司的健康檢查報告知道患有B肝,直到有一天上大夜班,適逢星期天休假,女兒要我幫忙綁回收紙板,肚子突然絞痛趕緊至童綜合醫院就醫,住院第二天就出現血便,檢查發現已肝硬化了,往後就3天2頭跑醫院,告訴醫師:「怎麼好像喝醉酒暈暈的,站都站不住…」醫師說這是肝腦病變的現象,建議要登錄「肝臟移植」專案,老婆在旁一口就說好。陳先生說,隨後的心情就是一天過一天,內心常想哪天才能等到肝,很幸運的等了約3個月的時間就被通知可以接受「肝臟移植」手術。手術後的我有如換了另一個人生,存著感恩的心,感謝童醫院醫師們熱心的幫忙醫治及護士細心的照顧,對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珍惜每一天。張子明副院長說,慢性B型肝炎在國內是常見的疾病之一,現在有不少藥物可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呼籲民眾定期的檢查,如身體出現倦怠、腹脹、面黃飢瘦及皮膚騷癢症狀要有所警覺,應及早治療與預防,若延誤治療形成肝硬化而演變成肝機能無法代償,如腹水產生、肝機能下降及黃膽,則須要「肝臟移植」手術才能加以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