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

想獲得友誼?向狗狗學做人

想獲得友誼?向狗狗學做人#友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獲得友誼?為什麼不向全世界最善於交友的人學習?他是誰?明天上街走一圈,你一定會遇見他。在十英尺遠的地方,他就開始向你搖尾巴。你停下來,輕輕撫摸他,他會歡快地跳起來,向你示愛。這種表現是如此單純,他不會向你推銷房產,也不想和你結婚。你是否靜心想過:母雞要下蛋,奶牛要產奶,金絲雀要歌唱,為什麼狗是唯一不為生計而發愁的動物?狗只要向你示愛就夠了。我五歲時,父親花了五十美分,給我買了一隻黃毛小狗蒂皮。牠給我的童年時代帶來無窮歡樂。每天下午四點三十左右,牠端坐在院子前,可愛的眼睛注視著小路遠處。一聽到我的聲響,或看見我在樹叢後晃動食物,牠就咻的一下,大口喘氣跑過來,又蹦又叫地迎接我。不用讀心理學 只要真心付出關愛蒂皮和我相伴了五年。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令人傷心的夜晚,在離我十英尺的地方牠觸電而亡,蒂皮的死是我童年最大的傷痛。蒂皮沒有讀過什麼心理學,也無須如此,牠的天性裡就擁有這些知識。假如你能像蒂皮那樣真心付出關愛,我敢肯定你在兩個月裡獲得的友誼會很多,而只想得到關愛的人,他們花兩年所培養的友誼還遠不如你。我重複一次:假如你能像蒂皮那樣,真心付出關愛,我敢肯定,你在兩個月裡獲得的友誼,將遠遠多於他人兩年才能培養的友誼,而後者只想得到關愛而已。(本文摘自/人性的弱點/時報出版)

友誼在久不在多 討人喜歡3核心特質

友誼在久不在多 討人喜歡3核心特質#友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若有讀心的超能力,會發現最討人喜歡的人都在想什麼呢?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判別正確目標,因為討人喜歡和受歡迎並不一樣。發展心理學家對「討人喜歡」的定義是某人在他人眼中的配合度與和藹可親的程度,而「受歡迎」則是某人被認為具有影響力與權力。研究人員分析國中生與高中生的社交觀念,發現討人喜歡與受歡迎並沒有太多關連。受歡迎的人≠討人喜歡的人受歡迎與討人喜歡的人通常都擅長社交,追求「受歡迎」的人會運用讀心的能力來強化自己的社會地位,或是維護他們在社會階層的上層位置。相對之下,討人喜歡的人則多半是運用讀心的能力來確認自己有公平且合作的行為舉止。換句話說,想要受歡迎的人面對社交場合的心態是:「這對我有什麼好處?」而討人喜歡的人則是:「我能有什麼貢獻?」以受歡迎為動機的人大多注重短期的社交利益,為了拓展權力還必須支付社交資本,他們採取的策略多半得消耗社交資本,例如耍心機、八卦,或是為了私利而貶低他人。另一方面,雖然討人喜歡的人不見得有最高的IG追蹤人數,也不見得能被選為返校日國王或皇后,卻常是快樂、自重的人,交到的朋友也都比較可靠。「討人喜歡」就像是透過投資績優股來奠定經濟基礎,而「受歡迎」的投資標的則是高風險、缺乏永續經營策略、卻是當下最時興的公司。討人喜歡者的3項核心價值:公平、善良、忠誠如果討人喜歡的人比較能得到可長可久的感情,那麼不妨探索他們腦子裡都想些什麼。普渡大學的伯恩特終其一生研究人類如何建立並維繫友情。他從過去的研究報告發現,討人喜歡的人對友情的觀點特別不同,並且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社交觀念與行為。如果你在臉書或IG搜尋「#友情」,可以輕易找到數以百計的溫馨貼文,敘述哪種人才是值得交往的好朋友,不過從實際經驗得到的答案卻相當簡單明瞭,討人喜歡者具有三項核心價值:公平、善良、忠誠。公平:別人對你有同理心,你也以同理心回報「公平」是孩子成長過程首先習得的社交規矩之一,包含輪流玩遊戲、一起使用大家都喜歡的玩具等,重點都是「平等」。如果某個孩子連續玩兩次,或是霸佔太多好玩具,可能會讓其他孩子哭鬧或發脾氣,因為他們所認知的公平原則被侵犯了。長大成人之後,某些具體事務仍須遵守公平原則,例如輪流洗碗盤或選擇電視節目,但成人的公平原則可能較為複雜,彼此交換的東西或許是抽象的概念,例如別人對你有同理心,你也以同理心回報;或是曾經原諒你的人,你也同樣能盡釋前嫌。如果你的朋友、同事、交往對象無法同等回饋你付出的同理心或體貼,你可能就會厭倦對方。孩子們最終會瞭解人際關係並非只是你一來我一往的互動,他們發現「我可以幫你抓背,但除非你也幫我抓背,否則以後我就不再幫你抓背」這樣的道理其實是有限制的,於是開始主動超越公平原則而付出更多,他們會說:「你先吧!」或是:「這個最好的玩具給你玩。」他們懂得以一點犧牲促進人際關係,表達他們願意為團體中的他人謀福祉。善良:願意互相回饋善舉,形成好的循環善良的人願意先做無償付出,並預設別人也會尊重公平原則。善良者的因果觀念是:當每個人都主動付出,就能促進團體內每個人的利益。別人若超越了我們的公平標準,我們就會心生感激。因為有「感激」的情緒,我們便特別注意到這些超越期待的人,並產生回報對方善舉的動機。北卡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雅爾果發現,心存感激的人通常會加碼回報,他們的行為或許是求取平衡,但當你的付出超越對方預期,也會被視為善意行為。「感激」能創造越來越多的善舉,我們回饋他人善舉的時候,對方也產生感激之心,因而又促使他們付出善意回報。忠誠:對困境中的朋友保持相信、不離不棄「善良」同時也衍生出討人喜歡者的第三項特質:忠誠。友誼存在於一個開放市場,你大可隨心所欲與別人建立或切斷關係,但忠誠的朋友卻在困難時期依然不離不棄。當人生陷入逆境,不論是工作低潮、被男友拋棄,或是遭到朋友排擠,再優秀的人也可能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就在你自我貶抑之際,某些朋友卻不改變對你的評價,甚至對你付出更多。就短期而言似乎不合乎邏輯,因為雙方付出的友誼並不平等,但忠誠背後的邏輯並非永遠清楚明瞭。以下是忠誠的朋友對你的信任:他們認為你對他們的生命也有特殊貢獻;他們珍惜你的原因不是外在的財富、地位、權力等因素;他們相信你可以度過難關;他們相信你克服困境之後會變成更好的人;他們不只相信現在的你,還相信未來的你。忠誠的友誼是世間難得的福報,忠誠的朋友不離不棄對你做長期的投資,只因為你是你。從3個核心價值 思考自己的社交突破如果我們有讀心的超能力,就能看出討人喜歡者的心思都圍繞著三個正面社交價值:公平、善良、忠誠。這是從經驗主義的角度解讀友誼,我們還能從性靈或文化傳統等角度出發,或許能得出不同的友誼定義,但上述三個價值似乎能夠跨越各個文化的性靈或宗教傳統。當不擅人際關係的人試圖瞭解別人心裡正在想什麼時,不妨將這三個核心價值視為逆向思考的途徑,除了從個別訊息拼湊出他人的意圖或言外之意,不妨預設討人喜歡的人就是以這三項標準評估我們,而他們的行為也是意在體現公平、善良、忠誠的價值。不是每個人都是一心想要被喜愛,某些人的驅動力是權力或貪婪,或意圖利用別人的善意,這樣友誼的特性的情況就複雜許多,需要更謹慎對待。(本文摘自/社交囧星人的生存之道:不擅交際又如何?心理學家教你將社交尷尬發揮為優勢,把怪異變優異/時報出版)

曖昧還是純友誼?問內分泌就知道

曖昧還是純友誼?問內分泌就知道#友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某媒體刊登一篇周平教授所寫的文章,開頭即寫到「信不信由你,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科學相關研究也指出,不管單身與否,男性對異性的友誼是建立在「性吸引力」之上的。精神性的柏拉圖之愛相較之下,女性大多認為異性之間可以有純友誼,或建立在柏拉圖式的關係上;男性認同純友誼的比例則比較低。從美國某大學所做的問卷調查,以及網路流傳的研究論文,大部分的論點也都是如此。我研究醫學和生理學,近年也深入到腦部的研究,所以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認為異性之間的友誼交往,有的確實是建立在性吸引上,或者更直接的說,這種所謂「交朋友」,其主要目的是選擇結婚對象,先交「朋友」,看看雙方相處上是否合得來,然後逐步發展,論及婚嫁或當固定伴侶。曖昧與否,問內分泌就知道我覺得異性朋友中,一定有一些是絕對不可能發展為愛情或結婚的,如年齡,身高、家庭教育背景、個性、愛好、婚姻交友狀況、特長等。如果只是互相合作共事、互相幫助,這也算是不錯的人際拓展;如果硬要打迷糊仗、玩曖昧遊戲,或只是想證明自己吸引異性的能力,那就真是「居心叵測」了。從腦神經生理、心理學來看,如果是純友誼,那完全是大腦前額葉的事,和性慾有關的神經根本無關;但如果心有慾念,則內分泌及有關神經核都會有所活動。所以,要科學證明兩人之間的友誼到底「純不純」並不難,交給專門的儀器測定就會露餡了。而且調查這種問題,基本上不能太相信問卷,因為人是會說謊騙人的,甚至還會自己欺騙自己呢!(本文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父母別慌 讓選擇朋友成為學習課題

父母別慌 讓選擇朋友成為學習課題#友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要隨意評斷孩子的朋友,因為這等於是在說孩子連選擇朋友的能力都沒有。多年前曾有個調查,希望能夠了解家長們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擔心的問題有哪些?其中「怕交到壞朋友」擠進前3名,成為家長們極為擔心的問題之一。為何孩子學壞的,而不學好的?教書多年,常被問到這類的問題:我的孩子開始上學以後,認識了很多朋友,同時也學壞了!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被解決,到現在還是家長們的頭痛問題。為何孩子學壞的,而不學好的?我想大家都同意,在學校裡絕對有好孩子,至少我們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好的,這個說法,應該不會有家長反駁我。依據著這個說法,我會接著問家長,那我們的孩子為何都去學壞的,而沒有學好的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喔!若是回答不出來,我會接著說:是我們的孩子好得不夠紮實,會被影響,還是別人的孩子壞得夠徹底,一下子就把好的基礎給破壞了?教導孩子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友誼記得,我的小女兒在國一時,問了我一個問題!那是她在國小的好朋友,因為學區不同,所以分別進了不同的中學。現在的她,會抽菸。女兒問我:媽媽,你會反對我繼續跟她當好朋友嗎?我真的很喜歡她,我很想繼續跟她當好朋友。但是,她現在會抽菸。當下,我的回答是:那妳會跟她一起抽菸嗎?如果她跟妳說:是好朋友就要一起抽菸,那妳會怎麼做?女兒回答我:當然不會抽菸啊!而且我還會要求她,如果要跟我繼續當好朋友,就不可以在我面前抽菸,因為這樣我會吸到二手菸,菸味讓我很難受,如果同意,我們就可以繼續當好朋友。聽到這樣的答案,我很開心!開心的是我的女兒正在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友誼。好朋友還是壞朋友,如何認定?果然不出所料,深入了解這個孩子後,發現她進國中之後,有一群同學跟她說:要抽菸才有朋友,不抽就是不同掛的。她為了要建立友誼,就學抽菸。當我女兒跟她說這個要求的時候,她的反應是:真好,我也討厭菸味,也不喜歡抽菸,我想繼續當好朋友。從這個案例來看,她不是為了抽菸而抽菸的,而是為了交朋友而抽菸。我猜,她的媽媽一定會認為是跟同學學壞的。但,我認為這個孩子不是學壞,她是選擇了跟哪一類的人做朋友,這個行為的背後,也許只是怕孤單,需要朋友。她只是缺乏選擇朋友的能力和拒絕不當行為的勇氣。所以,我們與其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倒不如讓孩子學習如何選擇朋友!讓選擇朋友成為孩子的學習課題交朋友,是需要時間來了解是否觀念契合?相處是否愉悅自在?彼此是否尊重,不會有任何的勉強或是委屈?這些都是需要一次一次的相處經驗來感受的。父母只能在旁邊關心著交朋友的孩子,心情如何?作息如何?行為如何?隨時緊密的在旁觀察,切勿介入或是從旁批評。因為,評斷孩子的朋友,就等於是在說孩子連選擇朋友的能力都沒有。我們最好的關懷方式,就是在孩子想聊跟朋友的種種互動情形時,就分享自己交朋友的經驗,其他的就交給孩子自己去思考身邊的哪些人是好朋友。從交朋友的分分合合中,學習了解自己需要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同時也思考自己是屬於哪種的朋友,練習以樂觀正向的態度來看待友情,相信這樣就能夠培養孩子選擇朋友的智慧,自然就不用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學壞了。不僅如此,這樣的培養過程,也讓我們的孩子可以成為其他孩子的好朋友,彼此可以相互支持,互動交流,讓成長過程可以充滿著友情的溫暖,增進與人友好的互動經驗,這是交朋友最大的意義唷!(本文摘自/為孩子開啟第101道門/時報出版)

建立友誼 先有興趣再主動

建立友誼 先有興趣再主動#友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必須釐清一個錯誤的觀念,所謂的普通並不等於在預料之外。普通友誼其實也可以是刻意營造出來的,只要你主動選擇你想與之為友的對象就可以了。你知道我們有能力這麼做嗎?只要站起來決定要跟誰當朋友,然後就可以立刻行動?我一直都以為,職涯人際關係是要自然培養的,在某個地方自然成長,然後就會有送子鳥把他們送到你在辦公室的小隔間裡。某天當你抬頭一看,就會發現有個身穿汗衫,擅長編寫應用程式的高手站在那裡,這就是友誼!主動選擇自己想交朋友的對象 速度就會快多了這件事情或許會發生。我指的當然不是真的有送子鳥,而是隨著時間過去,職場上的朋友就會成為你真正的好朋友。但是如果你主動選擇自己想要交朋友的對象,那麼速度就會快多了。我這麼說會讓你感到一團混亂、不知所措嗎?很好。友誼,尤其是新的友誼正是如此。我不知道你會想要使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友誼,或許你是個內向的人,不希望再遇到另一個內向的人。認識誰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唯一會使用的標準就是:「認識誰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之所以使用這個標準,是因為它不會讓我冒出攀爬社會階梯的想法,亦即:「在這個房間裡誰是對我最有幫助的人?」我只想試著找到讓我覺得很有趣的人。他們哪天會對我的職涯有所影響嗎?他們會成為我的支持者嗎?我們會一起執行某個專案嗎?或許會,也或許不會。幸好,在友誼一開始建立的時候,你幾乎不可能預測這些事情。(雖然我可以百分之百預言,那些我沒有刻意建立的友誼最後都會無疾而終。)某些對你來說最有幫助的職場人際關係,一開始都不是為了完成你的偉大計畫而刻意組織起來的團體。你只是覺得跟某人來往很有趣,如此罷了。在最糟糕的情況,如果新的人際關係讓我一無所獲,至少我的生活會比過去還要有趣,這就是個勝利局面。(本文摘自/不受限的工作人生/天下雜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