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新劑治療 找到「胰腺」曙光

新劑治療 找到「胰腺」曙光#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57歲的陳先生平時工作忙碌,曾有過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史,自前年8月開始出現腹部悶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歷經腸鏡、胃鏡等一連串檢查後卻找不出病因,半年後轉往大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已罹患胰臟癌,歷經70幾次放射治療,台灣開發的胰臟癌二線藥物通過審查,可提高存活期,讓陳先生找到「胰腺」曙光。胰臟癌發生率間接等於死亡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中表示,胰臟癌可說是治療效果最不好的癌症,因位置長在後腹腔,位置隱密,若沒有壓到膽囊、出現黃疸,通常不會有症狀,直到發生症狀,通常都已是晚期,一般來說可開刀的患者不到20%,而20%患者在開刀後仍會復發,美國曾預測到2030年時,胰臟癌有機會成為癌症致死率第1名。胰臟癌死亡率很高,過去20幾年內的治療效果一直沒有改善,整體來看,5年治療粗估率只有5~7%,以去年個案發生率來看,發生數約2000人,死亡人數就占了1800人,90%病人都會死亡,幾乎每診斷一個胰臟癌患者就有一人會死亡,也可以說發生率間接等於死亡率。上腹悶痛、血糖失控 都可能是早期警訊成大醫院外科部及臨床醫學研究部主任沈延盛醫師指出,黃疸、上腹部悶痛、長期血糖失控、甚至背痛、偏頭痛等,都可能是胰臟癌的早期警訊,沈延盛醫師提到,診間就曾遇過患者長期下背疼痛不適,因此求助復健科治療,效果卻始終不見好轉,半年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胰臟癌,因此任何症狀都應考量接受完整而全面的診治。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若在治療失敗後接續使用新劑型二線藥物,可顯著提高存活期, 1年存活率更可提高到26%,沈延盛醫師說明,新劑型藥物可穿透腫瘤血管孔壁,進入腫瘤後才釋放高濃度藥物,讓藥物進入體內後能停留較長時間,也可有效降低藥物副作用,讓胰臟癌患者在治療期間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想當「腸」勝軍 別再有「食」差

想當「腸」勝軍 別再有「食」差#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焦慮、壓力大,排便不順讓你腸腸出狀況?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上班族腸胃狀況,從受訪者工作與生活起居習慣發現,「4大偽國際作息亂象」,包括工作超時、夜不成眠、國際食差、排便不定。睡眠時間越晚 腸胃問題越多近5成上班族表示工作需要經常加班,每日工作超過12小時以上者竟高達1/4,每日加班3小時以上者達34.3%,57.6%上班族超過12點入睡,且其中高達86.1%有腸胃問題,顯示睡眠時間越晚腸胃出現問題機率越高,43.2%上班族1周超過3天用餐時間不定,不固定用餐者,有腸胃問題比例為89.1%,41.9%上班族無每日排便習慣。便秘比例高為法務、行銷工作者據調查82.8%上班族受腸胃問題困擾,消化不良(46.1%)、便祕(43.9%)、腹瀉(30.6%)、腹痛(21.8%)及胃食道逆流(16.2%),便秘問題比例最高為法務、行銷工作者,消化不良業務銷售人員為大宗,常出現腹瀉、腹痛、胃食道逆流比例,依序為營建土木及文字傳媒,針對上班族普遍的腸胃現象,「保胃腸勝4步驟」可幫助遠離腸胃困擾:1)    放鬆心境,優質入眠 /短期內如果無法調整入睡時間,可先從提升睡眠品質做起,睡前做伸展運動幫助紓壓與放鬆。晚餐也應該在睡前3小時結束,消化器官若在睡眠時持續運作,會妨礙睡眠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2)    腸保順暢,定期排便 /養成規律排便習慣,維持腸道順暢,以避免體內廢物無法排出,增加負擔。並保持規律運動及多喝水,配合飲食均衡與好菌攝取,促進腸胃一路暢通。3)    補充好菌,平衡加分 /如果調整睡眠與定期排便不易做到,建議至少在飲食均衡前提下,每日飲用具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保腸又保胃,直接補充好菌為菌相平衡加分。4)    三餐定食,營養均衡 /養成定時定量規律飲食習慣,減少腸胃運作負擔,且應每日至少攝取5蔬果與3碗全榖根莖類,以維持均衡飲食並每日補充到25克之足量膳食纖維。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2年前與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原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較慢所造成的消化不良,過去都沒有照過胃鏡的他,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竟然已罹患第3期胃癌。上腹疼痛、胃灼熱 誤當消化不良根據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3,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屬嚴重疾病,近10年胃癌死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台灣胃癌發生人數共計3,768人(排名第7),死亡人數為2,241人(排名第5),為10大癌症之一。胃癌初期,患者常將它當作消化不良來處理,多自行吃些消炎藥或者偏方進行治療,常見反應為上腹疼痛、打嗝、胃灼熱感等,一般來說,打嗝、腹脹是吃飽後的正常生理現象,很少會有人將這些反應聯想到胃癌,許多患者對於這種狀況並不自覺,因此時常延誤就醫,導致發現時已經是胃癌中晚期。黑便、噁心 晚期治癒率剩10%胃癌後期,多會有黑便、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此時的症狀特殊,較容易引起患者注意而就醫,通常就醫時檢測已為中晚期,治癒率比早期發現更低,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最高可達95%,若晚期發現僅剩10~40%。少吃油炸、醃漬 避免早期病變胃癌好發年齡為50~70歲,比例上男性高於女性,近年來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許多40歲上下的中年患者逐漸增加,不良飲食是造成胃發炎的首要原因,應少吃油炸、醃漬、或者燒烤類的食物、少飲酒,不讓胃增加太多負擔,以免發生早期病變,若持續腹痛2周,應迅速就醫檢查。  

秋天吃蟹注意!與柿子同食恐致消化不良

秋天吃蟹注意!與柿子同食恐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時序入秋,天氣轉涼,又到了秋蟹及柿子的季節,民眾想大啖美食就趁現在!然而經常有民眾詢問,2樣秋季美食同時食用是否會造成中毒現象?營養師表示,柿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與與螃蟹的蛋白質凝結,造成腸胃不適、消化困難,建議分開食用。柿子營養豐富 且具抗氧化作用部立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柿子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鎂、碘等營養素,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質及粗纖維。其中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單寧酸則對心血管有幫助。在選購柿子時,應選擇柿子的果形整齊飽滿、果皮光滑沒有褐斑或蟲孔,食用時無澀味為佳,顏色較紅的表示已成熟,可食用。螃蟹膽固醇含量高 應酌量食用而螃蟹是含蛋白質及脂肪的海鮮食物,螃蟹的脂肪量不高,但膽固醇含量卻不低,所以食用時還是要掌握適度吃、不過量的原則,才能品嘗美味及顧及健康。另外,本身若有過敏體質者,需在醫生的建議下食用,避免引起身體不適。至於民眾擔心同時吃會導致中毒的問題,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柿子與螃蟹同時吃並非會產生毒性,而是因柿子中單寧酸與蛋白質容易凝結,而螃蟹則含有蛋白質,兩者反應之下在胃部容易與胃酸凝結成塊、沉澱,在腸道中不易被分解吸收,若食入體內會不好消化,造成腸胃不適,並非中毒情形,因此若要避免此情形,建議兩者分開且相隔一段時間再食用。

立夏飲食減鹹多吃苦 避免消化不良找上門

立夏飲食減鹹多吃苦 避免消化不良找上門#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節氣食俗: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福建閩東吃「光餅」/閩東周甯、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成菜肴,有的地區會將光餅切成兩半,和豆芽、韭菜炒熟,加入煮好的肉、糟糠菜一起食用。江浙吃「七家粥」/七家粥是彙集左右鄰居各家的米,再加上各種豆子及紅糖煮熟而成的大鍋粥,大家分而食之。蘇杭「立夏見三新」吃「野夏飯」/所謂的「三新」,就是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在立夏這天品嘗這些東西,表示夏天已經來了。杭州的孩子會在這天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討米、肉,然後到野地裡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意為自比乞丐,以躲避災禍。上海立夏吃蛋、煎餅/立夏當日,孩子們脖子上會掛一個用紅色網子套著的蛋。此外還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黃花苜蓿製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飲食調養原則:增苦減鹹,調養胃氣1)飲食原則是「養陽」,夏季屬火,在五臟上對應心臟,養心可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其泄熱作用有利於心氣不為火熱所傷,其燥和堅的作用也有利於心氣內守。多食酸味、甜味、辣味食物,一可以清熱消暑,二可增加體內水分,以補充出汗的消耗。夏季應多吃養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蓮子、百合、棗子等。火氣大的人宜多吃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西瓜、鴨肉等。2)宜採取增苦減鹹、養心助陽、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飲食宜忌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如洋蔥、馬鈴薯、冬瓜、山楂、香蕉、蘋果、芝麻、泥鰍、黑木耳等。多吃酸味食品,還也清淡平和、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芹菜、番茄、黃瓜、草莓、鯽魚、瘦肉等。適量補充蛋白質,如絲瓜、山藥、桃、西瓜、核桃、花生、蛋奶類等。忌/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不要過早或過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動物內臟、蛋黃、肥肉、魚子、蝦等。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立夏常見病飲食指南立夏時節有很多常見病容易發作,如腎炎、肝硬化、尿路感染、閉經及流行性結膜炎等,而且夏天風多雨少,人體容易出汗,故易導致生理失常。節氣常見病症的飲食指南肝硬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硬食物、煎烤食物、帶碎骨的禽魚類,減少攝取動物脂肪、動物油。宜食高蛋白、高糖類、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瘦肉、魚、蛋、蔬果等。晚期肝硬化並有肝昏迷者,應採用低蛋白飲食。浮腫較重或伴有腹水者,應少鹽飲食;如伴便祕,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以保持大便通暢。尿路感染/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多飲水。忌辛辣刺激性食品,如酒、辣椒、薑、蔥、蒜等。閉經/虛證的人宜多食具有滋補作用的羊肉、雞肉、豬瘦肉、桂圓、核桃、棗、栗、蓮子、枸杞、山藥等。血瘀的人宜吃清淡、易消化,具有活血通經作用的山楂、青江菜、黑豆、黑木耳、墨魚、柳丁、橘餅等。流行性結膜炎/宜吃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豬瘦肉、豬肝、羊肉等。以及果汁或新鮮水果如香蕉、雪梨、蘋果、哈密瓜、葡萄、楊桃、桂圓等。忌酒、洋蔥、韭菜、芥末等辛辣之品,忌黃魚、鰻魚、剝皮魚、鱖魚、鱔魚、烏魚、魴魚、蟹蝦等腥膻發物。(本文摘自/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時報出版)

消化不良反覆難治 每10人就有1人受所苦

消化不良反覆難治 每10人就有1人受所苦#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消化不良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疾病,凡是上腹部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包括脹氣、噁心、嘔吐等,都可以稱之為消化不良,據統計,在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1個為消化不良症所苦,且大部分都未能獲得完全根治而反覆發作。只有不到2成有找出病因台北榮總胃腸科盧俊良醫師指出,目前在台灣,僅有14.3% 的消化不良症患者被檢查出有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而大多數消化不良的患者,雖然經過內視鏡、腹部超音波、大腸鏡,甚至電腦斷層等精密而昂貴的檢查,都還是查不出任何病因。此類患者在臨床上一般把他們歸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的致病機轉,目前推測可能與胃腸蠕動異常,幽門桿菌感染,內臟過度敏感,胃酸刺激或腦腸軸線失控等因素有關。患者往往伴隨著有焦慮,沮喪等精神症狀,或者合併其他功能性腸胃道疾病,如胃食道逆流疾病,大腸急躁症等。盧俊良醫師表示,歐美許多國家都建議,必需提供此類消化不良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及滅菌治,藉由此種做法,可以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症狀獲得控制,這種做法目前已經納入大多數歐美國家治療「消化不良症」的準則。相反的,在台灣,健保對相關藥物使用限制較嚴格,這種做法可能導致許多「消化不良症」患者,症狀反覆發作必須經常請假進出醫院治療,甚至反覆做胃鏡、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等不必要檢查,造成醫療資源無謂的浪費。因此,盧俊良醫師表示,期望制訂「台灣消化不良處理共識」,為台灣廣大的「消化不良症」患者帶來最大福祉,進一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創造醫界與民眾雙贏局面。

經常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

經常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病患表示最近連續好幾個星期,吃完飯後都不消化,只要一吃過飯,肚子就脹脹的,忍了數月後,這名病患終於到醫院掛號看診,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蕭偉成說,像這樣子消化不良的情況,一直是最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只要進食後會上腹痛、悶脹、溢酸水,噁心、嘔吐、心窩熱,都稱為消化不良。但蕭偉成醫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經常性的嚴重消化不良,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而不只是壓力或飲食習慣所造成。蕭偉成醫師表示,消化不良的原因大致分為兩類,大約一半的患者是「結構性消化不良」,簡而言之就是找得到病因的,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膽囊發炎、胰臟炎、惡性腫瘤等,但也有人常出現似刀割般的上腹痛,幾經檢查,卻沒有發現有任何潰瘍或其他消化性問題,所有檢查都正常,這可能是患有「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常見的慢性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的第一部份)失調,會引起類似潰瘍的症狀,如上腹痛不適,時常伴隨腹脹、打嗝和噁心。蕭偉成醫師接著說,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原因,也不是特別的疾病造成。相反地,可能只是吃得太快、吃得太多,或吃含太多脂肪、太辛辣的食物,或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在情緒不佳的情況下進食,都可能引發消化不良,他也提醒民眾,切勿抽菸、喝太多酒,因為這些東西對胃都有刺激性,可能會加重胃部的消化不良,另外若是吃飽後立刻去運動、跑步或打球,會因胃收縮太厲害,導致胃痙攣,也會造成消化不良。最後蕭偉成醫師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若經常性的嚴重消化不良,卻可能暗示更嚴重的病因,而不只是壓力或飲食習慣,如果出現持續或反覆性的腹痛、嘔吐,尤其是吐血、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持續性的食慾不振、血便等情況都需要馬上就醫,另外像是消化不良伴隨呼吸短促,流汗,傳佈至胸部,頸部,或手臂的疼痛,極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因此在就醫時,若有任何症狀突然加重,都要提高警覺。

香菇堵住小腸 造成61歲老翁腸阻塞

香菇堵住小腸 造成61歲老翁腸阻塞#消化不良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 微創中心 蔡金宏主任61歲未婚的徐先生,平時在家由母親及兄弟姐妹共同照顧,並聘請外籍女傭幫忙看護。上週四時,家屬發現徐先生的食慾變差,星期六早上開始噁心嘔吐。家屬在幫徐先生清理嘔吐物的過程中,發現徐先生的肚子又圓又脹,於是緊急將徐先生送至台中醫院急診。在急診發現徐先生腹部脹如圓鼓,腸音變快,並不時的表示腹痛,在急診的電腦斷層發現在小腸中後段的腸內有一團異物將小腸塞住,導致腸子阻塞。仔細詢問家屬與病患,只知徐先生牙齒脫落逾半,家屬勸他裝假牙,他又不肯。家屬也想不起他倒底是吃了什麼食物把小腸塞住了。最後決定用手術方式把異物取出,解決腸阻塞的問題。手術中發現異物卡在小腸的中後段,打開腸子赫然發現一朵完整的香菇,約4.5×3×2.5公分大小,卡在離大腸尚有140公分的小腸段。這一段小腸是小腸段中直徑較小的,只有1.5~2公分,是異物最常卡住的腸段。原來徐先生因年紀大,多數牙齒已脫落,又不肯裝假牙,吃東西時無法細嚼慢嚥,多是大口吞嚥,才造成未消化的香菇阻塞腸子。未消化的香菇在徐先生接受手術後已取出,目前恢復情況良好。人生活忙碌,容易暴飲暴食,進而造成消化不良,嚴重者還有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甚至發生像徐先生一樣的急症:腸阻塞。另外,有些特殊族群,例如:精神上或是智能上異常者、老人家、幼小兒童等,因牙齒脫落或是口腔發育未完全者,更容易因無法細嚼慢嚥造成消化不良,食物阻塞腸道的危險性也相對增加。因此,對於食物的烹調方式,應以細碎飲食為主。在照顧此類族群上,更應小心注意才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