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癢

沒過敏卻全身癢?流鼻水、紅疹、腸躁⋯醫:恐「1營養素不足」搞鬼

沒過敏卻全身癢?流鼻水、紅疹、腸躁⋯醫:恐「1營養素不足」搞鬼#皮膚癢

皮膚癢、紅腫就一定是過敏嗎?醫師提醒,也可能是因維生素B群不足,引起組織胺不耐症,使身體營養素失衡;進而導致容易眼睛紅癢、鼻塞流鼻水、鼻子癢、身體癢、紅疹、蕁麻疹發作,甚至出現腸躁症等症狀。這些類似過敏的情形並非是接觸過敏原所引起,而是與體內產生「高組織胺」現象的3大原因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拖,精準阻斷發炎細胞是治療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拖,精準阻斷發炎細胞是治療關鍵#皮膚癢

過去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於急性期多使用類固醇,多數病患擔心其副作用會影響外觀,經常因此中斷治療,而令疾病惡性循環,發作一次比一次更嚴重。 擔心副作用中斷治療,小心反覆發作病況更嚴重 一名30歲上班女性,從小受過敏性疾病所苦,不只有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是嚴重。近期在求診高雄榮總皮膚科時,皮膚炎狀況十分嚴重,連手臂可見之處,都搔抓成流湯流血樣貌,細問下得知這狀況經過多年反覆發作,時好時壞,她也曾使用過很長時間的類固醇藥物,但因為發胖而不願意繼續吃。她更自述,家中床單幾乎天天都有血跡,平日更盡了一切努力,像是使用除蟎吸塵器、除螨被套、除濕機等,三餐更是小心翼翼,把自己限制的相當嚴格,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收治該病患的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張喬勝醫師說,這名女患者可說是異位性皮膚炎病患的縮影,「因為用類固醇怕胖、怕月亮臉,照光治療又擔心皮膚變黑,或者需長期服用免疫製劑,又擔心影響肝腎功能。」因此而中斷治療、反覆發作導致嚴重度加劇的患者並不少見。 精準用藥穩定治療,是治療發揮效果的關鍵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一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卻沒有處理,最後可能引發更大的傷害。根據國內外文獻報告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由於皮膚的慢性發炎產生的各種發炎因子可能對心血管、血糖代謝造成影響,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機率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等問題。因此,別以為只有皮膚癢沒多大影響,對健康更不得不慎。 張喬勝表示,目前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已有共識,輕度患者以保濕、局部藥膏與止癢藥為主;若是中重度病患還須搭配類固醇或非類固醇免疫製劑、加上照光等。若效果有限,近年來已有生物製劑可使用;現在還有新一代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去年陸續上市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三種小分子藥物,是醫界所稱的『小分子三劍客』」。 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好處是,治療速度快、且因為屬於標靶藥物,可以很精準地針對會促進發言的細胞激素製造的細胞內激酶JAK1傳遞予以阻斷,「只要把發炎傳導路徑關上,就可以形成保護。」他指出,JAK1抑制劑好處是專一性高,能快速止癢,且讓預期外的副作用出現機會降低。 像是上述女患者,希望能快速改善皮膚癢症狀而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印象深刻的是,患者敘述說第一天開始吃藥,到了第二第三天左右『癢感就大幅度改善,困擾數十年的搔癢逐漸被抽離』,她甚至忘了當初晚上癢的睡不著的感覺。」張喬勝欣慰地說,病患定期回診時,整個人神清氣爽,已經沒有剛求診時的沮喪模樣。 他呼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多半是自幼就有皮膚炎症狀,務必在症狀開始時就認真接受治療,「只要好好跟醫師配合治療,其實不用在生活上把自己的飲食限制地太嚴苛。」對於中重度患者若希望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想要擁有好的生活品質與外觀,也可以與醫師諮詢討論,嘗試選擇生物製劑或新一代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煥然異新。 (圖/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 張喬勝醫師)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皮膚癢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

擺脫癢癢起疹 先少吃高組織胺食物

擺脫癢癢起疹 先少吃高組織胺食物#皮膚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大家感冒了而到診所就醫,醫師可能會開給你「抗組織胺」這樣的藥物來減緩鼻塞的不適;或者你在吃完蝦子後覺得皮膚很癢,身體還起了疹子,醫師告訴你這是蕁麻疹,也可能會開抗組織胺的藥物改善症狀。雖然抗組織胺是個很常見的藥物,但究竟什麼是組織胺,為什麼又要對抗它?一起來了解。組織胺「組織胺(histamine)」是人體內正常產生的一種化學訊息物質。若免疫系統遇上潛在的過敏原,或身體有了外傷,免疫細胞會製作組織胺,並釋放組織胺到血液中。當身體釋放組織胺,可能會導致血管水腫、癢、流鼻水、或刺激胃酸分泌等反應。簡單來說,組織胺與過敏、發炎反應、消化都有關係。因此,當血流內的組織胺愈多,免疫反應會愈嚴重。組織胺不耐症有個病名是組織胺不耐症。組織胺不耐症的意思,並不是指對組織胺過敏,而是說「身體已經有過多的組織胺了」,因此體內過多的組織胺會帶來許多類似過敏的症狀,因此患者容易眼睛紅、癢;出現鼻塞、流鼻水、鼻子癢;身體很癢、有些紅紅的、突起的疹塊,蕁麻疹發作。除了到處癢,組織胺不耐症的患者也容易有慢性頭痛或偏頭痛的問題,常常感到疲憊,或表現出腸躁症。女性患者的月經周期不規則,經痛嚴重,也有些人會頭臉部與胸部出現熱潮紅的現象,體溫控制失衡。甚至更嚴重的狀況,組織胺不耐症的患者會有難以解釋的焦慮感,腹部絞痛,組織腫脹,高血壓,和心律不整等狀況。這些症狀都非常常見,而且與許多過敏症狀是重疊的,不太具有專一性,因此真的被診斷為「組織胺不耐症」的人並不多。然而,我們從這裡倒是可以想到一點: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很容易有過敏症狀,認為自己有過敏體質,或許就是因為體內組織胺濃度太高了;若當體內組織胺濃度降低後,可能就能少掉一些癢癢、鼻塞、疲憊等不舒服。組織胺可以是吃進去的那麼我們再想想,為什麼體內組織胺的濃度會高起來?體內的組織胺濃度,除了由細胞自行分泌外,也有很多是我們吃進去的!許多食物或飲品都是含有組織胺的;或許應該說,幾乎所有的食物和飲品都含有一定量的組織胺,幾乎不可能遇到「零組織胺」的食物。而且,只要食物愈放的時間愈久,或有變質、發酵,組織胺的濃度就會愈高。除了知道組織胺的「來源」,我們也要了解組織胺的「代謝」。組織胺由兩種酵素代謝,若是從食物來源的組織胺,就多在小腸代謝,靠著小腸內的雙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酵素分解組織胺;而另一種酵素則是負責代謝細胞裡產生的組織胺。因此,若是飲食中食物含有的組織胺含量太豐富,酵素來不及分解,這些從食物而來的組織胺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流,導致體內組織胺濃度上升。所以,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夠想到,既然有一部分組織胺是我們吃進去的,那表示,若改變飲食習慣,體內組織胺濃度很可能就會降低囉?! 讓體內組織胺濃度升高的食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食物較容易讓體內組織胺升高:◆酒類喝酒之後會偏頭痛發作?酒精的製作過程、化學反應,都會讓酒類裡含有不少組織胺,因此酒本身就是高組織胺飲品,在喝酒後,腸胃道攝取了不少組織胺;另外,酒精還會刺激身體分泌出更多的組織胺累積,甚至酒精還會影響腸胃道的酵素代謝能力。三者加成後,喝酒就會讓體內組織胺太高了。◆加工肉品這裡指的是像是煙燻肉品、培根、火腿、香腸等,組織胺含量都會比較高。基本上,肉類的烹調方法會與組織胺的含量相關。假使用滾水川燙新鮮豬肉片,這樣組織胺含量就不多;但用燒烤、高溫的方式烹調肉類,肉類變質愈多,組織胺含量就變高。◆發酵後的食物酸菜、優格等都算是發酵的食物,雖然每種發酵食品因為發酵時間的長短不同,製成的技術不同,內含的組織胺濃度可能會差異很大,但無論如何,經過發酵這個過程,組織胺濃度就會比新鮮食物來得高。因此,你可能會聽過,有人吃酸菜之後,就會開始跑出過敏症狀,原因可能在於其組織胺含量太高了。◆堅果豆類你一定聽過有些人吃花生、堅果類後來就嚴重過敏、喘不過氣。因為像是核桃、花生、腰果、鷹嘴豆等,都會容易刺激身體釋放大量的組織胺,導致鼻子內部的黏膜腫脹,呼吸道窄縮。所以有些食物自己本身組織胺含量不高,卻容易在攝取後會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而讓體內組織胺濃度過高,堅果類就是其中之一。◆紅茶和綠茶紅茶、綠茶、或能量飲料自身的組織胺濃度雖然沒有過高,但這些飲料會影響雙胺氧化酶作用,造成腸胃道裡酵素的能力下降,無法分解代謝組織胺,而讓組織胺濃度上升。除了飲品外,還有一些藥物,像是心臟用藥、呼吸道用藥、抗生素、抗憂鬱劑、利尿劑、止痛藥,也可能會影響腸胃道內的代謝酵素能力。除了上面講的幾樣,我們再整理一些容易影響體內組織胺濃度的食物:組織胺含量較高的食物◇酒精◇發酵食品◇酪梨◇乾燥水果◇茄子◇菠菜◇加工食物◇帶殼的海鮮容易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的食物◇酒精◇堅果◇番茄◇巧克力◇柑橘類水果◇食物染料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常常常有類似過敏的症狀,常鼻子塞塞的,或有慢性蕁麻疹,你可以試試看少吃一些高組織胺食物,以減少症狀或吃藥的機會。不過,你可能會說,上面列出的食物也太多了,究竟什麼可以吃呢?嗯,確實無法做到「零組織胺」,但若想考慮組織胺較低的食物類型,以下是可以嘗試的: ○蛋 ○新鮮的肉類,像是不帶皮的雞肉,或剛捕獲的新鮮魚類○不含麩質的穀物,例如藜麥、米飯○椰子奶或杏仁奶○除了茄子、番茄、菠菜之外的新鮮蔬菜(注意,如果做成醃漬類型的就不OK,組織胺就會變高囉)○除了柑橘、酪梨之外的水果○橄欖油像是如果你有慢性蕁麻疹,可以先吃上面組織胺較低的食物類型,且不碰高組織胺的食物,持續大約14到30天。之後保持著紀錄食物日記的習慣,慢慢地加上你很想吃的高組織胺食物,看看身體的反應。藉此找出自己身體可以容忍的食物,同時也找出會導致症狀的食物。(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皮膚癢自行買藥擦 恐留難挽救的傷害

皮膚癢自行買藥擦 恐留難挽救的傷害#皮膚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皮膚紅癢覺得就醫太麻煩,自行到藥局買藥膏擦拭,針對一些急性的、不要緊的輕微皮膚疾患,有可能會自行恢復,但若嘗試治療後未見好轉,還是要請皮膚科醫師診治,才能對症下藥。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醫師邱足滿彙整出以下案例,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正確的皮膚科用藥觀念。案例1 14歲王同學的手肘肘窩部位常會發紅發癢,自行到藥局買藥膏擦了一段時間,皮膚卻變得怪怪的,就醫時已呈現一條條怵目驚心、無法恢復的萎縮性紋路。案例2張阿姨的臀部經常會癢,到內科請醫師幫忙順便開藥,醫師用慢性連續處方箋開立強效類固醇藥膏,她使用數月之後,屁股的紅疹越來越大片,最後到皮膚科門診就醫,經過刮皮屑檢查發現,在顯微鏡下驚見一大團的黴菌菌絲。案例3林小姐的臉總是發紅發癢,到藥局買藥膏擦,每次擦了就會退紅,不擦又會發紅,擦了1年多才到皮膚科就醫,臉部已呈現嚴重的類固醇酒糟性皮膚炎。案例4陳先生右小腿有一塊發癢的紅疹,搔抓出傷口後,先到藥局買各種抗生素藥膏擦,結果紅疹不但長到臉上、身上,等到住院治療才知道是抗生素藥膏過敏。皮膚科藥膏一般都被認為含有類固醇(又稱美國仙丹),這是非常好用的藥膏,已超過70年,消炎效果極佳,強度可分為7級,針對不同疾病、年紀、使用部位、長期或短期使用,要有非常專業的知識才能正確使用。黴菌感染範圍擴大 出現妊娠紋般條紋此外,皮膚科還有各種抗黴菌、抗寄生蟲、抗細菌、抗發炎的非類固醇藥膏,其中類固醇藥膏的消炎效果良好,但若錯誤使用反而會導致疾病變嚴重,甚至發生不可逆的嚴重副作用,如黴菌感染範圍擴大、皮膚萎縮、出現像妊娠紋一般的萎縮性條紋、微血管擴張、毛囊炎、皮膚變薄及皮下出血等。有些副作用在停止使用類固醇藥膏後,可以慢慢回復,有些傷害則會留下永久印記。要注意的是,有些非皮膚科專科醫師,可能會誤判為患者傷口癒合不佳,抗生素藥膏換了又換,患者的紅疹卻更嚴重,後來診斷其實是抗生素藥膏造成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才會引發全身紅疹。治癌引發的副作用、狼瘡勿自行用藥邱足滿醫師提醒,對於皮膚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相關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皮膚狼瘡、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等)以及因癌症治療伴隨的皮膚副作用,不能自行治療,需要長期服藥及外用藥,以及專業的照護,並要謹慎小心使用各種藥膏。

全身癢不一定是皮膚病 當心潛藏肝癌

全身癢不一定是皮膚病 當心潛藏肝癌#皮膚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有些人的皮膚總會莫名其妙搔癢,癢就撓,但一撓就更癢。臺中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林志明提醒,皮膚癢不一定是皮膚病,也可能是肝臟出現問題,如果慢性肝病病人,發生全身性搔癢,一定要特別警覺。一名73老先生突然不明原因全身搔癢,抓癢抓到四肢流血結痂,連腳都腫起來,四處求醫、自費買高價藥物卻沒有改善,最後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竟是肝癌引發皮膚癢。腫瘤等原因造成膽管阻塞 膽汁隨血液流通全身而搔癢肝臟與皮膚癢間的相關性,林志明醫師說明,正常生理機能中,肝臟主要是製造膽汁,由肝細胞分泌到膽管,膽汁匯集後通常先存在膽囊裡面,需要幫助消化時,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如果肝臟、膽或胰臟因為發炎、腫瘤或服用藥物等原因,造成膽管阻塞、膽汁鬱積、排泄不順,這些膽汁就會跟著血液全身跑,累積在皮膚呈現搔癢等症狀。肝腫瘤產生的搔癢為全身性 合併青或黃皮膚病變林志明醫師表示,肝癌以皮膚癢的方式表現比較特別,也容易讓病人與家屬誤以為是皮膚病、工作勞累產生倦怠不適,或是掛錯科別而拖延到肝癌後期,已發生肝脾腫大、腹水、黃疸及水腫等症狀,才到醫院就診。林志明醫師進一步說明,這種肝腫瘤產生的搔癢,通常是全身性搔癢,合併出現或青或黃的皮膚病變,既不是皮膚疹也沒有病灶。如果本身有慢性肝病病史,出現全身搔癢、臉色發黃等症狀時就更要提高警覺,儘早就醫,如果服用不明中草藥也要告知,幫助醫師適當診斷及治療。

天氣變化皮膚癢 木耳、海藻助保濕

天氣變化皮膚癢 木耳、海藻助保濕#皮膚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當春天來臨,早晚溫差較大,許多人就會開始皮膚癢。春天容易忽冷忽熱,常因為天氣太冷,使人的皮膚油脂分泌不足而乾癢,若是平時習慣熬夜或飲食辛辣者,則會更嚴重。注意保濕 多吃木耳、海藻、蔬果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高宇表示,平常生活可注意保濕,並多吃木耳、海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皮膚乾癢的治療則會選用當歸、何首烏等補陰類中藥。天氣炎熱時,容易因流汗刺激皮膚,造成搔癢。需穿著通風透氣的衣物,並保持身體舒爽。若是本身體質皮膚容易出汗或出油,治療則會選用清熱利濕的中藥。皮膚癢的成因,除天氣變化外,需考量是否吃到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鳳梨、芒果、海鮮等。壓力過大、睡眠減少,也容易造成皮膚搔癢。因睡眠減少和壓力,耗損身體內的陰血。中醫認為,陰血虛會造成風燥(皮膚癢)。壓力大、睡眠不足 易誘發皮膚乾癢當身體的陰血不足,則容易造成皮膚乾燥,時間久了則會皮膚癢。中醫會使用較疏肝的藥物,減少病人的情緒波動。使用安神的藥物,增進其睡眠品質,並減少其癢感。此外仍會使用滋補陰血藥物,使皮膚較不乾燥。高宇中醫師表示,皮膚癢若妥善治療,可有效緩解或痊癒。並在隔年的季節變化時,能完全脫離皮膚搔癢的夢靨。雖然中藥材容易取得,但若用錯藥物,容易使疾病惡化,使用前應詢問中醫師,確保安全用藥不出錯。

老年人貧血、皮膚癢 當心是骨髓纖維化

老年人貧血、皮膚癢 當心是骨髓纖維化#皮膚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診間一位瘦小的阿公,因為牙口不好總是食慾不振,皮膚也因為經常癢得無法入睡而四處求診,但始終沒有改善。最後在家醫科醫師建議抽血檢查後,才發現貧血症狀嚴重,且血小板數值異常;進一步轉介至血液科檢查後,發現阿公的脾臟已經腫大到深入骨盆腔內,醫師隨即安排骨髓穿刺檢查,確診為骨髓纖維化患者。長期貧血、食欲不振、皮膚癢非正常老化現象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謝佩穎指出,骨髓纖維化是一種罕見的造血功能紊亂疾病,國內統計,約每十萬人中就有一名患者,症狀包括貧血、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經常令患者全身不舒服,其中最明顯的症狀是脾臟會腫大到原來的兩倍以上,若不積極治療,最後可能演變為急性白血病危及生命。謝佩穎醫師進一步說明,骨髓纖維化因病程發展較慢,多數患者都曾四處求診後才從各科轉介至血液科,而皮膚癢及貧血又是老年人常有的症狀,極容易被忽略,謝醫師建議,若有類似症狀,尤其是有皮膚難耐的癢、治療效果不好時,應高度懷疑有其他內科疾病,要儘早血液科抽血做進一步的檢驗。骨髓移植風險高可透過口服藥物治療 縮小脾臟體積、改善症狀謝佩穎醫師表示骨髓纖維化要完全根治,只能求助骨髓幹細胞移植,但這類病患以65歲老年人居多,風險較高,也因骨髓纖維化屬於造血細胞有問題,移植成功率不高。因此,除非是較年輕且體力仍佳的病患,才會做移植的建議,對年齡過大或平日生活功能不好的患者,臨床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目前已有口服標靶藥物可治療骨髓纖維化,根據為期5年的大型臨床試驗發現,口服標靶藥物與過去的治療方式相比,可降低死亡風險達65%,且67%病人體積可以縮小超過35%以上,可延長病患存活期,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若長期使用還可減少患者輸血的頻率。」謝佩穎醫師說,案例中的阿公在使用藥物治療三、四個月後,脾臟體積大幅縮小,也改善貧血、食慾不振的症狀。定期回診、填寫自我檢測表 以利醫師評估謝佩穎醫師提醒,患者除了定期回診外,也可以透過「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測表」自我提醒,詳細記錄症狀包括:疲勞、您吃東西時很快就飽了(易飽足感)、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相較於接受診斷之前)、夜間盜汗、搔癢、骨頭疼痛(廣泛性的,非指單純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發燒(體溫超過攝氏37.8度)以及過去6個月非刻意的體重減輕等,以利醫師評估治療方針。謝醫師也呼籲,因骨髓纖維化常見10大症狀並無特異性,當身體長期感到貧血、食慾不振,因提高警覺,切勿認為是身體老化所造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