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

如何讓自己更快樂?教你用「五感」刺激多巴胺:喝杯水就有好心情

如何讓自己更快樂?教你用「五感」刺激多巴胺:喝杯水就有好心情#五感

我們都知道「多巴胺」可以讓人心情愉悅,但要如何產生多巴胺呢?其實在生活當中透過五感就能做到!《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民眾在緊湊的生活當中放慢腳步,用身體感官去感受外在環境帶來的細微美好,透過呼吸、觸覺、視覺、味覺和聽覺,感知到自己喜歡的味道、口感、悅耳的聲音等等,能刺激腦內多巴胺分泌,心情自然就會輕鬆起來。

55歲開始聽不清 當心五感退化徵兆

55歲開始聽不清 當心五感退化徵兆#五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今天您所看到的世界、聽見的聲音、聞到的氣味,還有觸覺、味覺,在年紀增長之後將如何變化?我們來想像一下早餐的情景:早上起床後烤麵包當早餐。烤麵包機發出「叮」的聲音。烤好了。伸手拿時不小心碰到烤麵包機金屬的部分,忍不住叫了一聲「好燙!」,趕緊把手縮回來。確定奶油還沒過期後,把奶油塗在麵包上。這會兒奶油香融合麵包的焦香傳進鼻子裡,肚子開始咕嚕咕嚕叫了。張大口一咬,嗯,麵包的美味在嘴裡漫開。若是老年人,則是這樣的情形:早上醒來睜開眼睛,沒想到才凌晨四點,外面天還黑矇矇的。來烤個麵包吃吧!等著等著,怎麼還沒好?仔細一看,早就烤好了。因為沒聽到計時器的聲音,才以為還沒好。把麵包拿出來後,看到手才發現燙傷了。奇怪,怎麼都沒感覺?看到才知道燙到了。這麵包不怎麼香嘛!想檢查奶油過期了沒,可是字太小看不清楚。唉算了,就這樣塗來吃吧。吃進嘴裡,也嘗不出什麼味道,只是把麵包吞下去而已。五感,即所謂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但並非全部一起退化。就讓我們一個個說明:視覺首先是老花眼。約從四十歲開始,眼睛就會開始有老花現象。五十歲之後,會覺得書上的字難以閱讀。超過六十歲的話,不使用老花眼鏡很多東西都看不清楚。再來是白內障。有一半的人會在五十歲左右開始發病,超過八十歲的老年人,患有白內障者則將近九十九%。白內障患者在太暗或太亮的環境中視力會變模糊。例如半夜室內昏暗,起床上廁所可能會在上下樓梯時踩空摔倒;晚上開車時可能被對向來車的車燈照到目眩而發生車禍。 聽覺通常在五十五歲之後會開始聽不清楚,六十五歲之後聽力急速惡化。到了八十歲,會有約七、八成的人重聽。最明顯的症狀是高音聽不清楚,會忽略電子儀器的聲音。比方說聽不見電子體溫計的「嗶嗶」聲,以為體溫還沒量好,一直把體溫計夾在腋下。其次是慢慢地無法分辨複數的聲音來源,例如觀賞有許多來賓的談話性電視節目時,很快就失去耐性不想看。跟許多人一起聊天時,會因為聽不清談話內容,而沒注意到重要約定。走在路上也會聽不見後方來車的聲音,因而被撞倒。嗅覺嗅覺會隨著年齡增長愈發敏銳,但到了五、六十歲,靈敏度就開始下降。七十歲左右開始大幅下降,但當事人自己未必感覺得出來。嗅覺與味覺有關,味覺也會連帶變得遲鈍。因此日常生活中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體臭、口臭,引起別人的反感。或相反地不知不覺灑了太多香水,讓旁人皺眉。味覺味覺約從六十歲開始衰退。由於味覺衰退,食物調味料越放越多。雖然覺得別人做的飯菜無味,也還可以耐著性子著吃,但就會忍不住想多淋點醬油或醬汁,導致鹽分攝取過量。味覺一遲鈍,吃飯的樂趣就降低,食欲也跟著不振。雖然現在吃得起高級料理、上等食材,但總覺得以前的食物比較美味。觸覺(含溫、痛覺)大約五十歲時開始退化,七十歲時明顯退化。拿取物品的感覺變弱了,東西容易從手中掉落。對溫度的感受也變得遲鈍,容易燙傷。跟年輕人同處一室時,對空調的要求不一樣,容易招來白眼。而除了五感以外,身體還會有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他機能與臟器的情形:肌力、關節大約四十歲開始,腰部、膝關節會有疼痛變形的狀況。根據統計,八十歲的老人五成有膝關節變形,七成有腰部關節變形問題。肌力也在約四十歲左右開始下降,五十到六十歲時變得更明顯。上半身肌力下降問題比較不明顯,就算照鏡子檢查也不太有感覺。但是會開始變得不喜歡走路,步行速度也逐漸減緩。就算走在沒有起伏的平地上也容易跌倒。記憶力、智力記憶力從五十歲開始逐漸衰退,六十至七十歲時變得明顯。不過,有的記憶會衰退、有的不會,端視其屬於何種記憶種類與記憶方式。智力的退化也因其種類與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有的到八十歲還能維持,有的從六十歲左右就開始退化。腎臟、膀胱、前列腺腎臟、膀胱、前列腺從四十歲左右機能開始退化,六十歲左右明顯感受到退化,開始頻尿。心臟、血管心臟、血管從六十歲左右開始退化。會引發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讓人在長時間移動或運動時覺得疲憊。肺肺則是四十五歲左右開始緩慢退化。登山爬坡會覺得費力,長時間移動、運動時會感覺疲憊。(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商周出版)

副食品期拉好長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

副食品期拉好長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五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今的食物往往不太需要「咀嚼」,但「咀嚼」也是大腦開發的必要條件!「咀嚼食物」可以給予腦部刺激。這種刺激可以幫助大腦發展。因此,如果只喜歡吃一些柔軟的食物,對於孩子的腦部發展也會造成影響。副食品期過長 阻礙寶寶腦部發展日本料理中有許多需要確實咀嚼才能食用的飲食,像是根莖葉菜類蔬菜、小魚等。尤其是古早的飲食習慣就有益於大腦發展。不過,現代人偏好柔軟蓬鬆、入口滑順的食物。這往往會影響家長,副食品期延長,一直持續給孩子柔軟、容易吞食的食物。在孩子乳牙長齊後,請家長們給予孩子能夠確實咀嚼的食物。至於零食,偶爾也可以給予孩子乾果仁等需要咬碎的食物。「吃」可以促使五感運作,既然講到對大腦開發有益的「刺激」,接著再進一步討論吧。給予大腦刺激,簡單來說就是要促進五感運作。「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覺,都會對大腦產生刺激。用餐可刺激五感 教育孩子體驗天倫之樂各位應該也聽過「看美麗的風景」、「聆聽音樂」可以刺激大腦發展吧?逐一檢視這些要件,會發現透過烹調食物、吃下食物等行為,也能刺激五感。看到美味的擺盤會覺得感動,聽到廚房傳來切菜的聲音以及鍋子隨著蒸氣升起發出咻咻聲、觸摸到柔軟的麵包、聞到高湯的香氣,享用美味的食物…這些都能活用五感。除此之外,全家人一起圍繞著餐桌,愉悅地聊天溝通,也是大腦發展所需的必要刺激。「用餐」這件事情,不單純只是填滿肚子的行為。用餐這個行為本身,對於人類的心靈與身體都非常重要,請務必在孩子的心中培養出這樣的觀念。透過用餐,學習體驗上述這些事情,是幼兒期用餐的重要目的。(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手腳不聽使喚 靈魂真的會出竅?

手腳不聽使喚 靈魂真的會出竅?#五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部位如肌肉、肌腱、關節等的位置、動作及施力的資訊,持續受到腦的監測。這些神經活動是自動化且無意識的。這種神經運作叫作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本體感覺偵測自己的身體,透過本體感覺,也會覺得身體屬於自己,不會擁有別人的本體感覺,所以不會誤認他人的身體是自己的。有些科學家稱本體感覺為第6種感覺。其他5種感覺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5種感覺用以偵測外在世界的刺激。腦神經功能病變可能導致本體感覺喪失本體感覺由腦幹負責。腦幹的神經或功能病變可能導致本體感覺的喪失。神經學家(neurologist)薩克斯(Oliver Sacks)曾報告過一個案例,這個案例也收錄在他的著作《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克莉絲汀娜是個27歲的程式設計師,身體健康,喜歡運動,個性開朗,同時也是個年輕媽媽,育有3個小孩。有一次因腹部疼痛需要進行膽囊移除手術。手術前這位年輕女士雙腳無法站穩、甚至無法感覺到雙腳貼在地面,雙手也無法拿穩任何東西。手術當天,克莉絲汀娜已經無法站立,雙手不聽大腦指揮,自行任意揮動。她的臉部幾乎沒有表情,下顎沒有閉合,說話時臉部肌肉也不在正常位置。她以沒有音調變化的聲音說:「我完全無法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很像身體和心靈分離。」但是克莉絲汀娜可以藉著視覺拿回部分的身體感覺。當她要站立或用手拿東西時,看著雙腳或雙手可以逐漸回復正常。克莉絲汀娜連呼吸都得借助呼吸器。手術當然延期了。本體感覺可以透過視覺取代本體感覺就好比是身體的眼睛,失去本體感覺後,病人就像弄丟了身體,身體也「瞎」了。有些病人會失去平衡感,必須看著自己的身體才有辦法維持平衡。視覺可以協助拿回本體感覺,這似乎表示:由本體感覺建構的身體地圖可以透過視覺來取代。事實上聽覺也扮演類似角色,用來恢復正常的說話和音調變化。當病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力沒有放在身體上時,又會重演身體和心靈分離的現象。對克莉絲汀娜而言,她的意識清明,感覺經驗如常人般豐富。她能思考,有感覺經驗和情緒,可是當不借助視覺與聽覺時,她的身體「瞎」了,彷彿靈魂脫離了身體。笛卡兒以邏輯推理論證身體和心靈可以分離,進而主張心靈和身體分屬兩種不同的實體。身體和心靈在某狀態下可以分離克莉絲汀娜的案例似乎也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經驗實例,證明身體和心靈在某個意義下可以分離,即使不是實體上分離,至少是經驗上分離。笛卡兒會如何看待克莉絲汀娜呢? 克莉絲汀娜的自我並沒有受損,她只是覺得不再擁有她的身體。換句話說,克莉絲汀娜失去了身體自我(body-ego),而身體自我的喪失似乎不影響心靈自我(mind-ego)。(本文摘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

5感刺激腦 跳舞可防失智

5感刺激腦 跳舞可防失智#五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認知能力提生訓練當中會進行各式各樣的嘗試,初次體驗的活動屢屢讓我束手無策,尤其是社交舞,羞怯感總會凌駕一切,使得身體無法活動自如,筑波大學附設醫院的日間復健課程當中,上午會進行認知遊戲「頭腦俱樂部」,然後要作柔軟體操,下午開始正式跳舞。五感發揮作用 認知能力就會提升舞蹈女老師沒有察覺到我現在的心情,精神奕奕的說明社交舞隊輕度認知障礙的復健多麼有效,跳舞時要配合音樂踏出固定的舞步,由男性帶領女性,假如是專家的話確實會跳得很高興,我心裡很清楚,當五感發揮作用後,認知能力就必然會提升。握住的手高高舉起 換手及快速轉圈男女人數加上女助理在內剛好都是14名,要面對面排成一列,手先要和舞伴寒暄及握手,即使年紀再老,但握住女性的手貼進身軀,還是會覺得難為情卻又不甚歡喜,接下來要聽從老師的指示練習,男士要按照教過的舞步,將握住的手高高舉起,換手及快速轉圈,最後在巧妙的將女士的身體緊貼在自己身邊。跳舞會提升預防失智症的功效女老師強烈的鼓勵讓我越跳越起勁,但當老師離開,交換舞伴之後,我卻踩到對方的腳,更糟的是我還試圖勉強轉圈,結果把那位女士弄疼了,舞蹈老師與朝田隆醫師的同事,似乎正在研究「藉由社交舞預防失智症的方法」跳舞確實會提升功效。懷念過去的事情 也會提高認知能力跟異性牽手和說話或許也會刺激腦部,我想以小學時跳的土風舞,當時還來不及與喜歡的女生湊成舞伴,音樂就結束了,害我覺得很沮喪,回想起來,這並不是甚麼愉快的經驗,像這樣懷念過去的事情,也會提高認知能力吧。樂在其中 訓練才適合那個人五花八門的認知能力提升訓練中,最有效的是哪一種?我還不知道答案,照理說會出現個別差異,果然還是能夠樂在其中訓練才適合那個人,假如社交舞的技巧有所提升,就能和女性結成舞伴,當然必定會開心盼望活動的到來。(本文摘自/我得了失智症:六十二歲記者現身分享,教你如何改善早期失智/健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