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糖胖症

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約有5.4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1!並有數據指出,高達8成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有肥胖或過重問題,當糖尿病合併肥胖即稱為糖胖症*2,研究指出糖胖症患者具有較高的心血管*2和腎臟疾病風險*3,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糖胖症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肥胖合併血糖問題,英文是diabesity,也就是由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和肥胖症的英文obesity組合而成,因此在治療上需同時針對兩個疾病進行處理。 三軍總醫院代謝症候群防治中心主任郭俸志醫師說明,肥胖和糖尿病是會交互影響的,當長期肥胖狀態下,容易造成脂肪組織功能不良,進一步形成異位性脂肪沉積於肝臟造成脂肪肝,於是使得「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導致糖尿病*4.5,相反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狀態下,也會使得脂肪組織堆積而增加肥胖的風險!當身體面對2種有害因子的影響下,會讓血糖不易控制,而血脂及血壓異常的風險也升高,進而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的機率大幅增加*2.3。 郭俸志醫師表示,也因此糖胖症患者,除了血糖穩定控制之外,更需將減重列為優先治療目標,才能逆轉此惡性循環,從而減少相關心腎系統等器官病變的產生。原則上BMI ≧27的族群,建議至少必須要先降至24 ≦ BMI<27,再慢慢控制回標準體重 (BMI≦24)。(國健署健康九九+:BMI測試) 飲食控制、運動養成再搭配藥物才是關鍵 不管是糖胖症或是糖尿病患者,郭俸志醫師強調,都必須給予飲食衛教作為基本,進一步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另外若已達重度肥胖情況時,就可能顯著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如走路會喘、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膝蓋負擔過重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等,這樣的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介入治療外,就會建議儘早使用輔助藥物或接受減重手術,以避免越胖越無法運動,進一步造成血糖難以穩定控制*6。 郭俸志醫師說明,目前同時具有控制血糖、控制體重及心腎器官保護效果的藥物共有兩大類,分別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以及口服的SGLT2抑制劑。前者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達到控制血糖作用之外,同時也能抑制食慾、減緩胃排空來達到有效的體重減輕,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下具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實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當血糖已經降到正常值時就不會持續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單獨使用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也可以用於非糖尿病之肥胖患者的體重控制。後者SGLT2抑制劑則透過腎臟排出糖份的機轉來達到控制血糖及減少體重的效果,原則上也不會造成低血糖,同時長期使用下也具有減少心衰竭及慢性腎病變的實證。 無論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或者SGLT2抑制劑,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若糖尿病患者已有相關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病史,就會建議於第一線就開始使用*7,但在藥物使用上仍需注意,使用 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且少數案例報告中顯示可能與胰臟炎風險的增加具有關聯性,此外口服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必須要空腹服用,服藥喝的水量需限制少於120毫升,且服藥後需至少隔半小時以上才能攝取食物;而SGLT2抑制劑服用時間則較為彈性,可以空腹或隨餐吃,但要注意維持水分的補充、避免長時間憋尿及維持良好衛生清潔習慣,以減少生殖道或泌尿道發炎的風險。因此在選擇藥物時,病患都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 郭俸志醫師提醒,糖尿病與肥胖是影響健康的2個有害因子,更是彼此互相影響,肥胖會大幅的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若有肥胖問題一定要儘早處理,透過養成每天量測體重的習慣,配合總熱量控制、搭配飲食指南及每天適當運動20~30分鐘,一週至少3~5天,進一步加上醫師囑咐的藥物治療,才能達到健康的體適能狀態並維持有效且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

胖到血糖狂飆忌不了口!醫建議「治療2招」讓她3個月瘦9公斤

胖到血糖狂飆忌不了口!醫建議「治療2招」讓她3個月瘦9公斤#糖胖症

33歲王小姐身高158公分,體重卻直奔7字頭,長久以來不斷嘗試減肥,包括各類藥物、保健食品等,卻又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只是停藥後又因飲食不忌口復胖,走沒幾步就開始喘與心悸,心力交瘁之下,只好到院求診與醫師討論,檢查發現各項血糖數值超標,屬於典型糖尿肥胖症,必須控制血糖並減重。

大嬸變辣媽 她靠這招減重甩開糖尿病

大嬸變辣媽 她靠這招減重甩開糖尿病#糖胖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4歲的趙小姐是藥品代理商,因忙於業務,經常飲食不均衡、三餐不定量,身高163公分的她體重飆至85公斤,在36歲時就被診斷出二型糖尿病,從此展開每天服用糖尿病藥物的生活,成了標準的「糖胖症」患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八成以上合併肥胖問題「糖胖症」是指第二型糖尿病合併體重過重,在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八成以上合併肥胖問題。糖胖症患者若沒有控制好血糖,未來易併發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神經及腎臟病等疾病。過去二型糖尿病治療方式以服用血糖藥或施打胰島素為主,但近十年來有更多糖胖症患者選擇透過減重代謝手術瘦身,同時揮別糖尿病用藥,趙小姐因藥物控制逐漸變差,決定接受減重代謝手術。手術一年半後,趙小姐飯前血糖從190降至83,不需再服用血糖藥,更成功的減下25公斤。除了一擺長年的藥罐子生活,更甩掉過去的大嬸形象,成為人人稱羨的辣媽! 40歲的徐先生,從小就是個胖男孩,國中開始用過各式減重方式,雖然曾經靠著吃代餐瘦30公斤,但卻在短短三個月復胖回比原本更重的體重,因此決定進行減重手術。透過胃繞道手術,身高180公分、BMI 56的他,手術後一年內成功減去90公斤。減重後,不僅因長期體重壓迫而產生的膝關節疼痛消失,也治癒因肥胖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現在他工作精神更好、效率更高,一甩過去的疲倦感。瘦身成功後的徐先生,除了體態上明顯的轉變,在個性上也變得更加陽光自信,開始拓展交友圈,參加各式戶外運動活動鍛鍊體力,並且結交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侶,展開幸福人生之路。術後仍需忌口搭配運動 才能維持手術效果安南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指出,8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透過減重代謝手術後,不需要服用血糖藥及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男女都能得到十分顯著的效果。但不論減重手術或代謝手術,都必須搭配營養師及體適能老師為每名患者安排的個人化營養指導及運動訓練計畫,才能真正達到手術效果。

減重手術蒸發50公斤 擺脫藥罐人生

減重手術蒸發50公斤 擺脫藥罐人生#糖胖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在台灣,平約每四人就有一人肥胖。肥胖者若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稱為「糖胖症」;這類患者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容易併發心血管、腎臟病等疾病。高雄一名半百彭姓老農接受減重手術,半年內體重蒸發了50公斤,並擺脫惱人的三高問題,快樂享「瘦」下半輩子。53歲的彭先生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媽媽和姊姊都是資深糖友,他在10年前也檢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9.2%(正常值6%以下),三酸甘油脂數值更超過正常值的4倍,體重最重達12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40kgm 2(標準值是18.5-24kgm 2)。每4人有1人過胖 合併第二型糖尿病易罹心血管疾病彭先生每月固定在住家附近診所追蹤治療,但因肥胖導致血糖控制不良,還有三高、痛風問題,加上愛喝含糖飲料,家人很擔心他的身體狀況持續惡化,而到高醫體重管理中心門診諮詢。在家人鼓勵下,他接受外科醫師張博智施行微創胃繞道手術,並調整飲食習慣,半年內成功甩油,目前體重已降到70公斤。另外,糖化血色素降到正常5.1%,血脂與血糖等藥物也已完全停藥,健康獲得大幅改善,繼續當快樂農夫。高醫副院長黃明國表示,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超過220萬人,每年約有16萬新診斷糖尿病患,大多是第二型糖尿病,在2018年健保支出統計,糖尿病醫療花費高達291億元支出,而肥胖已是公認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在台灣的肥胖盛行率,大約每4人就有1人是肥胖,如何控制血糖及肥胖已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高醫家醫科主任李純瑩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的罹病率迅速增加,主要歸因於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特別是久坐不動的習慣和普遍的西式飲食。對於糖胖症患者來說,體重過重是導致高血糖的主要原因,因此先積極控制體重,特別是改善體脂肪相對重要,然而糖胖症可能同時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疾病,更應於治療時一併考慮。減重手術可治療糖胖症 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也要改高醫外科減重醫師張博智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朋友在接受微創減重手術前,可依照「ABCDEF」準則為篩選依據,A代表Age(年齡),B代表BMI(身體質量指數),C是C-peptide(C胜肽),D是Duration(二型糖尿病罹患時間),E是Ethanol(酒精)、Emaciation(身體消瘦),F則是Fat或Fatty Liver(脂肪肝),以上皆須由醫師審慎專業評估,才能達到有效減輕體重、減少體脂肪及大幅改善血糖等問題,常見的胃縮小手術或胃繞道手術都有立即且顯著的效果。因此對於嘗試過各種方法都無法達成體重管理目標,需要藉由減重來改善或緩解糖胖症問題的患者,經由醫師評估後,減重手術是可考慮的方式之一,更可讓超過8成的糖胖症手術病友放下藥罐,達到「沒糖胖,蓋健康」的目標。

肥胖不控制!罹糖尿病風險增4倍

肥胖不控制!罹糖尿病風險增4倍#糖胖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遠離糖尿病,先做好體重控制!今年27歲的蕭先生有肥胖家族史,求學時常被同學取笑為「肥豬」,因此感到自卑不敢照鏡子,過去試過6次減重,也曾採取單一飲食法,每餐只吃肉類、蔬菜或水果,卻每次減不到1公斤就放棄。直到今年6月飯前血糖飆高達224 mg/dl,是正常人(70至110 mg/dl)的2-3倍,確診為「糖胖症」才嚇到決心減重。幸好在彰基專業體重管理團隊的幫助下,蕭先生不動手術,光靠飲食和運動,也成功穩定血糖且甩肉21.8公斤,找回自信和健康。身高170公分、堅持拒絕手術減重的蕭先生,學會米飯減半、雞腿去皮等均衡且清淡的飲食秘訣,以及建立有系統且規律的運動習慣,加上Line群組中減重夥伴的相互激勵,5個多月後終於讓體重從117.2公斤減至95.4公斤,衣服尺寸從5L漸漸穿回2L,飯前血糖也降至正常值90 mg/dl左右,不僅整個人變得神清氣爽,對於尋找未來人生伴侶的幸福之路,也越來越有信心。蕭先生表示,只要做好「80%飲食+20%運動」的減重原則,再加上200%的堅持,總有一天可以達成目標。輕忽肥胖 小心糖尿病風險增倍!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教學部主任鄭畬方醫師表示,「糖胖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合稱。調查發現,台灣人體重過重增加的比率逐漸減緩,但受到高油、高糖和高熱量等不健康飲食型態所影響,過重者的肥胖程度卻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在不健康飲食習慣中,豐富又多元的含糖飲料文化特別需受重視!彰基體系國際糖尿病代謝及慢病康復e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表示,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顯示,國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率連年攀升,關鍵兇手就是含糖飲料,長期攝取不僅易發胖,也會提高糖尿病的風險。改善糖胖症先減重!飲食和運動有秘訣如何逆轉勝「糖胖症」呢?肥胖是百病之源,除了會造成糖尿病,也可能引發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導致膝關節退化等疾病,因此近年臨床興起「以肥胖為中心」的治療趨勢。也就是說,想要改善糖胖症,應從減重著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鄭畬方表示,改善肥胖主要有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4個途徑,其中以飲食和運動最為重要!其中在飲食部分,建議把握4大原則:1.定時定量,六大類營養均衡攝取。2.適度採取「低熱量飲食法」,每人每日攝取總熱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20-25大卡,有助健康減重。3.採取「低脂飲食」、「低醣飲食」(例如生酮飲食法)和「間歇性飲食」等特殊飲食法前,先諮詢醫師,以免減重不成反傷身。且單一特殊飲食法執行超過半年,應再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以做調整。4.用餐時先吃肉類和蔬菜,再吃米飯,胃腸道的吸收速度較慢,研究發現有助改善血糖。運動的重點則在於將脂肪轉成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達到減少體重和避免復胖的目的。建議減重者採取「間歇性運動法」,以輕度、中度和強度運動搭配進行,全面提升心肺能力和肌耐力,更有助減重。而較嚴重的糖胖症病友,無法靠飲食和運動減輕體重和穩定血糖,鄭畬方建議可在醫師評估下適度使用胰島素和腸泌素,同時穩定飯前和飯後血糖,不只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還能減少體重增加的情況。至於重度肥胖(BMI>35)以上且有併發症者,則可尋求減重手術的幫助。

嗜甜食甜飲 糖胖症死亡率提高7倍

嗜甜食甜飲 糖胖症死亡率提高7倍#糖胖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糖胖症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的糖尿病病友,死亡風險提高7倍!「糖胖症」患者越來越年輕化,且目前出現年紀最小6歲患者,糖胖症患者多愛喝含糖飲料和吃甜食,除有肥胖和血糖異常外,且在頸後或手臂皺摺處皮膚變得黑黑的,也就是糖尿病前期出現的「黑色棘皮症」。只要控制飲食、運動、忌喝含糖飲料、忌吃甜食,體重減輕後,可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改善黑色棘皮症狀,也可變免發生第二型糖尿病和減少死亡率。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不斷升高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的人發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風險也會增加2-3倍。目前全球的肥胖人口比例已經達到40%。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相較於過往再度攀上新高。國人糖尿病患不斷增長 以第2型糖尿病佔多數我國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這相當於每10位成人裡面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引起的大小血管併發症,如失明、慢性腎病變洗腎、心血管疾病以及截肢等,更是不容小覷。頸部後方出現一圈像沒洗乾淨的黑區域 需就醫檢查頸部後方有一圈顏色較黑區域,並非脖子沒洗乾淨;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黑棘皮症本身並不是疾病,但它的出現,可能與肥胖、耐糖不良、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有關。糖尿病+肥胖=糖胖症 改善糖胖症的方式一、改善飲食:若一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一個月即可減輕2公斤。二、規律運動:超過30分鐘的肌肉連續運動為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跑步、騎腳踏車、游泳或跳繩等。三、適當藥物:降血糖藥可能對體重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四、代謝性手術: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重度肥胖者(BMI>37.5),若藥物治療後血糖仍然無法改善者,可接受代謝性減重手術治療。治療糖胖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積極尋求治療、配合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和協助、定期監測記錄體重和血糖變化、定期回診和醫師或衛教師及營養師討論調整治療計畫,降低糖胖症對健康的不可逆傷害。

研究:糖胖症外科治療有效降死亡率

研究:糖胖症外科治療有效降死亡率#糖胖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即使認真控制血糖,許多糖尿病患者仍會伴隨肥胖問題,糖友的「糖胖症」不但讓血糖飆升,死亡率也隨之提高。最新研究顯示,比起內科治療,糖友接受外科治療後不但苦降低死亡率,術後1年的糖尿病緩解率可達80%。歷時3年、逾1000人研究 外科控制病情優台灣減重及代謝外科醫學會舉辦第八屆亞洲糖尿病外科治療高峰會,共有亞洲8國代表與會,會中公布台灣肥胖型糖尿病研究成果。本研究中,台灣有6家大型醫院參與,在3年的研究中,收案1018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128 位接受外科治療,而其他 890 位接受內科治療。研究顯示外科手術對肥胖型糖尿病控制優於單純內科治療。外科治療可改善視力及腎臟功能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張以承表示,外科組沒有嚴重的手術併發症,術後1年的糖尿病緩解率可達80%,且不需使用糖尿病藥物,平均糖化血色素由術前8.8%降至6.2%;而內科組緩解率為0%,平均使用3.2種藥物,糖化血色素則只由8.8%降為8.7%。社團法人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秘書長徐光漢表示,台灣肥胖型糖尿病者研究是全世界首個針對此族群的研究,也是最大型的研究計劃。預計針對1000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做長達10年以上的研究,以確認外科治療糖尿病是否可以預防糖尿病末期腎病變,降低糖尿病死亡率。根據目前初步成果,外科治療研究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且可改善視力及腎臟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