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創傷

調適震後創傷 心理師教安定5字訣

調適震後創傷 心理師教安定5字訣#心靈創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數天前的天搖地動,讓過往的平靜安全泛起不安。在寒冷的天氣中,心中的擔心不免加劇。可能會覺得緊張、對環境較為敏感、甚至出現夜不成眠的情況。幫助調適緊張心情  心理安定5字訣此時要如何幫助心裡安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宛玲表示,可依循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霍布福爾提出的心理安定5字訣「安、靜、能、繫、望」,來幫助調適:1)安-促進安全感/確保自身與環境安全,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與畫面,可促進安全感,降低因地震帶來生理上的創傷壓力反應,減少災難性認知(如整個世界都很危險)。2)靜-促進穩定與平靜/從事促進正向情緒的活動,例如腹式呼吸、靜坐、緩和運動、聽音樂等,促進內在穩定與平靜,減輕因地震帶來的創傷焦慮,降低因焦慮引發的強烈負向情緒或影響與睡眠、飲食等日常生活。3)能-提升自我與集體效能感/透過從事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和能力的事情,產生「我有能力做到」的效能感,增進抗壓能力。4)繫-促進聯繫/尋求社會支持,透過親友陪伴與支持,地震創傷經驗帶來的情緒能被瞭解接納,也有助於獲取災難應變資訊,實際解決問題。5)望-灌注希望/已發生的災難避免自責,專注在可協助個人達成目標的資源與力量,找到未來希望。親友互相陪伴 或是尋求專業協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沈孟筑諮商心理師表示,可先透過這些方式自助,也將這些方法傳給親友,互相訴說、陪伴,建立安心網絡,共度艱難時刻。若緊張、不安或是失眠情況持續存在,並已影響到您的生活、學業或工作,建議可前往身心科接受心理諮商專業協助,或是撥打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求助。

跨越成長8階段 危機變轉機

跨越成長8階段 危機變轉機#心靈創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的一生有8個人格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面臨特定的考驗,順利發展的話,就能得到某一種美德,例如嬰兒早期面臨信任與不信任的考驗,如果能得到信任感,就能對未來抱著希望,如果不幸受挫,可能會留下心靈創傷。把自我面臨的衝突危機視為改變和成長的機會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是後佛洛伊德學派重要的心理分析學者,他提出的「人格發展八階段」(the Eight Ages of Man)理論,又稱為「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對心理學和大眾文化都有深遠的影響。艾瑞克森原本學的是藝術,在踏入佛洛伊德學派和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之前,他特別關注兒童的發展過程,但是他對心理學最大的貢獻,是他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強調人一生環環相扣的發展過程。艾瑞克森和其他學者發展出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對心理的架構和功能的看法,比佛洛伊德的版本正面。自我心理學派強調,自我有自主行為的能力,但個體和社會環境的互動,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自我面臨的衝突和可能的危機,視為改變和成長的機會。成長,或受傷?有8個關卡艾瑞克森的理論提出,在人的一生中,從兒童到老年時期,都會面臨特定的發展危機與考驗。也就是說,人在不同人生階段中,必須解決阻力和動力之間的衝突,每一次的考驗如果順利通過,就能得到某種特定的美德,如果受挫,就會遭受心理創傷。從嬰兒到老年時期,要面對的人格發展八階段如下:• 嬰兒早期面臨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衝突:順利度過,就會得到希望。• 嬰兒晚期面臨自主性與害羞懷疑的衝突:順利解決,就會有意志。• 學齡初期面臨主動和不安的衝突:順利的話,就會學會追求目的。• 學齡期面臨勤奮和自卑的衝突:順利的話,就會得到能力。• 青少年期面臨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的衝突:順利度過,就學會忠誠(堅持自己所確認的價值)。• 成年早期面臨親密感或疏離感的衝突:順利發展,就學會了愛。• 成年期面臨創造(生命或工作)或停滯的衝突:發展順利,就學會關心。• 成年晚期面臨自我統整或絕望的衝突:通過後,將獲得智慧。青少年社會心理遲滯 自我認同很重要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影響深遠,有一部分已經成為大眾文化中常見的觀點,尤其是青少年經歷的認同危機,就是要去認清自己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這是大家普遍知道的。其他還有「社會心理遲滯」的危機觀點也很值得大家注意,像是年輕人還沒有建立固定的自我認同,在投入職場和婚姻之前,先花一年時間去旅行,這就是一段探索自我認同的過程。艾瑞克森預期到很多現代社會的關注議題,所以他的理論也符合時代潮流和實際情況,他把他的理論模型描述為後生學,雖然生物學上的基因已經決定了發展的順序,但其中的發展差異,卻受到生物學和環境互動的影響。為了強調生命中持續不斷的發展,他提出比佛洛伊德更正向、更積極的心理學模式。相較之下,佛洛伊德無意識情結的問題根源於無法改變的過去,傾向於悲觀的命定論。(本文摘自/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大是文化出版)

重視家暴兒心靈創傷 以免家暴問題延續下一代

重視家暴兒心靈創傷 以免家暴問題延續下一代#心靈創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直轄市、縣(市)每年受理婚姻暴力通報件數,就有將近6萬件,且每案的被害人幾乎都育有1名子女,因此推估每年約有6萬名目睹家暴兒童少年,而他們所受到的心靈創傷,可能不亞於被害人。舉例來說,像是國外知名奧斯卡影后沙莉賽隆,也是名目睹家暴的兒童,在她15歲那年,醉酒而粗暴的父親意圖加害她與母親,母親為了自保而槍殺了先生,莎莉賽隆因而產生急躁脾氣、沮喪、懼怕,直到接受心理創傷治療才改善問題,所以,別在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目睹暴力後的他們,所受到的傷害恐不容小覷。小時候目睹家暴事件 長大後恐增10倍家暴風險台南市衛生局表示,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或少年,長大後成為家庭暴力被害人或加害人的比例,約是一般人的5~10倍,因為長期目睹家人以暴力的方式處理衝突,無形中將這種互動方式內化成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讓家庭暴力的問題延續至下一代。據研究指出,目睹家暴事件的兒童,暴力行為極可能淺移默化,進而在成年後也會有暴力傾向,目睹家庭暴力雖然不一定對兒童少年的身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心理的傷害仍不可忽略。心理創傷不易察覺 多多關心才能避免悲劇重複由於一般人不易察覺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因此,這些隱形受傷的孩子更需要我們主動的關心與了解,不論是學校、警政、社福、司法、醫療等單位都應更重視目睹家暴兒少的需求,及早提供必要的關懷協助,避免悲劇重複發生,打破家暴是「家務事」的觀念,建立友善的環境支持系統,讓身處家庭風暴的孩子對未來擁有更多希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