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

夏天突然昏倒不一定是中暑!醫曝溫差導致「心肌梗塞」嚴重恐休克

夏天突然昏倒不一定是中暑!醫曝溫差導致「心肌梗塞」嚴重恐休克#急性心肌梗塞

日前,一位70餘歲的老先生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而被送到了急診室,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3成以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所幸經由心血管中心團隊,快速的啟動緊急心導管手術,老先生阻塞的心臟血管順利被打通並放置了血管內支架,經過2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順利出院。

心導管檢查可觀血管阻塞 防心梗上身

心導管檢查可觀血管阻塞 防心梗上身#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歲末寒冬天氣變化大,正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好發的季節,尤其在大吃大喝後容易發病。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未能及時就醫,往往會奪走寶貴的生命。萬芳醫院副院長施俊哲醫師強調,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是把握黃金搶救時間;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處理流程,要在病人送達急診90分鐘內完成診斷處置,並做氣球擴張術,打通阻塞的血管,解除危機。有胸痛、胸悶現象 要盡快就醫一般來說,心肌梗塞超過8個小時,因位心臟肌肉缺血,心臟肌肉將壞死或纖維化,造成心臟不可逆的後果。因此,一但發現有胸痛、胸悶現象,就不可輕忽,要盡快就醫。針對冠狀動脈阻塞診斷,施俊哲指出,透過心導管檢查或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256切),可以清晰看出血管是否阻塞,他特別說明,三條冠狀動脈根據SYNTAX Score的計算,作為建議導管介入打通或外科繞道手術之依據.通常超過33分以上就屬於冠狀動脈阻塞複雜型,也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應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過去傳統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要切開胸骨,傷口很大;如今,採複合式手術治療,傷口5到10公分,將左乳動脈取下,接在左前降支,繞過冠狀動脈阻塞狹窄處。再配合心導管在左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處以導管支架撐開,使血流暢通,解決心頭大患。施俊哲副院長建議,有冠狀動脈疾病或開刀治療後的病人,要注意身體保養、不要抽菸、預防三高,同時維持適當運動,心情保持愉快,就可以與一般人一樣擁有正常生活。

心臟顫動亂跳 恐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顫動亂跳 恐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研究顯示約有1/5的中風是由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5倍,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一旦有心房顫動,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風險,給予適當的藥物,可能包含抗凝血劑預防血栓,或接受較侵入性的電燒灼等手術。一名80歲年邁的女性,過去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近日接受心導管檢查無明顯阻塞,某日發生急性胸痛,至醫院檢查,發現心房顫動併急性心肌梗塞,再次接受心導管手術確認急性冠狀動脈血管血栓,經處理治療順利出院,且日後接受長期抗凝血劑預防。心律不整容易產生血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陳冠宇主任表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中常見的一種的疾病,由於心臟裡的心房沒有正常的跳動所導致,一種會造成心跳不規則的心律不整。因為不規則跳動,所以在心房內容易產生血栓,血栓如果離開心臟跑到周邊血管,便會造成阻塞。如果跑到腦部,就是造成腦中風,如果跑到腸子的動脈,就是造成腸中風。本案例就是血栓跑至冠狀動脈血管造成心肌梗塞。台灣約有23萬人患有心房顫動而其佔總人口的比率約1-2%,隨年紀增長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就越高,在65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5~7%患有心房顫動,75歲以上的長者它的發生的比率則高達10%。心律不整種類多 大致可歸類為3種情況心臟是人體重要器官,而心臟電氣傳導系統能主宰心臟跳動收縮。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約60至100下,如果心臟電氣傳導系統發生異常,出現不正常心跳,就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種類繁多,大致可歸類出3種情況:1、早期收縮:心室或心房收到正常心臟傳導系統傳來的訊號前,便自行跳動而產生不規則心跳。如心室早期收縮、心房早期收縮。2、快速心律:與心臟異常放電或異常傳導等有關,會依發生位置不同而有不同表現。如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3、慢速心律:心臟結構異常者較常發生。如病竇症候群、房室傳導阻礙。心律不整不一定有症狀 嚴重可能中風、休克心律不整發作時不一定會感到不適,有些患者甚至毫無症狀。但嚴重時卻可能導致中風、休克、心臟衰竭、猝死等嚴重併發症,不可掉以輕心。出現不適症狀時,必須儘早就診找出病因,確定心律不整類型,極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陳冠宇主任提醒,民眾如果發現心臟有亂跳的情況,務必要至醫院就診,以釐清是否是心律不整,是何種心律不整,萬一是心房顫動,請務必接受醫師的治療,以預防中風或其他血栓造成的急性疾病。

心梗,幸賴神救援 黃金六小時搶命

心梗,幸賴神救援 黃金六小時搶命#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48歲的吳先生到苗栗找朋友,與友人吃飯、聊天時突然倒下、沒有意識,朋友自行開貨車將他送至急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經急救後恢復呼吸、心跳,並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成功將吳先生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智偉表示,時序進入夏季,天氣溫度也明顯升高,在炎熱的環境下若沒有適度的補充水分,造成血液比平常濃稠,影響血管功能,就容易形成血塊造成血栓;或是進出冷氣房時,冷熱溫差大,血管急遽收縮,也易發生血栓,因此夏天仍需特別注意心肌梗塞的發生。心肌梗塞來得突然 哪些症狀要小心?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2名已很多年,據統計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過世,其中佔最大比例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會出現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噁心、嘔吐等典型的病徵,但一般大眾對這些症狀並無自覺,甚至會以為是其他病徵而忽略,導致發生心肌梗塞時都措手不及,耽誤就醫時機。葉宏一補充,一旦心肌梗塞發作,最好把握6小時的黃金救援時機,儘速送醫,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血管,挽回寶貴生命。預防心肌梗塞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家族史等。想預防心肌梗塞發生,林智偉醫師建議,炎熱的夏天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攝取高纖蔬果,採低脂低鹽、清淡的飲食方式,搭配規律運動,避免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離開冷氣房前先在門口站立,慢慢適應溫度變化至少5分鐘之後再出門;另外,平日一定要注意三高問題,並配合醫師追蹤檢查及持續用藥,才能控制病情,避免不可逆的悲劇發生。

高血壓不吃藥 胸痛3個月險致死

高血壓不吃藥 胸痛3個月險致死#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0歲男性某天睡覺睡到一半,突然覺得喘不過氣,伴侶發現他雙眼上吊失去意識,急忙打119求救,家人為其進行心肺復甦術。患者送醫後,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做了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了阻塞的心臟血管後,生命徵象慢慢穩定。菸齡長達30年、有高血壓 沒有規律服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柯宗佑表示,這名患者菸齡長達30年,加上有高血壓症狀,又因為沒有規則服藥,在最近3個月來,走路活動時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原本不以為意,直到此次失去意識才提高警覺。心臟血管疾病早已經是國人最流行的疾病之一,長期佔據十大死因前十名。其中最嚴重並且變化最迅速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可能在發病前都安好無異狀,突然劇烈胸口疼痛,嚴重的病人可能引發休克或是致命性心律不整,最嚴重的情況是引發猝死,甚至連傳統心肺復甦術都無效。有胸痛、冒冷汗、心悸又喘一定要就醫柯宗佑醫師提醒民眾,心肌梗塞的病情變化都很突然,往往前一刻還在跟家屬講話,下一秒鐘就失去意識。因此,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戒菸、多加注意飲食管控及適度運動,定期檢查及追蹤,一旦有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喘等症狀時一定要立即就醫。柯宗佑醫師指出,在過去沒有心導管手術的技術跟葉克膜支持的時代,心肌梗塞的病人一定是沒有搶救的機會,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普及,這些以往猝死的病人,在醫師全力積極搶救的情況下,甚至有機會可以成功。

「3個30秒」 助降心病風險

「3個30秒」 助降心病風險#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一聽到鬧鐘響,習慣性的動作就是像蝦子一樣彈跳而起,這樣的方式是非常不好的。整合醫學暨心臟內科林承箕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在早上6點~12點,人們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腦血管、心血管問題的機率,比其他時段高出20%~25%!因為經過一夜長眠、身心鬆弛,尚未暖身、做好調適就匆忙下床,心和腦的血液循環應變不及,就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所以我建議在睜開眼睛之前,預留一些時間,在床上做兩個簡單的暖身動作,讓你充滿愉悅、更有活力。剛醒不要馬上起床 暖身、動一動再睜眼首先,「眼睛先不要睜開」,林承箕說明,因為此時我們的腦子剛從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即將進入白天正常運作的狀態,適合先進行一種靜態的暖身,也就是「觀想」。把心思專注在一些美好的、幸福的畫面,例如與最喜愛的人一起,面對蔚藍的海岸、享受溫暖的陽光。觀想的時間不用太久,約半分鐘到一分鐘,這些美好、幸福的畫面,就能溫和喚醒你的身心及應變反應,並且讓你充滿正面的能量和愉悅的心情。做完觀想以後,就可以接著做動態的暖身,也就是躺在床上伸伸懶腰、動動手和腳,接著雙手互搓,搓到掌心發熱後,蓋住雙眼3~5秒鐘。再用手抹一抹臉,就可以慢慢睜開眼睛了。三個三十秒 降低「姿勢性低血壓」發生率我們常會聽到有一些長輩在半夜上廁所時昏倒、摔得鼻青臉腫,剛開始常被誤認為是中風了,搞得家人親友緊張得不得了。林承箕認為這是因為下床的動作太急、太快,而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狀況,年長、貧血、經常頭暈的人較容易發作。不管你是否屬於以上說的那三種族群,平常養成起床「三個三十秒」的習慣,就可以降低「姿勢性低血壓」發生的機率。所謂「三個三十秒」指的是:先躺在床上,睜開眼睛,花三十秒動動手、動動腳。再慢慢起身,在床沿坐三十秒,同樣動動手、動動腳。最後慢慢站起來,在床邊站三十秒,全身動一動,再輕鬆開步走。(本文摘自/24小時健康行事曆:林承箕醫師整合醫學DIY/自然主義出版社)

救心!與時間賽跑 急性心肌梗塞

救心!與時間賽跑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67歲的蘇先生,退休商人並無特別疾病史,因接受新型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發生併發症,持續胸痛,於深夜零時緊急轉至急診,經醫師評估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啟動緊急心導管檢查手術。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晨佳指出,蘇先生的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檢查顯示其左前降枝動脈支架因產生血栓完全阻塞,導致血流無法通過,引發急性心肌梗塞,經緊急以血栓抽吸導管反覆抽吸後,重新建立血流,而當下亦在評估血管狀況後,決定再置放一隻支架,以確保血流暢通,最終並置放主動脈氣球幫浦支持,增加冠狀動脈血液灌流,蘇先生的胸痛也終於獲得緩解。據統計平均每30分鐘 就有1人過世心血管疾病光去年在台灣就奪走近2萬條生命,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2名已很多年,據統計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過世,其中佔最大比例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國民健康署98~102年的健保住院資料也顯示,男性急性心肌梗塞率是女性的2倍,40到55歲的男性發生率更是女性的2.6倍,推其原因為一方面女性有荷爾蒙保護,所以通常會比男性晚發5~10年左右,另一方面則是,抽菸者以男性居多。發病至血管打通 縮短在2小時內最佳楊晨佳醫師表示,治療急性心肌梗塞以及時打通血管,重建血流為主要目標,而目前國際治療指引公認心導管手術為優先之打通血管方式,急性心肌梗塞持續的時間,和心肌梗塞的範圍以及死亡率具有直接的關聯性,經臨床統計顯示自急性心肌梗塞發生至血管打通,若能縮短在2小時內,病人預後最佳。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患者,平時應保持警覺,當發生莫名的胸悶痛或是呼吸不順的感覺,建議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如胸痛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出現冒冷汗,則要儘快至急診就診,另外,糖尿病患或是老年患者,其心肌梗塞症狀可能不明顯,例如以虛弱、倦怠、肚子痛,甚至昏迷等症狀表現,因此家人照護上更要特別警覺,可能爭取更多的黃金救命時間。

急性心肌梗塞瞬間奪命 5徵兆有跡可尋

急性心肌梗塞瞬間奪命 5徵兆有跡可尋#急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入冬後強烈寒流連接來襲,心臟疾病患者人數急遽增加,救護車於路上疾呼而過的次數變得頻繁,刺耳的汽笛聲也宣告著病人的生死一瞬間。冬天是心肌梗塞好發的時期,心肌梗塞如同死神的鐮刀一般俐落的奪走了無數的生命。難道心肌梗塞真的這麼可怕,如此無跡可尋嗎?心肌梗塞致死率高  三高、老菸槍最危險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吳俊毅醫師說,心肌梗塞常發生於狹窄的冠狀動脈,因為動脈上的粥狀斑塊破裂而造成血栓形成,進一步造成冠狀動脈阻塞與心肌缺血,心臟缺血後,可能發生許多嚴重併發症包含致死性心律不整、心因性休克、心臟破裂、瓣膜乳頭肌斷裂等。三高與抽菸是已知重要的心肌梗塞危險因子,以性別而言,男性比女性有較高的風險。有家族心肌梗塞病史,尤其是男性55歲前發病,女性65歲前發病,也是危險因子。若有三高與抽菸的病人出現持續且無法緩解的胸悶、胸痛症狀,必須立刻排除心肌梗塞。而控制三高與戒菸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塞風險,避免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快速惡化。因此吳俊毅醫師也提醒,心肌梗塞的症狀常有以下特點,若有持續且無法緩解的壓迫性胸悶務必盡速就醫:1)突然發作的壓迫性胸悶與沉重感。2)持續疼痛,可能會超過15~30分鐘。3)疼痛可能擴散至上臂、頸部、下巴、背部。4)休息無法緩解。5)可能伴有出汗、噁心、嘔吐、頭暈,當符合以上狀況的胸悶發作,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已經找上門,立刻就醫是保命法則。 定期檢查、提早就醫 避免悲劇心肌梗塞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奪走生命,所以有危險因子,如三高、抽菸、有家族心臟病史的人建議定期檢查治療,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症狀盡早就醫檢查、治療,並控制危險因子維持健康生活,預防心肌梗塞發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