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

孕媽咪必知!顧寶貝健康掌握4大營養

孕媽咪必知!顧寶貝健康掌握4大營養#胎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營養充足是胎兒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除葉酸、碘、鐵是影響胎兒健康發育的3項重要營養素,維生素D的補給也很重要,國民健康署呼籲懷孕媽咪要注意每日均衡營養飲食,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孕前葉酸、碘、鐵、維生素D不足 影響胎兒健康依國民健康署103-106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7.9%血清葉酸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正常葉酸濃度下限6 ng/ml;37.6%尿液碘濃度低於WHO所建議的碘營養充足標準下限100μg/L;約19.5%貧血(血紅素濃度<12 g/dL視為貧血);37.4% Vit D不足(血清25-OH Vit D濃度<20 ng/ml視為不足)。許多準媽媽在懷孕初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由105年醫療機構申報產檢服務資料來看,妊娠第12週後才接受首次產檢的孕婦約有40.9%,而胚胎形成後,3個月內產生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與器官,中樞神經系統也逐漸構成,是胎兒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婦女於孕前前述4項營養素不足,又於知悉懷孕後才開始補充不足的營養素,恐已影響胎兒的健康成長。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鄭博仁提醒,懷孕前3個月缺乏葉酸,增加胎兒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管缺陷風險;缺碘影響胎兒及幼童的腦部及神經發育,甚至造成呆小症、新生兒智能發育不足、生長遲緩,進而增加嬰兒的死亡率;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缺乏Vit D容易造成早產、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及免疫系統調控問題。適食深綠色蔬菜、海帶、豆類補充營養有生育規劃的婦女,懷孕前即需注意營養攝取量,並於懷孕後定期產檢,依醫事人員衛教補充營養素。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主任駱菲莉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針對孕期所需的營養較不足的葉酸、碘、鐵及Vit D,提供孕期營養素建議量及食物來源:1) 葉酸/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00μg,常見且富含葉酸的原態食物有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和肝臟等。2) 碘/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μg,烹飪時可選用加碘鹽,每天不超過6克,並適量攝取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藻類蔬菜,然有甲狀腺相關疾病的人應諮詢醫師的建議。3) 鐵/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5 mg,至懷孕第3期(妊娠29週以上)則需增加至每日45 mg,可自富含鐵的食物如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豆干、豆腐)等攝取。4) 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μg,主要經由陽光暴曬於皮膚產生,故建議在不塗抹防曬品及不包得密不透風的情況下,避開陽光強烈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每週2至3次,曬10到20分鐘。若無法透過日曬獲取,建議多食用富含Vit D的食物,如魚、蛋、乳品及蕈菇類(黑木耳、香菇)等。國民健康署提供孕產婦諮詢專線 解惑孕期前中後疑問依國民健康署107年上半年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統計,準備懷孕飲食注意事項、懷孕期飲食注意事項,為民眾諮詢議題前2名,為提供孕產婦所需孕產知識與協助,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營養的問題,歡迎call in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由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另有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 及「雲端好孕守」APP,歡迎準爸媽們多加利用!

胎兒營養關鍵 懷孕分期飲食報你知

胎兒營養關鍵 懷孕分期飲食報你知#胎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社會中,多數家庭皆為雙薪家庭,家中少開伙,新一代孕媽咪多以外食為主。然而懷孕期間許多孕媽咪最關心的,莫過於該怎麼吃,才能使胎兒攝取足夠的養份,使胎兒健康成長!懷孕初、中、後期 重點飲食營養大不同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劉昌娟說明,懷孕期間除了均衡飲食外,應採天然食物,避免攝取脂肪含量高、煙燻加工食物、高糖、高油、高鹽、高精緻食物。預防體重超標,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或是可能的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壓。1)孕初期(0-3個月)胎兒營養大多來自胎盤。 鐵質/孕期中含鐵食物攝取不足,可能影響胎兒氧氣供應。建議可多攝取紅肉、深綠色蔬菜、馬鈴薯、動物肝臟、葡萄乾、櫻桃、蘋果。 蛋白質/蛋白質有助於修補細胞組織和提升免疫力,建議攝取蛋白質60至70克,可多攝取蛋、豆、奶製品、魚、瘦肉。 葉酸/葉酸有助於胎兒神經系統發育,並降低神經管畸形。建議每日攝取400微克,可多攝取綠色蔬菜、肝臟、酵母、全穀根莖類、豆類、柑橘類水果。2)孕中期(4-6個月)胎兒在孕媽咪肚子裡迅速成長,器官逐漸發育。 綜合維他命/孕媽咪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多攝取來自天然食物的深色蔬菜、全穀雜糧,並可在醫師建議下選擇市面上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 鈣片/孕中期為胎兒骨骼成長期,母體是胎兒的營養來源,而造成孕媽咪容易骨質疏鬆、腳抽筋等狀況。建議每日應補充1000-1200毫克,可多攝取奶製品、小魚乾、核果類、深綠色蔬菜、海帶、海藻類、黃豆製品、黑芝麻。 DHA/有助於胎兒腦部神經細胞成長、視網膜細胞及神經組織的發育。建議每日攝取200毫克,日常飲食中可適量從深海魚類、藻類、亞麻仁油。3)孕後期(7-10個月)是胎兒器官發展成熟的關鍵期,胎兒體重也會迅速增加。 卵磷脂/孕媽咪體內羊水富含大量卵磷脂,對大腦發育時期的胎兒極為重要,也有助於孕媽咪產後哺乳順利且順暢,不易塞奶。建議每日攝取1200微克,主要食物來源為蛋黃、大豆、黃豆、核桃、堅果。

孕婦注意!「三寶」助胎兒生長

孕婦注意!「三寶」助胎兒生長#胎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懷孕生子、養育是結婚新人可能面臨的過程,預計結婚的臺北市民范小姐與陳先生已36歲、過適婚育年齡,規劃結婚後緊接著生育下一代,兩人為能否順利懷孕、寶寶是否健康等問題感到擔心。超過35歲高齡產婦 容易不孕、流產、高血壓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晚婚與生育年齡延後是嚴重問題,結婚率下降更加劇「少子化」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105年全國男性初婚平均為32.4歲,女性則為30歲;臺北市的男性和女性初婚平均年齡分別是33.7歲與31.5歲,為全臺結婚年齡最高,也最晚婚的縣市。晚婚影響生第1胎的年齡,臺北市女性生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2.54歲,居全國首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提醒,新婚夫妻要迎接健康新生命,先做好孕前準備。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容易不孕、流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孕婦年齡升高,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性缺陷發生率也增加。準爸爸的年齡對寶寶健康亦是風險,40餘歲以上的準爸爸,除生育力下降,也與寶寶罹患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相關。25至34歲適齡生育 孕前培養運動習慣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建議25至34歲結婚生育,夫妻孕前更要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保持身體健康、攝取葉酸、碘、鐵營養,並一起接受「婚後孕前健康檢查」。除了定期接受10次免費產前檢查、1次超音波檢查、補助24至28週孕婦妊娠糖尿病篩檢、35至37週孕婦接受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及2次孕婦產前衛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更額外提供設籍臺北市的「孕婦唐氏症篩檢」。攝取足夠葉酸 減少胎兒腦及脊髓缺陷發生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唐氏症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會導致智能障礙,孕婦可在9至13週或15至20週進行「唐氏症篩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林夢蕙提醒,新婚夫妻及懷孕婦女利用生育健檢,及早發現有礙生育問題,及時接受治療。「葉酸」、「碘」、「鐵」是胎兒生長發育的三寶,孕期缺乏葉酸,會增加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風險。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重要時期,孕前及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至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發生率。常見富含葉酸的天然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豆製品、肝臟等,建議育齡婦女在準備懷孕階段每日攝取400微克,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

研究:孕婦憂鬱 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孕婦憂鬱 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胎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懷孕期,母親的憂鬱可能會影響發育中的胎兒。已經有研究證實,憂鬱的母親可能透過聲音的語調,傳遞她的情緒給胎兒。「和非憂鬱的母親相較,憂鬱母親的高興,其韻律較慢、音調較低(Maiello, 1997)。」而且這將會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產後憂鬱 中斷嬰兒對母親聲音的回應研究顯示,嬰兒從出生就投入與照顧者的社交互動,且敏感於彼此溝通的品質。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嬰兒對於母親聲音的回應,遠超過對其他人聲音的回應。長到六週大時,他們偏愛注視媽媽,並對她的臉微笑。產後憂鬱可能造成這個互動的過程中斷,並在關鍵時刻襲擊發展中的母嬰關係,因此時嬰兒很敏感於母嬰溝通間感覺與表情的細微差異。琳恩.莫瑞設計蓄意中斷正常的母嬰互動(「無表情的臉」以及「時機不當」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母親缺乏協調的回應,會導致嬰兒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抗議與退縮的反應。產後憂鬱媽媽 難以辨識嬰兒哭鬧的原因若母親正遭受產後憂鬱之苦,可能難以「專注在嬰兒的經驗」,而且將危及她在社交互動中對嬰兒的回應。另一方面,母親全神貫注在自己的感覺上,使得她「錯過嬰兒的線索與退縮的模樣⋯⋯而且憂鬱有時和干擾甚至敵意的遊戲有關,當母親無法辨識嬰兒的不舒服,繼續嘗試要獲得嬰兒的注意時,可能會粗魯地戳他,或用其他過度刺激的方式。」此外,莫瑞等人的研究指出,和非憂鬱的母親相較,憂鬱母親更有可能提早放棄餵母奶;根據希利等人的研究,憂鬱母親較有可能反映「處理嬰兒的哭泣與需求」之困擾。母親可能覺得嬰兒「耗盡與阻礙她」,且難以適應母親的新角色。(本文摘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心靈工坊)

青光眼藥恐傷胎 孕媽咪該怎麼做?

青光眼藥恐傷胎 孕媽咪該怎麼做?#胎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視力的無形殺手,由於青光眼會使視神經受損,若是不治療,會有失明的危險,至於治療方式會以藥物為先,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則可手術或雷射;眼科醫師提醒,青光眼藥物會影響到全身,對於懷孕婦女,尤其是懷胎初期3個月,應先停用,以免影響胎兒成長。 青光眼藥物會對全身造成影響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青光眼,由於現代人多晚婚,以致懷孕生子的年齡也不斷延後,因此一旦懷孕時罹患青光眼,就要非常注意。新竹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聰麒表示,青光眼藥物會對全身造成影響,所以孕婦若是有青光眼,為免藥物影響胎兒,就會建議孕婦懷孕初期3個月,要停用青光眼藥物。 為免藥物影響胎兒 可用雷射來治療張聰麒醫師指出,孕婦停用青光眼藥物時,若是眼壓升高,也可以使用雷射來壓制眼壓,會在眼睛排水孔處雷射讓海綿組織構造收縮,進而能使眼壓降低,但是這種雷射治療方式只能維持半年左右,且目前沒有健保給付。而孕婦到了懷孕中期之後,青光眼藥物對於胎兒沒有太大影響時,再點用降青光眼的藥水。 第一線用藥beta-受體阻斷劑 兩種病人是禁忌目前青光眼第一線用藥為beta-受體阻斷劑;張聰麒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孕婦之外,最重要是不能用在氣喘與心律不整病人,這是絕對禁忌。其實,青光眼藥物也越來越進步,目前青光眼用藥必須每天點用,而醫界正在研發一個月點一次,或是有植入器來釋放藥物,未來就不怕會造成全身性影響,對於孕婦、氣喘或是心律不整病人也都可以使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調整關節壓力 軟骨可以再生!

調整關節壓力 軟骨可以再生!#胎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行醫30餘年, 直接或間接見證患者膝關節軟骨再生的證據無數,深信只要能改善膝關節的內部環境,軟骨絕對有自我修復而再生的能力。如同人體身上的各種組織,軟骨平時是處於破壞與生成持續進行的代謝平衡狀態。雖然主流醫界認為關節軟骨沒有或僅有低再生能力,但也有學者觀察孕婦生產前後及外傷後的病人,發現關節軟骨在胎兒、產後新生兒或人體受傷後,確實有明顯的增生及復原能力。關節軟骨有能力再生早在2002年(Kanamiya T)及2003年(Koshino T),就有學者們從各種不同膝關節炎矯正案例的研究中,觀察到關節軟骨有能力再生的直接或間接證據。2006年,Aigner等人進一步指出,關節軟骨顯現的低代謝轉換,混雜了高度併行的合成和分解兩種代謝途徑,此一觀點跟傳統認為關節軟骨的代謝近似於停滯的刻板印象大不相同。內側磨擦現象是破壞平衡的原因關節透明軟骨是否具備再生能力?現代醫療界雖仍無一致看法,一般認為,只要找出關節軟骨如何維持合成代謝、分解代謝平衡的因素,就能解開軟骨維護與「退化」的生物學關鍵,當然這也是當前研究「退化」性膝關節炎最重要的課題。軟骨跟身體的任何組織一樣,在正常情況下,有破壞也有修復,處於動態的新陳代謝平衡。我發現,內側皺襞造成的「內側摩擦現象」是破壞這平衡的重要因素。摩擦次數過多就會誤認為是退化「內側摩擦現象」造成軟骨的破壞程度與個人的日常生活使用狀況有關,磨擦次數與程度少,軟骨就能及時修復,反之,若磨擦次數與程度過多,軟骨趕不及修復,就會被誤認為是「退化」。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所採取的「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是透過微創手術除去「內側摩擦現象」、調整軟骨間的壓力、並清除關節內所有會破壞軟骨的因素,恢復膝關節原本的健康環境,軟骨自然就會自行修復了。(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胎兒臍帶脫垂 緊急剖腹產救回2命

胎兒臍帶脫垂 緊急剖腹產救回2命#胎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32歲曾姓產婦懷孕第二胎,35周時提早破水,緊急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就醫,因為胎兒有生長遲滯的現象,因此留院待產,過程中發現胎兒心跳異常,內診發現產前臍帶意外掉到陰道裡,胎兒供血被阻斷,情況相當危急,經過緊急剖腹產後,順利解除胎兒窘迫的危機,保住產婦與胎兒生命。臍帶脫垂 恐造成寶寶缺氧、窒息收治個案的花蓮慈濟醫院產科醫師龐渂醛表示,在剖腹生產的過程中,發現胎兒的胎盤臍帶異常,除了臍帶帆狀附著在胎盤以及胎盤早剝的情況外,臍帶內的動靜脈也只有薄薄的羊膜包覆著,在臍帶發育不正常的情況下,供應腹中胎兒的營養有可能不足,造成孩子有生長遲滯的現象外,臍帶也容易就會被外力壓扁,造成胎兒血供受阻胎兒窘迫甚至胎死腹中。龐渂醛說,正常臍帶會附著在胎盤內,臍帶裡的動靜脈由厚實臍帶膠質包覆著,不容易被外力擠壓而受影響,但臍帶帆狀附著可能會造成胎兒生長遲滯、早產,且有6%臍帶帆狀附著的寶寶合併有臍帶血管前置的問題,沒有臍帶膠質包覆的動靜脈,會滑落到子宮下段或胎頭的地方,就容易在自然生產時,發生臍帶意外掉到陰道或是臍帶血管破裂等危急的情況,使得母體供應胎兒的血流阻斷,胎兒容易因缺氧、窒息而致命。3分鐘剖腹產出 成功搶救母子產前臍帶脫垂是婦產科急症之一,其發生率約在0.1~0.6%,胎兒的罹病率及死亡率都較高。龐渂醛表示,產前臍帶脫垂是指羊膜破裂後,臍帶滑落至子宮頸口、陰道內,醫師內診時會先摸到或看到臍帶,才會再摸到胎兒的頭、臀、肩等,臍帶脫垂危險性高,因胎兒是藉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與氧氣,臍帶掉落子宮頸口或陰道內,將有可能導致胎兒缺氧窒息死亡。所幸龐渂醛醫師從診斷到寶寶出生只花了20分鐘,其中從劃刀到胎兒娩出更只花3分鐘。龐渂醛醫師說,當時的情況真的很危急,再慢一點的話,可能造成胎兒缺氧、早產、胎死腹中等,孕婦也可能因大出血而休克甚至死亡,幸好在婦產部與麻醉科醫護團隊無縫接力合作下,成功搶救了孕婦和新生命。

補充DHA助胎兒發展 魚油可代替天然食材

補充DHA助胎兒發展 魚油可代替天然食材#胎兒

(撰文/許家瑋) (諮詢/台南大安醫院院長陳勝咸醫師) (圖片/優活健康網、普登生技)   (如何讓寶寶健康成長,醫師建議懷孕期間服用葉酸與DHA) 懷孕初期,初為人母的心,孕婦除了注意自身的情況外,最在乎的就是肚子裡寶寶的健康了,營養是否充分、怎麼做可以補充寶寶發育的需要?台南大安醫院院長陳勝咸醫師說,醫師往往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服用葉酸與DHA等營養品,幫助補充養份。   懷孕初期補充DHA 幫助寶寶生長系統穩定發展   (針對懷孕周數不同,攝取不同食材與營養品) 懷胎孕期十個月,依照孕期週數,初期前三個月開始,肚內寶寶以氣管結構的生長為主,其中以神經系統與血管系統的發育最為重要。陳勝咸醫師建議,這時候開始以補充葉酸與DHA為主,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一直到寶寶六歲才會發育完整,所以婦女可以一直補充到哺乳期。 三個月後,就會開始建議添加鈣的補充,由於懷孕後期會有很多產科疾病出現,即早進行鈣的補充,可以降低發生的機會。四個月後則可以添加營養素B群與優質蛋白的攝取。而後期孕婦容易有胸部腫脹不適的問題,故建議加入卵磷脂一併服用,改善症狀。   深海魚、藻類富含DHA 孕婦選擇以鮭魚為佳   (鮪魚含有較高的EPA成分,易造成出血的危機,建議孕婦在挑選上鮭魚會較適合) 陳勝咸醫師強調,DHA對「神經修護與成長」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國人所熟知的「視力保健」,也是靠DHA進行預防工作,除此之外,即早補充DHA對於小孩的認知能力,也是有幫助的。「但從孕婦體內到胎兒自行產生的DHA量較少,需要靠外來的食材、營養品補充。」 以食材來說,深海魚類(鮭魚、鮪魚等)與深海植物(海藻等)都富有相當多的DHA,而在魚類的挑選上,陳醫師則建議,鮪魚含有較高的EPA成分,容易造成孕婦血液凝結度不強,對懷孕後期生產恐有容易出血的危險,建議在挑選上鮭魚較適合。   天然食材不易取得 補充DHA可用魚油替代 \   (魚油的挑選,需注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天然食材的使用等問題) 「在不易取得食材補充下,魚油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陳醫師說,魚油含有豐富的DHA,但營養產品琳琅滿目,建議孕婦在挑選時,除了外包裝標籤注意EPA含量較DHA含量低外,廠商品牌的可信度、天然食材的使用、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及魚源與魚形大小的選擇,都是消費者要去留意的。 「國內認證的公信力目前受到質疑,產品若有國際歐盟認證,比較加分。」營養品雖列為食品級產品,但陳醫師建議,食用劑量以及安全服用須知需搭配孕婦自身狀況而定,消費者在購買時,若有疑慮可諮詢專業醫師說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