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

連拔數顆蛀牙還是痛 腦幹腫瘤作怪

連拔數顆蛀牙還是痛 腦幹腫瘤作怪#三叉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期莫名的牙痛,可能是腦中藏了大炸彈!一名43歲男子過去幾個月來,左上顎一直牙痛,儘管陸續拔除幾根蛀牙的大臼齒,疼痛卻不見改善,一度又診斷為左側三叉神經痛,醫師給藥後,進一步安排三叉神經暨腦幹神經迴路傳導檢查,發現竟有傳導異常現象,這才發現竟是腦幹腫瘤壓迫三叉神經惹的禍。三叉神經痛常被誤為牙痛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三叉神經痛發生率,每年約8千人中會有1人,雖好發於40歲以上,但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非典型三叉神經痛作祟,常被以為是牙痛。三叉神經痛是一個嚴重的慢性神經疼痛症,是臉部三叉神經支配範圍內的一種反覆陣發性抽痛,但是非典型的三叉神經痛也可以是持續性疼痛,從悶痛到劇烈疼痛都有,所以患者常以為是牙痛。引發三叉神經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腦血管硬化、腦中風或頭部外傷後遺症等。其他比較少見但卻較危險的原因還包括腦瘤或腦血管瘤壓迫神經。藥物無法止痛 可考慮三叉神經隔離手術黃啟訓醫師指出,三叉神經痛治療方式分藥物治療及手術兩種。藥物治療可透過抗癲癇藥物、抗憂鬱劑等控制,至少8成的患者可經由藥物治療得到良好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坊間一般止痛藥,甚至鴉片類止痛藥,往往對三叉神經痛的緩解效果不好;若藥物無法改善疼痛或對藥物產生耐受性時,可考慮進行三叉神經隔離手術。黃啟訓醫師提醒,三叉神經痛被公認是最痛的生理疼痛之一,且有時會與一般蛀牙引起的牙痛造成混淆,一旦發生有非典型的牙痛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可能,以免延誤病情。

劇痛如分娩!6至7旬當心三叉神經痛

劇痛如分娩!6至7旬當心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3歲的李先生,2年前右側臉部上頷及下頷處有觸電式的劇烈疼痛。疼痛位於臉部右側,吃東西時會引發。每天發作超過10次、頻率還越來越高。檢查腦部無腫瘤或血管病灶壓迫三叉神經,但疼痛指數高達8至9分,施以立體定位高頻熱凝手術,術後1個月,疼痛指數降至0至1分,並逐漸停止藥物使用。然而,熱凝手術6個月後,李先生發覺臉部疼痛間歇性復發,大部分疼痛指數3至4分,但最嚴重有8分的發作。李先生接受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1個月後疼痛的發作頻率與疼痛強度明顯改善,目前固定門診追蹤。三叉神經劇烈疼痛 可比分娩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暨電腦刀中心主治醫師洪翊傑說明,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陣發性的臉部神經性疼痛,疼痛區域屬於三叉神經的分布位置。根據統計,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有4.5位病人,好發族群為60至70歲,女性比男性多,右側臉又比左側臉多,無家族性遺傳。在三叉神經分支中,最常引起症狀是第2分支(約在上顎區域),其次是第3分支。第1分支最少見。三叉神經的劇烈疼痛可與分娩相提並論。針對藥物難治型的三叉神經痛,可緩解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包含:顯微血管減壓手術、伽碼刀或電腦刀放射手術以及高頻熱凝燒灼手術等。高頻熱凝燒灼手術 1周後就有止痛效果高頻熱凝燒灼手術,利用影像定位方法將熱凝燒灼的探針深入至顱底卵圓孔,使用約攝氏55至70度對三叉神經節進行灼燒。醫學文獻顯示,高頻熱凝燒灼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98.6%的病人治療後1週就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整體平均治療效果為5年達57.7%,但仍可能復發。相對於開顱手術,高頻熱凝僅有一針孔大傷口,住院約3天即可出院,治療費用遠低於電腦刀放射手術。放射手術(包含電腦刀及伽碼刀)是利用放射線照射在三叉神經與橋腦的交界處來治療三叉神經痛。放射手術的特色不需要開顱手術,可避免傷口及麻醉風險。完成放射手術後一段時間,止痛效果才會慢慢出來,副作用則為臉部麻木。然而,有文獻指出約有2至3成病人,疼痛經放射手術後仍會復發,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沒有單一治療方式 可完全治癒且長期不復發三叉神經痛病人大部分以單一治療即可達到良好的疼痛控制,但約2成的病人單一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復發,如案例中的李先生,需要不同手術方式來協同治療。以目前的治療工具,絕大部分病人的疼痛均可達到良好的控制。洪翊傑醫師說明,隨著醫學進步,三叉神經痛有機會獲得控制與改善,積極與專科醫師合作,是擺脫三叉神經痛的不二法門。沒有單一種治療方式可以百分之百治癒且長期不復發,應擷取不同治療的優點,合併數種治療策略,才能達到長期有效的疼痛緩解。

臉痛忍9年 血管神經「相拍電」

臉痛忍9年 血管神經「相拍電」#三叉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臉頰陣發性疼痛難受,忍9年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一名62歲陳女士9年前右臉頰開始出現陣發性疼痛,原以為睡眠不足所導致,沒想到疼痛讓她無法洗臉、刷牙、說話、吃東西,幾乎每5至10分鐘就會出現痠、抽、痛、刺,像有很多針在刺,痛到不能摸,洗頭也不能摸到頭皮,每當疼痛發作時就會癱軟倒地,連續20天無法吃、不能睡,只能坐在客廳,足足瘦了5公斤,最後連講話都變得困難。好發族群以5、60歲以上長者居多經過上網查詢及到醫院檢查,陳女士得知罹患三叉神經痛後四處求醫治療,只要有人介紹哪裡有專門治療這種疾病的醫師,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金城副院長表示,三叉神經痛主要為小腦血管壓迫到三叉神經,好發族群以5、60歲以上長者居多,由於年紀大導致血管慢慢扭曲,進而影響神經所致。術後立即獲得改善 術後別提重物治療三叉神經痛,一般初步治療會先給予藥物,若可減緩疼痛只要持續服藥、定期追蹤即可,不過若是疼痛無法解除,或出現暈眩等不適應藥物副作用時,則建議做介入性的顯微血管減壓、經皮神經燒灼、氣球壓迫、加馬刀等等治療,若是施行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時,則以醫師評估身體狀況適合全身麻醉者為宜。其施行方式主要在顯微鏡輔助之下開顱,找到神經與血管的位置後,利用鐵氟龍墊片將神經與血管隔開,通常病人在手術後能立即獲得改善,術後只須注意暫時不能提重物,及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三叉神經痛折磨 婦痛到身心俱疲

三叉神經痛折磨 婦痛到身心俱疲#三叉神經痛

(優活新聞部)年近六旬的蘇太太頭痛史長達20多年,試遍親友提供的民俗方法、草藥偏方,到處求醫、會診都查不出原因,一度以為是顏面神經問題,拔了好幾顆牙都沒好,最後甚至被懷疑是精神出問題。她說,這痛會痛到眼淚狂噴,只能靠吃藥、打針止痛過日子,直到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檢查確診是三叉神經痛,經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才恢復平靜的生活。(圖:醫師說明蘇太太核磁共振影像,指向三叉神經的位置。)蘇太太習慣性的單側頭痛,折磨她20多年,每當像刀割般尖銳的痛發作時,她都痛到眼淚直流,靠最高單位的止痛藥都無法緩解時,就得送醫院急診,打止痛針,20多年如一日的頭痛,伴隨因吃藥而來的胃潰瘍,早已讓她身心疲累,完全靠意志力撐過來。頭痛的頻率有時一天痛一、兩次,有時好幾天痛一次,不定時的疼痛,隨時發作,簡直像是腦袋裡裝了拆都拆不完的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引爆,讓蘇太太害怕到必須隨身攜帶止痛藥過日。她說,以前衛教知識不普遍,親友好意提供治頭痛的中草藥燉補偏方,一吃就是半年,民俗鎮邪的儀式也沒放過,但全都沒有用。後來到處求醫、會診,在大醫院檢查很久,自費斷層掃描仍查不出所以然來,即便如此,蘇太太還是沒放棄治療的希望。在親友的介紹下,蘇太太到臺中慈濟醫院看林英超醫師的門診,經仔細問診與檢查下,她第一次聽到「三叉神經」這個名詞。林英超醫師指出,三叉神經從腦幹出發,在顱底位置,掌管半邊臉的感覺,當神經受壓迫刺激就會覺得疼痛,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比較常見疼痛發作的位置在第二、三分支,也就是從顴骨下面、耳前到嘴角邊,蘇太太的三叉神經痛位置比較不常見,是第一分支,疼痛部份靠近太陽穴上面,耳上或耳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找到病因。三叉神經痛的特色是想痛就痛,有些人洗臉、刷牙、說話等動到它,就會引發疼痛,也有人吃個飯咀嚼也可能誘發疼痛。林英超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屬於劇烈的疼痛,藥物控制效果不好,有些像是用針或是刀在割,這種病人往往不勝其擾,最後甚至放棄。林英超醫師說,診斷的方式是依其痛的部位、型態及對止痛藥的反應去判定,神經如果是由於血管振動受到刺激,用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檢查,可以看到血管的位置,其中,磁振造影是很常見的診斷方式,可發現血管緊靠三叉神經造成壓迫。林醫師指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原因,通常是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受血壓撞擊,導致延長、彎曲,後來靠上神經,造成壓迫於是感到疼痛。當保守治療無效才可考慮用手術治療,透過「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從耳後進去,直接到三叉神經,將三叉神經與血管隔開,手術治療可有百分之八十的效果,疼痛在術後數日內就有改善。

顏面劇烈重覆疼痛 當心是三叉神經痛

顏面劇烈重覆疼痛 當心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李老先生先到牙科診所求診,在拔了兩顆牙齒之後,疼痛程度還是沒有減輕。因無法忍受劇烈疼痛發作,李老先生又到診所拔掉了4顆牙,卻仍然沒有解決疼痛的苦惱。最後李先生經牙科醫師轉介到大千綜合醫院神經科評估,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經治療後疼痛大幅改善。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李振培醫師指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嚴重且重覆的顏面疼痛,可能分布在顏面的某一側,影響一個或更多個三叉神經的分支。三叉神經主要負責顏面的感覺,分為眼神經,上頷骨神經和下頷骨神經等三大分枝。特點為突發性的強烈刺痛,常有一種表面電流經過的感覺,可因接觸冷空氣或齟嚼、談話、吞嚥等觸發特定皮膚區域而引起。三叉神經痛在中老年婦女較常見,嚴重的刺痛常對患者的生活作息造成破壞性的影響。李振培醫師說,三叉神經痛通常與三叉神經受血管的慢性壓迫有關,少部份三叉神經痛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腦幹腫瘤、外傷、多發性硬化症等。典型的三叉神經痛會有一個突然的起始,可持續幾年至數十年。發作的頻率可從每天許多次到多年一次,很少會自動不痛的。95%以上的三叉神經痛病例是單側性,但多發性硬化症所引起的三叉神經痛可能是雙側性的。李振培醫師表示,可以分為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內科療法包括藥物治療、針灸療法等,外科療法包括手術療法、注射療法和射頻熱凝療法。一般在初期病人就醫時,可先以藥物治療1~2個月,一方面可藉由藥物治療來確定診斷,同時也可瞭解病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如何。藥物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如果病人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不想開刀、年紀太大,或有其他疾病不適合手術時,藥物治療為第一選擇。

牙痛斷斷續續?!當心是三叉神經作祟

牙痛斷斷續續?!當心是三叉神經作祟#三叉神經痛

一位40歲的中年女性左臉反覆抽痛已一個多月,像電鑽在鑽,痛到她說不出話來,連吃東西也會引發劇痛,這種劇痛有時會痛一個多鐘頭,嚴重的影響到日常生活,令她十分難受;原以為是牙痛曾服用止痛藥、求助牙科醫師,但左臉疼痛仍未改善,經牙科醫師的建議才至神經科門診就醫。經檢查並無明顯的神經學症狀,疼痛位於左側下頷處,醫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內科郭璨銘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出現在臉上嚴重、重覆的疼痛,是因為它出現在臉上三叉神經所分布的區域而命名的,主要特徵為突然劇烈、尖銳、刀割、撕裂或燒灼般的劇痛,某些日常生活的動作如吃飯、洗臉、刮鬍子、抽煙、說話及刷牙時會引發疼痛。三叉神經痛的致病原因有85%是三叉神經的根部被彎曲的血管壓迫所引起的,其他病因如腦幹腫瘤、血管畸型、動脈瘤、帶狀皰疹、多發性硬化症等,也會引起類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郭醫師指出,三叉神經痛被誤認為牙痛的例子時常會發生,醫療界甚至有個笑話說,「全美國一年有一萬顆牙齒因三叉神經痛被誤診而拔除」。由於因為我們口腔內的感覺(包含牙齒在內)是由三叉神經來傳導,所以常被誤認為牙痛。如何區別三叉神經痛與牙痛?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依照臉痛與否以及疼痛的持續性來判別,通常三叉神經痛會伴隨臉皮疼痛,且疼痛為陣發性;而牙痛不會伴隨臉皮疼痛,且疼痛較為持續性。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可用藥物控制,對藥物反應不佳的病患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阻斷三叉神經傳導及減壓手術等。郭璨銘醫師表示,減壓手術也是治本之方法,目的就是隔開壓迫三叉神經根部的血管,去除神經短路,效果達90%以上。治療的方式各有其利弊得失,應與就診的醫師討論後再選擇治療方式。另外,對於三叉神經痛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誤認牙痛而病急亂投醫,甚至拔了寶貴的牙齒,得不償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