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

強迫症其實是心理防衛!醫:單身者「這原因」更易患病

強迫症其實是心理防衛!醫:單身者「這原因」更易患病#單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你曾經聽過有人向你抱怨如此困擾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手都要花上幾10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也常感覺嘴巴裡髒,每次刷牙都要刷10幾分鐘;一進洗手間得待上將近1小時才能出來,一整天幾乎什麼事都不能做,真的很痛苦。」若出現這種莫名其妙的衝動想法與重複行為,很可能就是罹患「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俗稱強迫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任李政勳解釋,強迫症是一種以思考及行為表現障礙為主的輕型精神疾病,主觀上病患會不斷重覆或反芻一些自我感覺不恰當、不想要的意念、衝動和行為而深受其苦,且會努力用各種方式來阻止它,甚至荒謬到跟自我無法協調。因此罹患此症的人會極為困擾,甚且進而產生焦慮或憂鬱症狀。延伸閱讀:太過追求完美、頻憂災害發生⋯醫:恐也是強迫症患者強迫症其實常見你我身邊強迫症並非罕見疾病,李政勳表示,根據統計,全球人口中約有2~3%一生中可能罹患此一疾病,在常見精神疾病診斷中,除了前3名分別是畏懼症、和物質濫用有關的疾病、憂鬱症,第4常見就是強迫症。發病平均年齡是20歲,3分之2的患者在25歲以前出現症狀,35歲以後才發病的只佔15%;單身者患此病的機率比有結婚的人高,這可能是肇因於有這種毛病的人較難維持穩定的親密關係。為什麼會得強迫症呢?李政勳指出,真正的原因無法確知,但目前唯一可確定的是,強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同樣,都有多元病因,須有許多綜合因素累積到相當的程度才會造成一個人發病。可能使疾病形成的因素例如: 遺傳因素 腦傷害 腦功能異常 童年早期的成長經驗 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人格特質 現實生活裡的心理壓力在遺傳因素方面,由家屬疾病史的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也罹病的比率是5%左右;而患者的家屬中也有30~40%的人患有各種類型的精神疾病。另外有腦生理學家研究發現大腦某部份病變可導致強迫症狀;而20%的強迫症患者曾有腦傷的病史。強迫症受「肛慾期」階段發展影響至於心理學方面的病因,理論認為這些患者在前面所提到的人格發展「肛慾期」階段,曾遭遇到重大的挫折,例如因為控制不好大小便而老是挨父母責罵,或是父母太早訓練他自己控制排便而形成了心理壓力,結果形成了所謂「肛慾期性格」,這樣的人常會關心髒與不髒的問題,也非常重視自我的控制,最怕失去自我克制的能力。這種性格也可說是人格中道德禮教的監督力量過強,對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為的善惡批判得極為苛刻,當個人與生俱來的許多慾望受到此種監督力量過於嚴苛的攻擊時,便很容易形成內在的矛盾不安。為了消除這些矛盾不安的情緒壓力,患者必須使用轉移、抵消、反向作用等心理防衛機轉,藉以對抗這些不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也正因為心理防衛機轉的過度使用,使患者出現了強迫症狀。李政勳表示,強迫症需要多層面綜合的治療,醫學上已有既能幫助緩解強迫症狀,又兼具對抗憂鬱作用的藥物。而心理治療可幫助病患建立正確認知,讓心裡壓抑的情緒得到適當宣洩,幫病患建立「病識感」,再配合行為治療法,教導病患當強迫思考或衝動來襲時可以應用來使之停止,合併肌肉放鬆的練習,降低其焦慮。強迫性治療逾2成患者恐惡化必須注意的是,強迫症的療程通常相當頑強,無法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經過治療之後,約有20~30%的患者有顯著改善;40~50%的人獲得中等程度的改善;而有20~40%的人就比較悲觀,病情不變或甚至更形惡化。李政勳提醒,一般來說,兒童或青少年就發病,對強迫思考和行為屈服的人,有憂鬱症狀的人,症狀嚴重到必需住院的人病情的恢復就比較不樂觀;至於成年期才發病,發病前有較好的社會適應與學業事業成就的人,發病時有明顯生活壓力的人治療的效果則較為樂觀。

別急著脫單!研究:配偶關係差易憂鬱

別急著脫單!研究:配偶關係差易憂鬱#單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適婚年齡者(20至50歲)未婚率節節升高,2017年男性未婚率突破半數達到53.0%,女性則為43.5%。雖單身者比例日升,有許多人仍想脫單,與他人有緊密的關係連結。但根據研究指出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與配偶關係緊張和配偶態度缺乏支持者,明顯更容易罹患憂鬱症。與配偶關係緊張、缺乏支持 更易罹患憂鬱症該研究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學者進行,研究4642位25至75歲的美國成年人。調查以關係品質及社交孤立作為測量評估,在1995至1996年先完成基礎調查,後續並進行為期10年的追蹤。結果顯示,無論個人社會互動頻率為何,與配偶、家人和朋友「關係的品質」是導致重度憂鬱症的重要風險因子。且進一步發現,與配偶關係緊張或配偶態度缺乏支持者,明顯更容易罹患憂鬱症,沒有配偶者則沒有增加的風險;而關係品質最低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1/7)比關係最好者(1/15)多出1倍以上。真正影響心理健康的社會關係 親密關係及家人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這份研究顯示3個重點:(1)不好的社會關係可預測十年後的憂鬱症,提醒不論單身或已婚者,都要重視社會關係的維護。(2)真正影響心理健康的社會關係為親密關係及家人關係,比起朋友,我們大多對於配偶/伴侶及家人有較多的期望,另有文獻認為結婚是心理疾病的保護因子。這篇研究則指出,不好的配偶/伴侶關係反而不利於心理健康。(3)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不論是配偶/伴侶或家人,只要主觀感覺到他們的支持,將有助於我們預防憂鬱症的發生。伴侶間如果沒有很好的關係 單身反而比較快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現今社會忙碌,在婚姻、伴侶、家人相處關係,要求「量」的增加反易成為壓力,應該把重點放在「質」的經營。相處時盡量有互動交集,累積「好」的感覺,例如一起吃飯時不要各自玩手機,沒有交談;擁有共同的朋友、嗜好、放鬆的情境或去運動等。當發生爭執時,要告訴自己,對事不對人,不要跟對方過不去,坦誠、不隱瞞事情。了解彼此的優缺點,學習多看優點,練習多說正面的話。從上述研究可知,伴侶間如果沒有很好的關係,單身反而比較快樂,所以脫單的重點不在於趕快有個伴,而是應該想要有什麼伴。千萬不要把不婚當前提,遇到心儀的對象,積極追求及營造好關係,同時別忘了,維持好的伴侶關係是需要呵護,用心經營。

告別單身焦慮 2策略增進掌控感

告別單身焦慮 2策略增進掌控感#單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有的人說到自己單身,會不自覺地產生焦慮和緊張的感覺?看到別人成雙結對,就會感到不甘心、不愉快?從心理的基本需求,來解釋單身焦慮的來源。我們對自己和環境需要有掌控感,這種掌控感有助於我們的生存。當感到自己多多少少可以掌控周遭的事物時,會變得更樂觀,更有信心,更開心,也更有動力。反之,則會變得抑鬱,消沉,被動,也更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增強對自我人生、脫單問題的掌控感人們時刻需要掌控感,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心理機制之一。我們可以把單身人群的焦慮和不開心分成內外兩層:在外層,失落感來自看到他人的甜蜜幸福時,心裡產生的對比和不平衡;在內層,讓人真正焦慮的則是源於始終完成不了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而帶來的挫敗感與失望。如何面對缺乏掌控感而產生的焦慮成為關鍵。有的人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被情緒打敗。為了克服這種情緒,很多人喜歡把原因歸結於外在條件,比如「還沒有遇到對的人」、「好男人太少」、「沒有眼緣」等。這樣自我說服,是將不可控因素和自己的掌控感剝離,以備在失望時可以保留些許信心。但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反而是在進一步剝奪你的掌控感,因為這是將問題歸結於機率、運氣,會愈發感到無能為力。這種方式只能帶來一時的心理安慰,但是久而久之會承受更多心理負擔。隨著年齡增大,機率看似愈來愈小,焦慮情緒會愈來愈多。焦慮時,又會進一步將此歸結於機率或者運氣,進入自我潰敗的死循環。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從增強掌控感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下面兩種策略:1)增加對脫單問題的掌控感/某件事情看上去難以掌控,往往因為你對它的瞭解和思考還不到位。認真思考下面的問題,也許有助於增加掌控感:‧長期單身,找不到伴侶,是因為哪些心理或情感障礙?做過哪些嘗試去消除這些障礙?‧認識異性的渠道足夠多嗎?是否還有未嘗試的渠道?‧社交中的能力和意識,是否還有提升的可能?‧希望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目前的社交方式可以傳遞這種印象嗎?‧對自己在兩性交往中的表現滿意嗎?認為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嗎?‧什麼樣的人是你理想的伴侶類型?如何識別這樣的人?‧希望與未來的伴侶以怎樣的方式相處?這會帶來什麼?以上都是許多在感情中有心無力的人很少思考或者無法回答的。這些問題看上去不太好回答,但因此放棄,才是你的焦慮感產生的真正來源。要改善這種狀況,建議將這些問題一條一條地解答,哪怕花一個星期、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請教周圍的人,上網搜集資料,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可以將每個問題作為一個月的課題來思考,一段時間下來,會對所有的問題都有了初步的答案,不僅不會再焦慮,反而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2)增加對自己生活的總體掌控感/也許你一直在努力,但有些外界因素確實會讓人無法戰勝。這種時候你可以透過增強對生活其他方面的掌控感來補償自己在感情上的無力感。不少大齡男女由於各種原因,年近30還和父母住在一起,這樣的生活其實對掌控感也有很大影響,因為飲食作息、娛樂起居等很多事情都被家人節奏影響。生活缺乏獨立,感情不順利,還有來自家人的壓力,會對生活愈感到無法掌控。需要看是否因缺乏對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掌控感而焦慮。生活、收入、交通、休閒、朋友、社交、興趣、情感、工作、精神、人生方向等,有哪些可以完全自己做主,哪些經常需要聽從別人,哪些是可以爭取進一步掌控的?如果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缺乏自主受牽制,當感情的壓力來臨時,只能感到壓力倍增。當你習慣一切由自己決定並承擔時,感情問題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件事而已。(本文摘自/假性親密關係/寶瓶文化)

你具備「單身體質」嗎?

你具備「單身體質」嗎?#單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你具備「單身體質」嗎?單身好嗎?這是個困擾無數單身者的問題,尤其做為單身女人,時間久了,變得愈來愈獨立,生活上大小事都能一人自在面對。然而,伴隨年齡增長,想法不再像以前那般單純,對喜歡事物也逐漸有了定見,雖然偶爾感到孤單、寂寞、有點冷,但終究不願失去對自由的想望。選擇單身,等於給予自己重新看待生活的機會。因為單身,最能體現一個人最自由、最無所畏懼的狀態。但你確定一個人能過得好好的嗎?認識自己才能享受單身不管對誰來說都不可能有所謂完美人生。單身不是人生障礙,更不是終結,而是最能展現一個人最真實狀態。無論處於哪個年紀,也無論為什麼選擇單身,請仔細思考自己在單身狀態時的樣子。是開心?無可奈何?還是擔心年華老去?或者宛如陷在凝固水泥裡,動彈不得?人生還有很長的路,寂寞難免,變老不可怕,挫折更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就看你如何看待,真正可怕是不願正視自己生活。一小段過程並不能代表全部人生,請忽視別人質疑眼光與流言蜚語,不妨暫時停下來,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的軌跡。單身第一步學習認識自己,不管好壞都得學習面對、處理與放下,因為接受、享受這些過程,才能不依靠外界認同,打從心底肯定自我,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也許是時候未到,所以決定等待;也許是看透婚姻現實,找到其他可能;也許是因為懂了,了解原來更嚮往陪伴。不嚇唬自己、不坐以待斃,也不需如臨大敵,如今單身呈現出各種樣貌與可能性,請懷著重新出發心情,痛快活出屬於自己單身時代。測試看看現在的你適不適合單身生活吧勾選以下選項,一項算一分,最後再結算自己得到的分數。□能夠獨自到餐廳吃飯□能夠抵擋各方暗箭□能夠自在找樂趣□能夠沒有工具人□能夠面對瑣事□能夠抗拒誘惑□能夠忍受孤單□能夠照顧好自己□能夠面對老年身後事□能夠放下懊悔計算一下,自己總共得到幾分?.0到2分你認為獨處很難熬,渴望有個伴能隨時依靠,其實並不適合單身獨居生活。生活難以獨立的人,不但不適合單身,或許連處理生活上大小事都覺得吃力,最好能找個人一起同住,互相有照應。.3到5分你渴望單身自由,但在心情上又有點矛盾,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好好享受單身生活。還沒準備好,不代表做不到,不妨跟一些單身前輩多聊聊,別再讓那些虛無飄渺恐懼困擾自己。.6到8分或許因為現實生活有太多壓力和煩惱,讓你對未來還有一些猶豫和不安,不妨先整合過去經驗,再放眼未來,專注於當下可以提前做好的事,過好單身生活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9分以上得到這個分數,代表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個人也能過得幸福愜意,相當適合單身生活。單身生活原本就是既孤獨又自由,你樂於與自己為伴,更能好好地實踐生活。(本文摘自/我的生活我做主/好的文化) 

事事仰賴妻子 男性老年單身怎麼辦?

事事仰賴妻子 男性老年單身怎麼辦?#單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提到長壽,大家容易聯想到女性,其實,男性也不少,因此當我們思考單身族時,男性的部分也是重大議題,不能忽略。因為對於要獨自度過老後時光,沒有心理準備、且不具備相關知識的男性,多數會罹患被遺棄症候群,而在孤立的黑暗中獨自啜泣。職業婦女還需照顧家庭 壓力大、工時長女性進入社會工作,在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我認為這是好事,但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在女性生來就較為柔弱的身體與精神上,加諸超乎本人所能承受的壓力,這個壓力正是壓垮女性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樣說,或許有語病,但我發現,與靠丈夫薪資度日的女性相比,職業婦女的癌症發生率確實高出許多。令我擔心的是,未來的時代仍舊是女性進出職場的時代。若是雙薪家庭,女性還需要同時肩負育兒工作,需要工作的時間是丈夫的兩倍以上。即使年輕時,可以靠年輕體壯來支撐,但隨著年歲漸長,難免不會出現累積出來的壞影響。妻子恐先離世 男性須獨自自理生活因此,未來女性先於男性離世的可能性,遠高出現在許多,屆時獨留人世的男性,真能靠自己的能力幸福地過著單身生活嗎?或許現在的你在公司擔任部長,但試想,如果未來退休後,那個身兼母職的老婆已經不在人世。過去在職場的豐功偉業已然過去,如同不存在,只剩下上了年紀又單身的現在的你,人生已經接近終點,雖然可悲,但這就是年老的真實。我期待,認真面對「老後單身一人」的男性人數能再增加,男性們能更大聲地為自己發聲,那麼日本的福利狀態也會有所改變。(本文摘自/獨老時代/世茂出版)

你的單身體質如何?4大要點來檢視

你的單身體質如何?4大要點來檢視#單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單身好嗎?」這是一個困擾無數單身者的問題,尤其做為一個單身女人,時間久了,變得愈來愈獨立,生活上的大小事都能一個人自在面對。然而,伴隨年齡增長,想法不再像以前那般單純,對喜歡的事物也逐漸有了定見,雖然偶爾感到孤單、寂寞、有點冷,但終究不願失去對自由的想望。選擇單身,等於給予自己重新看待生活的機會。因為單身,最能體現一個人最自由、最無所畏懼的狀態。但你確定一個人能過得好好的嗎? 能夠獨自到餐廳吃飯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單身一個人是否還是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這點顯得非常重要。然而,獨自一人到餐廳吃飯,可不是指在便利商店、小吃店、拉麵店用餐,而是指到高級餐廳,神情自若地選擇面向門口的大桌,點上需費時兩到三小時的套餐,大聲地宣告:姐吃的不是餐點,而是「氣氛」。 能夠抵擋各方暗箭「還沒有對象啊?該不會是有什麼缺陷吧?」「要不要去檢查一下,搞不好是同性戀?」「欸,再不隨便找個男人嫁了,就生不出來囉!」如果有「惹火單身女性的一句話」 競賽,單身者一定能夠立刻列出一百條金句, 秒登冠軍,拿下最大獎,並且還可再附贈解法大全,嘉惠各方大德。 能夠自在找樂趣日本曾經做過一項「孤單級數表」,判斷自己對於寂寞的容忍度,從等級較低的一個人看電影、唱KTV、打保齡球、看海,到等級較高的去動物園、水族館和遊樂園,想必厲害的人一定還可以一個人坐在雲霄飛車的第一排,自嗨到不行。 能夠沒有工具人單身的人,尤其是女人,一人得分飾多角,一會兒成為電腦維修技師,一會兒又化身水電工。經過多年的角色磨練,哪天真要拍成電影時,想必連奧斯卡金像獎影后梅莉.史翠普、艾瑪.史東都比不上自己的純熟演技,能榮獲最佳多重演技大獎。(本文摘自/我的生活我作主/好的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