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期

副作用多亂停藥 當心癌細胞反撲!

副作用多亂停藥 當心癌細胞反撲!#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完藥後我臉部、身上長滿痘子,曬到太陽都隱隱刺痛,根本不敢出門,我才會想自己減藥啊!」。這並非唯一的案例,因為肺腺癌患者除了要「存活」,他們更想要「生活」,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嚴肅的說道。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步,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經由標靶治療妥善控制病情,肺癌整體存活期有逐年延長的趨勢。劉杜鎮主任表示,過去診斷出晚期肺癌,幾乎只能等待奇蹟,現在不同了,依患者的病況、癌細胞基因表現,量身訂製治療組合,有標靶藥物、化療、免疫療法等可以選擇,而標靶藥物對常見的基因突變療效差異不大,決勝點在於副作用。副作用往往是肺癌患者最介意的。劉杜鎮主任表示,有不少患者因為副作用困擾而擅自停藥,一堆藥藏在房間抽屜裡,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再好的藥,沒吞下肚也是枉然」,後來病情進展快速惡化,想重新服藥也為時已晚,對主治醫師來說也增加救治挫敗感。劉杜鎮主任說,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指出,肺癌存活率相關的指標「治療效果跟臨床實驗證據力」,在目前3 種肺癌第一、二代EGFR 標靶藥物,幾乎相當。三種標靶藥的差異在於藥物毒性與安全性。因此,不同標靶藥物,對生活品質可能有不同影響。肺癌標靶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甲溝炎、口腔潰爛、腹瀉、臉部皮疹等。不同藥物副作用發生比例及程度有所不同。「國內首次針對肺癌患者做的生活品質調查,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對患者癌後生活品質的衝擊最低。有四成以上患者的症狀,在胸悶、呼吸困難、及食慾不振等生活品質指標,在兩週內皆獲得改善。」劉杜鎮道。曾有一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50歲男性患者,服用標靶藥物2 週後出現極大的副作用,頻繁的腹瀉嚴重影響工作表現,甚至無法外出遠行,即使調降劑量繼續服用3 個月,還是因為營養失衡體重驟降10%,病情雖控制,卻影響了對治療的信心。經建議改用副作用較低的第一代標靶藥物後,腹瀉獲得緩解,重獲治療信心。劉杜鎮說:「過去肺癌治療藥物選擇有限,醫師會著重在患者的疾病控制,現在標靶藥物療效差異不大,醫者父母心,我更聚焦在維繫對治療的信心及持續性。」劉杜鎮主任建議,一旦標靶藥物出現難以承受的副作用,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擅自停藥,給癌細胞反撲的機會。標靶藥物不斷研發,活得愈久等到新藥的機會愈大,選擇副作用小、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抗癌之路未必一路陰霾難行,肺癌病人也能漫步蒼翠田野,欣賞藍天白雲。(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肺腺癌新標靶藥問世 存活期再度拉長

肺腺癌新標靶藥問世 存活期再度拉長#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在大環境的改變,我國罹癌人數持續上升,年齡層更隨之下降,面對這一波波癌症海嘯,各界正日以繼夜翻找各種癌症的基因密碼,盼能讓各種癌症的存活率上揚,其中,近幾年來肺腺癌,再度被科學家攻下一城,確認第二種致癌基因「惡客(ALK)」讓肺癌患者存活時間拉長。肺腺癌第二基因型現蹤 新標靶藥問世肺癌依照不同癌細胞的表現,共分為二大類,第一為小細胞癌,佔肺癌比例約1.5成左右;第二則為非小細胞癌,將其細分則可分為鱗狀細胞癌、肺腺癌等等,而近期所發現的新致癌基因「惡客(ALK)」就屬於肺腺癌中的一種。「肺腺癌再細分,則有兩種基因型,第一種為EGFR,第二種就是ALK,」和信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主任褚乃銘指出,EGFR共佔肺腺癌60%左右,ALK則落在5%上下,過去3年,因ALK基因型無任何標靶藥物治療,使得此類病患的存活期偏短。ALK標靶藥 有效延長存活期以治療來說,根據《新英格蘭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針對三百餘位的ALK基因型表現肺癌病患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標靶藥物尚未問世前,病患僅能藉由化學治療期盼控制腫瘤,然而,化療對於ALK的有效反應僅有2成,且倘若有效,癌細胞平均在3.3個月,又會復燃惡化,副作用往往也常讓病患難以忍受。「但近3年來,治療ALK的標靶藥物上市,情況就有所改變」,褚乃銘進一步說,研究指出專治ALK標靶藥「Xalkori」經研究證實,對癌細胞有效反應提高至5至6成以上,且平均復發時間延後至7.7個月,對於肺腺癌患者為一大福音。至於如何確認肺腺癌細胞基因型表現為EGFR或是ALK,褚乃銘說,一般的流程,會先做EGFR基因檢測,若反應為陽性,則會進行標靶治療,反之陰性,就會進行ALK染色來確定癌細胞是否具第二種基因突變。雖根據統計,因肺腺癌初期症狀表現往往不明,病患經確診時, 大部分已至晚期無法開刀,僅能利用化療亦或標靶藥物治療,加上癌細胞易產生抗藥性,導致5年存活率最高僅至10%左右,然而,雖肺癌來勢洶洶,讓醫界頗為苦惱,但隨著各種新標靶藥物的問世,頹勢均逐漸扭轉,病患可別放棄任何希望。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治療福音!日本研發治療乳癌轉移復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於今年三月核准上市,這項藥物研發自日本沿海的黑色軟海綿,幫助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導致癌細胞凋亡。新光醫院乳房外科鄭翠芬醫師表示,該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研究證實,對於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延長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加上施打流程較簡易方便,預期未來能改寫乳癌化療用藥準則。新乳癌化療藥物 助患者拉長治療戰線鄭翠芬醫師指出,化療藥物適用於任何型態的乳癌病患,在治療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針對手術治療後的乳癌患者,化療藥物是輔助性治療預防轉移之用,常見的乳癌化療藥物如紫杉醇(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等,8~9成的患者幾乎都曾在早期使用過,然而,部分病患在幾年後仍有復發或轉移的現象,此時,因為好的治療武器都已使用過,患者不免會擔心藥物選擇性變少。雖然新乳癌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多為新標靶藥物的誕生,卻少有突破性的化療藥物。對此,鄭醫師說明,由日本研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顯著延長患者中位整體存活期25%,使其整體存活期可超過一年,達13.2個月的新式化療。鄭醫師特別強調,乳癌患者即使在前線化療藥物失效後也不需太過悲觀,目前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無論在療效、副作用與施打方式上,都已經越來越進步,提供患者多一項治療的選擇。新藥副作用少 患者治療意願高鄭翠芬醫師補充說明,很多乳癌患者會因化療刻板印象而有所遲疑,然而,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不同於以往化療藥物,較少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其次,若患者已拔除治療用人工血管,如果因為復發,治療時又要再次裝上,臨床觀察發現會影響治療意願及心情;但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使用上方便性高,可直接經由靜脈注射,施打時間僅需2-5分鐘,病人無需再住院或待在化療室數小時,較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以門診的一位患者為例,在接受治療時已有肋膜轉移現象,由於腫瘤位置棘手,無法手術治療,經接受過多線化療後再度轉移至皮膚,胸前出現數十顆小瘤,患者本意志消沉,但經醫師說明,採納建議接受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4個療程後,皮膚紅腫、疼痛大幅改善,轉移症狀已緩解許多,而最令患者驚嘆的是治療方便性,打完一針即能回家!最後,鄭翠芬醫師說,以自己的用藥經驗觀察,建議轉移初期的乳癌患者,可思考使用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先讓轉移病灶縮小,在治療過程中透過影像學觀察,且戰且走,待腫瘤穩定控制後,再換回以往傳統治療方針,如此,可爭取最佳療效及時間。同時提醒,現在醫療的進步讓乳癌不再是不治之症,呼籲患者要秉持信心,透過積極配合治療,抗癌之路也可走得更久、活得更好。

淋巴癌末不可怕!幹細胞移植延6年存活期

淋巴癌末不可怕!幹細胞移植延6年存活期#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一名70歲的高齡企業家,因皮膚出現多處丘疹就醫,經醫師確診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第四期,之後展開化學治療,但化療副作用讓老人家難以忍受;為達到更好的治癒率,醫師建議患者可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化療的陰影讓他卻步,最後和醫師詳細討論下,順利接受移植,目前復原情況良好。根據2013年國際血液及骨髓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指出,美國每年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人數最多的一、二名,分別為多發性骨髓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此類患者在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至少3成以上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病患與超過5成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皆能有效延長存活期達6年。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台灣接受度相對較低臺大醫院血液科唐季祿醫師表示,美國50%以上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會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台灣卻僅有12.5%的患者接受,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國內民眾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接受度較低,可能因而失去延長存活的機會。目前造血幹細胞的收集 已較容易、低風險臺大醫院血液科林建廷醫師也表示,目前造血幹細胞的收集,除了透過骨髓外,亦可從周邊血液收集,此種方法可免除全身麻醉的風險,且透過藥物的驅動,讓周邊血液裡的幹細胞增加10~20倍,達到和骨髓內造血幹細胞相同的比例,有效收集幹細胞供後續治療使用。唐季祿醫師最後說明,近10年間,國外超過8成的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利用周邊血液,取代傳統的骨髓移植方式收集幹細胞,只要透過皮下注射一種刺激白血球的生長因子,4~5天後,骨髓內的幹細胞就會被動員起來,釋放至血液中,就能輕鬆的從血液中收集到大量的幹細胞。

標靶藥物治療惡性肉瘤 存活期增3倍

標靶藥物治療惡性肉瘤 存活期增3倍#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軟組織惡性肉瘤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因此常導致發現時腫瘤已變大,加深治療的困難度;目前軟組織惡性腫瘤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但由於其好發部位為四肢,因此容易造成患者需要截肢來保存性命,影響日後生活品質。對此,血管新生抑制劑或許可成為另一項治療選擇。手術切除惡性肉瘤 患者易截肢台北榮民總醫院顏厥全醫師表示,治療軟組織惡性肉瘤,目前沒有特別的突出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但腫瘤太大、又因軟組織惡性肉瘤好發於四肢,因此患者恐面臨截肢的風險;此外,手術對於腫瘤的局部控制狀況不佳,腫瘤若超過5公分、高惡性,動完手術後至少有5成患者會出現轉移性病灶,而約有3成死於轉移性或復發性疾病,病況難以控制。無奈!手術合併化、放療 腫瘤亦變大顏厥全醫師又說,治療方式也可採手術合併放療、化療或電療,提高腫瘤控制率,並降低截肢風險,但會有掉髮、噁心、盜汗、咳嗽、影響造血功能等副作用產生;就有一名50歲的婦人被診斷出軟組織惡性腫瘤,開始進行常規的化療、放療,雖腫瘤有稍微控制住,但卻在持續3~4個月的治療後,腫瘤又開始變大。新希望?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副作用相對較低對此,顏厥全醫師表示,或許可用血管新生抑制劑來治療這群化療或放療後腫瘤依舊無法控制的患者,藥物的作用是讓腫瘤無法得到血液供給,讓它得不到養分而萎縮,達到治療軟組織肉瘤的效果;目前最新的研究顯示,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Pazopanib)治療惡性軟組織肉瘤,可使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從7週增至20週,不僅存活期增將近3倍,與傳統治療相比,更減少截肢、造血功能低下等副作用。雖抗血管新生劑標靶藥物仍會有疲倦、高血壓等副作用,但相對下生活品質仍提高,因此標靶藥物的出現對惡性軟組織肉瘤的患者而言,不失為一項治療新希望。

不再等死?攝護腺癌末期新藥 延15.8個月存活期

不再等死?攝護腺癌末期新藥 延15.8個月存活期#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歐宴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9成好發於60歲患者以上,以往的治療選擇,早期是靠手術切除、年紀大者會選擇放射線治療,至於三、四期的患者會選擇放射線、荷爾蒙治療或化療,若症狀依然無法緩解與控制,可能就面臨無藥可用的情況,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就像是被判了死刑。而日前衛生福利部核准一項攝護腺癌新藥上市,等於給化療失效患者一個新希望跟一項新的治療選擇。以往治療攝護腺癌的標準治療是去除男性賀爾蒙,也就是化學療法,但平均每2年疾病就會惡化,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傳統的荷爾蒙藥物的作用機轉,會抑制睪丸及攝護腺的雄性素接受體;而新藥的作用則是全面阻斷傳統藥物無法阻斷的腎上腺合成及攝護腺癌組織中的內生性雄性素,因此對荷爾蒙療法失效的患者,此療法仍有顯著的效果。歐宴泉醫師進一步解釋,針對化學治療無效者,如連續兩次PSA持續上升、持續出現臨床症狀如骨疼痛嚴重者、腫瘤持續變大和新腫瘤產生的患者;或是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的病患,或許能嘗試服用新藥,來控制病情。可惜的是,這項新藥健保尚未給付,每月自付藥物費用需12萬。新藥延長存活期 副作用低但新藥經國外研究證實,可針對化學治療失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患,延長整體存活期間達15.8個月,並延緩病情惡化;且藥物副作用相對較低且輕微,醫師容易控制,如水腫、低血鉀、高血壓、肝指數上升等副作用,皆屬能控制且可透過停藥回復的症狀。

七成肺癌確診已晚期 新標靶藥可增存活時間

七成肺癌確診已晚期 新標靶藥可增存活時間#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不幸罹患肺癌的人,又有新的標靶藥物可透過健保給付來治療了!台灣肺癌學會彭瑞鵬理事長表示,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於今年11月1日起,對於一線肺腺癌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治療,新增第二種健保給付標靶藥物,此一標靶藥物也是現階段唯一健保給付中,可延緩疾病惡化時間超過13個月的藥物,不僅增強第一線治療機會,也替病患爭取更多時間。標靶藥 可延長肺癌末期存活時間彭瑞鵬表示,台灣每年新增肺癌病患超過一萬名,死亡率居冠,可謂國人癌症一大殺手,近七成肺癌病患確診時已為晚期,隨著醫學演進及創新,目前治療的武器選擇多,晚期肺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醫療階段,標靶藥物已成為治療晚期基因變異肺癌的趨勢。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高尚志理事長也指出,肺腺癌佔肺癌比例最大宗,在台灣,近六成病患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現象,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產生變異,將加速癌細胞的增生及轉移,由於化療治療反應率只有3成多,標靶藥物可達到近8成,目前肺癌一線治療,健保新增了第二種標靶藥物給付,不僅受惠更多肺癌病患,同時也帶給醫師多一種治療選擇。

癌症不復發 熱療法給病患一線生機

癌症不復發 熱療法給病患一線生機#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謝女士於5年多前發現罹患肝癌時,出血情況相當嚴重,聽從醫師建議、使用傳統開刀方式切除癌細胞後,再透過「腹腔溫熱化學療法」根除癌細胞,當時對用「43度的熱水加藥水浸泡腹腔」感到懷疑又困惑,經詳細溝通說明,家屬瞭解溫熱療法可以預防癌細胞腹腔內轉移,隨即決定接受治療,手術後5年間定期追蹤,癌症沒有再發跡象,肝指數也一切正常。何謂溫熱化學療法?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謝茂志醫師表示,是利用高溫及化療藥物直接作用在腹腔內的癌細胞,產生毒殺作用,清除肝腫瘤破裂出血後轉移至其他器官表面的癌細胞,達到根除效果,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病患存活期。謝茂志醫師說明,因肝癌腫瘤破裂擴散後,已無法透過手術切除所有受感染的器官,其範圍太廣,且使用放射治療,也因沒有聚焦部位,使得療程不可行,而肝癌化療則是治療效果非常差,因此若使用腹腔溫熱化學療法,可藉由高溫、高濃度藥物對毒殺癌細胞的加成作用,來發揮治療效果且副作用少。此療法在手術麻醉當中進行、病患不會覺得痛苦。腹腔溫熱化學療法 評估患者身體狀況才能施行謝茂志醫師也表示,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此治療,術前要先評估心臟、肺臟、腎臟功能、營養狀態、年紀及腹腔內的癌指數,是否能承受高溫治療;反之,若癌症是侷限在腹腔內播種式轉移的患者,如胃癌、大腸癌、小腸癌、卵巢癌、膽囊癌等,都可施行腹腔內溫熱化學治療。肝腫瘤破裂擴散病人若僅接受傳統切除手術,6個月、1年、3年平均存活率只有54.4、41.4及21.1%,但透過此療法臨床上最長能存活10年以上,相當不容易。手術都有其風險,謝茂志醫師也指出,「溫熱化學治療」病人最無法接受的就是需要手術,且腹腔內的器官可能會有燙傷的風險、或有些正常細胞會被殺死,但不做會有無法治好的可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