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腫瘤

腿癱誤認中風 竟因腎腫瘤所致

腿癱誤認中風 竟因腎腫瘤所致#腎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男子,年輕時即患有高血壓,需服用五種降血壓藥物才勉強將收縮壓控制在160毫米汞柱左右,一週以來發現雙腳有點無力,近兩日症狀越來越嚴重,幾乎無法走路,擔心是否是急性腦中風。家屬將他送醫,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病患血中鉀離子僅2.1 mmol/L(正常值為3.5~5.1 mmol),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左側「腎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瘤」所引起的「低血鉀」癱瘓,嚴重恐危及生命。高血壓合併低血鉀症狀 需檢查是否有腎上腺腫瘤國軍台中總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立建(目前支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懷疑病患患有「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結果於左側腎上腺發現一醛固酮分泌腺瘤,經會診一般外科以內視鏡切除後,病患不須再長期補充鉀離子,血壓用藥也僅需要一種即可控制在收縮壓140毫米汞柱以下。張立建醫師建議,若年輕族群持續出現血壓控制不佳,或合併有低血鉀症狀時,可尋求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有腎上腺腫瘤的問題。繼發性高血壓 可經由手術和藥物治療張立建醫師表示,高血壓的病因可分成「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1. 「原發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患者九成,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通常有家族高血壓病史,需要長期服藥以控制血壓。2. 「繼發性高血壓」發生年齡較早,血壓往往較原發性高血壓要來的高,因此治療上血壓也較難控制,併發症如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也常較為嚴重。常有明顯原因如內分泌異常(甲狀腺亢進、庫欣症候群、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等)、血管異常(主動脈狹窄或腎動脈狹窄)、腎臟功能異常或其他如口服避孕藥、濫用減肥藥等。可以經由手術和藥物治療得到完全根治或臨床症狀改善,不需終身服用降血壓藥物。噁心、淺慢的呼吸、夜尿皆為高醛固酮症的症狀造成「高醛固酮症」的腎上腺腫瘤一般為良性腺瘤,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低血鉀問題消失,大部分病人的高血壓可以治癒或減少藥物劑量。低血鉀症狀包含疲勞、嗜睡、意識改變、肌肉無力、肌反射下降、噁心、嘔吐、厭食、腸蠕動減少、便秘、淺慢的呼吸、多尿、夜尿,嚴重者可能產生心律不整、肌肉麻痺、抽筋、腸麻痺等現象。除了藥物控制之外,平日應搭配其他生活習慣,包含一天至少運動30分鐘、限制食鹽量、少油低鹽、戒煙、酒勿過量,少吃甜食、零食。蔡文仁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有高血壓家族史、體檢報告中有血尿、蛋白尿,腎功能(尿素氮、肌酸酐、電解質)有異常,或同時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可以早期與腎臟科、心臟科、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科、家庭醫學科的醫師配合做詳細檢查和治療,可早期控制、避免腎臟功能的傷害,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

怕開刀一直拖 腎腫瘤被她養到8公斤大

怕開刀一直拖 腎腫瘤被她養到8公斤大#腎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害怕手術一直拖,她竟把腫瘤養到8.4公斤!一名41歲的李小姐,在6年前因腹脹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腹腔內長了一顆巨大的腎血肌脂瘤,但她卻因為害怕,而拒絕接受手術切除,直到日前,腹脹加劇再度回診時,腫瘤已長到38公分,且重量宛如3個新生兒大小,除此之外,就連右腎也都被腫瘤擠到左邊,呈現兩顆腎臟於同一側的狀態,所幸後來在接受腎保留之腫瘤摘出術及右腎固定術後,目前術後恢復良好。腎腫瘤雖屬良性 但置之不理會有出血風險臺北榮總泌尿部一般泌尿科張延驊醫師表示,腎臟血肌脂肪瘤主要是由不同成份的血管、肌肉、脂肪三種組織所組成,雖然屬於良性腎腫瘤,但若置之不理,隨著腫瘤越長越大的話,恐會破壞周圍正常腎組織,導致腎功能衰退,且腫瘤若大於4公分以上,血管瘤無預警的破裂,就會導致劇烈腰痛、後腹腔出血,甚至血尿。腎臟血肌脂肪瘤的發生率為0.1~0.22%,好發於女性,其男女比例為1:4,且多數患者無臨床症狀,一般來說分2類,絕大部分屬偶發性的一類,平均好發於43歲女性,單側腎臟出現單一腫瘤;另一類則為合併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結節性硬化症」,無性別差異,好發於較年輕的患者。手術切除 是唯一能治癒的方式在治療方面,張延驊醫師表示,主要是依腫瘤性質而定,例如:定期追蹤、血管栓塞、藥物治療等,但若要治癒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方法,包括腎全切除及腎保留之腫瘤摘出術,然而,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是當腫瘤佔據腎臟範圍過大,或患者處於危急出血性休克,又無法以保守治療穩定生命徵象時,得以考慮切除整個腎臟;後者則是僅摘除腫瘤,以保留所有正常腎實質及功能的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