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成癮

3C成癮 18歲少年視網膜剝離險失明

3C成癮 18歲少年視網膜剝離險失明#3C成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8歲的林同學是重度3C使用者,近日近視度數明顯增加,且右眼視線出現大量黑點與閃光,至眼科就醫,沒想到是視網膜剝離所導致,年紀之輕,讓人驚訝。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黃謙傑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視網膜剝離的好發族群為高度近視者(500~600度以上)、40~60歲的中壯年族群,發生原因為視網膜退化,不過近年來由於3C重度使用成癮,使就醫年齡有下降的趨勢,應是用眼過當使視網膜提早退化所致。視覺出現閃光或大量黑點 即為視網膜剝離前兆視網膜是一層感光的細胞膜,當眼睛感受到光線,透過視網膜將訊息傳送至大腦,即形成視覺影像,因此當視網膜剝離,就會有失明的危險。 大部分的視網膜剝離屬於「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亦即眼睛裡的水從視網膜裂縫中,進入視網膜底層,進而導致視網膜產生剝離,且因視網膜沒有痛覺神經,因此病人感覺不痛不癢,但因為視網膜產生裂孔,使色素細胞往上浮現,所以患者的視覺會出現閃光或大量黑點,此即為視網膜剝離的前兆。林同學在症狀出現後兩天內立刻就醫,手術修補視網膜裂縫後,可完全恢復視力功能,避免失明的風險。視網膜剝離的原因除了與退化有關,少部分是因為外力與疾病,以糖尿病患來說,若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能引發「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即眼睛長出一層增生膜,將視網膜拉離原位所造成,必須透過手術治療;而另一種因內科疾病而產生的「漿液性視網膜剝離」,如:葡萄膜炎的患者,是視網膜下積水所引發的狀況,可透過藥物控制來進行治療。兩天內要就醫治療 以避免錯過黃金修復期以治療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來說,若裂孔輕微、視網膜剝離範圍很小,可於門診直接接受雷射手術修復,但若裂孔及視網膜剝離範圍較大,就必須以鞏膜扣環術或玻璃體切除術進行手術,術後需休養兩個禮拜,待傷口復原及視網膜復位,即可恢復日常作息。 視網膜屬於大腦中樞神經的組織,一旦剝離,細胞會逐漸死亡造成功能受損。若症狀出現,兩天內就要就醫治療,以避免錯過黃金修復時間。此外,因為3C使用已成為常態,加上國人近視率較高,建議每個人每年可接受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並適量減少使用3C的時間與頻率,以確保雙眼健康並延緩老化。

影響兒童健康3關鍵 空氣飲食及3C

影響兒童健康3關鍵 空氣飲食及3C#3C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許多父母還停留在「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醫師指出,青少年肥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機率到成年還是胖,兒童時期過重會增加日後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疾病風險。英國保誠人壽長期關注兒童保護議題,除與家扶基金會合作,扶助弱勢家庭兒童,日前更首次發布「兒童健康白皮書」,希望透過白皮書的分析報告,讓政府及社會大眾更關心兒童健康問題。保誠人壽攜手北醫大數據中心 跨界籲重視兒童身心發展保誠人壽行銷長楊繼平表示,兒童是我們未來的主人翁,他們的未來需要建構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保誠經過不同研究發現,影響兒童成長最重要且最基本的就是「健康」,因此今年率先倡議兒童健康與保障議題,透過網路問卷調查,研究父母對家中兒童使用3C的習慣及影響,並發表相關議題探討。觀察到父母對兒童健康最關切的問題,包括3C成癮、肥胖及過敏等,為探究其影響因素,保誠人壽攜手北醫大數據研究中心,透過健保資料庫的數據分析、國內兒童就診資料統計分析,輔以近年的國內外文獻研究,並邀請學者專家及醫師顧問跨專業分析數據背後的意義,針對父母最關切的三大問題探究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彙整發表「兒童健康白皮書」。食育計畫助弱勢兒少 認識食物對身體的影響白皮書指出,影響兒童健康發展的三大關鍵包括:1.居住環境空氣品質,從皮膚病、呼吸系統問題、視力到學習專注力都可能會受到影響;2.飲食習慣,錯誤的飲食習慣可能造成兒童肥胖,進而引起血脂血糖異常、高血壓、代謝症候群或其他疾病;3.使用3C產品習慣,不當或過度使用,影響兒童的健康不僅只有近視,甚至會擴及睡眠品質、學習專注力及肥胖等問題。因應兒童健康議題,保誠人壽也與家扶規劃別具意義的「食育計畫」,邀請營養師帶領家扶的孩子們,透過教學及實務採買操作,讓孩子們認識食物對身體各方面的影響,從挑選食物開始,教育孩子「食」的健康。

趕走3C成癮 10歲前是關鍵!

趕走3C成癮 10歲前是關鍵!#3C成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眼下,最快速找爸媽的方式,或爸媽想了解兒女在想些什麼的方法,都得從網路上的臉書、推特、line下手時,不會滿無奈到悲哀嗎?以後的孩子,還能懂什麼是「共享天倫」、「身教重於言教」嗎?網路孤兒恐誤入歧途對父母親的印象呢?渴望親情的孩子,有人會在網路上尋求他想要的爸媽,看似懂他、會照顧他的哥哥姐姐。但是真的、誰也不知道他所找到的虛擬爸媽或哥哥姐姐實際上會是什麼樣的網友?怎麼確定他虛擬認的爸爸會不會教他罵髒話、入歧途?會不會對他別有企圖?久而久之,這些慢慢長大的網路孤兒,他們還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嗎?下班前做好情緒轉換很累,可以是個理直氣壯的說詞,因為現實生活壓力真的讓爸媽很累,那怎樣才可以不累?如果剛開始,爸媽就設定家庭生活該有的樣子:一個父母親該教養小孩的生活模式,那麼自然而然,爸媽也就學會拒絕上司過多、過度的不合理要求。網網相連跟回家的工作、責任,也應該要設下防護網,避免「家破病毒」入侵到家裡來。我會建議,當父母親回到家的那瞬間,門口應該擺個鏡子,提醒爸媽照照鏡子,你的臉,應該要換成一張爸媽的臉,而不再是企業的優秀員工,這樣你的孩子才不至於變成3C橫行下,被掠奪親情的孤兒,才會展開雙手來迎接你回家當爸爸、當媽媽,而不是去迎接你隨手塞給他的手機或平版。10歲前是黃金關鍵期累了嗎?在下班前,應該休息一下,把自己進入到另一個狀態,做一些情境的轉換,或許你應該喝杯咖啡,提振一下精神。身為父母親的確有很多公私角色,在家中必須要執行的任務,或者該說「為人父母的義務」:要當老師去輔導沒搞懂的功課、又要當爸媽去指正他不好的言行、又要當朋友聽他談談今天發生的事、要當大玩偶陪他玩樂。我敢說,這是一件超級複雜的工作、非常挑戰已經疲累一天後身心的負荷,這,絕對不會亞於父母在白天的職場辛苦。工作可以調整,可以跳槽,可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碰過了許多優秀企業高階主管,在事業有成之後,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曾經覺得最遺憾的?」好幾位都告訴我:「如果可以重來,我希望能夠多陪陪家人。」事業的成功可以為你帶來光環,可是教養的失敗,卻是整個社會都要承擔責任!而且孩子在行為的塑造、好習慣的養成,是有所謂黃金關鍵期的,通常在10歲以前。孩子如果還沒養成一個壞習慣之前,被糾正、教導的機會是很高的;可是一旦10歲以前他已經養成一些難以戒除的習慣,那長大以後,將是不太容易被治療的。10歲前應由父母監督科技產品的使用內容孩子在10歲以前要使用網路的時候,一定要有父母親在旁作陪,督導他們使用的方式、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觀看的內容,孩子還沒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時候,藉由父母親的陪伴,可以學會如何正確使用科技產品。到了長大之後,他才能夠知道使用科技產品時應該注意什麼,該控制自己不要過度使用,或者被不良的網站所吸引。有些爸媽告訴我:「把電腦放在客廳,這樣子孩子在用的時候,就可以一面監督。」我覺得這也是個好主意。(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研究:黃種人近視率高白種人3倍

研究:黃種人近視率高白種人3倍#3C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多數人總將近視成因歸咎3C產品等後天因素,但根據研究指出,黃種人先天亂視(散光)與白種人不同,臺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與日本等地的近視率特別高,幾乎是白種人的3倍,因此在不好的後天環境下,黃種人比起白種人也更容易近視。家長應該從 3歲開始保護孩子視力,透過電腦驗光確認眼球結構、屈光度數,還要從髮型、小動作中護眼保健,避免走上近視不歸路。根據屈光狀態可以判斷是否容易近視臺中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袁漢良指出,事實上80%的近視都跟散光有關,而散光又跟眼球角膜的弧度有關。眼球的發育到3歲就已經完成,透過電腦驗光可以驗出屈光度數,代表眼球的屈光狀態、有沒有散光?提供屈光專長的眼科醫師判斷,未來是否容易罹患近視,以利擬定護眼策略。3原則避免度數加深袁漢良醫師強調,學校視力篩檢的結果,往往只代表「看遠的視力」。6歲以後的重點在防治近視,如果已確定並非假性近視,應確認要矯正的方向是矯正散光還是近視;但絕不是矯正視力。如果非配眼鏡不可,是要讓眼睛在閱讀或近看時不必用力,避免度數繼續加深。趁著暑假,家長可以協助進行哪些護眼保健方法?袁漢良醫師提出3個原則:1)   寫字拿筆、看書手伸直。2)   額頭淨空,不讓頭髮上附著的灰塵雜物掉進眼睛,不揉眼睛,避免散光加重。3)   確定眼睛屈光度數,選擇正確的控制方向。雙親近視更要小心遺傳問題子女眼睛結構先天來自父母,如果父母已經是眼鏡族,孩子近視機會就相對高很多。袁漢良醫師強調,父母不能等孩子近視,才想辦法控制,而是要檢討自己成為近視族的原因,暸解下一代是否有先天潛在造成近視的危險因子,避免他們重蹈覆轍。 

黏住手機 青少年記憶力變好差

黏住手機 青少年記憶力變好差#3C成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了解手機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手機是很有用的,不過,有研究顯示,使用手機可能對孩子處理某些資訊的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對科技的依賴度,讓兒童和青少年思考的機會也變少,最研究報告顯示,使用過多的科技用品,會讓孩子的工作記憶能力受到重創。怪罪手機 不承認錯在自己所謂的「工作記憶」,指的是使用短期記憶來儲存資訊的能力,因為智慧型手機可以儲存很多資訊,兒童和青少年不需要記得太多資訊(例如,電話號碼),便導致工作記憶能力無法增強,而孩子依賴科技來規劃自己一天的行程、提醒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也無法建立自身的內化能力。科技是個奇妙的工具,它可以協助我們時間管理,但是,如果孩子過於依賴它,而不須負個人責任時,它就是個障礙了,例如,當孩子未能履行承諾時,便歸咎於手機沒有提醒他們,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怪罪於手機,而不承認錯在自己,就好像這是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藉口。「黏」在手機上 與環境隔離此外,我們更容易記得最近經歷過的事情,例如,我們會將最近的談話內容或最近閱讀到的事物儲存在我們的短期記憶裡,之後如果再有其他新事物,才會取而代之,如果青少年每隔幾分鐘就查看手機,或是發簡訊、使用社交軟體、看圖片、收發電子郵件,那麼,這些活動就會一直保留在短期記憶中。這也意味著,青少年不太可能記得你在他們開始使用手機之前要他們做的事情,因為接下來的數分鐘內,會有很多新事物佔據他們大腦的記憶空間,當孩子「黏」在手機上時,他們與環境和周遭事物是切斷的,無法專心聽從或記得你對他們的要求,也對他人的提醒毫不在意。規範使用手機的時間智慧型手機內建許多有用的工具,看起來好像對學生的作業相當有幫助,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並不適合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使用,因為孩子往往會被手機的其他功能吸引,反而不能專心做功課,查看社交軟體、電子郵件,或是玩遊戲,如果孩子在做功課或念書時玩手機,父母一定要好好觀察與提醒。(本文摘自/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大好書屋)

你的孩子被3C勒索嗎?

你的孩子被3C勒索嗎?#3C成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不給我玩,我就不要寫!」「你不給我看手機,我就不吃飯!」說真的,我不吃這一套,尤其當孩子脫口這麼說時,更會讓我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定、不、會、給,有時我還會想:「孩子,你真的不了解我!」功課停擺「我要玩3C!」然而,類似的場景卻在許多家庭裡不斷地上演,有些孩子擺出一副賴皮的模樣:你不給,什麼都別談。功課停擺、洗澡停擺、吃飯停擺……所有事情都一律罷工,一切的訴求就只為了一件事:「我要玩3C!」「我根本就拿他沒辦法。」「所以呢?」「……就只好給了。」這是在多次的演講場合及諮商過程中,爸媽所發出的無奈,這種勒索的方法很容易讓父母遺忘,總是想著:給了就能了事,孩子只要不哭不鬧不吵,自己也清靜好做事。不用想太多,滑滑手機、點點平板、玩玩電腦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大人不是都在用?」這樣給自己一點安慰,讓心裡舒坦一些。 情緒勒索 吵鬧易妥協「僅此一次,下不為例!」我們常常這樣告訴孩子,其實更是在暗示自己。說完繼續奉上3C,大家相安無事,但問題來了,孩子對3C需求無度,似乎吃定了你,開口要,你不給,於是八點檔的老套劇本再上演一次,幼兒園哭,國小吵,國中鬧,到了高中雖然不至於吵著要上吊,但就怕孩子威脅要傷害自己,讓爸媽受不了。情緒勒索,總是在每條大街小巷的房子裡外上演著,而這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孩子的勒索功力則如線上遊戲的經驗值逐漸提升,勝出率愈來愈高,你的放棄指數也逐漸破表,最終還是被孩子識破——原來爸媽這麼容易妥協。孩子被3c綁架 爸媽別買單孩子會有情緒勒索的行為,不是一天造成的。當他三不五時釋放出這樣的訊息,你會買單嗎?會妥協嗎?你希望讓孩子以為,他只要這麼做就能得逞嗎?我相信沒有任何父母希望孩子如此,但我們總是容易買單,甚至乾脆一次下一整個月的訂單,或者日後比照辦理。然而,一旦你選擇與孩子妥協,就真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3C的世界裡慢慢沉淪下去,起初是慢慢地、慢慢地……緊接著速度會開始加快,直到回不去了──孩子也成癮了。(本文摘自/你被孩子3C勒索嗎?/寶瓶文化)

十歲前是關鍵!避免孩子3C成癮有訣竅

十歲前是關鍵!避免孩子3C成癮有訣竅#3C成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眼下,最快速找爸媽的方式,或爸媽想了解兒女在想些什麼的方法,都得從網路上的臉書、推特、line下手時,不會滿無奈到悲哀嗎?以後的孩子,還能懂什麼是「共享天倫」、「身教重於言教」嗎?對父母親的印象呢?渴望親情的孩子,有人會在網路上尋求他想要的爸媽,看似懂他、會照顧他的哥哥姐姐。但是真的、誰也不知道他所找到的虛擬爸媽或哥哥姐姐實際上會是什麼樣的網友?怎麼確定他虛擬認的爸爸會不會教他罵髒話、入歧途?會不會對他別有企圖?久而久之,這些慢慢長大的網路孤兒,他們還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嗎?下班前,請區隔「角色扮演」很累,可以是個理直氣壯的說詞,因為現實生活壓力真的讓爸媽很累,那怎樣才可以不累?如果剛開始,爸媽就設定家庭生活該有的樣子:一個父母親該教養小孩的生活模式,那麼自然而然,爸媽也就學會拒絕上司過多、過度的不合理要求。網網相連跟回家的工作、責任,也應該要設下防護網,避免「家破病毒」入侵到家裡來。我會建議,當父母親回到家的那瞬間,門口應該擺個鏡子,提醒爸媽照照鏡子,你的臉,應該要換成一張爸媽的臉,而不再是企業的優秀員工,這樣你的孩子才不至於變成3C橫行下,被掠奪親情的孤兒,才會展開雙手來迎接你回家當爸爸、當媽媽,而不是去迎接你隨手塞給他的手機或平版。累了嗎?在下班前,應該休息一下,把自己進入到另一個狀態,做一些情境的轉換,或許你應該喝杯咖啡,提振一下精神。身為父母親的確有很多公私角色,在家中必須要執行的任務,或者該說「為人父母的義務」:要當老師去輔導沒搞懂的功課、又要當爸媽去指正他不好的言行、又要當朋友聽他談談今天發生的事、要當大玩偶陪他玩樂。我敢說,這是一件超級複雜的工作、非常挑戰已經疲累一天後身心的負荷,這,絕對不會亞於父母在白天的職場辛苦。工作可以調整,可以跳槽,可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碰過了許多優秀企業高階主管,在事業有成之後,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曾經覺得最遺憾的?」好幾位都告訴我:「如果可以重來,我希望能夠多陪陪家人。」事業的成功可以為你帶來光環,可是教養的失敗,卻是整個社會都要承擔責任!而且孩子在行為的塑造、好習慣的養成,是有所謂黃金關鍵期的,通常在十歲以前。孩子如果還沒養成一個壞習慣之前,被糾正、教導的機會是很高的;可是一旦十歲以前他已經養成一些難以戒除的習慣,那長大以後,將是不太容易被治療的。我常常呼籲父母親/孩子在十歲以前要使用網路的時候,一定要有父母親在旁作陪,督導他們使用的方式、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觀看的內容,孩子還沒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時候,藉由父母親的陪伴,可以學會如何正確使用科技產品。到了長大之後,他才能夠知道使用科技產品時應該注意什麼,該控制自己不要過度使用,或者被不良的網站所吸引。有些爸媽告訴我:「把電腦放在客廳,這樣子孩子在用的時候,就可以一面監督。」我覺得這也是個好主意。(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