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

氣溫飆升細菌增 7撇步防腸胃炎纏身

氣溫飆升細菌增 7撇步防腸胃炎纏身#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連日大雨過後天氣終於放晴,近日氣溫飆高,今日全台各地溫度甚至超過35度,醫師提醒,民眾在面對高溫時除了注意防曬,更要注意水份的補充,防止高溫引起的熱傷害,加上每年6到8月是台灣的夏季,氣溫動不動就飆破36度以上,民眾防範中暑之餘也要記得防夏季腸胃炎。高溫環境下活動要小心引起熱傷害在高溫的環境下從事戶外活動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熱傷害,熱傷害大致可分成熱衰竭、熱中暑及熱痙攣。絕大多數病患都是因為高溫的環境所造成水分及鹽分大量流失的熱衰竭症狀,少部分會合併熱痙攣。7撇步防範腸胃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洪世昌提醒,當民眾體溫高於40度、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症狀,即可能是熱傷害,這時應盡速離開高溫的環境,並立即就醫。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為防範氣溫飆高導致不潔食物引起腸胃炎的發生,營養師提供以下幾點小撇步:1) 勤洗手/應維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調理或接觸食物前後都應使用徹底洗手。2) 廚房用具分開擺放/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3) 避免傷口碰觸烹調的食物/傷口容易感染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食物造成食物中毒。4) 選擇新鮮食材/在食物的選購上需注意是否在保存期限內?是否有妥善的儲藏?肉品是否合有CAS優良肉品認證?海鮮是否新鮮且保存是否適當?食物應煮熟避免生食,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5) 儲存溫度/冷藏室上層的溫度應保持在攝氏5~8度以下,冷凍庫的溫度應在攝氏零下18度以下。冰箱的開啟不宜過度頻繁,會使冰箱無法保持低溫。要定期清潔冰箱內部避免冰箱中細菌的繁殖。6) 勿購買過量食材/若買量較多的食材,應按照一次食用的份量將食品分小包裝好放置冰箱,使用時一次取出一包,可避免反覆退冰所造成的安全風險。7) 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也應避免在室溫下貯存過久,應儘速放入冰箱,並儘早食用完畢。

嬰兒嗜睡活力差 恐為腸病毒上身!

嬰兒嗜睡活力差 恐為腸病毒上身!#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拉警報!連日來超高溫讓潛伏全年的腸病毒伺機蠢蠢欲動。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檢出20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社區中仍有腸病毒71型活動。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上週全國門、急診就診人次為9,045人次,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女嬰與北部男嬰,因陸續出現發燒、肌抽躍等情形就醫後確診為腸病毒。醫師表示,腸病毒病程發展快速,5歲以下為重症高危險群,若家中嬰幼兒確診感染,應盡速送往醫院並減少接觸其他幼兒的機會。患者同住家人皆曾出現發燒感冒症狀衛生單位調查,南部女嬰同住家人中,6歲姊姊與個案同日出現發燒,經就醫後已康復。北部男嬰活動史為住家及托嬰中心,母親曾在個案發病前一週出現感冒症狀,無法排除因家庭接觸者或托嬰中心接觸者導致個案發病的風險。傳染力強 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主要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正確勤洗手是預防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暑假即將到來,疾管署提醒,放假期間孩童如出入人口密集、互動頻繁的場所(如安親班、室內兒童樂園),返家或進食前需確實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大人工作返家則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亦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嗜睡、意識不清、活力差就是重症病徵此外,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講座/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講座/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氣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將進入夏天,民眾往往在秋冬大補特補,卻在夏天忽略健康,然而炎熱而潮濕的天氣也容易讓疾病就找上門。許多人受過敏性鼻炎所苦,夏天進出冷氣房與戶外,冷熱溫差容易導致症狀更加嚴重。為增進民眾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本次講座由鄔佳蓉 護理師主講「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時間:106年6月28日(三)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詢:(089)310150轉224

不睡覺亂花錢 季節過度害的

不睡覺亂花錢 季節過度害的#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交替,氣溫濕度的改變幅度較大,若出現心情煩躁導致失眠、亂花錢行為,可能是季節過渡期導致躁鬱症惡化的表現。精神科醫師提醒,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波動,建議民眾多出外走走、適度照光,保持適當的晝夜及生活節律是保養之道。勿停藥物 應規律回診接受評估治療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身醫學組醫師蔡昀霖表示,情感性疾患患者常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變化,憂鬱症狀易在秋、冬惡化,躁鬱症的躁期則在春天好發,這段時間復發的病人相對平時確實會多一些,在此時節,病人切勿停用精神科藥物,應規律回診接受評估治療,家人亦應多關心病人情緒及症狀,適時協助就醫,避免精神症狀復發。躁期時數天不睡覺、亂跑、亂花錢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是相當常見的精神疾病,躁鬱症患者的躁期常在季節變換時發作。躁鬱症患者平時一如常人,在躁期時,可能數天不睡覺、到處亂跑、亂花錢、活動量大,招惹事端,甚至攻擊別人,讓家人不得不帶他就醫;鬱期常見的症狀包括失眠、心情沮喪、對平常嗜好失去興趣,思想悲觀,嚴重時還有厭世想法或自殺行為等。避免因為天氣不佳而足不出戶 有變化就快就醫蔡昀霖醫師呼籲,季節交替時,如果有固定服用藥物的患者,在症狀變化需要調整劑量時,應先與醫師溝通調整,平常避免因為天氣不佳而足不出戶,最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症狀,一發覺有變化就盡快就醫。同時家屬應多注意病人是否有規律服藥及情緒症狀變化,多給予病人關懷,若病情復發時能及早接受治療,規則的服藥,多數精神疾病症狀都能獲得改善。

氣溫翹翹板 4訣竅守護健康

氣溫翹翹板 4訣竅守護健康#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ㄧ位60歲黃先生嗜吃美食、不愛運動且從來不接受健康檢查,上ㄧ波冷氣團來襲時,他剛喝下ㄧ碗湯,就突然覺得胸悶、冒冷汗、無力,送醫後所幸無大礙。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菸、肥胖是所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40歲以上民眾要善用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早期發現自己的健康問題。強風、車速會造成溫度流失過快冷氣團來襲,除了長輩及慢性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最辛苦的莫過於寒風中的機車族及戶外工作者,氣象局達人彭啟明博士提醒,強風會造成溫度流失過快,戶外活動或騎乘機車一定要注意保暖!機車代步上班族,騎車時應放慢速度,因為車速越快身體溫度流失也越快,並戴上圍巾、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戶外工作者也可隨身攜帶一杯熱開水,保暖又健康。此外,這個周末氣溫逐漸回升且降雨機會少,大家會出外賞櫻,長輩保暖也要做好,多帶ㄧ件防風衣物、一個保溫杯就能有效預防疾病。4訣竅守護健康春季氣溫蹺蹺板,心血管疾病病人要小心因應氣溫驟變帶來的健康與誘發疾病影響。有抽菸或肥胖者,在這樣的季節也要提高警覺。這兩天氣溫又再度下探10度,健康署再度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天天量血壓、保暖要做好,遵循4訣竅,才是守護健康的必要守則。 

小鹿亂撞?恐為中風前兆!

小鹿亂撞?恐為中風前兆!#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跳忽快忽慢感像戀愛中小鹿亂撞的感覺恐為心房顫動,可怕的是,每5小時就有一人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愈晚愈冷,季節交替的同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增加近4成,雖然明日氣溫回升,但日夜溫差也應小心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助理教授詹益欣醫師表示,最近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增加3至4成,其中不少患者被確診為心房顫動。每6位腦中風患者 有1人是心房顫動引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教授級主治醫師郭啟泰表示,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所引起,心房顫動盛行率約1%-2%,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亦隨之提高。65歲以上發生率為5%,80歲以上成長為10%,推估在台超過23萬名患者。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心房顫動的盛行率將會越來越高。因為症狀並無特異性,致使心房顫動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遲2.6年。心臟亂跳容易血栓中風郭啟泰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因為症狀沒有特異性,患者心跳會呈現不穩定速度、又快又亂,就像初戀一樣心臟小鹿亂跳,但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症狀,當心臟亂跳就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剝落後順著血流達到腦部,造成阻塞會引發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的缺血性腦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降中風發生率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要服用3至6天才有效果,服藥時也有多種禁忌、出血副作用也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NOAC)大幅改善治療限制,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藥物順從性。詹益欣醫師表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可顯著降低38%缺血性中風發生率、42%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56%顱內出血發生率、55%死亡率。 

氣溫降1度 心肌梗塞率增2%

氣溫降1度 心肌梗塞率增2%#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鋒面過境又要冷颼颼,氣溫溜滑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當心!告別暖洋洋的好天氣,昨日入夜後受鋒面通過及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氣溫明顯有下降趨勢,各地可能出現攝氏13度的低溫,氣象局也預計至少會冷5天。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氣溫每低1℃,未來一個月內會增加2%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以溫度降低前14天危險性最高。日夜溫差大 務必做好保暖措施日夜溫差大,冬衣先別收!國民健康署表示,溫度降低或溫差過大時,血管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依據英國研究發現,氣溫每低1℃未來2週及1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分別增加1.5%及2%。「春天後母面」春季氣溫變化大,尤其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要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適度增減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發生。外出運動 注意氣溫變化心血管高風險族群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再出門,晚餐後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運動。外出時除了穿著保暖衣物外,更要注意頭頸部保暖。另外,健康署提醒民眾,有部分病人是無痛性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性而輕忽了其他表徵,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的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可能就是心臟病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4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5,907人,平均每天就有98.4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

天冷防中風 飯後2小時再泡湯

天冷防中風 飯後2小時再泡湯#氣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冬天泡湯是一大享受,不但能進血液循環、降低手腳冰冷的頻率,還能消除疲勞、幫助舒緩情緒。但近日超強寒流侵襲,氣象局預估這波寒流要到明天溫度才會逐漸回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冬天泡湯時,除了要結伴同行,高危險群溫度不要太高,也要記得飯後至少要隔1小時才能泡湯。注意氣溫變化 隨身一件保暖衣 寒流來襲,日夜溫差變化劇烈,空曠地區容易在清晨降至10℃以下,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約1-2成,此時對於有三高的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慢性病病人及長輩要注意氣溫變化及保暖,外出記得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勿輕忽低溫帶來的影響。禦寒有道 健康免煩惱出門運動、泡湯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安度寒流衝擊可從保暖做起,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不宜單獨泡湯,另外,泡湯時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定期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運動時應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再運動。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外出也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剛起床可先補充溫開水,因為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而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因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輩在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半夜起床上廁所,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