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 薑入菜可提升免疫力

藥食同源 薑入菜可提升免疫力#藥食同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薑在中醫有暖胃散寒、消痰、止嘔等功能,營養師指出,薑是「藥食同源」的最早代表,也有預防癌症、降低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維持正常免疫力等效用。值此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建議民眾可適度把薑入菜食用或以薑片泡茶飲用,能提升免疫力,但需注意安全攝取量,部分體質不適合食用者也應避免。生薑有發表散寒 溫胃止嘔功效東方人以薑為藥已有2千多年歷史,薑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郭綜合醫院營養師郭家伶表示,薑的價值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薑辣素是辣味來源,薑辣素會隨著薑越老而含量越高,所以嫩薑不辣、老薑超辣。薑油酮及薑烯酚提供香氣來源及溫暖身體。生薑裡的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更增強薑的藥效。郭家伶營養師指出,薑有暖胃功能,把薑吃下肚、經胃腸蠕動消化後,能量會傳導到四肢,在疫情期間吃薑入菜的食物,像磨成薑泥、製成薑片泡茶飲用都可以,能提供良好的免疫力。郭家伶營養師表示,生薑肉性味辛溫,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功效,還能解魚蟹之毒。而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功效。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磨成薑泥直接加入飲品,十分方便,也可把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平鋪於竹篩上,不可疊放,曬到充分乾燥,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勿與抗凝血藥併用 體質陰虛者不適郭家伶營養師提醒,薑雖然好處多,但以下情形不適合食用:1.體質陰虛之人,像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者。2.內熱較重的人,如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秘等疾病者。3.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和出血的風險。一般生薑攝取量1天不要超過10克;乾薑攝取量1天勿超過2至3克。

少吃濃縮物 食材變藥材一樣養生

少吃濃縮物 食材變藥材一樣養生#藥食同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除了有一部分的確需要透過精準的操作之下才適合使用的藥材,也就是像《神農本草經》之中所列為「下品」的藥材之外,在通常的使用條件下,多半都不容易產生立即致命的後果。食材藥材不濃縮萃取 都可稱得上安全 甚至我認為許多食材或藥材只要不經過「濃縮」、「粹取」,也不經過口腔以外的方式攝取,更不要天天、大量的當飯吃,都可以稱得上是相對足夠安全的。所以,「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是完全與「藥食同源」的觀念相互牴觸。就算有人刻意過量攝取白米飯而把腸胃給撐壞了,也不足以因此就把「飯」給定義成為「有毒性」的食材,因為他的使用狀況完全就是「非常識」、「非正常」。我在前面提過,仲景調理胃氣的重要的藥材:甘草、生薑、大棗,其實也同樣是完完全全的食材級的材料。這也是我在研究《傷寒雜病論》之後,所得到的一個重要的感想就是「化家常」。真正的完善的道理,必須要能夠在家常之中適切的融入。廚房灶頭上的糖米油鹽,都是養生必需,更是應急良藥。牙齒是用來處理更複雜的食物以我的想法:如果老天爺的確需要我們去攝取那些非得經過「濃縮」、「粹取」才能夠吃得到的營養,那麼我們的牙齒以及胃長得肯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老天爺要鳥會飛,所以給牠翅膀;老天爺要嬰兒專心喝母奶,所以他們沒有牙,不需要他們吃「得靠機器先打得稀巴爛」才能吞下肚的任何其他食物。等到孩子長了多少牙,自然就能吃下多複雜的食物。當牙夠多到可以咬碎更多、更複雜的食物後,咬了媽媽的乳頭,媽媽感到疼痛,自然就會因為疼痛而知道是時候該離乳了。白米能救人也能養身就像我剛才提到的「當飯吃」,家常必備的「白米」,正是超過2000年,近乎全球公認「可以當飯吃」的數種食材之一。白米,不只是一種能夠「當飯吃」,可以填飽肚子的粗淺食物,或是含有很多「澱粉」、「碳水化合物」只教人發胖的可憎東西而已。我之所以將精白米選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要透過這一點來告訴各位有緣朋友:白米,是如何的受到仲景的重用,穿梭於《傷寒雜病論》的多首方劑、解證條文之間,既能救人於傾危,又能養身於日常,展現出他所深藏其中,卻又顯現平淡於外的神奇力量。(本文摘自/太極米漿粥: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