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

憂鬱症藥物會吃上癮?醫師籲:這是錯誤觀念

憂鬱症藥物會吃上癮?醫師籲:這是錯誤觀念#暴躁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鄭海擎醫師表示,40歲黃女士是位做事認真負責,受到長官賞識的職業婦女,除了來自工作上的壓力,回家時還得面對處理不完的家事,漸漸的黃女士覺得自己脾氣越來越暴躁,工作上求好心切的她,越來越容易跟同事產生摩擦。本來疼愛小孩的她,現在只要小孩一吵鬧就忍不住心浮氣躁大聲喝叱,甚至好幾次忍不住動手體罰,看到小孩驚恐的淚水,卻已是後悔莫及。黃女士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難入眠,食慾越來越差,在辦公室內容易恍神,甚至好幾次莫名的掉下淚來,開始畏懼上班,只想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讓任何人來打擾。黃女士知道自己變了,上網參考資料,發現自己的情形幾乎都符合憂鬱症的症狀。但想要就醫求助,卻又怕別人的閒言閒語,會認為自己是個瘋子,也深怕如傳聞所說的,精神科的藥吃了會上癮,吃了以後一輩子都停不掉。「憂鬱症看精神科一定會被逼要吃藥,吃了藥會上癮,以後一輩子都得吃藥?」鄭海擎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民眾都有這個誤解及迷思。研究指出,輕中度的憂鬱症,未必一定要用藥,如能接受適當的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其實效果與抗憂鬱藥物相當。但心理治療多半需要數周到數月的療程,現代人工作繁忙,往往難有充裕的心力接受這樣的治療。鄭海擎醫師指出,大家不妨將憂鬱症想做是「心的感冒」。一般的感冒即使不用藥,只要好好的休息,其實大多數的狀況下都會自然痊癒,但適當的用藥可以大幅減輕病程中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等的不適,但如果在免疫力較差的狀況下併發嚴重肺炎,就必須給予完整療程的抗生素治療,病症才能得到控制。輕中度的憂鬱症如同感冒,未必一定要服用抗憂鬱藥物,但適當的使用抗焦慮及安眠藥物可以有效改善煩躁失眠的症狀,在身心能得到充分休息的狀況下,才有心力去處理面臨的種種壓力及問題。而重度的憂鬱症就像是嚴重肺炎,需要抗憂鬱的藥物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而且必須接受完整的療程,過早停藥往往會造成憂鬱症的復發,就像是過早停用抗生素會造成病菌的抗藥性。目前抗憂鬱藥物的療程一般建議是使用6~9個月,而只要能與醫師好好配合,抗憂鬱藥物本身其實少有成癮性。鄭海擎醫師表示,憂鬱症其實就像身體的其他疾病,會罹病都不是自己願意,也不是自身所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疾病,甚至避諱就醫。而應該是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個疾病,尋求適合自己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才能早日恢復身心健康,走出陰暗的幽谷。

別在情緒泥沼中 惹得灰頭土臉

別在情緒泥沼中 惹得灰頭土臉#暴躁

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社會服務課 劉倍卿社區護理師忙碌的護理工作,每天需面對許多突發狀況,在忙碌之下往往忘記臉上的笑容,或有些負面的情緒,造成病患對護理人員的不滿及不信任,調整自己當下的情緒,站在病人的立場傾聽病人的需求,發自內心的了解與體貼,往往是贏得對方信任的關鍵。換個角度想想,當自己是病人時,也希望自己是被受尊重且有妥善的醫療照顧。我們有時也會認為,人不應該有情緒,情緒化是不好的,所以不願承認自己有負面的情緒。便壓抑心中的情緒,但壓抑的結果,卻往往得到反效果;不僅別人會認為你不近人情,甚至因情緒無適當的疏導,一旦如洪水爆發,就是各種疾病找上門的時候。也許有許多人,認為所謂的「EQ很高」,是擅於忍耐,遇見事情沒有脾氣、即使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會一味忍氣吞聲;會面對他人不合請託時,卻不敢說不…,這些絕非真正的EQ高,情緒管理的重點,並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濫好人,而是在合宜的界線中,轉化自我情緒,讓事情的結果不因情緒牽引而掉入泥沼。此外,我們不但要常常自我提醒別在情緒泥沼中惹的灰頭土臉;更要經常轉移心思,多觀看一些正面積極、充滿美好的人事物,擴大我們的視野;當我們的世界充滿美麗景象時,許多消極、負念、惱人的想法,自然會從我們心中一掃而散。說話本身是一種藝術,如果我們能常以正面的思考模式來說話,自然而然就能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是自己與對方在情緒上的應對,不致出現火冒三丈、動輒得咎,這些難以收拾的局面。事實上,每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立刻反射出現的十之八九都是負面的情緒,但如果透過不斷的練習常讓自己的心境處在平靜安穩之中,調整自身的想法,久而久之,暴躁生氣、沮喪不安等負面情緒就不會成為我們的第一反應,如此一來,也就不容易受到情緒左右,反而知道如何在情緒泉池中悠游自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