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

耳朵癢爆驚見耳內長菇 發霉棉花棒惹的禍

耳朵癢爆驚見耳內長菇 發霉棉花棒惹的禍#掏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耳朵也會發霉!一名65歲陳姓男子覺得耳朵劇癢無比,至耳鼻喉科就診,醫師安排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內耳道孳生黴菌,耳膜和內耳道上長滿一顆顆黑白小點,再清理耳道內的分泌物與真菌團塊,並使用藥物治療後,症狀慢慢好轉。陳男的妻子聽到醫師診斷後,跟醫師抱怨陳男有香港腳,還經常抓完腳後就掏耳朵,懷疑是香港腳的黴菌傳染到耳朵,陳男則委曲表示都有購買醫療用棉花棒掏耳朵。在菇寮工作 疑潮濕環境使每根棉花棒都發霉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聽完夫妻的描述,抽絲剝繭後,發現陳男在菇寮工作,由於種香菇溫度控制在22~28℃、濕度維持在60~90%間,長時間處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且空氣中又有很多菌絲與孢子,可能導致黴菌孳生腳部,而陳男購買的棉花棒開啟後也放置在菇寮裡,只要耳朵一癢就抽出一支掏耳朵,潮濕環境促使每根棉花棒都發霉,燈光昏暗也看不清,才會在使用過程中不慎將黴菌孢子推到耳膜最深處,演變成「耳朵養菇菇」的局面。吳昭寬表示,生活中本就充斥著黴菌或稱真菌,比較常見的菌種為黑麴黴菌或白色念珠菌。一般身處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朋友,因為環境潮濕悶熱,適合黴菌生長。另外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癌症接受化學藥物治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愛滋病患,也容易發生。過度掏耳朵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 影響防護能力耳朵癢時可適度使用棉花棒、耳耙子摳挖,但若長時間不適應盡早就醫,因為有些嚴重黴菌性耳道炎,恐因為發炎物質持續破壞,造成耳膜破裂、影響聽覺功能甚至造成癌變的可能。臨床上也常常在過度清洗耳朵的民眾身上發現耳朵發霉的現象,原因在於人體外耳道會分泌適量的耵聹,有殺菌抗黴保護耳道的作用,過度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進而影響防護能力,黴菌也容易滋生。

掏耳朵別過度 耳垢具保護皮膚作用!

掏耳朵別過度 耳垢具保護皮膚作用!#掏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耳朵的通道稱作「外耳道」,大人的外耳道直徑約為0.8cm,長度約為2.5~3cm,有些微的彎曲。雖然這個通道不算長,但內外兩段的結構不太一樣。外側部分約占整段的一半再多一些,其皮膚底下為軟骨;內側部分的皮膚底下則是硬骨,即頭蓋骨的孔洞之一。清耳垢太裡面 可能會將外側耳垢推進內側耳朵有軟骨的部分稱作「外耳道軟骨部」,內生有細毛(毳毛),且分布著「皮脂腺」與「耳垢腺」。耳垢即是由這裡分泌的脂肪與脫落的角質化皮膚細胞混合而成。再往裡面的耳道並不會產生耳垢,因此清耳垢時不需要清到很深的地方。相反的,要是清耳垢時清得太裡面,可能會將外側的耳垢不小心推進內側,故需多加注意。清耳垢時如果過於用力會傷到外耳道,而耳垢本身不乾淨的話甚至會造成耳道細菌感染,故應避免過度。而且真要說的話,耳垢有著保護外耳道皮膚的作用,並不是單純的污垢,如果一直清理反而不是好事。若想清除濕耳耳垢 用掏耳棒不如把耳朵洗乾淨耳垢可分為較乾燥、摸起來沙沙的類型,以及焦糖狀、觸感黏稠的類型。後者的耳朵亦被稱作「濕耳」,濕耳的外耳道汗腺(Aocrine gland)較為密集,故含有較多水分。「濕耳」為顯性遺傳,而乾燥耳垢則為隱性遺傳,不過濕耳的日本人約只佔整體的16%左右(北海道則約為50%)。與此相較,在白人族群中則佔了90%以上,黑人則有99.5%為濕耳。若想清除濕耳的耳垢,有時與其用掏耳棒,不如把耳朵洗乾淨更好。我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當醫務官時,大使館的公使說他的耳朵聽不太到,於是我帶他到當地的耳鼻喉科看診,醫師將細長的鐵氟龍管放入公使耳朵內,並以注射筒注入溫水,一口氣沖洗乾淨。於是大量的耳垢流淌而出,這戲劇化的一幕讓我和公使都嚇了一大跳。(本文摘自/醫學鍊金術:謊言與異端的醫學講座/世茂出版)

婦狂掏耳朵劇痛流血 檢查才知罹癌

婦狂掏耳朵劇痛流血 檢查才知罹癌#掏耳朵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耳朵癢就想挖嗎?當心這小動作帶來致命危機。中國有一名六旬婦人,掏耳朵掏上癮,30多年來習慣在每天吃完晚餐來個「小確幸」,最近右耳道竟流出大量分泌物和血,直到疼痛而無法入睡才就診,卻意外檢查出外耳道鱗狀細胞癌。根據電腦斷層攝影顯示,病患右外耳道的骨質有輕微破損,進一步做切片檢查證實,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當地醫師表示,病患劇烈疼痛是因為腫瘤壓迫外耳道,刺激到骨膜引起的,需執行手術將外耳道切除後,再進行放射線治療,術後恐失去右耳聽力。當心掏耳朵易發炎 過度刺激恐成癌當地醫師解釋,耳屎又稱耵聹,是外耳道皮膚耵聹腺的油脂分泌物,其實可以保護耳道皮膚,過於頻繁掏耳朵會破壞天然保護層,使得外耳道皮膚變得乾燥就會癢,癢了就想掏,在無形中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導致外耳道炎症、感染,若再繼續過度刺激恐產生癌變。耳屎好多?1週清潔1次為宜一般而言,耳屎會隨人吃飯、說話、打呵欠時自動被排出,其實只要保持一周清潔一次即可,而且不要使用小鐵勺、發卡等尖銳的挖耳工具,盡量用乾淨的棉籤輕輕在外耳道內轉動掏出耵聹。另外,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很可能形成「耵聹栓塞」,也就是累積過多耳垢造成耳鳴、聽力減退、暈眩等情況,需要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

好癢!掏耳朵太頻繁 當心黴菌滋生

好癢!掏耳朵太頻繁 當心黴菌滋生#掏耳朵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耳朵癢就掏耳朵,這是一般人自然的反應,不僅能舒緩痛苦,還可以讓耳朵「聽」更清楚,不過,這習慣很可能讓你掏出「意外」。中國一名女子,近日感到耳朵發癢、悶痛,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她耳朵裡長出黴菌,才會癢個不停。經常掏耳、拉扯 耳朵成細菌栽培室不管是用手指直接掏,還是拿棉花棒挖到舒服,只要能紓解惱人癢感,這些都是多數人選擇的方式;而中國這名女子也不例外,她平常只要一感到耳朵癢,就會用手指「進去掏」,但近日卻癢到無法自拔,連聽力都受影響,便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是耳朵裡長出絨毛狀真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當地醫師說,女子狀況並不罕見,平常一個上午就會接到3組同樣的病人,幾乎都因為經常掏耳朵,反覆拉扯下使真菌有滋生環境,才出現「耳朵發霉」的情形;而當真菌包覆在外耳表面,患者會出現悶痛、造成聽力受損。不愛清潔耳朵 易形成「耵聹栓塞」至於多數人認為,耳朵癢代表裡面有許多髒垢,一定要掏乾淨才行,對此,醫師說明,頻繁挖耳很可能使皮膚出現傷口,讓細菌有機可趁,一般而言,耳屎會隨人吃飯、說話、打呵欠時自動被排出,其實只要保持一周清潔一次即可。但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很可能形成「耵聹栓塞」,也就是累積過多耳垢造成耳鳴、聽力減退、暈眩等情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