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

超級愛健康/當心!環境中潛在的毒素

超級愛健康/當心!環境中潛在的毒素#毒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消基會抽檢市售玩具發現,「重金屬」超標兩倍、「可塑劑」超標一百二十六倍。美國疾管局研究,高達93%的美國人尿液含有「雙酚A」。這些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可能深深影響著你我。大家常聽到的雙酚A到底是什麼?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毒物科專家林杰樑醫師解釋,動物身上發現,影響生育率、乳癌、腦部問題。人體部分發現和慢性病有關。會干擾動物體內的內分泌,為具有環境荷爾蒙特性化學物質。而除了少部分票卷上會有雙酚A,可能還會出現在補牙的樹脂、鋁罐的內層、運動水壺、奶瓶等。想讓雙酚可以被排出體內,應該多喝水讓它排出。 因此,美國政府規定,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可接受的雙酚A為50毫克;歐盟則是規定塑膠容器釋放出雙酚A的管制標準為30 ppb(1 ppb等於10億分之一);日本環境省則將雙酚A列入疑似內分泌擾亂作用化學物質名單,世界各國對雙酚A管制日趨嚴格,顯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值得重視,加拿大甚至已經禁用。而另一個問題,是許多人家裡常會燒香,林杰樑醫師也說:燒香對婦女肺癌的影響很大,檀香更是嚴重。而鉛含量高的反而是大家都忽略的蠟燭芯,高度致癌。而曾有迷信的外婆長期在孫子頭皮塗抹硃砂、香灰、上標油,小孩長大後出現肢體震顫等神經病變,懷疑重金屬恐經頭皮吸收,就是鉛中毒。曾有少年吃含硃砂中藥而汞中毒,出現巴金森症病變,而這類腦傷通常不會復元,台灣雖已禁用硃砂,但許多大陸製藥仍含重金屬,如老式八寶散、西瓜霜、六神丸等,即使外用仍可能長期累積傷害。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86

超級愛健康/顏色越白的衛生紙 螢光增白劑越多?

超級愛健康/顏色越白的衛生紙 螢光增白劑越多?#毒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我們的生活環境充斥著各種毒素,舉凡吃的、穿的、用的等各種東西,無毒不在,可怕的是,你身在毒中不知毒!而又柔又綿的衛生紙,很多人也喜歡拿免費衛生紙,更愛搶購特價品,殊不知這些衛生紙常常含有不知名的毒素,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皮膚傷害,若用來擦嘴,更可能吃下有毒物質。生化博士陳耀寬說,其實衛生紙的原料除了原生紙漿外,有些是再生紙,為了美化外觀可能添加染料,包括螢光增白劑,顏色越白的衛生紙,可能加越多,有些品質欠佳的衛生紙,甚至含有甲醛、致病菌等。為了讓衛生紙看起來很白,廠商就會加入螢光劑,就算紙張變黃了,和偏藍的螢光劑一調和,就會變成白色。此外,如果原料是再生紙漿,也會添加螢光劑,讓衛生紙看起來白一些。此外,很多人以為面紙和衛生紙的用途一樣,其實這是錯的,面紙的材質極薄,還含有溼強劑,可增強紙張遇水時的強韌度,不適合擦拭人體私密處,特別是逢生理期的女性朋友更不應使用。皮膚科廖苑利醫師建議,大家盡量使用衛生紙而不要用面紙,就算只是擦臉或擦嘴巴都一樣,螢光劑還是會沾上皮膚。而柔順又飽水的濕紙巾,可能造成小孩尿布疹惡化嗎?所以在選購上就要特別注意。皮膚科廖苑利醫師:很多家長以為用濕巾擦寶寶屁股比較好,但若已經出現尿布疹,又使用濕巾,可能因為含了化學成分、酒精,反而刺激已經發炎的皮膚。因此家長最好幫寶寶每隔3到4小時換一次尿布,每次有排泄物後,以溫水清潔寶寶屁股,並保持乾燥,避免尿布疹。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32

吃河豚易中毒 吃下1~2毫克恐喪命

吃河豚易中毒 吃下1~2毫克恐喪命#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饕客很愛河豚料理,但要注意的是,台灣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有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原因大多是食用者不知道自己將有毒河豚吃下肚,或吃到其他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如虎河魨、藍紋章魚、貝類、織紋螺、形狀奇特的螃蟹及不知名的魚種等)而中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到目前並無解毒劑,也不會因高溫烹煮而失去毒性,民眾必須預防河豚中毒。目前已知的有毒河豚都屬於四齒魨科,一般以肝臟及卵巢的毒性最高,其次是皮膚及腸等部位。誤食後有出現唇舌麻痺、四肢麻痺、嘔吐、失聲、漸進性肌肉麻痺、四肢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症狀,嚴重時會導致死亡。河豚毒素的中毒症狀大多是在吃下肚之後10~45分鐘發生,但也可能延至3小時之久。估計只需0.2毫克的河豚毒素,便可令人出現中毒症狀,只要攝入約1~2毫克就可致命。台灣產河豚的種類約有30餘種。部分河豚的肌肉雖然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的時候毒素很可能會污染到魚肉。如果加工業者或烹調者缺乏對魚種的辨識能力,或沒有專業的魚體分切處理能力,就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歡迎大家到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網站查詢河豚毒素中毒以及相關臟器毒素分布等相關資料。預防河豚毒素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吃,更不要食用來源不明或非平常食用的魚、貝、螺等水產品。如果水產品一吃進嘴裡,就有舌頭麻痺或感到苦辣,就應立刻吐掉,並以清水漱口,直到不適現象消失為止。一旦不幸中毒,應先讓患者嘔吐,將胃內容物吐出,並立即就醫,同時也要及時告知醫療人員患者的飲食內容,以利正確診斷及治療。(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326期)

健康檢查能檢查健康嗎?

健康檢查能檢查健康嗎?#毒素

這是個什麼議題?!"健康檢查"若不能"檢查健康",那還能叫做"健康檢查"嗎?但的確發生過一些實際的案例:花了幾千幾萬元的健康檢查,才報告沒什麼大問題,三個月、半年不到竟然被診斷出長了肺癌,肝癌……等重病。今天所謂的健康報告才顯示全部正常,明天受檢人可能就拿刀、用槍殺了老闆,傷了配偶──現在所謂的健康檢查是不含心理健康的!才恭喜紅光滿面的受檢人健康檢查報告無任何異常,一出門電梯壞了,要爬樓梯,走不到三、四層樓就心跳過速、上氣接不了下氣、臉色發白、四肢軟弱無力、頭昏眼花──現在一般所謂健康檢查是不大能檢查出體力、體能狀況的!許多惱人的症狀或不適,如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情緒不穩定、視力糢糊、聽力變差、心悸、胸悶、氣短、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便秘、手腳易冷、發麻、關節痠痛、人每天有氣無力……,往往健康檢查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來!當代講求實證的西方主流醫學一定得等到身心功能的失常嚴重累積到相當的程度,才能用科學的方法顯示不健康或診斷出疾病。所以為什麼大部分健康檢查不一定能檢查健康,因為當今所謂的健康檢查大多是以診斷"疾病"的標準來瞭解"健康"。當健檢報告都正常時,我們固然也該恭喜受檢人:當下用疾病的標準來衡量,您目前沒有疾病的現象!──但不見得代表您當下是健康的!人的一輩子就是一個健康與疾病的拔河史。剛出生時理應是比較健康的,過了二、三十歲健康的最巔峰,開始老邁力衰朝疾病發展,除意外喪生外,生命終結時必是病得最重而無健康可言之時。人,為何由健康發展為疾病?我們該怎麼“早期評估健康”而非“後期診斷疾病”?!在同類毒物學(Homeotoxicicology)認為疾病的形成,源於體內毒素的累積,由細胞外累積到細胞內。人體號稱有60兆以上的細胞,地球70%為水,人體也約70%為液體,這60兆細胞就浸泡在體液裡。就像人浸泡在游泳池裡,若游泳池的水是24小時不停的過濾、換水,浸泡久一點也沒事,若一天只過濾或換一小時的水、或一週一小時、一個月一小時、或者從不換水,變成一池臭水、死水,再健康的身體泡在這種水裡,久了,先不舒服,最後必生病不可!當細胞久泡在偏酸、缺氧、自由基多、毒素多的體液環境裡,人就開始不像以前一樣精神抖擻了:早上依然準時醒,可是四肢酸累,賴床!上了公共汽車,坐不到兩站就睡著了,可是到了晚上全家人都上床睡覺了,我卻睡不著!人,年紀不大,看起來也沒病容滿面,但爬個三、四層樓梯,就上氣不接下氣、臉色蒼白、胸悶頭暈……,自己覺得今不如昔。但是去找講求證據的西醫看病:沒貧血,心電圖、胸部X光、肺功能檢查全正常!在主流醫學的角度,您是沒病的,主訴多一些的,可能還被認為有點精神官能症,身心病的傾向!因為人身上細胞本身還是好的,但浸泡的水是臭的。要等到泡久了,細胞膜在充滿毒素、病態的體液中久泡到膜的完整性、過濾性改變,體液內的毒素進到細胞裡,細胞裡的成份大量異常的釋放、外漏到體液進而血液中,這時西醫從血液生化檢驗報告中才有可能看到異常的證據,才開始會對您不適的主訴更當一回事!但肝指數是升高了,是脂肪肝?是肝炎?是肝硬化?是肝癌?有時一系列抽血、超音波、核子醫學等檢測還是不一定能確知及診斷病因,甚至醫師還會建議肝臟穿刺:由病理切片來取得更多的證據好確定病因。因為講求實證的西醫,要有足夠的證據才能下診斷,有了明確的診斷,才能對症治療。這種科學的精神與態度絕對是正確而負責的!問題是: 癌症細胞由一個長到幾千萬個聚集在一起可能也不過0.1立方公分大,但現代影像醫學科技能檢測得出來的腫瘤可能要大到0.5立方公分以上才比較明確。也就是說等到被當前西醫明確診斷出是腫瘤時,很可能這個腫瘤在我們體內已長了三年、五年甚至七年──還能叫做早期發現疾病嗎?當然能否早期檢查健康,就更有可議的空間了!所以當今大部分所謂的“健康檢查”因採用的是疾病的標準,所以較正確的說法應是“疾病檢查”!不太適合說是“健康檢查” ,以免誤導受檢人。那,應該接受什麼樣的“健康檢查”?當今一般的健康檢查(實為疾病檢查)固然亦有其必要性,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我健康(症狀)的評估──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健康變化:胖了?瘦了?沒胃口?排便不順了?睡不大好了?體力差了?腦子不大管用了?……。其次,許多比較靈敏,但仍有待西醫深入瞭解與實證的一些健康評估方法,如:中醫的穴位經絡檢測、舌診……,自然醫學的高倍活血顯像檢測、虹膜檢測……,功能醫學的先進生化指標檢測……,生物能信息醫學的肌(動)力檢測、電子穴位檢測(EAV)、量子醫學檢測……等,有些花費不多,但對評估健康卻頗有助益的方法則可供參考!現在,定下心來,既不求人,也不要大花費,先由自己的食、衣、住、行,身心與環境和諧的狀況……,一一檢討,來為自己做個最早期、最靈敏、最便宜的“健康檢查”吧!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毒素

當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但人類的健康狀況卻並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不健康的趨勢?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1.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2.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3 . 不知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4.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      所以,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    江博士出的書籍當中提到,前半部非常多面向且儘可能完整地介紹各種影響人類及大自然健康的毒,如:污染的土壤火山、空氣、食物、油、飲水、抗生素、農藥、重金屬…等,及多種排毒的實用方法以維持及促進健康。    後半部則介紹令人耳目一新及令人振奮的沸石及液態沸石。具4至12個四面體環面的沸石,內具無數形成”分子篩”的孔洞及管道,可吸附氨、有害物如甲醛、甲苯、吸濕、吸水、吸附放射性物質及重金屬如鉛、鎘;而液態沸石則更被研究、報告具抑制癌細胞、排毒解毒、調整體內酸鹼值、抗氧化、抗老、強化免疫力及消滅病毒及其他病原體…等改善健康的效果。

沒生病,不表真健康!75%的人屬「亞健康」族群

沒生病,不表真健康!75%的人屬「亞健康」族群#毒素

ㄧ、何謂健康人活著,一輩子就在疾病與健康之間拔河,彼消我長──健康多ㄧ點時,疾病少一點;健康少一點時,疾病多ㄧ點。真正健康者實在不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所謂「健康」並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更要一個人的身、心、靈,能夠和週遭的環境,達到平衡與和諧,這種狀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二、毒多就影響健康為什麼現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人類的健康狀況卻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差的趨勢?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①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②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太不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③ 不愛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④ 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自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三、毒何以致病、致癌毒素在人體內形成、累積、為害及人體將之排除的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① 排除期當毒素剛進入人體內的時候,身體就會有自然的生理防衛反應去排斥、排除這些不好的外來入侵者。排除方法分為生理和病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理性排除。例如:第一次抽香菸時,會嗆得咳嗽或薰得流淚;第一次喝大量烈酒,就會覺得胃部灼燒想吐。這些都是人體對毒素入侵人體內最初步的掃毒反應──立即而完全的排除與抵消。如果長期抽菸與飲烈酒,形成慢性發炎,人體就進入第二階段病理性的排除,延緩但持續加班地排斥日益累積的毒素及反應物:雖然已戒菸,仍然咳嗽有痰,因為氣管已慢性發炎;雖然已戒酒,胃部仍然悶脹不適,因胃已慢性發炎。若持續下去,身體再也排不乾淨持續入侵的毒素時,就轉入第二期沉積在體內了。    ② 沉積期剛開始第一階段,毒素會被擋在細胞膜外的體液中(細胞膜是人體細胞的最後ㄧ道防線),導致細胞所生活浸泡的環境內自由基增加、電解質不平衡、淋巴液滯留,生物能量與信息的傳導遲滯……等現象,於是體質開始改變。這時,人會開始感覺不對勁:容易疲倦、痠痛、睡不好、四肢軟弱、體力變差、記憶力衰退……。但是因為細胞還沒有被破壞,細胞內成分沒有釋漏,所以西醫檢查都正常,診斷不出病來,只是整體細胞的功能已大不如前,病人症狀ㄧ大堆。醫師知道病人健康狀況變差,但是因為診斷不出病因,所以只好症狀治療:頭痛、肌肉痠痛、就給止痛藥;睡不好,就開安眠藥。症狀也許臨時被壓抑、緩解,但因不了解深層變化,沒治病根,讓毒素繼續累積,最後進入第二階段,入侵細胞並沉積於內,細胞才真正開始中毒生病了。細胞內成份大量不正常的釋放進入血液,此時才被醫師科學驗證,認為並非「無病呻吟」!若仍不夠嚴重到找出病因,繼續採症狀治療,毒素在細胞內累積得更多、更久,就再進入下一階段的細胞變性期了。③ 變性期當細胞內外毒素充斥,沉積越來越多後,量變轉而質變,人體的細胞一一變性,快速轉變成為不健康的細胞:細胞發炎、病細胞、老細胞、癌細胞、死細胞,人開始得慢性病、重病、癌病,甚至死亡。人們總是到了這個階段才開始去看病。醫學院也多只教這一期的疾病怎麼診斷、治療與復健。雖然也可能醫好,但浪費的醫療資源、社會資源、時間、精力完全不符合成本,極為可惜。至於病患肉體及與家人精神上的痛苦,更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四、掃毒為健康之本總之,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最高境界則是健康國力強大,沒有毒素敵人會來侵犯我們,這才是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的真健康了。五、預防疾病VS促進健康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如果問學生:「到學校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答案若是:「預防留級!」通常會讓人覺得學生不夠好學、不上進、沒多大學術發展潛力;老師怎麼教的?學校校風怎麼這樣?但如果問病患:「為什麼來醫院?」若答稱:「當然是希望把病治好!」都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偶有幾個人說:「我是自己花錢來做健康檢查,預防疾病的!」就會多稱讚他:「真有健康概念。」為什麼?預防留級,差!預防疾病,好!都是預防,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是我們在學問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太高,希望個個能做資優生進一流大學唸書,將來再繼續到國外深造,所以對「唸書只是為了預防留級」的消極心態極難認同?還是我們在健康方面對自己的期許不高,對醫師的要求很低?只要沒生病就很好了,能預防疾病就很滿意了,哪還想到當個「促進並能常保健康的資優生」?六、你我都是「亞健康」的候選人?現代人類社會中,約10%的人是正在生病的,15%的人是真正健康的,剩下的75%則屬亞健康或亞疾病,指的是既不是完全健康又不是正在生病的狀態,當下絕大多數的你我都屬於這個族群。10%生病的人,是現代主流醫學,講究實證、科學的「西醫」來照顧的。75%的人,沒有生病,但又不是真健康,偏亞疾病這邊的人常有一些症狀:酸痛、睡不好、腸胃脹、排便不暢、經期不順、四肢無力、腦子遲鈍、人沒精神……,西醫各種檢查都查不出病,但功能已出了狀況,是屬於功能醫學的領域。15%的健康族群是所謂主觀上自覺健康有活力,客觀上各種當下檢查疾病的西醫檢驗都正常者。但有的也未必真健康,有的人已開始有所謂信息傳導異常的問題,就像講話時捂著嘴或沒捂嘴,講的人講了,聽的人也聽了但捂著嘴講話的效果就不像沒捂嘴時那麼清晰,是屬於所謂「生物能信息醫學」的領域,內容主要是聲、光、熱、電、磁……等偏物理學(俗稱能量醫學)的波動與能量。七、整合醫學,讓健康反璞歸真10%生病的人,西醫多採取「對抗療法」的方式治療:胃酸過多就吃胃乳中和胃酸;頭痛就吃止痛藥;水腫就用利尿劑;罹患癌病就將腫瘤開刀切除、用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有時候癌症細胞尚未殺光,病人就已承受不了對抗療法先走了。75%的功能異常與15%可能有信息傳導障礙的人,功能醫學與生物能信息醫學則是採用「自然醫學」的原則與方法來處理:包括祛邪掃毒的腸道水療、淋巴排毒、水療、高溫療法、斷食療法;扶正的飲食療法、果汁療法、營養療法;偏能量醫學方面的光療法、磁場療法、聲音療法、催眠療法、花精療法、瑜珈、氣功、運動等,用自然、順勢、誘導、少侵害的方法,讓人的身心健康反璞歸真,重拾當年身體未受污染時的健康狀態。八、志為健康資優人,莫做疾病留級生從「疾病」的角度,談的是診斷、治療及復健;從「健康」的角度,則是評估、調理及促進。因觀念不同(病理VS生理),重點不同(疾病VS健康),了解方法不同(化學、影像VS物理、能量),處理方法也不同(吃藥、打針、手術…VS營養食品、掃毒、飲食、運動…)。但殊途同歸,都在減輕病痛,促進健康。醫療人員,如何證實後加以整合運用,由下醫、中醫、而上醫;ㄧ般民眾,如何改變思維,由已病、將病而未病:ㄧ學期十八週,如何在第三、四週就看到學生天天上課睡覺、不寫作業而及早加以糾正、採取輔導?還是傳統的等到第十七、八週,根據學生所有大、小考都不及格、作業都沒繳時,果然準確的做出可能留級的診斷,才開始協助準備補考?補考沒過,頂多留級!病沒治好,可是要走人的!不再消極地不求生病,不得癌症,而是主動積極地追求健康,實在是當下你我一起應審視並努力的重要課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