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

過敏原如毒素 減發炎貴在預防!

過敏原如毒素 減發炎貴在預防!#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界的「毒物」進入體內,跟著血液循環,從身體的大動脈、小動脈,一直送到微血管裡面。如果我們的新陳代謝不夠快(例如寒冷、不運動、少喝水),或是一下子太多毒素進入體內,這些毒素就會「卡」在微血管的末梢,也就是微血管最豐富的表皮(外皮膚)和黏膜(內皮膚)上。一旦有異物「卡」在這些微血管裡面,免疫系統當然要想辦法將它們排出來,但是,要怎麼排呢?身體唯一的方法,就是派白血球來清理,此時,從外表看起來,就是「發炎」了!當免疫大軍到達現場來清理時,會產生許多身體的不舒服反應,例如發癢、紅腫、流汁、流膿……等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炎反應。舉例來說,如果這個發炎的反應發生在鼻黏膜,我們的鼻黏膜就會開始發癢、腫脹、發紅、分泌黏液,這就是肥大細胞分泌的組織胺所造成的,這個人就會一直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如果這個發炎反應發生在皮膚,我們可能就會看到皮膚搔癢、長疹子、起水泡、流汁等,醫生可能會診斷為蕁麻疹、濕疹、牛皮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皮膚過敏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即使長疹子、流膿、流汁,也不過是身體在「排」過敏原的過程罷了!排乾淨,過敏也就消退了!如果避免吃進、吸進過敏原或毒素,則會加速身體排乾淨,過敏症狀就會加速消失!(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新自然主義)

馬鈴薯切掉芽眼就好?毒素仍增7倍!

馬鈴薯切掉芽眼就好?毒素仍增7倍!#毒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隔壁林媽媽驚呼:「前幾天才從市場買回來的馬鈴薯,竟然有好幾顆的外皮已經長出一點一點的綠芽了!」發芽後的馬鈴薯有毒,不能再拿來食用,但如果發芽的程度才一點點,就要全部丟棄未免可惜……切掉發芽的芽眼部位,削皮後充分煮熟再吃,讓「有毒成分」被破壞,應該就沒問題了吧?但這樣,真的可以安心吃嗎?馬鈴薯含有「生物配醣體」 是一種自我保護成份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不完全錯誤。「充分加熱」對於預防食品中毒,確實是一個必要步驟。要預防一般性細菌(如腸炎弧菌、沙門桿菌、大腸桿菌等)對健康的威脅,充分加熱食物確實可以殺滅病原菌,避免食物中毒。但是某些植物存在的天然毒素,特別是又具有耐高溫特質時,充分加熱就不再是萬無一失的方法了。屬於茄科植物的馬鈴薯,本身含有一種「生物配醣體」的天然成分,該成分被視為一種天然的殺蟲劑,是植物為了能順利生長、繁衍、減少蟲害而產生的自我保護成分。馬鈴薯發芽後產生的茄鹼含量 比未發芽高出7倍生物配醣體是一群大家族,有兩個著名的成員-「茄鹼」及「卡茄鹼」。它們對生物具有神經毒性,對人類來說,只要一點點含量就可能致命。新鮮的馬鈴薯本身就含有非常微量的茄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訂定的一般安全劑量是「20~25毫克以下/每100公克的新鮮馬鈴薯」,攝取超過就產生食用安全風險。馬鈴薯在發芽過程中會大量生成茄鹼,特別是外皮含量特別高。馬鈴薯發芽後所產生的茄鹼含量,比未發芽時要高出7倍以上。另外茄鹼本身的化學結構較為複雜,具有耐高溫特性,一般加熱不容易完全去除。即便馬鈴薯只長出一點點的綠芽,再經過仔細削皮、加熱煮熟後,整體的茄鹼含量仍可能微量存在。幼童、懷孕、老年人 神經中毒風險增加不小心攝食過量的發芽馬鈴薯,對於敏感體質者如幼童、懷孕哺乳婦女、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不全者,就會大幅增加神經中毒的風險。常見中毒症狀包括:噁心、腹瀉、消化道不適、神經失調、出現幻覺等情形。發芽的馬鈴薯,即使只有一點點發芽,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丟棄不食用。切勿因貪小便宜,而賠上身體健康,這可是相當划不來的啊。那其他的農作物發芽,如蕃薯、紅蘿蔔、大蒜、洋蔥等,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呢?蕃薯、紅蘿蔔、大蒜、洋蔥等不屬「茄科植物」,並不像馬鈴薯含有「茄鹼」。這些植物發芽是植物本身儲藏的醣類產生變化,並提供發芽所需的養分使然。蕃薯、紅蘿蔔、大蒜、洋蔥發芽後仍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只是發芽後的品質、風味及營養價值會有所降低,建議民眾還是以新鮮的食材為優先。(本文摘自/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遠流出版)

沙拉油致失智?解開毒素的真面目

沙拉油致失智?解開毒素的真面目#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沙拉油裡頭含有不少亞麻油酸(請參照14頁的脂肪酸結構)。而這個亞麻油酸一旦加熱到200℃左右,就會產生一種名為「羥基壬烯醛(hydroxynonenal,HNE)」的毒素。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營養學研究專家早已公開發表相關報導,而再次進行相同實驗的我,也得到同樣的數據結果。沙拉油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接下來說明一下羥基壬烯醛(為了方便起見,以下以英文縮寫「HNE」稱之)為何是有害人體的毒素。羥基壬烯醛,是導致腦內神經細胞死亡的犯人。那麼腦神經細胞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舉例來說,就會引發現在世界上劇增的阿茲海默症,這是一種因為腦神經細胞死亡而引起的疾病。「橄欖油」可以守護身體細胞,預防生鏽無奈的是,這個活性氧會因為空氣污染、紫外線、電磁波、壓力以及酒精攝取而在體內的各個角落產生,變成讓細胞生鏽的罪魁禍首。這時候可以抑制活性氧產生,不讓細胞生鏽的,就是橄欖油。橄欖油抗氧化、適合加熱烹調橄欖油裡頭抗氧化作用強的多酚含量豐富,抑制壞膽固醇的油酸占了成分的80%,但是亞麻油酸的含量卻是不到10%,不僅是理想的健康油,還適合加熱烹調。挑選時,重點在於要選擇價錢略高、1ml約10日圓的「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價格低廉的橄欖油大多使用破損的橄欖果或者是已經榨過油的殘渣來萃取,不然就是經過高溫處理製造的劣質品。品質如此粗糙的橄欖油是無法為人體帶來健康效果的。我們常看到以「純橄欖油」之名販賣的橄欖油,其實這只不過是在普通的橄欖油裡添加「特級初榨橄欖油」混合而成的,和「純」這個字根本就毫無關聯,大家千萬不要被騙。有效對抗壓力的「米油」是天然的抗氧化劑米油在「沙拉油」當中也算是例外的健康油。會用上大量的油炸食物的時候,最好使用上等的米油(米糠油)。米油是從米糠萃取而出的油類,是唯一含有γ-穀維素(γ-oryzanol)成分的植物油。γ-穀維素能夠抵抗壓力,同時還有助於紓緩女性更年期障礙與憂鬱症狀。此外,還能夠有效抗氧化,可當作天然抗氧化劑添加在化妝品裡。不僅如此,米油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在植物油當中可說是最好的。可惜的是其成分超過30%是油酸,加熱高於200℃就會產生「HNE」。因此購買米油的時候,要盡量挑選只用「蒸氣蒸餾製法」,也就是100℃的蒸氣精製的上等米油。建議香麻油、橄欖油及米油抗氧化作用強,適合油炸、熱炒與燉煮等各式各樣的料理。(本文摘自/斷沙拉油飲食全書/太雅出版)

土療新概念 這樣吃真的「肝肝」好嗎?

土療新概念 這樣吃真的「肝肝」好嗎?#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肝臟是身體的排毒舵手,會分解毒素或將毒素轉換成較無害的化合物,這些毒素包括在食物中所發現的(如硝酸鹽、麩胺酸鈉與除草劑)、身體所製造的(如酮、吲、酚與乙醛),以及環境中的毒素。此外,肝臟還具有許多其他功能,包括製造膽鹽、活化維生素D,以及貯藏肝醣、維生素A、銅和鐵。養份通過肝臟以後會繼續流向心臟毫無疑問,肝臟對於維持個人的健康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若肝臟功能不佳,黏土可以提供難以估計的幫助,以間接的方式產生助益,如以下所述:當你吃下食物後,小腸與大腸都會吸收營養素,養分隨著血液流動,通過肝門脈系統(從消化器官通往肝臟的血流)被運輸到肝臟。養分在通過肝臟以後,會繼續流向心臟,接著進入全身循環。如果腸道功能不正常,廢物就會不停地被一再吸收,進入血液流動中,然後被帶往肝臟,結果就是肝臟(與其他身體部位)不得不負擔額外不必要的工作和負擔──如果腸道處於正常運作的狀態,肝臟可能根本不需要額外工作。黏土促進腸胃道淨化 讓毒素排出服食黏土能夠促進腸胃道的淨化,以間接的方式為肝臟帶來有利的影響。透過吸附與吸收,許多毒素都會直接通過結腸排出,不會進入肝臟與全身循環。此外,由於控制免疫功能的是肝臟的庫弗氏細胞,而這種細胞又會反應結腸的化學平衡狀態,因此腸道健康是肝臟功能良好所必需的。雖然黏土並非直接對肝臟起作用,但是透過肝臟卻能迅速感覺到黏土所發揮的卓越功效。改善血液循環黏土中富含澱粉酶(酵素),這是它之所以能夠束縛游離氧、淨化血液,並且提供血液所需養分的原因。自由基是電子遭到剝奪的原子,一定數量的自由基對於趕走入侵身體的細菌是必需的,但是太多自由基就可能攻擊身體,造成細胞壞死。黏土對於改善供血情況有幫助。血液中危險因子的含量高,例如自由基太多,這就是心血管系統以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形式崩潰的情況。如果身體持續將髒血灌進心臟裡,必定會引發心臟病。血液品質不佳就無法運送強化血管所需的養分,最終血管壁會因此而變得脆弱。黏土對於胃、小腸與結腸所產生的淨化作用,則可能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饑荒時的救命食物草、樹皮、野生藥草、雜草與泥土,一直是爆發饑荒時主要的食物替代品。在沒有東西可以吃的情況下,人類會將所能夠找到的任何東西都吃下肚──也就是能夠讓胃獲得滿足的所有東西。黏土作為饑荒時的食物所得到的評價一直很高,因為它能夠解除飢餓的折磨。人們在吃了土之後會覺得肚子很飽,也會很奇怪地感到滿足。在中國某次饑荒期間,有一群人賣過所謂的「石頭糕」,這種糕點的作法是將木頭絞碎混入塵土,接著與穀糠摻合後再拿去烤。石頭糕看起來並不會太糟糕,但是嚐起來就像塵土──也就是它原本的樣子。在其他地方的饑荒期間,人們則是用磨碎的葉子、黏土與花種製作成麵粉,作為每日餐點食用,直到能夠找到食物為止。(本文摘自/全臺第一本神奇的黏土療法入門指南/柿子文化)

啟動排毒程序 「吃土」淨化就對了!

啟動排毒程序 「吃土」淨化就對了!#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黏土顆粒帶有負電荷,而雜質或毒素則帶有正電荷。在服用黏土後,帶有正電荷的毒素會受到黏土礦物帶有負電荷的邊緣所吸引,進而發生交換反應,透過該反應,黏土會將自身的離子與其他物質的離子做交換,毒素於是受到在電學上獲得滿足的黏土所束縛,直到身體能將兩者排出為止。黏土礦物會吸收毒素、營養素此外,任何帶有內層電荷的黏土礦物都具有吸收能力,這種黏土就像是一塊海綿,將物質吸入黏土的內部結構中──黏土結構的單元晶層之間。具有吸收特性的黏土礦物幾乎能夠吸收任何東西,不論是毒素、醬油都包括在內。然而,就飲食而言,你必須確定自己所服用的膨脹性黏土礦物只會吸收有害的毒素,而非營養素。有些黏土礦物兩者都會吸收,由於所吸入的物質不只有毒素,還包括了營養素,這就會造成的問題。黏土對於身體的立即作用是直接作用在消化道上的,這意味著黏土會與有毒物質結合,利用糞便將毒素從身體中排出。黏土對每種毒素都會進行這項工作,包括來自環境中的毒素,比如重金屬,以及身體為了維持健康所自然產生的有毒副產品,例如代謝毒素。黏土幫助排毒是依靠膨脹作用要將黏土排出體外毫無困難,不用擔心你的結腸中間會建起一棟小磚房。黏土有助於啟動身體的排毒程序,它所發揮的是膨脹劑的作用,類似洋車前子(psyllium)的纖維,能夠掃除不需要存在的老舊物質。當黏土通過消化道時,並不會如同食物一般、以同樣的方式被消化。相反的,黏土會刺激腸道蠕動,這種肌肉收縮能夠移動食物與糞便,使其通過腸道。黏土與被吸附的毒素都會被一同排除;這能防止毒素再次被吸收而進入血液流動中。《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曾經刊登過一篇關於吃土與排毒的文章,當中所列出的許多例子中,以下幾個例子能清楚證明,身體能夠透過使用黏土而得到淨化: ● 加州的波莫族(Pomo)印第安人會將黏土搭配原本味苦而又有毒的幾種橡實一起吃,黏土會吸收毒素、去除苦味。這些印第安人因而得以靠著這種主食存活,如果沒有黏土,這種主食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潛在威脅。● 在某項於研究室環境下所做的實驗中,老鼠因為中毒而導致腸胃問題,會自發性地食用黏土。 ● 黑猩猩的行為提供了更多例證:在食用含毒素的植物後,許多黑猩猩會自發性地服用黏土。黏土可以吸收飲食中的毒素、導致腸胃道不適的相關細菌毒素、導致酸中毒的氫離子,或是與懷孕相關的類固醇代謝物等代謝性毒素。這一切都能引發各種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與腹瀉──簡單地說,以上症狀就是毒素累積過多所造成的。(本文摘自/全臺第一本神奇的黏土療法入門指南/柿子文化)

全身病痛何來?原來是腸道出問題

全身病痛何來?原來是腸道出問題#毒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句話說「萬病歸脾土,醫病先醫腸」。所謂的腸漏症,就是腸道菌相失衡,造成腸道毒素流竄全身,引起許多的病痛。腸道不健康 全身系統都受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健康的腸道黏膜可吸收毒素,再由肝臟進一步解毒;當腸道的益生菌消失,毒素就會跑到全身各處,包括氨、硫化氫、引哚、靛甘、屍毒、腐肉素、神經鹼,連帶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腹痛、便秘、腹瀉,也會造成精神不濟,甚至影響神經及免疫系統,導致全身痠痛、失眠。觀察糞便外觀 香蕉狀才正常王輝明副部長觀察發現,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過量攝取動物性食物,造成腸道壞菌比好菌還多,藉由糞便的外觀型態即可辨別;若是糞便呈現硬塊、表面凹凸、有裂痕,或是糊狀、水狀,代表腸道菌相失衡,建議補充益生菌、益生質與益生源,直到糞便變成表面光滑的香蕉狀。王輝明副部長強調,身體健康的關鍵在於腸道保健,日常飲食中應該減少肉食、多吃蔬菜水果,腸道健康了,身體自然也健康。 

優格助排便 吃太多恐無效!

優格助排便 吃太多恐無效!#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吃過早餐後,就算沒有便意,也要去上個廁所,目的是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很多人把便秘當成小事,不以為意;然而,如果排便不良,原本應該排出的廢物,就會積在體內。這些廢物會產生毒素,被腸壁中循環的血液吸收。這些應該排出體外的東西,對身體自然有不好的影響。毒素會讓手腳、皮膚都變粗糙、血流惡化這些毒素會在體內循環,造成血管收縮,導致末梢血管的循環惡化,手腳的皮膚都會變得乾巴巴,臉上也會長東西,肌膚變得粗糙。血流惡化,代謝也會跟著惡化,糖分和蛋白質無法分解,充分轉化為能量,反而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造成肥胖。早上總是手忙腳亂的人,要注意了。為了趕上班,沒有時間好好吃早飯,造成交感神經過度作用,不能放鬆,就沒有便意。因此,首要之務,就是早點起床,確保自己有充裕的時間上廁所。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吃飯八分飽就好了。吃得太多,胃被撐得很漲,造成交感神經過度作用,血流也會跟著惡化。花30分鐘吃早餐,可以讓副交感神經進入主導狀態,促進腸子蠕動,此時就去上廁所吧。花點時間坐在馬桶上,身體和心情都放鬆,給副交感神經作用的時間。一開始可能上不出來,但即使只能坐5分鐘,也沒有關係,養成每天坐馬桶的習慣後,就會漸漸能夠順利排便。只要養成習慣 不在早上排便也沒關係腸子蠕動需要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為了能從容度過如廁的時間,可以看看書和報紙。難度較高的書,需要花力氣閱讀,至於讓人心慌意亂的內容,也不太適合;雜誌或攝影集,可以隨意翻翻、輕鬆閱讀,有助於刺激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我現在的身體,到了固定的時間,就會想上廁所。這是因為到了醫院就開始忙碌,沒有上廁所的時間。手術一旦開始,幾個小時都上不了廁所。人類全神貫注時,交感神經持續作用,不覺得餓,也不想上廁所,就算身體真的需要上廁所,也會忍耐,真的不是件好事。只要能夠養成習慣,就算不在早上排便,也沒有關係。不過,晚上和白天,都可能會有各種狀況和行程,不太容易抽出時間好好的上廁所,所以我還是建議利用早上的時間。就我來說,經常有急診病患,也是會用到早晨時間,但一年大概只有一次。選擇沒有人打擾的時候,作為一日的「如廁專屬時間」吧。有利排便順暢的飲食吃蔬菜對排便順暢很有幫助。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加便量,同時也讓糞便比較柔軟。不吃蔬菜,只吃脂肪和肉類,對於排便有害無利。腸中存在著腸內細菌,它們在排便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過多或是過少,都是問題。肺炎患者所服用的處方中,含有殺死肺炎病菌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也會一併殺死腸內細菌,經常造成排便惡化的問題。此時,就可以透過吃優格來改善情況。不過,注意別食用過量。原本腸內細菌就充足、通便順暢的人,吃太多的優格,腸內細菌增加,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主要是因為優格中有很多比菲德氏菌,腸內自然存在的細菌無法與比菲德氏菌共生,可能會死掉。難得自然存在體內的東西被殺死的話,就會變成得要經常吃優格,保持腸道內的益菌數量,若不經常吃優格,身體就會不舒服。在歐洲,優格屬於有1000年以上食用歷史的食品,適度攝取對身體有益。(本文摘自/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毒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此,讓我想起現今的傳統醫學醫師拒絕接受飲食、腸道健康、毒素、感染和壓力,在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上的關鍵作用,而且實際上,所有類型的疾病都有相關聯。相信在未來,這些醫生看起來就像十九世紀時的同事們一樣都是怪咖。藥物並非唯一選擇傳統醫學的醫生總是告訴患者和飲食無關,其實不然。我已看到無數病人僅僅透過飲食的力量,就能扭轉狀況。常規的醫生告訴你:「藥物是唯一的選擇。」我不想為此爭辯,但有實際的病例來證明。有時事實勝於雄辯(黑是黑,白是白),傳統醫學醫師總是如皇帝般高高在上,卻束手無策,這時會需要功能醫學醫生幫忙找出解決之道。我了解這對你來說,可能是個相當大的進展。當你坐在家中看電視,在一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多達三種商業廣告介紹各種自體免疫藥物,且每一種都伴隨著漂亮的鮮花和音樂作為背景,結束時還有一位帶著微笑、用誘人口吻說:「詳情請詢問醫師!」感到欣慰的你,或許是因為已經服用這種物,而且都照著廣告所說的做了,感覺同步在「治療」的軌道上。事實上,你只是追隨著「大家都知道」的商業消息罷了!自體免疫疾病的8大迷思1) 自體免疫疾病無法逆轉。2) 若沒有嚴格的服用藥物,症狀不會消失。3) 採用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副作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4) 改善消化及腸道功能,不能延緩自體免疫疾病的進展。5) 無麩質飲食,不會讓自體免疫疾病有所改變。6) 自體免疫疾病是個厄運,生活品質必然變糟。7) 自體免疫疾病完全與基因有關,與環境沒有關聯。8) 免疫系統是天生的,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支持或改變它。勇於提出問題挑戰治療方式假使詢問醫師是否要放棄麩質,甚至遠離米飯、藜麥和豆類,醫師可能會帶著憐憫的眼神對著你搖搖頭!或許還會警告遠離這些「荒謬理論」,或是迴避討論其他替代方法。我有幾位病人被醫師列為拒絕往來戶,只因為他們敢於討論治療方針並且不想服藥。醫生堅持「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是目前醫學界認可的最佳方法,因此拒絕繼續治療這群「叛逆」患者。有位年輕女性後來成為我的患者,因為原先的醫師對她說:「如果妳不能相信我,我就不能治療妳!」她住在只有一位專科醫師的德州農村小鎮,只因敢於提出問題、挑戰常規,最後落得無法接受任何治療。我不想讓任何人困在這樣的窘境。於是,我閱讀科學證據,審視研究文獻,治療了數千名患者。身兼一名醫生和病人,我對Myers Way 深具信心,希望你也是,讓我們用智慧,消除各種誤解,並用真理替代它。(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