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

她流利口才變遲鈍 頻斷片竟是癲癇惹禍

她流利口才變遲鈍 頻斷片竟是癲癇惹禍#失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多歲的衛教師程小姐靠著流利口才,提供病患和家屬專業諮詢,不料數年前開始出現陣發性失語、失憶,檢查後才知是癲癇,並在左腦發現一個動靜脈畸形瘤,研判與癲癇有關。因程小姐害怕開腦,故採保守的加馬刀治療,但癲癇仍無法有效控制,這幾年甚至最多吃到六種抗癲癇藥,副作用也導致她頭腦昏沉。經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ROSA」機器手臂輔助系統手術,術後回診追蹤,表達能力恢復得越來越好。難治型癲癇 吃六種藥物仍hold不住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醫師王昱棨表示,程小姐起初發覺自己口才變遲鈍,常常無法連貫到下一句,後來甚至連句子都無法說完整,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很吃力的講;記憶力也受到影響,有時斷片不知道自己上一秒在做什麼。某次全身抽搐送醫,檢查後才知道是癲癇症,左腦也檢查出一個2公分的動靜脈畸形瘤,病灶正好影響語言區,可以解釋當腦部有不正常的放電引起癲癇發作時,就會影響到周邊語言及記憶的區域,進而造成失語與失憶症狀。據估計,全世界約有6千萬人罹患癲癇,在台灣盛行率約為0.6%,換算約有13~14萬名癲癇患者。林口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醫師謝向堯表示,除了少數癲癇是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許多癲癇都是後天因素,與腦部結構異常有關,所以當患者被確診為癲癇,一定得排除腦部病灶或其他相關原因。而大部分的癲癇患者使用一或二種抗癲癇藥物即可有效治療,但約有四分之一患者屬於藥物難治型癲癇(或稱頑固型癲癇),同時使用兩種以上藥物仍難有效控制其發作、或是副作用太大。針對這群患者,癲癇手術治療是最後的一線希望;但傳統的開顱手術是大手術、對神經系統破壞較大,患者接受度不高。不一定要開腦 微創燒灼術傷口小、腦損傷少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採用微創燒灼術為程小姐治療癲癇。王昱棨醫師表示,第一階段先使用ROSA輔助深部電極植入手術,以精確定位病灶周圍異常放電區域及迴路;第二階段再以ROSA進行微創燒灼手術,多點燒灼癲癇區域,有別於傳統手術須大範圍切除腦部異常區域,達到患者期待「傷口小、腦損傷少」的前提。程小姐術後至今,癲癇症狀未再發生,藥物逐漸減少中,甚至腦波追蹤也不再偵測到有異常放電,生活品質比起術前有如天壤之別。謝向堯醫師表示,癲癇症發作型態及成因眾多,需仔細釐清。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腦功能退化疾病(如失智症)或腦血管疾病(如多次腦中風),已成為中年以後發生癲癇最常見原因,因此民眾若有癲癇,切勿忌諱就醫,若癲癇藥物控制不佳,也應與神經科醫師討論,是否可透過精密的癲癇外科手術改善病情。

老玩童開心玩 失語長輩玩桌遊健腦

老玩童開心玩 失語長輩玩桌遊健腦#失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爸,一起來玩撲克牌吧!」大女兒鼓起勇氣,向眼前幾乎是陌生人的爸爸提出邀約。猶記上一次玩撲克牌的光景是5年前過年的事。曾經是大學講師的王爸爸因為左腦動脈梗塞導致失語症,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皆受影響,過去能和專業人士高談闊論,現在卻僅能理解簡單對話,很少有主動的口語回應,甚至連123都數不出來,誰想得到每天固定慢跑3公里、很重視飲食且有良好生活作息的王爸爸,仍然這樣遇上中風。撲克牌排七、麻將對對碰也能當訓練工具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方薇嘉表示,成人語言障礙患者通常能察覺自己的表達、理解能力不如從前,因而迴避溝通互動的機會,然而愈少開口練習,就愈難有所進步。不過,若能將語言目標融入生活中,輔以規則簡單、輕鬆有趣的活動作為練習口語的開端,不僅能提升患者的溝通動機,也能讓患者在自然情境中將所學策略更有效、更主動地實際運用。活動1:撲克牌排七活動目標理解:理解簡單句型、數字順序、輪替互動、遊戲規則。表達:利用撲克牌的顏色、花色、數字訓練主動說出序列語言或句型的能力。活動方式:如同一般排七的遊戲規則。遊戲過程中,參與者以詞彙如「方塊七」或固定句型「我要出方塊七」做為示範並讓患者練習主動表達;輪替時,以固定句型「換你了。」搭配眼神接觸提醒身邊的同伴,練習主動開啟互動。活動2:麻將對對碰活動目標理解:理解簡單句型、同物配對、數字順序、輪替互動、遊戲規則、短期記憶。表達:利用麻將的花色訓練主動說出序列言語(n萬、n條、n餅等)或完整句型的能力。活動方式:先將不同的花色分類,在單一花色中挑選出九張牌,每張牌兩個,和失語症患者共同檢視,如「這是什麼?」,同時練習命名,如「一萬」,介紹完後協助患者洗牌,將麻將排列整齊後一起記憶位置。遊戲人數不限定,依序翻牌並命名,翻到相同者須說出「我找到一樣的」,且能獲得再次翻牌的機會。最後由失語症患者幫大家計算配對成功的牌數,比較數量多寡進行排名。7個要訣 簡單遊戲互動發揮大功效以上提供兩種遊戲方式做為參考,生活中還有許多容易取得的物件可以當語言練習的素材。在遊戲的過程中,謹記以下要訣,就能將簡單的遊戲互動發揮出最大的功效:1.若患者無法理解遊戲規則,可將指導語拆解成更簡單易懂的句型,同時輔以動作示範。2.若患者出現詞彙提取困難的狀況,引導者可將目標句型調整成問句,「你要出黑桃幾呢?」或「你要出黑桃五還是愛心七呢?」做為間接提示。3.聽覺、視覺、觸覺的輔助,皆能協助誘發患者的主動表達。4.尊重患者的感受,雖然是簡單的遊戲,切勿將患者視為幼童,言行舉止都要符合成人的社交禮儀。5.放慢語速,允許等待時間。患者在理解和表達皆需要較多的反應時間,若參與者也放慢節奏,一同耐心等待,患者較不會產生比較心態甚至感覺自卑。6.所有引導內容都盡量模擬最接近自然情境的對話,讓患者不要覺得刻意,較能放鬆心情,增加溝通動機。7.時時留意患者情緒,若在互動過程中感覺到沮喪或無趣,或許需要暫時休息或考慮調整遊戲方式。語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失去語言能力就好像被世界隔離,音訊全無,這時候家人或照顧者無疑是患者最大的後盾。相信只要能提供正確的引導、合適的目標,並給予耐心、尊重及正向支持,絕對會為彼此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