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

車禍後胸悶頭暈 竟是主動脈剝離險喪命

車禍後胸悶頭暈 竟是主動脈剝離險喪命#支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中82歲林先生不菸不酒,20年前曾因勞累發生心肌梗塞,經執行心導管手術後順利恢復,不料日前外出時被汽車撞倒在地,當下雖無大礙,過了幾天卻感到胸悶、頭暈等身體不適症狀,赴醫檢查竟發現為B型主動脈剝離所致,經緊急施予主動脈內套膜支架治療,終脫離險境,讓他驚呼:「撿回一命!」B型主動脈剝離死亡率較A型低 仍可能併發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患者本身有心臟病病史,由於患者的主動脈已經破裂造成血胸,無法透過藥物穩定病情,必須立即接受手術治療,所幸術後十分順利,再搭配心肺復健,終於穩定住病況,日前已順利返家與家人團聚。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B型是指升主動脈以外的主動脈發生剝離,好發於高血壓、男性、馬凡氏症候群及一些主動脈先天疾病的族群,會出現前胸延伸至後背的撕裂痛、暈厥、低血壓合併休克、下肢無力或腹痛等症狀;雖然B型主動脈剝離死亡率較A型低,發病30天死亡率約10%,但若無及時處理,也可能造成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等併發症。維持合理血壓及體重 戒除抽菸、熬夜、高油高糖等不良生活習慣劉殷佐指出,雖然藉由血壓控制和止痛,可以使多數B型主動脈剝離的患者病情獲得控制,但若主動脈破裂出血造成血胸、往前侵犯升主動脈造成A型主動脈剝離,以及「假腔」影響到重要的器官血流時,就需要立即開刀治療,透過置放主動脈內套膜支架,手術時間約3~4小時,風險也比開心手術低。劉殷佐提醒,預防得到主動脈剝離的不二法門為維持合理血壓及體重,戒除抽菸、熬夜、高油高糖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並搭配適當運動,若有親人得到主動脈剝離,也應定期於心臟科進行超音波等篩檢,追蹤主動脈是否有異常變化。

平時沒感覺 一破就要命的腹主動脈瘤

平時沒感覺 一破就要命的腹主動脈瘤#支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出現異常膨大,當膨大部位的直徑超過正常主動脈直徑的1.5倍以上,就稱為「主動脈瘤」。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毅暉指出,主動脈瘤就像氣球,越大越容易破裂;而主動脈瘤一旦破裂了,會導致大量出血,是極度危險的急症。根據統計,腹主動脈瘤破裂時,大約只有一半的患者能在還有生命跡象時抵達醫院,抵達醫院後,大約有一半的患者無法撐過手術而死亡。主動脈瘤是如此致命,卻往往沒有明顯徵兆。吳毅暉醫師說,主動脈位於人體深處,摸不到也看不見,大部分患者在主動脈瘤破裂前沒有異常的感覺,只有少部分的患者有症狀,通常是因為主動脈瘤太大而壓迫到附近的臟器,例如胸主動脈瘤壓迫到返喉神經,因此影響聲帶的功能,導致聲音沙啞,但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把聲音沙啞跟主動脈瘤聯想在一起,所以非常容易忽略其嚴重性。主動脈瘤型態不同 破裂風險也不同吳毅暉醫師分析,主動脈瘤根據型態可以區分成梭狀(fusiform)及球囊狀(saccular)。梭狀主動脈瘤,呈現左右對稱的膨大,是常見的退化性主動脈瘤;球囊狀主動脈瘤是在血管的局部向外膨出,是所謂「不典型的主動脈瘤」,形成原因可能是感染、創傷,或是在手術的接合處產生的假性動脈瘤。吳毅暉醫師說明:「我們會根據腹主動脈瘤的破裂風險高低來決定治療方式,比如梭狀腹主動脈瘤的直徑在5到5.5公分以下,破裂風險相對較低,大多會先採藥物治療;而球囊狀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即使是尺寸較小,也會考慮介入治療。」藥物的選擇方面,原則上是使用降血壓藥物,尤其是「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希望可以減少心跳次數、降低血壓及減少心臟的收縮張力。假使仍然無法降低足夠的血壓,則需合併使用其他的降血壓藥物來做輔助。積極治療 預防主動脈瘤破裂如果評估起來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則會建議採用手術治療。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患者需要全身麻醉,醫師打開患者的腹腔,將腹主動脈瘤切掉,然後縫上人工血管;吳毅暉醫師說:「近15、20年越來越普及的『血管腔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是一個微創而且相對安全,也具有長期療效的治療方式。」吳毅暉醫師解釋,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的做法是從兩側腹股溝,把主動脈支架經由股動脈送入腹主動脈,利用X光確定位置後,將主動脈支架完整的釋放。如此一來,血液便會在主動脈支架內流動,不再衝擊主動脈瘤。術後患者的腹股溝只有很小的傷口。與傳統開放式手術相比較,傷口較小、失血量較少、手術時間也較短。因為傷口很小,患者可在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下接受手術,且術後疼痛較少,復原速度快,吳毅暉醫師說:「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後,患者可以早一點下床、進食,甚至在術後2、3天,只要狀況許可,就能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從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發現,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後30天的致死率比傳統開放式手術少了三分之一,因此是目前治療腹主動脈瘤的主流方式。」術前規劃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吳毅暉醫師說,主動脈支架置放是靠著支架的張力與主動脈壁間的摩擦力來固定,但因為血管壁的老化逐漸鬆弛,有時會出現支架位移、血液從支架縫隙內漏到瘤體等狀況,所以術後需要長期追蹤,以確定主動脈支架的穩定性。針對年輕的患者,一般會建議進行傳統開放式手術,做比較精確的縫合;至於年紀稍長的患者,因為通常還會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可能無法承受傷口相對較大的開放式手術,因此使用主動脈支架置放術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過去,部分患者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可能只有40%的患者符合解剖學的條件,能夠接受主動脈支架置放術;但隨著科技進步及更加多元的醫療器材發展,現在大約70~80 % 的病人皆可有相對應的治療措施。吳毅暉醫師說:「從術前規劃、術中仰賴醫療團隊的專業經驗、合作無間、加上良好的術後照護以及長期的隨訪追蹤,我們可以確保病人的長期療效,並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吳毅暉醫師分享:「曾經有病患是在89歲時主動脈瘤破裂而接受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術後恢復順利,活到90幾歲高齡。也有患者在70幾歲接受手術,已經追蹤了13、14年,到現在都還可以打高爾夫球。也有相當年輕的患者,因為罹患結締組織疾病而產生全身性的動脈瘤,我們分階段進行,從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到腹主動脈,一步一步地進行修補與支架手術。這些都是現代醫療技術進步,讓大家看到的成果。」需要接受腹主動脈瘤篩檢嗎?吳毅暉醫師提醒,如果有主動脈瘤的病史,建議不要舉重物,因為舉重物可能讓血壓在短時間內從120 mmHg衝高到180mmHg,這短短幾秒內血壓突然地起伏,很容易衝擊主動脈瘤而造成破裂。長期來說,血壓的控制非常重要,我們的心臟搏動每分鐘大約70下,一整天下來心臟跳動就超過10萬下,也就是說,主動脈瘤一天會被因為心臟跳動而被敲打超過10萬下,血壓分別為120mmHg與160mmHg的風險高低就有相當大的差別。腹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大於60歲、男性、抽菸及家族病史等。吳毅暉醫師叮嚀,根據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建議, 65歲以上、曾經抽菸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及女性,建議應該至少要做過一次腹部超音波腹主動脈瘤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主動脈瘤破裂。(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吃東西卡卡竟食道癌三期 食道支架改善進食

吃東西卡卡竟食道癌三期 食道支架改善進食#支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藝人謝金燕日前吃飯吞嚥時出現莫名異物感,就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一名50歲吳姓婦人吃東西時總覺得喉嚨卡卡、聲音有點沙啞,以為也是胃食道逆流,聽信飲食可改善症狀,吃了好幾個月苦茶油拌麵線,但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嗆咳,就醫檢查驚見食道有顆8公分長、直徑2公分的大腫瘤,已是食道癌三期。營養師:苦茶油可改善胃食道逆流無醫學實證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洪弘昌表示,腫瘤在患者胸段上三分之一處,由於屬於晚期、腫瘤過大已擴散到淋巴無法立即手術,若食物難下嚥,加上化放療所引起的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會導致身體虛弱,患者恐難忍受持續治療。因此在食道腫瘤壓迫處放置支架,撐開腫瘤、緩解食道狹窄,改善進食能力。洪弘昌指出,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等到症狀明顯,如喉嚨異物感、吞嚥疼痛、困難、上腹部灼熱感、體重驟減、聲音沙啞等,大多已是食道癌晚期。裝設食道支架可增進營養攝取,患者才有體力去面對化療,食道支架不會影響患者外觀。該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麵線是澱粉類,醣類食物進入身體後,會轉換為酸性物質,對改善胃食道逆流並沒有太大關連,苦茶油性雖溫和,但臨床上無醫學實證可以改善胃食道逆流,提醒民眾應把飲食當輔助,胃疾患者仍需就醫診療。少吃醃製、煙燻食品 避免刺激性食物戒菸檳酒要保護食道,預防食道癌,洪弘昌提醒,應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例如醃製、煙燻類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包含戒菸酒檳榔,搭配均衡飲食加上適度運動,若常暴露在上述危險因子中,應定期安排相關健檢,若出現不適症狀請盡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心臟裝支架菸照抽 出院3個月猝死

心臟裝支架菸照抽 出院3個月猝死#支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千萬不要以為裝了支架就可解決心血管狹窄!80歲的粘姓老翁半年前才在冠狀動脈裝了4支支架,但他卻挑藥吃,沒有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造成支架內血管再狹窄後血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後才撿回一條命;68歲的陳姓男子可就沒那麼幸運了,裝了3支支架仍沒戒菸,3個月後也是支架內再狹窄,心肌梗塞猝死在農田。 不是裝支架就安了!不遠離危險因子可能再狹窄衛福部彰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指出,有些心臟病患以為裝了支架,就已經克服心血管狹窄的問題,這樣想就錯了!如果不能遠離抽菸、三高等危險因子,或不按時服藥控制,都可能「支架內再狹窄」,引發血栓危機。 王彥翔表示,80歲粘先生半年前因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左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放置了4支支架,不料前陣子又出現胸悶不適等症狀送急診,經緊急心導管發現是支架內血栓,也就是半年前裝的其中1支支架內再狹窄,造成血栓急性心肌梗塞,經「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成型術」緊急處置後才撿回一命。 粘先生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服用非常多種藥物,他對藥物順從性不佳,常常會挑選自己喜歡吃的藥物來吃,自己覺得心血管疾病已經好了,就不吃抗血小板的藥,這和發生血栓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王彥翔跟家屬溝通,強烈建議要好好服藥,若是擔心藥物過多,可至整合門診做藥物整合。 術後1年須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預防血栓形成王彥翔指出,血管支架是外來物,較容易形成血栓或阻塞,患者在術後半年、甚至術後1年都必須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另一起遺憾的個案陳先生,他因心肌梗塞就醫,心導管手術裝了3支支架,回復原本健壯的身體狀況,殊不知裝了支架的血管如果再狹窄,引起血栓是一瞬間且危及生命的事,他術後仍舊抽菸如常,3個月後倒臥於農田猝死,死因是支架內形成急性血栓,引起再一次的急性心肌梗塞,來不及搶救。 王彥翔表示,支架分為一般金屬支架及藥物支架,一般金屬支架的再狹窄率為20%至30%,而藥物支架的再狹窄率約為5%,不論選擇何種支架,千萬不能輕忽藥物順從的重要性,更不能認為放置支架後就可以不忌口的飲食,甚至不戒菸,從以上兩起案例,說明了放置支架的血管還是可能再狹窄,甚至產生血栓,裝了支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不慎。

心肌梗塞急開刀 心臟支架怎麼選?

心肌梗塞急開刀 心臟支架怎麼選?#支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少人曾經面臨要幫自己或家人選擇心臟血管支架的時刻,在心肌梗塞緊急手術時,很多人往往沒有足夠時間消化醫師給的資訊,錯過做出更好的選擇的機會。避免面對突然情況難以決定,不妨先了解致病原因以及心臟支架的特點。抽菸、三高是動脈硬化危險因子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俊毅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心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第2名,僅次於惡性腫瘤。所幸科技與醫學的進步,使許多疾病出現治療的新選擇,心臟血管支架就在近20年有顯著進步與改善,塗藥支架已發展到第2代甚至更新型。心臟血管(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肌肉細胞血液與養分,隨著年齡增長與危險因子暴露,如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會出現粥狀動脈硬化,血管壁出現不正常斑塊而影響血流,心肌細胞會出現缺血性的症狀。症狀包含運動與使力造成胸悶胸痛的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塗藥心臟血管支架 減少支架再狹窄現有治療除了控制危險因子外,病人如果持續有缺血性症狀,需考慮使用心臟血管支架。心臟血管支架有傳統的裸金屬支架與在傳統支架外塗上特殊藥劑的塗藥支架,塗藥支架上的特殊藥物可將傳統支架的再狹窄問題從原本的20%降至3至8%,有效減少病人需要再次接受心導管處理支架再狹窄問題的風險。吳俊毅醫師表示,心肌梗塞、糖尿病、腎臟病與複雜血管病灶的病人,塗藥支架明顯優於傳統裸金屬支架。新一代的塗藥支架更改善第一代塗藥支架的缺點與問題。然而塗藥支架依然有其限制,接受支架置入術後的病人仍需要定期追蹤並且確實服藥。在醫師與病患的配合下,新一代塗藥支架是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

冠心症治療無差異?研究:支架效果與吃藥相同

冠心症治療無差異?研究:支架效果與吃藥相同#支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形態、飲食習慣的改變,罹患冠心症的人越來越多,雖然透過心導管檢查、氣球擴張術及支架放置等手術,可及時挽救生命,減少併發症機率,但對於患者來說,到底要不要放支架?亦或者該怎麼治療,仍是一大難題。血液回流心臟導致狹窄 是造成冠心症的主因根據衛福部102年國人死因統計指出,每年有高達1萬7千多人死於心臟疾病,僅次於惡性腫瘤,對此,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洪崇烈醫師表示,冠心症是主要是因供應血液回到心臟的動脈,變得狹窄或阻塞,使得心臟局部缺血,導致心絞痛、呼吸急促、上肢疼痛、盜汗、嘔吐等症狀出現。一旦心臟動脈完全被堵塞,將導致心臟病發作或造成心臟組織損壞,臨床表現常為穩定心絞痛、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因性猝死。患者支架、手術治療效果 竟與吃藥相同然而,過去在國外曾有研究發現,罹患冠心症並接受心臟支架或接受繞道手術者,5年後的健康狀況,竟與純吃藥者差不多,因此,為了解對於全球因罹患冠狀動脈狹窄,而導致心肌缺血的病人在臨床上最佳的治療方針,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出資、紐約大學主導,將針對冠心症病人的藥物治療,及介入性常規治療療效做比較,進行國際性研究計畫,全球將有30多個國家、近400家不同醫療機構,預計8,000名患者將參與其中。而國內則是找上馬偕紀念醫院來進行臨床研究,對此洪崇烈醫師表示,此計畫預計從今年開始追蹤四年,未來預估在2018年時成果將會出爐。

心臟支架大阻塞 老翁胸悶、呼吸困難

心臟支架大阻塞 老翁胸悶、呼吸困難#支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有位74歲的老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卻長年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所擾,已前後共放置4根血管支架,但月前因胸悶、呼吸困難求診,才發現原來他的冠狀動脈嚴重阻塞,且連之前置放的支架也不能倖免,還合併主動脈瓣膜逆流,好在透過冠狀動脈繞道併行瓣膜置換的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已成功出院。冠狀動脈心臟病為退化性疾病 與吸菸、高血脂有關雙和醫院心臟外科翁啟峰醫師表示,患者的三條主要冠狀動脈均有阻塞、狹窄的情形,且曾放置的支架仍再度堵塞,是少數對支架適應性不良者,因此,該手術透過摘取其他身體部位替代血管,例如:胸骨後、前臂及腿部的血管,為比較可行的做法。此外醫師也提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遺傳、吸菸、高血脂及生活習慣不良,導致血脂肪堆積過多所引起,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及高血脂的藥物控制,幫助民眾預防勝於治療,降低所有危險因子的產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