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時鐘

十大死因癌症蟬連39年榜首 癌症時鐘慢3秒

十大死因癌症蟬連39年榜首 癌症時鐘慢3秒#癌症時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公布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11年來首次出現死亡人數及死亡率負成長,癌症已連續第39年高居國人死因榜首,共奪走5萬161人,比前一年略減,每10分30秒有1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死亡時鐘慢了3秒;肺炎死亡率降近1成,顯見防疫有成。2020年國人死亡人數17萬3067人,較前一年減少2357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733.9人,下降1.3%;以世衛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的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90.8人,下降4.3%。去年國人齊心防疫 死亡人數及死亡率首度負成長依死亡率排序,109年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前一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8名升至第7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降為第8名。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長期而言,死亡人數與死亡率隨人口數增加及老化程度遞增,一向呈增加趨勢,不過去年國人齊心防疫,為近11年、除了2016年霸王寒流災害外,首次反轉為負成長。且死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炎的減幅也都因為防疫的關係,大幅下降約1成。 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4676人,占總死亡人數77.8%,與前一年相較,2020年以高血壓性疾病(+7.2%)、糖尿病(+3.2%)、心臟疾病(+3.0%)死亡人數增加較多;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2%)、肺炎(-9.5%)減幅較大。  青少年死因事故傷害居冠 25至44歲主因為癌症與自殺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占總死亡人數29.0%,死亡率每十萬人口212.7人,較2019年下降0.1%,為自2009年以來首次反增為減;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7.3人,亦下降3.3%。  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就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兩名。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12年居首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12年居首#癌症時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與前一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一人罹癌,且新發癌症人數達11萬1600多人,較2016年增加近6千人,雙雙創下紀錄。專家預估,在人口老化、不健康生活型態影響下,台灣新增罹癌人數將持續上升。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連續12年位居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之首,2017年新增1萬6408名大腸癌患者,其次為肺癌的1萬4282人、乳癌1萬3965人、肝癌1萬1225人,這四種癌症年增患者均超過萬人。每4分42秒就有一人罹癌2017年國人10大癌症排名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食道癌,順位大致與2016年排名相同,唯一差別是皮膚癌和胃癌順序互換。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癌症時鐘愈走愈快,2014年每5分6秒新增一人罹癌。2015年快了6秒,為每5分鐘一人罹癌,2016年僅快了2秒,癌症時鐘來到4分58秒,到了2017年,竟快轉16秒,與前一年相較,新增確診人數達5852人,為前一年的八倍,女性乳癌、大腸癌是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的兩種癌症。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2017年每10萬人中,305.4人罹癌,較2016年增加8.7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及食道癌發生率呈增加趨勢。癌症死亡率連7年下降2017年確診罹癌者比前一年增加近6千人,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表示,發生人數變多,不一定是壞事,進一步分析確診者期別,早期確診比率上升,原因為成人四癌篩檢數提升;因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發生率增加,但癌症死亡率卻連七年下降。2017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6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其中以甲狀腺癌患者平均年齡最低,中位數為50歲,其次為乳癌55歲、口腔癌57歲、食道癌58歲。男性罹食道癌為女性14倍在罹癌類別上,男女有別,其中以食道癌比率最為懸殊,男性為女性的14.2倍,其次為口腔癌,男性標準化發生率為女性的10.07倍,原因在於男性抽菸、喝酒、吃檳榔的比率遠高於女性。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這在預料之中,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抽菸、熬夜、肥胖、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長期下來,勢必增加罹癌風險。

癌症時鐘再度快轉!母親「結」提早來?

癌症時鐘再度快轉!母親「結」提早來?#癌症時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月母親節前夕,婦女癌症議題備受重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101年癌症新發生人數為9萬6,694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2歲,但發生人數卻較100年增加4,012人,且癌症時鐘持續快轉,101年每5分鐘26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14秒。台灣婦癌醫學會屠乃方醫師指出,以101年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中,常見的婦女癌症別,包含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皆有上榜,其中乳癌與子宮體癌發生率相較101年仍有上升趨勢。子宮頸癌由於長期推廣6分鐘護一生之抹片檢查,提高早期發現早期治癒,降低發展為侵襲癌的比例。而卵巢癌早期發現不易,發現時多已是第3、4期,過去僅有化療可選擇,多數患者陷入治療瓶頸,直到最近衛福部核准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才有了新突破,但健保仍尚未給付。         以乳癌為例,愈早發現治療成效愈好,反之,治療相對辛苦。台灣乳房醫學會黃俊升醫師表示,只要早期治療,並且藉由使用化療或標靶藥物等精銳的武器派上用場,一舉殲滅癌細胞,對於未復發轉移的病患來說,多數都可以安然度過化療的過程。即使需要手術治療,也只需局部切除,少數需要化學治療者,則需3~6個月療程即可,在醫療人員協助下,降低整體治療副作用,使病患未來有機會重返職場,但遺憾的是,衛生主管單位常忽略癌友可以得到更好的無病存活率,及重返職場後將對社會帶來的貢獻。面對罹癌人口不斷增加,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醫師則說,癌友對於醫療的需求,身為第一線腫瘤治療臨床醫師的感受非常深刻。然而,二代健保實施後,衛生主管單位對於新藥審查的速度冗長,遠超過病患對新藥的期待,以目前新藥審查「慢速」的情形,對於罹癌者的「公平性」是可再討論的。要想提升醫療品質,不僅要醫病共創雙贏,更要做到政府加入的「三贏」。                 最後,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高尚志表示,醫藥科技進步,各種抗癌新藥陸續問市,使得很多以往只能接受保守性治療的病患,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與病情控制。然而,面對新藥費用較高,政府無法全面給付的問題,除了衛生主管單位與醫藥界應思考與提出解決方案,像是適時提高保費或許也是必要的考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