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變

全球首創!台大靠「AI」抓早期胰臟癌:精準度達9成、1分鐘揪超小癌兆

全球首創!台大靠「AI」抓早期胰臟癌:精準度達9成、1分鐘揪超小癌兆#癌前病變

胰臟癌早期幾乎無症狀,容易錯失治療時機,加上發病後轉移快、治癒率低,5年存活率僅10%,有「癌王」之稱。不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指出,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還未擴散時就診斷胰臟癌,治癒率可高達8成,並研發出世界首創的胰臟癌人工智慧電腦斷層診斷輔助系統,精準診斷早期胰臟癌達9成。

怕痛不敢做大腸鏡?無痛大腸鏡減低篩檢壓力

怕痛不敢做大腸鏡?無痛大腸鏡減低篩檢壓力#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南一名45歲張姓男子,因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平常也喜歡吃油炸燒烤類食物,有次在公司健檢發現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張男趕緊到醫院就診,當醫師提到要做大腸鏡時,張男有些畏懼,認為檢查過程會相當疼痛,最後以灌水式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有一顆1.8公分的大瘜肉,經內視鏡水下黏膜切除術將瘜肉移除,病理組織顯示為絨毛狀腺瘤,張男慶幸自己提早檢查及接受治療,避免日後癌化風險。過度肥胖、氣喘、孕婦不宜做無痛大腸鏡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讓大腸鏡篩檢受到重視,不過民眾往往聽聞大腸鏡檢查時,第一直覺反應就是「怕痛」,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宿鴻說,近年隨著技術突破和儀器進展,無痛大腸鏡成為另一種新的選擇。王宿鴻表示,近年來透過軸保持短縮法、灌水式大腸鏡及不形成套環式的大腸鏡前進法等技術,可減少民眾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的不適,而無痛大腸鏡也是另一種新選擇,但需經麻醉專科醫師評估麻醉風險,部分過度肥胖、嚴重氣喘、孕婦等民眾較不宜做無痛大腸鏡。疫情影響癌篩意願 醫籲控制穩定後速安排王宿鴻指出,過去這一年因疫情影響,降低民眾就醫癌症篩檢的意願,去年度約有2355位民眾進行自費的無痛大腸鏡檢查,需提醒民眾,大腸瘜肉和癌前病變的變化是不會停止,待疫情控制穩定後,需盡快接受篩檢和檢查。

頭冒紅疹誤當濕疹 拖數年竟是癌前病變

頭冒紅疹誤當濕疹 拖數年竟是癌前病變#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68歲白人男性頭頂上原有數十個微癢的紅色皮疹,起初以為只是一般濕疹,自行買藥擦都不見好轉,近年來皮疹逐漸擴大為粗糙鱗屑不規則的灰色斑塊,因而至皮膚科門診求診,經切片檢查證實為日光性角化症。因病灶數量多、範圍大,且腫瘤邊緣界線也不清楚,經與醫師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光動力療法」,經過兩次治療後,病灶明顯改善,恢復以往健康的皮膚。  日光性角化症與長期曝曬有關 患部僅輕微搔癢感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何翊芯指出,日光性角化症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前病變,好發在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與長期陽光曝曬有關,在歐美、澳洲等西方國家,相當常見。病灶好發在頭頸部、顏面、前臂及手背。外觀通常是紅色不規則底斑,表面粗糙或角化異常,鱗屑厚且不易剝離。患部大多無症狀,或合併輕微搔癢感。 日光角化症的病灶如果不處理,日後可能會轉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因其有惡性化的可能,應當積極治療。傳統上常見治療為冷凍,電燒,汽化雷射或手術切除等。然而對於身體多處皮膚癌前病灶、病灶範圍較大、病灶邊界不清楚、不容易治療的部位或無法配合傳統手術,現在已有更新的光動力療法。光動力療法可選擇性殺死癌細胞 對正常細胞傷害小光動力療法就是在病灶塗上感光藥物,需在遮蔽光線下,等藥物累積在腫瘤內足夠的時間(約2~3小時),再經醫師利用伍氏燈確認病灶確實吸收感光藥物而發出螢光後,再進入照光階段,以特定波長光線照射病灶來激發感光藥物,透過氧分子參與及伴隨光化學反應,產生對細胞有毒性的單態氧、自由基來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效果。光動力療法優點在於能選擇性殺死癌細胞,對正常組織細胞傷害小,副作用也較輕微,包括光敏感、局部紅腫、患部搔癢燒灼感或暫時性的色素變化等。通常不用住院及麻醉,治療侵犯性低,治療當天可立刻回復正常作息,也不會留下明顯傷疤。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驚見食道癌前病變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驚見食道癌前病變#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男子覺得「火燒心」看醫生,檢查後竟有食道癌前病變!一名62歲男子20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經檢查發現,男子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此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胃食道逆流致癌分四部曲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而最終可能產生食道腺癌。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翁銘指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在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在胃酸反覆刺激食道下端黏膜,使黏膜細胞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而容易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而增加了食道腺癌的風險。針對巴瑞特食道腺癌前病變治療,翁銘醫師表示,一般在分化良好的病灶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至於像男子的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目前可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此術式的優點為不須切除食道且併發症較少。內視鏡燒灼術 可避免食道穿孔或狹窄「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是把食道表皮燒灼深度控制於0.1公分內,除可根除食道黏膜病變細胞,也較不易出現因傷口過深而產生「食道穿孔」或「術後食道狹窄」的併發症。翁銘說,此外,對於台灣常見的食道鱗狀上皮癌的癌前病變,「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也有良好的效果。翁銘醫師指出,在胃鏡檢查下約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像此例患者巴瑞特食道長達10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相當罕見。患者接受最新的食道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至今一年半的追蹤巴瑞特食道病變無復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在藥物控制下獲得改善。食道腺癌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不同於食道鱗狀上皮癌,食道腺癌的患者通常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但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翁銘醫師提醒民眾,除了藥物及手術外,調整生活習慣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第一步,重要措施包含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減重及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

活動/子宮頸癌篩檢您做對了嗎?

活動/子宮頸癌篩檢您做對了嗎?#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以為沒有性生活就不需要做抹片檢查!不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恐會喪失及早發現子宮頸癌的先機!一名55歲的婦女曾有2次的剖腹產經驗,加上覺得檢查麻煩從來都沒做過一次抹片檢查。沒想到第一次作抹片檢查病理報告發現是原位癌(癌前病變)!免費四癌篩檢 預防早期癌症烏日林新醫院產科主任凌大維強調,子宮頸癌其實是可預防的疾病,尤其台灣子宮頸癌預防政策早在民國84年開始就推動,鼓勵婦女朋友接受子宮頸癌篩檢,更打出「6分鐘護一生」的口號,讓子宮頸抹片檢查從實施第一年9.7%的普及率逐年提升,近年來,在國民健康署與縣市衛生局的大力推動免費四癌篩檢下,讓許多婦女朋友可以藉著早期篩檢,來早期發生癌症。子宮頸癌為女性婦癌不容忽視的頭號殺手,女性好發年齡層為45歲以上,凌大維主任表示,若女性朋友有早婚、年經輕輕發生性行為、多重性伴侶者,恐是子宮頸癌的高風險族群;若是出現陰道異常出血、分泌物變多、腹部疼痛或下體搔癢的症狀,要小心可能出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早期檢查出零期子宮頸癌 有100%的治癒率凌大維主任表示,只要女性朋友們每年都能接受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就能大大地增加檢出病灶的機會,臨床上更顯示子宮頸抹片篩檢,可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若早期檢查出零期子宮頸癌,有高達100%的治癒率,治療副作用少,如果持續忽視子宮頸癌的危害,癌細胞將持續增生,增加癌症惡化的機會。傳統的抹片篩檢仍為免費又簡單的防治方式,建議大家可至附近的醫療院所,諮詢合格的婦產科醫師,了解子宮頸癌防治的新觀念,就算是停經或是很少發生性行為的婦女,仍然要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另外,平時也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攝取足夠營養、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降低子宮頸癌對生命的威脅,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名稱:珍愛媽咪健康篩檢,子宮頸癌篩檢您做對了嗎?時間:5月6日星期六8:30~11: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

早期無症狀!癌篩揪出6萬多名癌前病變

早期無症狀!癌篩揪出6萬多名癌前病變#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般人聽到癌症總是聞之色變,自民國71年起,癌症即為國人死因第一位,國健署指出,政府提供的四癌篩檢具有國際實證,然而許多民眾卻因為「自覺健康」,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機會。103年有超過六萬多名無症狀的民眾,透過免費的篩檢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經治療後挽回寶貴的生命。癌篩助發現早期癌 民眾怕麻煩不受檢國健署表示,在台灣經篩檢發現早期癌及癌前病變比例,子宮頸癌占97%、乳癌85%,口腔癌74%,大腸癌為89%,這四種癌症篩檢與非篩檢個案罹癌期別相比,篩檢發現的早期癌症比率高出30~50%以上。然而許多民眾因為怕麻煩,或是自覺身體健康,而不願意接受篩檢,像是台南的魏先生,本身雖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然而他覺得,除此之外身體一向健康,始終未接受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最後在醫護人員的勸說下,經篩檢驗出腸癌第1期。腸癌篩檢 每2人即有一人癌前病變根據國健署資料分析指出,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每2人即有1人為癌前病變,每22人就有1人確診為癌症;另外在子宮頸癌篩檢陽性個案,每2人即有1人為癌前病變,每6人就有1人確診為癌症,顯示篩檢準確度高,一旦篩出陽性,代表罹癌風險程度高。研究顯示,每2年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15~33%;35歲以上具菸酒習慣的男性,每3年做一次口腔黏膜目視檢查,可降低43%口腔癌死亡率;50~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1~34%;透過子宮頸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透過癌篩 降低民眾負擔根據癌症治療費用分析顯示,第一期的大腸癌病人第一年平均治療費用約為新台幣13.3萬元,相較於第四期癌症治療花費約48.9萬元節省許多,除了省錢更降低家庭負擔與身心壓力。國健署表示,希望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治療,大幅降低民眾與政府的醫療成本。

癌篩有功!1年抓出逾5萬人癌前病變

癌篩有功!1年抓出逾5萬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連續3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冠,為此,國健署自99年全面推廣四癌篩檢,同時協助各級醫院建置友善的癌症篩檢作業流程,包含資訊系統自動提示、形塑主動關懷文化、提供衛教資訊等。統計指出,103年全國四項癌症篩檢共服務523萬人,當中發現逾5萬名癌前病變,及超過1萬名癌症個案。癌篩增2 成 減少後端醫療費用支出國健署指出,根據資料數據,92%的民眾每年至少會使用健保卡看一次病,建立醫院主動癌症篩檢服務,將是最符合篩檢效率的方法。醫院103年的四癌篩檢量,比98年成長超過2倍以上,這些民眾在醫院協助下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發揮了醫院更積極的救人使命。邱淑媞署長表示,過去醫院強調醫療,自從推動癌症篩檢後,醫院開始改變重治療、輕預防的文化。醫護人員能主動與病友、家屬接觸,並且鼓勵、勸導民眾接受癌症篩檢,確實做到了上醫治未病的功能,同時減少後端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更大大減少了民眾的生命損害。醫院主動關懷 自助助人守護全人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103年的資料顯示,每54位接受篩檢個案,就有1位是癌前病變或確診癌症個案,比率可說非常高,透過第一線與病患接觸的醫護人員、志工及院內員工主動提醒、貼心叮嚀,民眾就可能搶得治療先機。像是台南新樓醫院某位醫師,平常並無腸胃道相關疾病,在醫院主動通知及安排下,接受了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立即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一顆0.4公分瘜肉並予以切除,其病理檢查結果確認為腺瘤。該名醫師表示現在他都用自己親身經驗鼓勵就診民眾參加篩檢,自助且能助人。另外,彰化基督教醫院在每位員工生日時提供免費健康檢查,陳姓護理師應用這個機會參加乳癌篩檢,發現乳房有鈣化點,原本也不以為意,沒想到進一步檢查下,結果發現原位癌,目前已完成所有治療,回到醫院工作崗位,她說去年的生日就是她的新生,她也會珍惜自己的生命經驗,鼓勵民眾參與篩檢。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癌前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灣消化醫學會今日發布一項長達10年的監測研究結果,發現「癌症事前篩檢」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的風險,其中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10%,且有做篩檢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大腸癌,可惜的是,目前的篩檢率僅33%,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有做真的有保佑」!學界跟政府共同呼籲50-74歲的民眾把握每2年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免費篩檢服務。台灣消化醫學會副秘書長暨台大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醫師表示,癌症的死亡率可以經由一項方式(篩檢)顯著減少,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提高大腸直腸篩檢率需要更多人一同推廣;目前大腸直腸癌已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是死因第3位,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且不同期別的存活率更是不一,越晚期發現,存活率越低,如0-1期大腸直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而第3期才發現者存活率僅56.9%。篩檢率、參與率高 死亡率就降低 邱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指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每多1%,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則降3%,因此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向,民眾的篩檢率、參與率越高,越能降低罹患風險。除此之外,篩檢的好處不僅有明顯較佳的存活率外,還能盡早發現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如息肉、腺瘤需要5-10年的病程演變為大腸癌,所以提早發現切除息肉與治療,能減少發生不可逆的風險。採樣方便、採檢過程簡單、敏感度高 有效篩出高危險群目前「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敏感度高達8成,但仍有些腺瘤(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可能因為只有輕微出血,未被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到,因此唯有藉由2年1次的反覆篩檢才能避免重要的病灶被遺漏;可惜的是,約有3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因種種原因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錯失治療契機。針對民眾調查沒有意願進一步做大腸鏡篩檢的原因,最主要是過於忙碌,且接受大腸鏡篩檢過程容易產生不適、疼痛,有時甚至需要麻醉,更是排斥的因素;而有些民眾是根本不知道篩檢的重要,因此更需要政府部門和消化醫學界通力合作,提倡篩檢的重要性,造福國人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