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別忽略:身體恐已出問題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別忽略:身體恐已出問題#流汗

夏天是個容易流汗的季節,就算不動都會出汗。一般來說,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出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但出汗過多可能就是身體出狀況。這次《優活建康網》整理流汗的相關問題,包括流汗原因、流汗好處、汗液味道重、多汗改善等,讓你這個夏天擺脫流汗困擾。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流汗

夏天熱浪來襲,一到戶外就熱汗淋漓、渾身濕透、黏答答,但你知道流汗也能看出身體健不健康嗎?中醫師指出,「汗液」其實是中醫用來評估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以下解答「5種出汗型態」,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樣的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醫師也特別提醒,小心若常大汗淋漓如雨下,有可能不利於健康!

汗流太多加重心臟負擔 中醫傳授護心秘訣

汗流太多加重心臟負擔 中醫傳授護心秘訣#流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節氣進入夏至,代表進入炎熱的夏日,天氣逐漸轉熱,溫度節節升高,只要離開冷氣房走動一下就滿身大汗,但流太多汗,小心可能引起「心氣虛」。中醫觀點「汗為心之液」,汗屬於心臟的液體,若是流太多汗,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在炎炎夏日更是要注重養心。流汗散發「心之液」 補充水分就是補元氣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指出,在中醫理論中,心臟屬於五行中的火,火又屬熱,而夏天氣溫高又熱,兩熱之間相剋,流了過多的汗,就會過度消耗心氣,使心氣虛弱出現心跳快、喘、疲倦等心臟不舒服症狀,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因為天氣變熱,血管也較冬天寒冷時舒張,陳中奎提醒,高血壓患者應注意血壓的變化,若是吃了控制血壓的藥物,血壓下降太快而引起低血壓頭暈,須盡速就診向心臟科醫師反應。「補充水分很重要!」陳中奎表示,天氣炎熱流汗也散發了水分也就是「心之液」,隨時補充水分也是補充元氣的一種方式,飲用溫的、常溫的水皆可,不建議飲用冰涼的水,以避免邪氣入侵,因為溫度升高,人體毛細孔打開,就容易讓邪氣進入人體,包含風邪、暑邪等,容易導致感冒或中暑。按壓位於手部的少府穴、尺澤穴降心火另外,不只要多補充水分、流汗時要盡速擦乾,若是天氣炎熱,盡量避免外出,不得已必須外出時,也要做好防曬措施,避免邪氣影響到身體;若是汗水流失過多,可以補充一些稀釋的電解質;戶外活動出現頭暈、想吐等症狀,應儘快找樹下或陰影處避暑,也不要因為炎熱而往冷氣房內衝,小心冷熱交替下引起中暑。如果汗流太多,心臟不舒服,按壓位於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來降心火或手軸內側的「尺澤穴」,若是疲倦感重,可以按摩膝蓋外側附近的「足三里穴」來補氣;另外,熱到想吃涼飲消暑,建議可在中午時分吃點西瓜,但不宜過多,或飲用蓮子薏仁湯、薏仁綠豆湯等,都是天熱降暑的好選擇。

流汗好處多 竟能釋放抗菌物質

流汗好處多 竟能釋放抗菌物質#流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心靈的健康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負面的心理狀態真的該為身體疾病負責嗎?還是先前早已存在的疾病導致不好的心理狀態?那運動又該如何解釋呢?久坐的生活型態,究竟是負面情緒(或精神狀態)的因還是果?流汗可排出體內神經化學毒素「規律運動」是預防癌症最有利的武器,主要原因是:運動讓身體流汗,而流汗是身體排毒的重要方式之一。這些毒素除了潛在的致癌性,還會直接影響腦神經化學,改變思考及接收外界訊息的方式。像是「意識模糊症」和「記憶消退」的狀況,也包含許多更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癡呆症,已逐漸和長存的內在毒素連結,若化學毒素持續留在體內,沒有隨汗水而排除體外的話,最終將導致疾病。身體有兩種不同的汗腺—遍及全身的「外分泌汗腺」,和只存在於頭皮、腋下及生殖部位的「內分泌汗腺」。你身上約三百萬條的汗腺能幫助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增加體溫,或許,更重要的是「排毒」。流汗還能釋放抗菌物質 抑制皮膚維生素流汗也能釋放出抗菌物質,像是能抑制皮膚上的微生物和幫助預防皮膚感染的天然抗菌素。流汗的確是身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這也是為什麼你需要它規律的幫助身體保持清潔和不生病。一篇發表在《環境與公共衛生》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長久觀察下來,流汗能促進健康,不只是透過運動,一些足以產生熱度的行為,同樣也能促進健康,例如:羅馬浴、原住民汗屋、斯堪地那維亞桑拿(乾熱、相對溼度介於四十%到六十%),以及土耳其浴(有蒸氣的)。」、「有趣的是,流汗不只能加速有毒物質排出,還可能會增加不同毒素的排出⋯⋯尤其是特別持久的阻燃劑和酚甲烷。」(本文摘自/癌症的真相/方智出版)

出汗流失礦物質 這樣補充就對了!

出汗流失礦物質 這樣補充就對了!#流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鈣,出汗越多流失越多/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且最主要的礦物質,含量約1200公克,其中的98%與磷酸結合儲存於骨頭中、1%形成牙齒,其餘則以離子或與蛋白質結合來調節人體內之代謝。從事慢跑或馬拉松運動,若鈣的攝取不足,會容易發生鈣的代謝障礙,且因為攝取大量的蛋白質與激烈運動,有較多的鈣質會從尿液中排出,尤其出汗越多時,鈣的流失越多,因此每日的需求量以1000mg(約一般成人的1.5倍)為宜。2) ​磷,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磷為含量次於鈣之礦物質,約占人體重量的1%,大多存於骨骼牙齒中。建議鈣與磷攝取量比例為1:1。3) ​鎂,缺乏時容易抽筋/鎂是一個被過分低估的重要營養素,其實我們的骨骼與牙齒中都含有鎂,它能調控體內脂肪、蛋白質與醣類的代謝,也參與能量轉移。耐力型運動中,血漿中往往會有較低的鎂,如果鎂的濃度接近缺乏邊緣,可能會降低能量代謝,導致疲勞感,甚至造成肌肉痙攣(抽筋)。4) ​鉀,運動結束後適時補充/人體中的鉀含量約250公克,也是細胞的必要成分。鉀與肝醣一起儲存在肌纖維中,運動時肌肉收縮,肝醣分解會增加鉀從肌肉細胞的釋出,造成血漿鉀濃度上升。當運動強度持續增大時,細胞內的鉀明顯減少,此為運動疲勞的原因之一。由於運動中鉀的需求量不會上升,所以不需額外補充,但運動結束後,肌肉進行快速且大量的的肝醣合成時,適當的鉀補充是有幫助的。一般馬拉松之長途競賽結束後,攝取香蕉不僅可以補充醣類,也可以提供足量的鉀。5) ​鈉,可以避免中暑/長途慢跑而流汗,會造成體液損失,而1000CC的汗約有2至3公克鈉。跑步的環境過熱時,可能會造成急性或慢性的鈉流失,引起中暑或急性抽筋,因此運動時,必須補充鈉。中暑或抽筋輕症者,可給予0.1%氯化鈉電解質的口服液;重症者,則靜脈注射0.45%氯化鈉。6) 微量元素,鐵最重要/鐵、銅、鋅、鉻、硒、氟等微量元素又稱為微量礦物質,因為在體內含量極少,卻又是維持身體機能的極少量金屬離子。一般自蔬菜水果穀類中,可以獲取充分的微量元素。鐵的需求量對耐力型運動者特別重要,要注意補充。Q. 健康檢查說我鈣質些許流失,並建議我多喝豆漿。為何不是多喝牛奶而是喝豆漿呢? 何者的鈣質含量較高?牛奶含有較多鈣質與豐富蛋白質,但豆漿也有能促進鈣質吸收的營養素,且其卵磷脂含量又比牛奶豐富許多。然而,1杯牛奶的鈣質含量相當10杯豆漿,因此牛奶還是補充鈣質最有效率的食物。不過,豆漿含有大豆異黃酮等植物性雌激素,可促進骨質再吸收、預防疏鬆。建議1天攝取1至2杯無糖豆漿(每杯250CC)為限。(本文摘自/這樣吃,體能回到20歲/大是文化) 

吃空氣也胖?改善水腫就這樣吃

吃空氣也胖?改善水腫就這樣吃#流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痰飲型體質的人,無法自行調解體內水分,所以很容易水腫。此外,氣虛型、陽虛型者,也很常在梅雨季或夏天尾聲產生水腫問題。和許多肥胖者面對的問題一樣,平時多運動、流汗後有利水分排出,絕對是消除水腫的不二法門;此外,多攝取可幫助排水及溫熱身體、蒸發水分的食材,也有利改善水腫狀況。中醫醫學上,把身體聚集過多物質的狀況稱為「痰濕」,其中屬於發炎產物或是容易產生發炎因子的物質,稱為「痰」(與喉嚨裡的痰不同);其他因量多而無法被身體利用的水分則稱「濕」、「飲」。因此肥胖的人,多屬於痰濕或痰飲體質。菇類含亞麻油酸 是必需脂肪酸的最佳來源針對痰濕或痰飲的水腫問題,我設計了一道「香菇白蘿蔔排毒煮物」,可以清除腸胃道廢物。菇類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Beta-葡聚糖、雜聚糖和幾丁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屬高營養、低熱量的食物,是非常優良的健康素材。此外,菇類的脂肪含量相當低,其中主要組成為亞麻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的最佳來源。另外,在維生素方面,菇類含量豐富,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菸鹼酸、生物素和維生素C。此外,新鮮菇類經由日照或紫外線照射,便會將內含的麥角固醇(ergosterol)轉化為維生素D2,有利人體對鐵質及鈣質吸收。菇類妙用多 能抗發炎、降血糖、膽固醇 近期研究更指出,菇類無論是子實體或是菌絲體,都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可用來抗腫瘤、增強免疫、抗發炎、降血糖、降血壓、降膽固醇、抗血栓和抗愛滋病毒等作用。菇類不僅營養價值高,本身口感也很好,某些菇類(猴頭菇)更因口感與肉品相似,還可用來加入素食餐中取代肉類。最後,和豆類食品一樣,很多病人會問我:「痛風病患者也可以多吃菇類嗎?」其實日本最新研究已證實蔬菜、植物類的普林成分和痛風並無關連(而是海鮮)。無論是健康的人或痛風患者,攝取豆類、菇類食品,其尿酸的排泄量並無顯著不同,排泄量也並未增加。做好體重管理、多喝水、吃含抗發炎成分的水果(如櫻桃)、鹼性食品,也能預防痛風。(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