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奶

台灣母奶寶寶 8成維生素D不足

台灣母奶寶寶 8成維生素D不足#母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喝母奶寶寶、或每日配方奶量不足1000cc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 IU。讓許多人感到疑惑,母奶不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物嗎,為什麼還要添加維生素D?台灣母奶寶寶 8成以上維生素D不足2008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奶寶寶每日補充維生素D 400 IU,台灣兒科醫學會於2016年也仿效此建議,理由為維生素D對人體骨骼健康特別重要,以及台灣母奶寶寶8成以上維生素D不足,近年來有純母奶寶寶佝僂症的報告。還有母奶中維生素D含量偏低。郭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王莉惠說明,維生素D主要功用是增加鈣質吸收,促進骨骼強健。但後來發現,維生素D的作用不只如此。血中維生素D濃度過低者,易出現骨骼牙齒問題,如佝僂症、軟骨症、骨質疏鬆症、蛀牙、牙周病等。以及增加大腸癌、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風險,或是產生氣喘、濕疹等過敏症狀,還有心血管疾病、憂鬱、失智、不孕、早產、糖尿病、感染、自體免疫等其他問題。逾半數人維生素D不足 遵3點建議作用機轉和因果關係最明確的是在骨骼方面,補充維生素D確實能改善佝僂症、軟骨症及骨質疏鬆症。維生素D治療其他疾病的效果,尚無法下定論。台灣近來抽血報告顯示,19歲以上人民,61%男性及71%的女性維生素D低於標準,過半台灣人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醫師提供3點建議:1)適度曬太陽/現代人較少曬太陽,並且更注重美白及防曬,造成維生素D不足。適度地曬太陽有益身心健康,但過度曝曬可能有皮膚受損老化及皮膚癌的風險。日曬建議四肢或背部不擦防曬,每日接受溫和的陽光15至30分鐘,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2)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例如魚、強化奶、肝臟、蛋黃、菇類。3)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王莉惠醫師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別直接日曬,喝純母乳或每日配方奶量未達1000cc者,建議每日補充維生D口服滴劑400 IU。6個月以上的兒童可經由適度地曬太陽,或是食用富含維生素D飲食,或添加維生素D營養品來補充維生素D。

講座/爸媽教室

講座/爸媽教室#母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懵懵懂懂,有許多事情要煩惱,首先第一個面臨到的就是寶寶的營養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到底哺餵母乳對於母體及寶寶還有哪些好處呢?內容包含由護理師張美傜主講的「哺餵母乳的重要性及好處」,講座中也會教大家如何製作母乳手工皂,與市面上的沐浴乳不同,母乳手工皂無化學成分、不刺激的特性讓寶寶使用起來更安心。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爸媽踴躍參加。名稱:爸媽教室時間:2017年4月22日(六) 上午09:30 - 11:00地點:衛福部南投醫院二樓會議室(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洽詢:049-2231150#3298

「小敏」害長不高?小兒過敏迷思報你知

「小敏」害長不高?小兒過敏迷思報你知#母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哈啾!鼻水一直滴,我的孩子是不是遺傳到過敏性鼻炎?過敏是許多幼兒父母換季時的惡夢,不但有打不完的噴嚏,可能還會伴隨咳嗽不止,要如何預防小兒過敏,是許多家長的難題,坊間流傳許多過敏迷思,然而哪些是真正有效而實用的呢?荷爾蒙分泌受影響 可能影響到身高健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徐永明表示,現代藥物治療過敏多以吸入式的藥劑為主,由整體結果來看,過敏藥物對身高的影響不明顯,較容易影響過敏兒長不高,可能是由於過敏產生的排斥現象,讓睡眠品質不佳,除了夜咳之外,還有伴隨鼻塞的情形,兒童睡不好,荷爾蒙分泌就會受到影響,當然就可能因此影響到身高的發展。生產之後喝母奶 食物才會影響過敏徐永明醫師表示,較常聽到蝦蟹、甲殼類,可能會間接導致過敏,其實,堅果類或甲殼類對胎兒各方面影響其實不大,母體在懷孕期間,不需特別禁忌,應盡量攝取多元營養、均衡飲食,然而,生產之後當寶寶開始喝母奶,若身上開始出現過敏性皮膚炎,如異味性皮膚炎,哺餵母奶會有影響,媽媽就要停止攝取這類食物。打開除濕機就是最簡單的除蟎方法對於環境過敏,徐永明醫師也提醒,市售的除蟎吸塵器、寢具、化學藥品,成效不一,但他提醒,越潮濕室內黴菌增加,塵蟎增生容易,維持室內低濕度,打開除濕機就是最簡單的除蟎方法。病毒量低、種類單純 可給孩子一點訓練另外,家中一塵不染,像無塵室反倒對孩子不好,家裡環境可說是病毒量低、種類單純,對孩子來說家裡的病毒量不多不少,對孩子來講威脅不大,反而可以給他們一點訓練,對於提升免疫系統較不易過敏的說法,徐永明醫師表示,提升免疫系統其實更容易過敏,就像公共衛生做的越來越好,過敏曲線反而呈現上升趨勢一樣,想要提升免疫力,正常飲食、良好睡眠才是最好的方法。

新生兒骨折!母奶缺鈣惹禍

新生兒骨折!母奶缺鈣惹禍#母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宇是比預產期提早4個月報到的早產兒,因為肺部不成熟,加上反覆感染,一直住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某天護士發現小宇的左大腿比平常腫了一些,幫他換尿布碰到腳時也會一直掙扎,醫師幫小宇照了X光,發現小宇的左大腿竟然骨折了。少曬太陽 缺維他命D造成骨折抽血檢查發現小宇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造成的骨折,小宇的媽媽也在醫院工作,平常也少有機會曬太陽,抽血檢查發現媽媽維他命D也缺乏得很厲害,後來由骨科醫師幫小宇做了固定吊帶,小兒科醫師也開始幫他補充維他命D,小宇的骨折才慢慢痊癒。維他命D不足 頭骨軟化、骨頭變形成大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張毓珊表示,鈣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而維他命D最主要的功能在增加小腸對鈣的吸收,嚴重的維他命D不足會導致佝僂,也叫做軟骨症,典型的表現是頭骨軟化和下肢骨頭彎曲變形。母乳維他命D含量低 寶寶易缺乏張毓珊醫師指出,只靠母乳哺餵的新生兒是維他命D缺乏的高危險群,世界各地許多研究都發現懷孕婦女維他命D缺乏的比例很高,媽媽缺乏維他命D,透過胎盤傳給寶寶的維他命D少,加上母乳中的維他命D含量本來就不高,寶寶就有很高機會維他命D缺乏。目前已知紫外線暴露會增加皮膚癌的機會,而且越早直接曝曬太陽,日後得到皮膚癌的機會越高,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和皮膚科醫學會建議,6個月以下嬰幼兒應避免直接曝曬太陽,在戶外時也應穿著衣物和帽子遮蔽。

諾羅病毒肆虐 母奶可提高嬰兒免疫力

諾羅病毒肆虐 母奶可提高嬰兒免疫力#母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最近天氣不穩定,農曆連假即將來臨,民眾聚會互動頻繁,諾羅病毒所引起腹瀉病例恐會上升,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以降低疫情發生。 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因該病原所造成的群聚事件與飲食暴露關係密切,尤其群體共同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造成的污染。另,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 南投縣衛生局提醒:症狀會隨著感染部位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症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等。 因此預防方法為安全的食材來源、符合衛生條件的食品調理過程。飯前和便後應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注意居家環境衛生。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發病廚工請暫時停止從事餐飲工作與維持個人不生飲、不生食及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乳頭凹陷怎麼辦?!少女時期是關鍵

乳頭凹陷怎麼辦?!少女時期是關鍵#母奶

三十二歲的賴小姐終於生下寶寶,但是最近她卻有個難言之隱,因為想要哺餵母乳,這時她才發現過原本不以為意的凹陷乳頭,如今卻可能造成她無法分泌乳汁,該怎麼辦?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湯雅涵醫師指出,乳頭凹陷是婦女常見的問題,可以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乳頭的凹陷可發生在單側或雙側,但一般為雙側性。第一級的乳頭凹陷,乳頭可輕易拉出,拉出後可保持豎立狀;第二級,乳頭可拉出但不是很容易拉出,且拉出後很快又縮回去。不論是一或二級的婦女而言,大多不是什麼困擾的事,因為在擠壓或興奮時,凹陷的乳頭會凸出來,也較沒有衛生問題,通常透過按摩及真空吸引即可改善。但對於面臨第三級,因為乳頭深陷無法拉出來而困擾的婦女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因乳頭陷得太深,不只影響美觀,而且清潔衛生也容易發生問題,有的經年累月下來甚至造成病變。湯雅涵醫師說,目前已有各種不同的矯正手術方式,基本上是將乳頭下太短的乳線管及纖維組織切斷,再將乳頭基部的皮膚適當縫合起來,使浮出的乳頭不致再度凹陷。但在縫合時要特別注意保持乳頭血液循環,以免乳頭缺血壞死。乳頭凹陷是有辦法糾正和治療的,但更關鍵的是預防。少女時期是乳房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糾正乳頭凹陷的重要時期,若有凹陷傾向或是母姐等有類似困擾,即可經常牽拉乳頭,使雙乳突出、周圍皮膚支撐力增大,產生定型作用。若自行牽拉效果不明顯時,應及時去醫院諮詢,以學會運用乳頭凹陷矯正器來治療。

家有「磨娘精」 找出寶寶哭不停原因

家有「磨娘精」 找出寶寶哭不停原因#母奶

新生寶寶的爸媽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況,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成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到底是什麼問題? 奇美醫院小兒科蔡友謙醫師表示,在許多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哭聲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經常使得父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取悅寶寶,卻又無法讓他別哭了。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六~七成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又被稱之為「磨娘精」,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讓媽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媽媽心中雖充滿愛心但也充滿疑問,有些爸媽會到醫院尋求小兒科醫生諮詢,但有些寶寶就沒有那麼幸運,所以虐嬰事件偶有耳聞;蔡友謙醫師說,有些寶寶很黏人、易受驚嚇、又愛哭,每一位媽媽都需要耐心面對,並多加安撫,才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需求和意願,父母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及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藉由熟悉不同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綜合判斷,並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啼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和原因。蔡友謙醫師指出,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聲是有所不同的,父母應該仔細注意與區分不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一、生理需求包括饑餓時的啼哭: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其次是不舒適時的哭聲:如聽到突發性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或遇突然的冷熱刺激、尿布濕了甚至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二、心理反應像是憤怒時的啼哭:傾向於狂暴的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或痛苦與壓力時的啼哭:通常來得很突然,在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暫停,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三、病理狀況1.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2.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3.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4.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5.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6.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7.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蔡友謙醫師提醒,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為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讓寶寶不愛哭10招

讓寶寶不愛哭10招#母奶

【讓寶寶不愛哭10招】1.輕搖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抱著前後輕搖。2.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他的頭。3.用包巾或手肘抱著,使寶寶身體靠緊媽媽為佳。4.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些輕柔安撫的話語。5.播放輕柔音樂。6.抱著或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緩慢且有韻律,不可急促。7.試試溫水浴,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泡澡。8.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9.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以幫助腸胃蠕動。10.帶寶寶出門,坐車兜兜風,但要確定有安全座椅才能上路。如果試過這些方法,寶寶還是哭不停,要小心寶寶是否生病了,量體溫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8度,那表示寶寶受到感染生病,請帶寶寶給小兒專科醫師診治,父母若過度焦慮會阻礙親子互動,父母要仔細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可讓寶寶獨自哭泣,不需要害怕寵壞孩子,而不安撫寶寶,而是需要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爸媽無論多麼沒有耐心或生氣,都要記住不能劇烈搖晃寶寶,因為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擁抱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安全,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對人格及情緒發展將有良好的啟發!(以上由奇美醫院小兒科 蔡友謙醫師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