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

健康量一量 慎防沉默殺手高血壓

健康量一量 慎防沉默殺手高血壓#十大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飲食口味偏鹹、每日運動時間不足都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且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9年最新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再次重回排行榜,排名第九位,另外高血壓不僅重回十大死因中,年死亡人數更突破4千人,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腎臟病,亦與高血壓疾病有直接、間接相關,民眾不可不慎。高血壓是沉默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近年來高血壓性疾病對國民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多數民眾容易疏忽自己是否為高血壓一族,而高血壓卻已悄悄擠入國人十大死因中,若併有心臟腎臟等其他疾病,對健康的影響更是重大。所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血壓值是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 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發表之第七次報告在2003年將高血壓的標準值由140/90mmHg(毫米汞柱)降低到120/80mmHg(毫米汞柱);高血壓非致命的疾病,但伴隨而來的中風及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卻往往易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關心個人健康不可不慎。

醫訊/健康生活 迎向「腎」利人生

醫訊/健康生活 迎向「腎」利人生#十大死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腎臟病是我們的國病之一,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洗腎王國的稱號,而且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卻不自知,而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更曾在節目中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全台約有270萬名、也就是全台有1/8民眾是慢性腎臟病患,但其中卻只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病。而在100年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位居第十,可見腎臟病變問題,民眾不可不慎,因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振文,特別舉辦講座,告訴民眾,如何保護腎臟,以及其重要性。講座時間:7月15日(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講廳講座洽詢:02-2395-5212洪鈞培文教基金會、02-2343-1100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新北市民100年10大死因 自殺率下降

新北市民100年10大死因 自殺率下降#十大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28日公布新北市民100年10大死亡原因。自殺從99年的第7名滑落到去年的第10名,相較減少102個破碎的家庭。新北市衛生局指出,在新北市民去年的10大死亡原因中,排名第1到第9與國人的死因依序沒變,為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但新北市民第10名死因則為「蓄意自我傷害」即俗稱的「自殺」去年計有566人,每10萬人口死亡率14.5;而99年新北市民因「自殺」死亡則高達668人,為死亡原因的第7名,每10萬人口死亡率17.2。衛生局強調,雖然新北市民去年自殺死亡的排序第10位;比前年的第7位有明顯下降,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選擇自殺的方式,連續2年都是以燒木炭高居首位。因此,衛生局今年5月起協調業者,率先全國推出「非開放式陳列」販售木炭;同時從去年的13區推廣到今年全市29區,提供駐點心理師免費諮商服務,也分批辦理「自殺防治守門員」教育訓練課程,以及針對社工等專業人士培訓種子教官,希望能挽回更多的生命與家庭。

高血壓併發症多 南市籲民眾重視血壓

高血壓併發症多 南市籲民眾重視血壓#十大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9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和腎炎、腎徵候群及腎病變。在前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疾病者即高達5成,其中除了包括心血管疾病外,糖尿病、腎臟病和高血壓也存在極高的共存病症。今年世界高血壓日(5月17日)之宣導主題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血壓」。所以,要遠離高血壓及其共存病症的威脅並提升高血壓控制率,大家應從健康的生活調適做起並養成天天量血壓的好習慣。首先,控制血壓首重少吃鹽,每天鹽份攝取量勿超過 6公克。其次就是不抽菸、飲酒勿過量,小酌閒飲致趣,酗酒則有害身心。再者要健康減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24之間。另外,每人每天至少要攝取3份蔬菜與2份水果並少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而且要持續地每週5天,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 此外,台南市衛生局更是提醒民眾,要養成天天量血壓的好習慣。民眾若居家沒有血壓計可量測,本市各區衛生所、社區關懷據點及社區藥局設有血壓站提供民眾前往量測血壓,一旦發現有血壓異常,應就近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相關意見。

醫訊/認識癌症篩檢

醫訊/認識癌症篩檢#十大死因

自71年起,癌症即躍升為國人死因第一位,目前每年有7萬多人被診斷為癌症,並有4萬多人死於癌症。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在近10年增加2成,由86年的每10萬人224人增加至95年269人,顯示癌症對國人健康與生命的威脅日趨嚴重。為降低癌症的威脅,國民健康局99年起將獎勵醫院擴大辦理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和子宮頸癌篩檢服務,預計未來的4年間,將篩檢1,900萬人次,估計可發現含原位癌在內的3萬5千名癌症個案,進而早期提供癌症病患治療服務。為幫助民眾更加認識「癌症篩檢」及其重要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部,辦理相關健康講座,歡迎民眾參加。活動時間:04/27(五) 08:30~09:00活動地點:醫療大樓二樓 東區門診大廳主辦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報名電話:2786-1288分機6688、6702

大腸直腸癌死亡率高 標靶治療現生機

大腸直腸癌死亡率高 標靶治療現生機#十大死因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的國人十大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九十七年台灣大腸直腸癌新診斷病患大約超過一萬人,是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其中每年約有四千名病患死亡,死亡率則為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鵬展表示,隨著政府大力推廣糞便潛血篩檢,有利於早期發現癌症,再經由醫師施以手術切除,完全被治癒;而針對第四期已有臟器轉移的大腸癌病患,始使用化療藥物合併標靶藥物治療,大大提升大腸癌末期病友的存活率。(照片為成大醫院提供)林鵬展醫師說明,手術切除目前是大腸癌的第一線治療方式,針對第三期前的病患,多可施以開刀處理,依據腫瘤的深度與大小不同,選擇內視鏡、腹腔鏡、開腹手術其一方式進行切除,將腫瘤完整切除後即可治癒,只需每年定期追蹤即可;然而針對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的病患,由於已轉移至其他器官,通常會施以多科整合治療,會診外科、放射科、腫瘤科等醫師同時進行評估與治療建議,由於此類患者多半已無法開刀,只能選擇化學藥品再合併標靶藥物治療。那什麼是標靶治療呢? 林鵬展醫師解釋,為了讓治療癌症的結果更理想,因此研究只針對特定的細胞進行攻擊,而標靶藥物就是在這種「針對性」的理念下被研發出來,其專一性會比傳統化學治療方式較高。 並不是對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適用,必需確定其有基因型態,才能納入治療方式的選項之一。第一線化療合併標靶治療延長存活 : 標靶治療併用化療不會增加副作用,顯著增加病患整體存活期達兩年,針對肝臟轉移病患有高達6~8成的腫瘤反應率,同時增加2~3倍切肝比率,可大幅增加長期存活的機會。一名55多歲的女性到院求診,經診斷確認為第四期直腸癌並轉移至肝臟,評估後醫師先施以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後發現病人對藥物的反應效果很顯著,肝臟腫瘤減少,會診外科醫師後進行手術切除,完整的將腫瘤都切除,術後追蹤至今已3年多,沒有任何復發的現象,是大腸癌第四期病患增加長期存活的例子之一。雖然第一線化療合併標靶治療可以延長存活,但仍須經過醫師專業評估是否有效及副作用的大小,並非每一位病患皆合宜。

20多年癌症始終高居十大死因首位

20多年癌症始終高居十大死因首位#十大死因

二十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由資料推論,國人每四到五人辭世時,其中有一名之直接死亡原因就是癌症。不僅如此,台灣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也有逐年攀升趨勢,有關癌症課題不容忽視。阮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許裕燦醫師表示,人體細胞的生長、分化、增生及凋亡,都是由細胞核染色體裡面的基因掌控的,細胞以其基因做為模板,合成蛋白質,來掌控細胞正常生理機能的運作。近年來,由於分子生物學的進步,發現了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這些基因的失調與癌症的形成有相當大的關係。致癌基因的活化,常來自突變,由這種突變的基因所製造出來的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和細胞訊息傳遞介子等,將有質或量的異常,再由這些促使細胞的生長分化等重要機能失調,而衍生成癌症。另一方面,抑癌基因的作用是修復受損的基因,如果基因毀損過甚,則抑癌基因將啟動細胞凋亡程式,使該細胞凋亡,這些機制的目的都在清除異常的基因,以減少細胞癌化的發生。由此可知,如果抑癌基因因突變而受損,將使細胞暴露於癌化的陰影中。這些形成癌病的過程,是經由基因多重變異,多重步驟,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醞釀,疊積和衍生而成。如此說來,癌症其實就是一種基因的疾病,這些基因何以會受損,原因並不全然明瞭,但和致癌因素有關。可能致癌的因素癌症如何發生:下列諸項可能有關:(1) 物理因素:紫外線、放射線傷害,例如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2) 化學因素:苯、氯乙烯、黃麴毒素、石綿、煙草、醃製及煙燻的食物等。(3)病毒:B肝病毒之於肝癌,人類乳突狀瘤病毒之於子宮頸癌,EB病毒之於鼻咽癌及惡性淋巴瘤等等。另一個罹癌的因素是遺傳,癌症及遺傳之間強度關聯性的線索有:1.癌病家族史,尢其是兩個或以上的一等親罹患相同的癌病時。2.發病年齡偏低。3.病灶呈兩側分佈。4.具有多個不同原發癌瘤病灶。這些應警覺到和遺傳有關。近年來,癌症的診治,強調以病人為本的理念;不同的癌病,不同的病期,將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其內涵著重集合有關科別討論,配合病人需求,擬定治療計劃,做多科際整合治療。

注意營養!癌症患者體重明顯減輕 存活率低

注意營養!癌症患者體重明顯減輕 存活率低#十大死因

衛生署公布98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名首位的就是癌症(惡性腫瘤),平均每1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雖然數據如此驚人,但是在醫學發達的現代,癌症已經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為了讓提升癌症病友們接受治療後的身體狀況與生活品質,9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與臺灣癌症基金會舉辦了肝癌治療及營養衛教講座,邀請了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李明哲醫師、台大醫院內科蘇東弘醫師、臺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等為病友們分享肝癌治療的方式與術後如何攝取均衡營養等主題。 在花蓮慈院癌症關懷小組的邀請下,吸引近八十位病友及家屬參與講座,甚至還有住院的病友坐著輪椅來到現場。蘇東弘醫師表示,全球肝癌高發生率的國家集中在亞洲與非洲地區,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分別佔據男女十大癌症排行的第一位及第二位,所以,這次特地與大家分享,包含手術、射頻燒灼、酒精注射、標靶藥物等,近年來常見的肝癌治療方式。蘇醫師強調,肝癌病友除了癌症本身之外,還要特別注意肝炎及肝硬化,因為60~85%的肝癌病友有肝硬化的問題,而且治療疾病不能光靠醫療,術後的恢復及調養也很重要。 兼任腫瘤外科主任的李明哲醫師表示,有研究調查指出,大約有40~80%的癌症病友有體重減輕的危機,而臨床上有20%的病友不是敗給癌症,其實是被「營養不良」打敗,尤其是癌症的治療方式包含了開刀切除腫瘤、化療、電療等方式,這些對病友的身體狀況與體力來說都是種考驗,所以,除了適度運動之外,攝取均衡的營養非常重要。講座中,李明哲醫師也特地邀請12年前由他主治的病友王煥清來到現場做見證,以王先生經過兩次開刀後還能恢復正常生活,甚至投入志工工作的真實經歷,來鼓勵所有病友。 為了讓病友們了解如何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臺灣癌症基金會除了提供前五十名報名的病友「癌症病人的營養迷思」書籍,破除大家希望透過斷食「餓死」癌細胞等種種迷思,還邀請營養師現場分享,賴怡君營養師表示,吃得好,有足夠的營養,第一個好處就是心情愉快!而維持體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維持營養,建議病友不光是要維持理想體重,最好能將BMI(身體質量指數)維持到20以上。當病友在接受治療後,常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這都是導致體重減輕的原因之一,所以,建議病友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飲食上可以依照喜好做調味,但必須以清淡為原則,若是出現腹瀉、便秘等問題,請向醫師諮詢並尋求協助。 從臨床數據來分析體重與營養的關係,李明哲醫師表示,根據統計,體重明顯減輕的癌症患者,存活率只有未喪失體重患者的一半;對治療的耐受力明顯較差;術後引起的併發症增加,造成住院天數將近是未喪失體重患者的三倍!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質的下降,容易讓病友心情鬱悶,甚至於引起持續的病態感與死亡陰影。所以,李明哲醫師呼籲病友與家屬,若是發現三個月內體重明顯減輕超過原本體重的5%,請直接與您的醫師討論,希望在醫護團隊、病友本身及家屬的努力下,能夠讓每位病友早日重獲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