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

主動脈病患使用FQ抗生素 長庚研究:死亡風險增加

主動脈病患使用FQ抗生素 長庚研究:死亡風險增加#主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主動脈疾病患者疫情在家也應注意血壓控制及用藥安全,若感到不適,千萬不可自行購買抗生素使用,以免危及性命。林口長庚醫院日前接獲一名58歲病患,8年前曾發生B型主動脈剝離,經血壓控制藥物治療後順利出院,持續門診追蹤,但他抽菸習慣未改,又不肯規律服藥,致血壓控制不佳,去年疫情爆發後就不願回門診追蹤。某日發燒不舒服懷疑感染,自行去藥房購買抗生素服用,凌晨突發劇烈撕裂性胸痛才緊急送醫,竟是慢性B型主動脈剝離進展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立即進行升主動脈置換修補手術後,現已平安出院。美國FDA也提出警語 高危族群須謹慎使用林口長庚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醫師表示,主動脈疾病包括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是高致死率外科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然而在慢性主動脈疾病患者的用藥安全仍未有完整研究及治療指引,為改善主動脈疾病的治療結果,林口長庚研究團隊針對台灣健保資料庫中31,570名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口服氟喹諾酮類(FQ)抗生素會增加死亡或主動脈手術風險1.5-2倍。這份最新報告已發表在2021年4月的美國心臟學會重量級期刊「美國心臟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陳紹緯醫師指出,氟喹諾酮(FQ)為臨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近年已有多份研究報告指FQ可能增加主動脈瘤或剝離的發病風險,美國FDA也在2018年提出警語,建議高危險族群必須謹慎使用此類抗生素,以避免發生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然而之前並未有針對已得病的主動脈疾病患者使用氟喹諾酮抗生素是否會增加危險的研究。就研究結果來看,氟喹諾酮(FQ)抗生素確實有可能增加主動脈疾病患者的風險,然而增加的風險並不高,病患不需要恐慌。建議在輕微感染時,除非是已無替代性抗生素的狀況下,FQ不應在主動脈疾病患者優先使用,但若在嚴重感染情況下,FQ仍是治療選擇之一。主動脈剝離A型需開胸置換人工血管 B型大部分可藥物控制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發病時常會造成劇烈胸痛,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有近2000人發病。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90%的患者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陳紹緯提醒,有主動脈疾病的病患,不論是否已經接受過手術治療,或是未經手術的慢性主動脈疾病患者,長期都有可能進展惡化。患者仍應規律至心臟外科門診追蹤檢查,並按時服藥與嚴格控制血壓。此外應特別注意自身用藥安全,非必要不建議使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

平時沒感覺 一破就要命的腹主動脈瘤

平時沒感覺 一破就要命的腹主動脈瘤#主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出現異常膨大,當膨大部位的直徑超過正常主動脈直徑的1.5倍以上,就稱為「主動脈瘤」。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毅暉指出,主動脈瘤就像氣球,越大越容易破裂;而主動脈瘤一旦破裂了,會導致大量出血,是極度危險的急症。根據統計,腹主動脈瘤破裂時,大約只有一半的患者能在還有生命跡象時抵達醫院,抵達醫院後,大約有一半的患者無法撐過手術而死亡。主動脈瘤是如此致命,卻往往沒有明顯徵兆。吳毅暉醫師說,主動脈位於人體深處,摸不到也看不見,大部分患者在主動脈瘤破裂前沒有異常的感覺,只有少部分的患者有症狀,通常是因為主動脈瘤太大而壓迫到附近的臟器,例如胸主動脈瘤壓迫到返喉神經,因此影響聲帶的功能,導致聲音沙啞,但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把聲音沙啞跟主動脈瘤聯想在一起,所以非常容易忽略其嚴重性。主動脈瘤型態不同 破裂風險也不同吳毅暉醫師分析,主動脈瘤根據型態可以區分成梭狀(fusiform)及球囊狀(saccular)。梭狀主動脈瘤,呈現左右對稱的膨大,是常見的退化性主動脈瘤;球囊狀主動脈瘤是在血管的局部向外膨出,是所謂「不典型的主動脈瘤」,形成原因可能是感染、創傷,或是在手術的接合處產生的假性動脈瘤。吳毅暉醫師說明:「我們會根據腹主動脈瘤的破裂風險高低來決定治療方式,比如梭狀腹主動脈瘤的直徑在5到5.5公分以下,破裂風險相對較低,大多會先採藥物治療;而球囊狀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即使是尺寸較小,也會考慮介入治療。」藥物的選擇方面,原則上是使用降血壓藥物,尤其是「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希望可以減少心跳次數、降低血壓及減少心臟的收縮張力。假使仍然無法降低足夠的血壓,則需合併使用其他的降血壓藥物來做輔助。積極治療 預防主動脈瘤破裂如果評估起來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則會建議採用手術治療。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患者需要全身麻醉,醫師打開患者的腹腔,將腹主動脈瘤切掉,然後縫上人工血管;吳毅暉醫師說:「近15、20年越來越普及的『血管腔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是一個微創而且相對安全,也具有長期療效的治療方式。」吳毅暉醫師解釋,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的做法是從兩側腹股溝,把主動脈支架經由股動脈送入腹主動脈,利用X光確定位置後,將主動脈支架完整的釋放。如此一來,血液便會在主動脈支架內流動,不再衝擊主動脈瘤。術後患者的腹股溝只有很小的傷口。與傳統開放式手術相比較,傷口較小、失血量較少、手術時間也較短。因為傷口很小,患者可在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下接受手術,且術後疼痛較少,復原速度快,吳毅暉醫師說:「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後,患者可以早一點下床、進食,甚至在術後2、3天,只要狀況許可,就能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從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發現,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後30天的致死率比傳統開放式手術少了三分之一,因此是目前治療腹主動脈瘤的主流方式。」術前規劃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吳毅暉醫師說,主動脈支架置放是靠著支架的張力與主動脈壁間的摩擦力來固定,但因為血管壁的老化逐漸鬆弛,有時會出現支架位移、血液從支架縫隙內漏到瘤體等狀況,所以術後需要長期追蹤,以確定主動脈支架的穩定性。針對年輕的患者,一般會建議進行傳統開放式手術,做比較精確的縫合;至於年紀稍長的患者,因為通常還會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可能無法承受傷口相對較大的開放式手術,因此使用主動脈支架置放術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過去,部分患者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可能只有40%的患者符合解剖學的條件,能夠接受主動脈支架置放術;但隨著科技進步及更加多元的醫療器材發展,現在大約70~80 % 的病人皆可有相對應的治療措施。吳毅暉醫師說:「從術前規劃、術中仰賴醫療團隊的專業經驗、合作無間、加上良好的術後照護以及長期的隨訪追蹤,我們可以確保病人的長期療效,並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吳毅暉醫師分享:「曾經有病患是在89歲時主動脈瘤破裂而接受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術後恢復順利,活到90幾歲高齡。也有患者在70幾歲接受手術,已經追蹤了13、14年,到現在都還可以打高爾夫球。也有相當年輕的患者,因為罹患結締組織疾病而產生全身性的動脈瘤,我們分階段進行,從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到腹主動脈,一步一步地進行修補與支架手術。這些都是現代醫療技術進步,讓大家看到的成果。」需要接受腹主動脈瘤篩檢嗎?吳毅暉醫師提醒,如果有主動脈瘤的病史,建議不要舉重物,因為舉重物可能讓血壓在短時間內從120 mmHg衝高到180mmHg,這短短幾秒內血壓突然地起伏,很容易衝擊主動脈瘤而造成破裂。長期來說,血壓的控制非常重要,我們的心臟搏動每分鐘大約70下,一整天下來心臟跳動就超過10萬下,也就是說,主動脈瘤一天會被因為心臟跳動而被敲打超過10萬下,血壓分別為120mmHg與160mmHg的風險高低就有相當大的差別。腹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大於60歲、男性、抽菸及家族病史等。吳毅暉醫師叮嚀,根據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建議, 65歲以上、曾經抽菸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及女性,建議應該至少要做過一次腹部超音波腹主動脈瘤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主動脈瘤破裂。(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頸部遭刺 微創手術成救命關鍵

頸部遭刺 微創手術成救命關鍵#主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王姓男子日前因私人糾紛遭人刺傷頸部,危及生命,民眾第一時間叫救護車將王男送醫,醫療團隊緊急為王男插管維持生命徵象,並送進手術室搶救,經採微創手術排除出血危機,才讓王男免於死亡威脅。 傷勢傷及頸動脈 多數到院前不治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賴韋良表示,王男送到院時,心跳很快、血壓很低,生命徵象呈現不穩定狀態,且因傷口傷及頸動脈,血塊已壓迫到呼吸道,情況非常危急,一般而言,傷及頸動脈的患者多半來不及送進醫院急救即可能出血致死,但王男因血塊堵住傷口,使出血受阻,才讓醫師爭取到時間緊急搶救。不過頸動脈傷口隨時有大出血的危險,醫護團隊仍不敢掉以輕心。 頸動脈急性出血,傳統治療方式必須從頸部切開約10公分傷口、找出血管,並藉由暫時阻斷動脈血流,才能移除出血點的血塊,接著縫合傷口,手術時間長、傷口大,出血也較多。 賴韋良主任改以微創手術進行,從王男鼠蹊處開一個小於0.5公分的穿刺傷口,透過X光血管攝影引導,使導管沿著動脈上行至頸動脈出血處,置入包覆型支架,阻斷出血、讓動脈血流恢復暢通,並移除壓迫呼吸道的血塊。王男術後隔日即可正常飲食、活動,並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休養。 傳統手術治療 傷口疼痛癒後辛苦賴韋良主任指出,包覆型支架通常應用於治療主動脈瘤,在急性出血的應用上相對較少,但以王男的狀況,在血管內放置包覆型支架阻斷出血效果很好,且微創手術傷口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患者很快就返家休養;若以傳統手術治療,患者術後的恢復會比較辛苦,住院天數拉長,傷口疼痛也會加倍。

主動脈瘤如未爆彈 微創手術助拆彈

主動脈瘤如未爆彈 微創手術助拆彈#主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9歲張男因出現腹部悶痛感、解尿困難等情形,到醫院求診泌尿科,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患者腹部主動脈脹大形成「腹主動脈瘤」,轉診至心臟外科由李志賢醫師治療。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患者腹部內的腹主動脈瘤有直徑9公分(正常的主動脈血管為直徑3公分),動脈瘤隨時有破裂的危險,評估病人可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李志賢醫師表示,主動脈瘤通常無明顯症狀,大部分是因為接受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發現,猶如身體中有一顆不定時炸彈,因此需儘早手術。主動脈會因為高血壓、血管壁退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動脈粥狀硬化等因素,導致動脈管壁出現變薄或局部膨大而形成具高破裂風險的主動脈瘤,若動脈瘤破裂就會造成大量失血而休克死亡,因此當主動脈瘤直徑大於5公分時就應考慮手術。主動脈瘤大於5公分就應手術 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傳統的腹主動脈瘤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並且在腹部開大切口進入,手術時間歷時6-8小時,術後需住院10-14天;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則只需有兩個一公分小切口,手術時間為3-4小時,術後僅需住院5-7天。一站式手術  整合檢查與手術 縮短繁瑣療程目前結合複合式手術室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只需施打顯影劑後,經血管攝影導引將人工血管支架置入至病變處,隔絕主動脈瘤內的不正常血流,使主動脈瘤萎縮;「一站式手術」減少病人從另一個影像檢查室到手術室的傳送作業時間,不僅降低麻醉及感染的風險,手術時間也只需1-2小時,並且減少顯影劑與輻射量的使用,也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

高齡患者「心」選擇 主動脈微創手術免開心

高齡患者「心」選擇 主動脈微創手術免開心#主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慎防心臟大血管不定時炸彈!一名97歲的魏爺爺,有30多年高血壓病史,在無症狀下診斷出有大型胸主動脈瘤發生,已到達隨時可能破裂的危險,在與家人和心臟外科醫師討論後,立即決定接受微創人工血管支架手術修補胸主動脈瘤,術後迄今已滿一年,恢復良好。宛如不定時炸彈 胸主動脈瘤破裂恐喪命新光醫院心臟外科林佳勳醫師表示,近年來新光醫院約共施行2百例微創性的主動脈人工血管支架手術,而高齡90歲以上者有5例,其中兩位最長者皆為97歲。一位是胸主動脈穿透性潰瘍,一位是胸主動脈瘤。二者病灶皆宛如體內的不定時炸彈般,可能造成主動脈破裂而影響生命。在接受微創的主動脈人工血管支架手術後,此20位高齡病人皆順利康復。多數家屬擔心 長者手術有危險性林佳勳醫師也說明,在過去心臟大血管手術的傳統方式是以開胸與開腹方式進行,對器官功能與體能狀況影響極大,術後也易有合併症。因此一直約有3至4成的高齡病人與家屬放棄手術,會選擇不確定性高的藥物治療。近年來發展的主動脈內人工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可治療包括主動脈瘤、主動脈穿透性潰瘍、主動脈創傷及乙型胸主動脈剝離症等疾病,只需在病患單側腹股溝開3公分傷口,以導線和導管在血管攝影的導引定位下進入動脈血管內,將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股動脈伸入到胸或腹主動脈植入支架。因為無須大範圍開胸手術或開腹手術之傷口,大幅減少主要器官可能的併發症。 

防主動脈瘤破裂猝死 定期篩檢不可少

防主動脈瘤破裂猝死 定期篩檢不可少#主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喚起民眾對主動脈瘤之認識,彰化縣衛生局與彰化縣醫師公會、台灣動脈瘤關懷協會及縣內醫界於今日上午在縣長公館舉行記者會,彰化縣長卓伯源與國內治療動脈瘤權威施俊哲、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共同呼籲民眾,一起關心自己的健康!現場除了病友現身說法外還有超音波篩檢示範。卓縣長表示,60歲以上為動脈瘤高危險群,加上近年來,因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及工作壓力,導致因無聲殺手「主動脈瘤破裂」猝死案例時有所聞,影響家庭及社會甚鉅,發生年齡更有逐漸下降之趨勢,為縣民的健康著想,彰化縣衛生局於先前已辦理「動脈瘤篩檢教育訓練」,並將在11月10日於彰化基督教醫院1樓大廳辦理民眾「腹主動脈瘤篩檢活動」,希望大家能珍惜這份社會愛心的資源踴躍前往,以行動關照自身及家人的健康。葉局長呼籲有三高、抽菸、60歲以上、腎臟病、家族性遺傳病(如馬凡氏症)的民眾應定期就醫並做篩檢,以防範意外發生,如被檢查出有主動脈瘤時,千萬勿信偏方,必須透過正確醫療資訊管道之提供,立即至醫療院所就醫,透過正確主動脈瘤的衛教資訊,「認識它、預防它、接受它、治療它」。

胸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吸菸、高血壓的老人應注意

胸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吸菸、高血壓的老人應注意#主動脈瘤

胸、腹主動脈瘤是抽菸族、高血壓患者的隱形殺手。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的網站中提到,60歲以上有吸菸、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家族病史者,是最有機會罹患胸、腹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外科醫師陳詠瑋指出,胸、腹主動脈瘤沒有症狀,若破裂死亡率達50%以上,提醒高齡者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林口長庚醫院中心胸腔心臟血管外科的網站文章中解釋,主動脈是人體內口徑最大的動脈血管,從心臟出發經過胸腔到達胸主動脈,在往下走即是腹主動脈,正常的動脈血管大小約為兩公分直徑的管狀構造。陳詠瑋醫師指出,主動脈瘤是主動脈永久性異常擴大,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以上,發生在腹主動脈就是腹主動脈瘤,在胸部則稱胸主動脈瘤;雖然它稱為「瘤」,但不是惡性疾病,以目前醫學技術,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陳詠瑋醫師表示,胸、腹主動脈瘤小於5公分時,通常不會有症狀產生,但超過5公分以後,就會有破裂的可能性。一旦主動脈瘤破裂,死亡率相當高,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會採用「覆膜支架」手術,從雙側鼠蹊部劃開約3至5公分傷口,將「覆膜支架」放到動脈瘤附近,傷口小、復原快,今年6月起,包括腹、胸主動脈瘤「覆膜支架」手術均有健保給付。陳詠瑋醫師強調,年滿65歲以上,且有高血壓、抽菸、慢性阻塞性肺病、粥狀動脈硬化及周邊動脈疾病,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都是胸、腹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但是多數患者已有主動脈瘤存在卻沒有發現,所以醫師提醒高危險族群,應該定期做理學檢查及腹部超音波,可以早期發現並且治療。男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 手術救回一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4先進混合式主動脈支架血管手術 成功修復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974劇烈背痛、腹痛 急性主動脈剝離發作恐致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