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

兒童偏食嚴重 逾6成家長無暇導正飲食習慣

兒童偏食嚴重 逾6成家長無暇導正飲食習慣#偏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刺胳針醫學期刊(Lancet)2020年共同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因為垃圾食物攝取增加以及活動量減少,自1975年以來,全球過胖兒童人數成長了11倍,顯見兒童肥胖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此英國保誠人壽針對「兒童肥胖及飲食習慣」進行深入調查,結果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了解自家孩子的偏食問題,但卻有55%父母坦言,因為太忙碌而無暇教育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亦有超過2成受訪者表示因為其他家人不配合而成效不彰,反映家長們在兒童食育養成面臨「知易行難」的窘境。父母衛教觀念與時俱進 執行力有待加強這份調查顯示,77%受訪者表示知道孩子的身高體重,亦有62%對於「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說法感到擔心;有7成受訪者知道兒童也有代謝症候群,並有超過6成相當在意兒童肥胖及代謝問題,足見多數父母高度關注兒童成長狀況。在避免兒童代謝及肥胖問題方面,專家學者提倡要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有高達67%父母了解自家孩子的偏食問題,包括偏好甜食與高脂、高熱量速食,及不愛吃蔬果等問題,僅有48%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挑食。雖然大多數父母表示會透過限制孩子吃零食及盡量減少外食等方式來改善飲食習慣,但卻只有不到一半的父母會自行為孩子準備三餐,顯示在「知道」和「做到」之間仍有差距。其他家人不配合、因孩子哭鬧妥協成痛點儘管父母們健康意識提高,但本次調查發現在實際教養的過程中,仍存在不少盲點。以調查對象中的國小(6~12歲)父母為例,有超過半數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身材適中、沒有過胖疑慮,但這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孩子實際BMI超過21,已是過重標準,對於數據性的判斷較少注意。談到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則有55%父母表示因忙碌而無暇顧及養成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24%則困擾於其他家人不配合,甚至有17%會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在進行食育教養的過程中,父母面臨了時間不夠用、共同教養觀念差異以及無法堅持的痛點。針對忙碌的現代家長,輔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建議,家長可透過「量化」的目標設定,協助孩子遠離致胖環境,包含每天食用5份以上的蔬菜水果、每天看電視和其他螢幕的時間少於2小時或是每周一起在家吃飯5至6次。

孩子健康成長終極密碼 「鐵」是最大關鍵

孩子健康成長終極密碼 「鐵」是最大關鍵#偏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鐵質是所有生物體都需要的營養素,舉凡能量的製造、氧氣送、細胞繁殖、免疫力調控等,鐵質如此重要,但鐵質缺乏也是全世界兒童最常見的礦物質缺乏。根據世衛組織WHO在2001年的統計發現,開發中國家0到4歲的兒童約有30%有鐵質的不足,5到14歲孩童則有高達48%鐵質不足。另外,1990到2010的大型統計顯示,如果飲食中沒有鐵質強化,學齡前兒童有40%缺乏鐵質。夜咳咳到幾乎把整個胃吐出來 嚴重偏食蔬菜吃太少4歲半的女童小真每晚入睡後夜咳連連,咳得厲害時有時會大吐特吐。她經常因為胃口不佳,晚餐幾乎沒吃什麼,咳得似乎都要把整個胃吐翻出來。孩子難受、睡不好,白天幼兒園則經常請假,感冒藥吃了好幾個月也不見效,她的父母煩惱不已。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羅玉芳表示,在兒童過敏科門診裡,這樣夜咳的小朋友並不少見,兒童夜咳常見原因,包括鼻涕倒流或兒童過敏性氣管發炎等。經過問診及檢查,小真的身高、體重,都落在生長曲線的50百分位。雖然不顯得瘦弱,但非常偏食,蔬菜只願意吃高麗菜、花椰菜。 因為高度懷疑營養不均衡,幫小真抽血檢查時,特別安排了鐵質的測量。果然小真血液中的鐵質和庫存的鐵質,都嚴重不足,除了原本遺傳的地中海型貧血外,又再加上缺鐵性貧血。因此,治療處方除了標準的兒童氣喘用藥外,還包含鐵質的補充,飲食攝取依據「我的健康餐盤」建議,朝向多樣多色及均衡。二、三周後,小真夜咳情形越來越輕微,頻率也越來越少。經過半年後追蹤,小真鐵質足夠,血色素回升,過敏夜咳頻率減少許多,看到她笑嘻嘻的臉龐,皮膚光澤有彈性,顯示她處於健康的狀態,讓醫護人員十分開心,小真的父母也鬆一口氣,不再為小孩食不下嚥而自責不已,露出久違的笑容。長期過敏除了睡不好、影響發育 慢性發炎更會造成「發炎性缺鐵」鐵質缺乏的定義有眾多的版本,依不同年紀、不同的慢性疾病而有所不同。WHO對兒童鐵質缺乏的定義有二:(1)鐵蛋白小於12 ug/L(小於5歲)或小於15 ug/L (大於5歲);(2)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6%。鐵質在免疫方面的影響,包含了降低白血球的殺菌力、減弱淋巴球產生細胞激素的能力,和減少身體產生免疫球蛋白G的量,同時也使得免疫力失衡,孩子在臨床上的表現就是,容易受感染,過敏體質不易改善。如果孩子是因為偏食,導致鐵質攝取不足,是單純性的「營養性缺鐵」;但是如果是慢性過敏氣喘的孩子,因為長期處於慢性發炎,身體內鐵質的調控,會轉向抑制鐵質的吸收及應用,形成「發炎性的缺鐵」狀況,對於這些發炎性缺鐵的孩子來說,需要積極控制過敏,才能解鎖身體對鐵質的應用,鐵質的運用足夠了,才可以幫助身體的免疫力正常;也有孩子是同時存在兩者。總之,長期的過敏,除了讓孩子睡不好外,也影響到發育成長,慢性發炎更會造成「發炎性的缺鐵」,在疾病及營養多方面,大大地影響著兒童未來的健康。孩子過敏氣喘的原因多樣,如果合併營養因素的不足,治療時應合併考量,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均衡飲食、避免營養素不足,從小讓孩子有健康的體質,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預防偏挑食 訓練味覺黃金期報你知

預防偏挑食 訓練味覺黃金期報你知#偏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針對全台1,193位媽媽進行《面對成長中孩子,媽媽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6.3%(910位)的媽媽面臨孩子有偏挑食習慣。針對小孩的偏挑食狀況,媽媽最常以改變烹飪方式試圖解決問題,也常上網查詢資料尋找解決之道,更有超過5成的媽媽選擇到醫院就診、諮詢專家建議。6個月至1歲​及早進行飲食衛教及訓練味覺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建議,讓孩子於6個月至1歲及早進行飲食衛教及訓練味覺,可降低日後偏挑食問題。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營養室主任侯孟伶強調,均衡飲食、攝取優質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有助消除孩子成長的疑慮。劉明發醫師說明,首先需要把握孩子6個月至1歲訓練味覺的黃金期,給予多元的副食品,預防偏挑食。針對1歲以上有偏挑食問題,導致成長曲線表現不佳的孩子,媽媽也無需過度擔心,此時要多留意孩子的飲食均衡,確保不會因為未攝取到重要的營養素而影響成長。對於擔心孩子在身高、體重方面有生長落後的媽媽,侯孟伶營養師整理「追趕成長三要素」,包含均衡飲食、優質蛋白質及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協調溝通成長三要素的重要性侯孟伶營養師強調,在有壓力的用餐情況下,恐造成親子之間關係緊張,孩子們較不能接受蔬菜,若出現有挑食行為的孩子,只要家長有正確的營養知識,可由其他食物補足該營養元素,像是不吃綠色花椰菜,則可提供高麗菜等其他蔬菜。家長可透過孩子參與烹飪過程,或透過同儕、手足之間的互相鼓勵,增加對食物的認識與興趣。根據調查,74.6%的媽媽曾因孩子的成長問題和長輩或其他家人有不同的意見,劉明發醫師表示,建議把長輩或家人一起帶來診間諮詢,透過溝通、能有效改善拉近彼此觀念的落差。侯孟伶營養師則強調可透過專家協助溝通「追趕成長三要素」的重要性,以有效幫助媽媽減緩對孩子成長上的擔憂並滿足長輩、家人的期待。

這2部位酸痛 大腦退化中!

這2部位酸痛 大腦退化中!#偏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高齡者除了忌諱太飽與太餓,就怕有偏食習慣,不只菜色要常做變化,使用的油也要隨時更換,除了紅花油之外,其他如沙拉油、花生油、葵花子油、苦茶油、麻油、白絞油等,都應交替使用,而且只能用一次,回鍋油是絕對被禁止的。後腳筋和腳踝骨輪酸痛 代表腦部正在退化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高齡者的子女們,應該感到很欣慰,因為高齡者意味著家族繼承了健康、長壽的遺傳因子,身為子女的一定要不厭其煩地細心照料。平常要為他們準備豬(牛)耳朵、豬舌頭、豬腦、豬大腸、小腸、牛尾、豬尾、筋和腰子及豬的龍骨髓等,此外魚的軟骨和肺管也是很好的食材。老一代的台灣人常說:吃腦補腦、吃腳補腳,這種「以類補類」的說法。牛或豬的腳筋都有增補後腳筋的強效,後腳筋之所以要補,是因為它和腦有直接關連。如果後腳筋和腳踝骨輪會酸痛,就會連動引發後頸部的不適;而此處若會酸痛,就代表腦部正在迅速退化中。一旦酸痛消除,腦的思考就清楚,也能免於罹患老人癡呆症的命運。關心牙齒健康 才能阻止腦部退化在飲食管理中,除了食物的選擇、烹飪的方式及質量的拿揑之外,吃相也會影響到效果。阿娘雖然年紀大,但她的牙齒一向很健康。沒有好的牙齒,再美味的佳餚都要打折扣,甚至會影響腸胃運作。很多高齡者都是因為一口假牙,導致咀嚼受到影響,只能食用流質食物,這是老人家的遺憾。所以,子女們平常要關心長輩的牙齒健康,鼓勵他們定時去做檢查,預防牙周病及蛀牙的發生。唯有維持牙齒的健康,才能發揮咀嚼的功能。我常鼓勵老人家要咀嚼食物,因為用力咀嚼時,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牙齒咬食物所發出的聲音,則可以刺激耳朵的聽覺,耳朵傾聽,就會引導腦的活動,如此連動之下,腦部就不致退化。所以,通常牙齒好、可以咬硬食物的高齡者,身體和腦部都會顯現出比較健康的狀態。咀嚼要充分運用上下左右的牙齒,均勻的、仔細的、慢慢的咀嚼,不可只使用單邊;長期使用單邊咀嚼,不僅會影響到牙齒的健康,更會造成「嘴歪」的難看臉型。只有維持均勻的咀嚼,才能帶動表情,使容貌加分,同時能分泌唾液、幫助消化,更可使統管血液、支配頭和四肢等重要器官的脾臟更趨活化。(本文摘自/無齡的養生智慧/時報出版)

研究:偏食愛吃重口味 3成兒童竟味覺失靈

研究:偏食愛吃重口味 3成兒童竟味覺失靈#偏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小孩的發育過程中,飲食習慣很重要,一旦養成偏食習慣,不僅會導致營養失調,也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風險,現在更有研究指出,若是孩童長期食用重口味食物,例如:炸雞、洋芋片等,將會造成味覺能力下降,無法嘗出酸甜苦辣4種基本味覺。加工品、重口味 是導致味覺失靈的原因該研究主要是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針對349名8到15歲孩童進行調查,把酸甜苦辣四種基本味覺用滴劑滴在他們舌頭上,結果發現竟有3成的人無法分辨基本味覺,其中又以不能分辨酸味的孩童居多。對此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味蕾之所以無法正常運作,原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像是現代人愛吃重口味食物、加工食品、調味飲品喝多,長期累積下來才會使的味覺失靈,嚐不出味道。所以,為預防孩童味覺出問題,建議應少吃加工食品,多注意飲食習慣,且避免過度調味,才能讓味覺好好發展,吃的更健康。

媽媽哺乳時多吃「天然蔬果」 孩子較不易偏食

媽媽哺乳時多吃「天然蔬果」 孩子較不易偏食#偏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面對小孩子平日時,一見紅蘿蔔、青椒等蔬果就大哭的情況,時常讓媽媽傷透腦筋,不管怎麼勸都無法讓孩子多吃一些蔬果,但根據美國過去的研究指出,想要避免孩子長大後產生嚴重偏食情況,餵母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母奶可以傳遞所謂的味覺記憶,也就是餵母奶時,媽媽吃下一般小孩都不愛吃的紅蘿蔔,將可讓母奶出現紅蘿蔔的味道,進而使寶寶從小就習慣其味道,讓孩子往後不再排斥食用紅蘿蔔。餵母乳好處多 還能治小孩偏食壞毛病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過去發表於《兒科》期刊的研究指出,發現媽媽如果在懷孕末三周,或是哺乳前兩個月定期喝胡蘿蔔汁,其寶寶日後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較少出現抗拒的表情且吃得較多;反之,沒有喝胡蘿蔔汁的母親的嬰兒,聞到胡蘿蔔的味道時,通常都採取抗拒的態度;顯示媽媽攝取的食物經驗可透過羊水和母乳傳遞給胎兒和嬰兒。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許惠玉主任表示,母乳不僅提供嬰兒成長初期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能減少發炎、過敏及日後各式慢性疾病的發生,更是從小培養嬰兒味覺的重要因素;因為母乳會受到媽媽吃進去的各種食物影響,讓嬰兒在喝母乳時品嚐到不同食物的風味,進而從小培養孩子的多元味覺,可明顯影響並增加孩子日後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和喜好,減少偏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建議,健康飲食是從小培養的,孩子越早接觸某種風味,且接觸越久,日後越容易培養對這口味的喜好。因此想讓孩子不偏挑食,從孕期開始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孕期和正在哺乳的媽咪多吃各種天然食物,是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的重要因素。 

1~6歲童高達八成五有偏食問題

1~6歲童高達八成五有偏食問題#偏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不少家長苦於孩童偏食、挑食,卻始終找不出孩子真正的偏食原因。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國內1~6歲孩童中,高達8成5比例父母認為孩子是有偏食的問題。馬偕醫院小兒科黃瑽寧醫生表示,偏、挑食可以說是少子化社會衍生的文明病,家長若不瞭解孩童偏食的類型,並逐漸改善偏挑食情形,除了導致兒童體重過輕問題之外,嚴重甚至造成兒童學習力下降、生長遲緩、及情緒不穩定等行為產生。黃瑽寧醫師表示,偏挑食分為六大類,分別包括「精力旺盛但胃口有限」、「家長擔心吃的不夠營養」、「感官選擇性偏挑食」、「害怕吃東西的孩子」、「潛在疾病」,及「被忽視照顧」。前面四種類型與疾病較無關係,可由家長視情況改善;後面兩類則非家長可獨自解決的問題,需有專業醫療團隊協助診斷治療。6大偏食類型 培養正確觀念其中四類包含,第一類「精力旺盛但胃口有限」型,主因是孩童本身胃口較小,且對於外界新奇事物感到好奇,常面臨到食物熱量攝取不足問題,建議家長以「少量多餐」進行,且在食物上做變化,使孩童對進食產生興趣。第二類「家長擔心吃的不夠營養」型,基本上是父母過度擔憂,實則兒童生長發育良好,須教育爸媽,孩子生長曲線表維持在3%~97%都屬正常,除非在一個月內體重有急速下降,否則不應過度焦慮。第三類「感官選擇性偏挑食」型,孩童因為對氣味、顏色、形狀較敏感,因此經常性偏挑食;建議家長在可接受範圍內,依孩童喜愛挑選食材,增加孩童對食物的興趣。第四類「害怕吃東西的孩子」,因為各種不同原因,曾經被家長用威脅強迫的方式逼孩童進食,導致心生恐懼;家長反而應勇敢放手,讓孩子漸漸忘卻不好的回憶,重拾進食的樂趣。在此調整的過程當中,若擔憂孩童攝取熱量或營養素不足,可暫時考慮使用較高熱量(1kcal/1c.c.)的均衡營養補充品,讓改善的過度期間,不致於因為營養不良而使體重更下降。線上檢測工具 瞭解孩童情況黃瑽寧醫師表示,目前國內有針對孩童挑偏食的專業版IMFED線上檢測工具(www.imfed.com.tw),家長亦可上網站立即去做Surefeeding簡易版「挑偏食行為評估」,項目包括孩童偏挑食檢測、成長追蹤等項目。若媽媽對於孩子偏食問題感到非常焦慮,也可將IMFED線上評估問卷列印下來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讓醫病溝通更加順暢。提醒家長,所謂均衡營養乃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五大類皆有攝取,每一項營養皆有多種食材可選擇,如:醣類可選擇五穀根莖類、蛋白質可選魚肉類,同時酌量攝取動植物性脂肪、蔬菜水果等等,不需拘泥於某特定食物。最重要的是,培養與孩子快樂的用餐氣氛,才能逐漸改善偏挑食情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