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麻

日用滑鼠10小時 手腕長鳥蛋

日用滑鼠10小時 手腕長鳥蛋#痠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7歲陳小姐從事網頁設計工作,右手突然出現酸麻情形,赫然發現右手手腕處凸起了一個瘤狀物,壓下去軟軟的,且會感覺到麻麻的,且瘤狀物有繼續變大的感覺,醫師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陳小姐年前不停趕工作,每天幾乎都要待在電腦前10多個小時,導致手腕出突出大小約2.4公分外型約鳥蛋大小的腱鞘囊腫。醫師提醒,長期重複某一姿勢一定要注意角度,長期姿勢不良恐導致關節疾病。重複性手部運動或外傷都可能導致發炎童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鄭宇傑表示,這名患者並未受過傷,但因職業關係長時間使用滑鼠,而鍵盤與滑鼠的位置都擺放的較高,導致手腕呈現背屈的姿勢,在長期姿勢不正確的使用手腕下導致囊腫的出現。腱鞘囊腫是指發生於關節囊,或者腱鞘附近的一種內含膠凍狀粘液的良性腫塊。因為腱鞘是一種中空的膜狀構造,而肌腱在其中滑動促使手能活動,但是因為重複性手部運動、外傷或感染,都可能導致肌腱在腱鞘中滑動過度頻繁而發炎或破裂,使得潤滑的液體堆積形成囊狀隆起,就形成了腱鞘囊腫。用電腦1小時休息10分鐘 記得局部按摩腱鞘囊腫常見發生在女性與青少年,或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鄭宇傑醫師呼籲,腱鞘囊腫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仍有20%,使用滑鼠或鍵盤時應保持正確姿勢,前臂與手腕角度維持平行,避免手腕呈背屈的姿勢,若有需要也可以使用護具或護腕。若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也應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鐘進行局部按摩,或針對肩頸、上肢、手腕等部位進行拉筋及肌力訓練,讓身體或手部緩和地休息與伸展。

久坐車內全身痠麻 9招拉筋操放鬆肌肉

久坐車內全身痠麻 9招拉筋操放鬆肌肉#痠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假期長達九天,多數民眾都有做旅遊規劃,但可能在遊玩路途中出現塞車,或因為長途旅行而造成久坐車內導致手腳麻、肌肉痠痛情形,這時候就需要簡易運動來伸展身體放鬆肌肉。塞車久坐數小時 肌肉緊繃不適童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陳羿榳指出,長途旅行或塞車被困在狹窄座位上動輒數小時,造成四肢關節及身體無法正常舒展,所以易引致肌肉緊繃不適,所以當下車時,可進行九招簡易的拉筋伸展操:1)頸部旋轉拉筋操/抬頭挺直站立,肩膀不動,慢慢把下巴轉向右肩膀,停留20秒後在轉向左肩膀,可重複4次。2)頸部前彎拉筋操/挺直站立,雙手置於背後,下巴垂項胸膛,放鬆身體,靠頭部重量自然下垂而伸展頸部。3)頸部延展拉筋操/挺直站立,雙手置於背後,頭往上抬挺直站立,如要把下巴抬高指天後,嘴巴不要張開。4)雙手放在背後的胸部拉筋操/身體站直,雙手於背後交扣,然後慢慢把手臂往上抬,身體不要前傾。5)手掌朝外的手腕拉筋操/十指於胸前交扣,伸直手臂,然後把手掌往外推。6)手臂上拉的站姿轉背拉筋操/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臂抬到頭部上方,背部和肩膀要挺直不能彎,慢慢把肩膀轉向右邊,停留20秒後在轉向左邊,可重複4次。7)轉背式站姿拉筋操/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抱胸,背部和肩膀保持平直,慢慢把肩膀轉向右邊,停留20秒後在轉向左邊,可重複4次。8)站姿抬腳尖的小腿拉筋操/採站姿,一腳屈膝,另一腳朝前伸直,前伸腳的腳趾朝向自己,並將上半身往前傾,背部要保持平直,雙手放在彎曲的膝蓋上,左右腳交換進行各20秒,可重複4次。9)腳跟踩地的小腿拉筋操/身體站直,一腳往後跨一大步並伸直,同時把腳跟往地面踩,左右腳交換進行各20秒,可重複4次。而陳羿榳治療師也呼籲,緩慢且溫和的拉筋伸展運動有助於放鬆肌肉,但做操時不可憋氣,以避免造成肌肉緊張,反而造成肌肉不容易伸展開,因此施做時需配合緩慢的深呼吸,才能達到效果。

輕熟女當心 出現肢體無力、痠麻恐是多發性硬化症

輕熟女當心 出現肢體無力、痠麻恐是多發性硬化症#痠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35歲的林小姐,9年前正值26年華的她,突然出現左臉小癱瘓、漏口、進食不順,甚至眼球出現不自主顫動等症狀,便緊急就醫檢查,透過核磁共振攝影檢查後發現,腦中有多處白點,加上如小中風般的臉部癱瘓、眼球顫動等明顯症狀,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只是,在治療初期因為頭痛、發燒、施打部位肌肉萎縮等副作用,造成內心極度抗拒治療,使得治療成效每況愈下,疾病持續復發到只能癱在床上,生活幾乎完全依靠家人,直到改用口服治療,逐漸恢復行動,現在終於能與一般人一漾逛街、出國了。肢體無力、痠麻持續24小時 當心是警訊多發性硬化症,在台灣屬於罕見疾病,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且它的症狀因人而異,視所影響的神經組織而定,在臨床上最常見症狀就是肢體無力、痠麻、走路不協調、視力模糊等,此外,症狀往往會持續24小時以上,對此,北投健康醫院蔡清標醫師表示,民眾若是出現上述症狀且持續24小時以上,就算隔天已沒有徵兆,應及早至神經內科確診,以避免延誤治療。生活習慣西方化 造成發生率升高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近年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人數逐年攀升,25~29歲的女性為高危險群,罹患率為男性的2倍,此外,蔡清標醫師表示,致病因子可能與種族、遺傳及環境等因素相關,因此在寒冷地區,如北美、北歐盛行率及發生率較高,近年來亞洲人數有逐年攀升趨勢,10年內增加2.5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逐漸西方化,且有多數人因害怕曬黑,所以,在預防陽光照射這方面,就做了許多措施,以致人體無法自然補充維生素D來降低發病率。發病若不治療 恐面臨殘疾、腦萎縮根據蔡清標醫師表示,若是發病後5年內都不接受治療的話,恐面臨終身殘疾,然而,多發性硬化症最主要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為腦萎縮、失智、肢體不協調等。目前臨床上第一線用藥以干擾素為主,但由於許多患者使用干擾素會出現發燒、頭痛、注射部位紅腫或肌肉萎縮等副作用,因此長期施打後,常有患者自行中斷用藥而陷入疾病復發困境。不過,依目前健保給付規範,當使用第一線藥物復發次數不減反增時,健保可申請二線用藥,根據研究顯示,二線口服藥相較於第一線皮下注射用藥更能有效地降低5成復發率 ,甚至還能延緩近4成的腦萎縮,以增加病情穩定性。切勿自行停藥 應與醫師討論保安心蔡清標醫師提醒各位民眾,當身體莫名出現無力、痠麻、視糊等現象時,應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此外,也呼籲正在進行治療的民眾,千萬不要自行停藥,反則就會面臨復發的困境,甚至可能使病情更加嚴重,因此,若是治療症狀無明顯成效,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看看是否藥物已過蜜月期及換藥的可能性,以確保身體安全。

手部痠、麻 當心是腕隧道症候群

手部痠、麻 當心是腕隧道症候群#痠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有過手掌、手指麻痛,甚至晚上會麻醒的經驗嗎?這很有可能是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而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主要原因是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進入到手掌時,受到手腕的腕橫韌帶壓迫所引起。一般好發於慣用手,尤其是須要重複手腕動作的人,例如機械技工、木匠、搬運工、廚師、電腦工作者及家庭主婦等,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女性發生的比例是男性的3至10倍。臨床症狀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橈側無名指有刺痛、燒灼與麻木感,手掌無力難以抓握或丟擲物品,有時甩甩手或按摩一下症狀會緩解,嚴重者會導致手掌魚際肌萎縮等。基隆市立醫院復健科謝昉竹物理治療師提醒民眾,腕隧道症候群可由神經傳導檢查確診,簡易的自我檢測方法為將兩手掌的手背對手背互相施壓,讓手腕與手肘皆呈彎曲狀,此動作會使正中神經受到較大的壓力,經過30到60秒,若手開始發麻,很可能就是腕隧道症候群,建議及早就診。臨床物理治療方式包括紅外線、水療、蠟療、經皮神經電刺激及超音波等,以及肌腱深層按摩與手腕伸展運動,藉由屈指肌肌腱的滑動來減少腕關節內的壓力以改善症狀,此外應讓手腕適度休息,並盡量避免重複性的動作或過度的手腕彎曲,也可以使用手腕護木或護腕等護具來輔助治療。若上述保守治療無法有效減輕症狀,可尋求外科醫師進一步診斷,考慮是否以手術治療方式治療。

男下肢痛又無力!脊椎狹窄症作祟

男下肢痛又無力!脊椎狹窄症作祟#痠麻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容志雄醫師指出,老王年約六十歲左右,平時身體硬朗。最近幾個月,逐漸感到下肢痠麻疼痛、腿膝軟弱無力、行走活動不便的情形。到數家診所、醫院求診,均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接受藥物及關節復健治療,卻無明顯改善。容志雄醫師說,這樣的患者並不在少數。其關節X光檢查,可能發現並無明顯的髖、膝關節炎病變現象或是只有輕到中度髖、膝關節炎病變現象。其實,這些現象,很有可能就是退化性脊椎狹窄症的部分症狀表現。脊椎狹窄症是最近五十年才在臨床上受到重視,而且,好發於已經退休的銀髮族。其發作年齡,大多在55歲以後,女性發生比率較男性高出3至5倍之多。如果是時常從事粗重工作或負重的人,則有可能提早五到十年產生退化而有症狀出現。此一病症是一種退化性的病變。退化性脊椎狹窄症的早期症狀,在走遠路與久站後會有臀部不適、緊繃、燒熱感之現象。臨床症狀以「下背」與「下肢痛」為主,並且通常有長期為下背痛所困擾的情形。而其典型的症狀是走路或久站則會引起疼痛,當坐下來時就會改善。而且疼痛會延伸至臀部及下肢。退化性脊椎狹窄症之早期,接受保守性療法,通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不過,約有一成的病人會持續惡化,最後必須接受脊椎減壓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