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

洗腎後有這3症狀 當心是血管狹窄警訊

洗腎後有這3症狀 當心是血管狹窄警訊#人工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80歲彭姓老翁接受洗腎治療,近日發現洗腎後止血不易,甚至超過半小時都無法止血,到醫院求診,醫師以透析儀器檢查,發現老翁靜脈壓力過高,再經過高精度血管攝影發現狹窄病灶,以氣球撐開手術,經過半小時,原本0.1公分的人工血管,恢復到0.6公分,回復血管通路功能,讓洗腎能夠順利進行。人工血管長期使用會發生異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林俊閔表示,台灣有超過9萬人因腎臟衰竭,需要洗腎治療,一般做在手臂上的動靜脈廔管或人工血管,提供血液透析的管路,但是有一半以上的洗腎患者,不知道人工血管長期使用會發生異常功能。提醒洗腎患者出現三大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1.洗腎後止血需要時間較長。2.平日觸摸時的強勁血流消失、變成跳動的感覺。3.洗腎過程中,透析儀器常常發出警示,提醒靜脈壓力過高,要盡速就醫。血管阻塞無法洗腎 需侵入性治療林俊閔指出,發生上述狀況,代表人工血管已經變得狹窄,還未形成大問題,讓醫師提早介入治療,防範於未然。如果沒有緊急就醫,血管阻塞,無法洗腎,必須擴大侵入性治療,除了要移除血栓,還要開傷口,過程更辛苦。腎友洗腎血管通路,就是腎友的生命線,一定要細心照顧。心臟血管外科除了手術建立、維護洗腎通路,更能為洗腎血管通路提供完整的治療處理方案,完整血管構建和修復。

洗腎病患注意!廔管破裂3分鐘內休克

洗腎病患注意!廔管破裂3分鐘內休克#人工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日新聞報導中,1名腎友洗腎後,在回家途中發生廔管大出血,造成旁人恐慌,緊急協助處理。如何保護廔管,以及緊急處理方式,每位腎友都應該了解。廔管不慎撞破 恐3分鐘內休克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長連麗芬表示,洗腎病人經常發生廔管出血,甚至有腎友在工作時,廔管(人造血管)疑似不慎撞破,大量鮮血瞬間噴濺,止不住血當場昏迷,送醫搶救仍因失血過多宣告不治。「廔管」是洗腎時為了將血液引出來,先用外科手術將動脈、靜脈連接起來所建立的對外通路,萬一受外力破裂,出血量每分鐘可達300-500C.C.,一旦沒有立刻止血,3分鐘內可能就會休克。不碰觸廔管、不提重物 降低破裂風險出血發生原因很多,如體質、透析瘻管或是人工血管受到每週3次扎針造成破洞(常有人因為怕痛,而習慣要求打同一位置)、傷口癒合不良等因素,而導致瘻管的動脈血不斷流出,形成皮下的摶動性腫塊,或是血管上不正常的「擴大、膨脹」,可能是「假性動脈瘤」合併症。連麗芬護理長提醒,腎友一定要好好保護廔管,盡量不要碰觸廔管或提重物,夏天時也應穿薄長袖遮蔽,或用保護套保護,萬一不慎破裂噴血,應立即用布或徒手加壓止血,立刻回醫院處置。

化療裝置人工血管 降低手術併發症?

化療裝置人工血管 降低手術併發症?#人工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罹患癌症的病人需要長期接受化學治療,使用人工血管可減少藥物滲漏及周邊靜脈炎之危險。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浩銘表示,病人如果需要長期且頻繁使用靜脈輸注藥物或是營養,通常會建議接受手術植入人工血管,植入人工血管之裝置,除了可以增加化學治療過程之安全外,而經由研究成果顯示,更可以減少手術之併發症。人工血管是一種植入式靜脈注射系統,由輸注座和一條連接的導管所組成,可完全植入於人體內,並於輸注座植入處之皮膚下有一個大約十元硬幣大小之突起物,藉此輸注座可用來注射藥物、靜脈營養或其他靜脈輸注液。在長期使用下,為防止在導管內逐漸形成血塊而阻塞,每次靜脈輸注後,必須用抗凝劑沖洗人工血管。在化學治療結束後,長期未接受靜脈輸注的病人,也必須定期回門診使用抗凝劑沖洗人工血管。那手術植入人工血管的有併發症風險嗎?醫師表示,人工血管為內植式輸液管,整個系統完全植入皮下及血管中,故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提高化學治療的安全性。 但是在手術過程中放置人工血管,傳統是採用穿刺血管後經由導線將人工血管之導管送入血管內,約有3%的病人在穿刺血管的過程發生氣胸或是血胸之併發症,而近年來血管探查,是在目視下直接將人工血管之導管送入血管內,至今未曾發生氣胸或是血胸之併發症,提高了手術之安全。人工血管長期放置後,約有0.1~1%的病人發生人工血管導管斷裂之併發症,而斷裂之導管可能會飄移至中央靜脈或是心臟內,可能會產生胸悶或是心律不整的症狀,需要至心導管室將斷裂之導管取出,以避免後續之併發症。而研究統計發現,若手術過程中採用血管探查的手術方式植入人工血管、人工血管植入的時間在200天以下、人工血管與鎖骨的距離保持2.5公分以上,可有效減少導管斷裂之併發症。

化療後沒取出 人工血管斷裂掉入心臟

化療後沒取出 人工血管斷裂掉入心臟#人工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黃先生兩年前罹患口腔癌,在醫院接受化療並裝置人工血管,化療結束一年後,人工血管仍然留置體內而沒有去醫院取出。最近一個月以來,黃先生斷斷續續感覺胸痛而且會喘,直到無法忍耐才到臺北慈濟醫院急診。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胡晉源表示,人工血管堵塞或斷裂的情況並不少見,提醒癌症患者在化療結束後,若確定不需再使用人工血管,應考慮將人工血管移除;若需繼續使用,則應定期回診以防人工血管堵塞或斷裂。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胡晉源說,患者正值青壯年,也非一般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當患者因為胸痛而來到醫院時,經X光、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原來是化療用的人工血管斷裂掉入心臟而引起胸痛,並造成右邊肋膜積水所以會喘。醫療團隊以血管腔內手術成功將掉入心臟深處的人工血管取出,因為是微創手術,病患術後幾乎看不到傷口,而且胸痛的情形馬上就消失了。胡晉源醫師指出,臨床上化療人工血管斷裂的機率為1%以下,可能的原因有裝置不當或是使用不當,但多數人工血管會掉在上腔靜脈裡,像黃先生的人工血管掉入心臟最深處的肺動脈分枝裡,算是比較少見也比較難處理,因為人工血管掉到心臟裡造成嚴重的胸痛,勢必得開刀將其取出來。醫療團隊以微創手術將人工血管成功取出,若微創手術無法順利取出又持續胸痛,那就得用傳統開刀的手術(開心手術)處理。胡晉源醫師提醒化療患者,裝置人工血管後,隨著時間過去,有可能會阻塞、斷裂,或是造成植入處靜脈的栓塞,以致整個手臂都腫脹起來。因此,在化療療程結束後,若確定不需再使用人工血管,應考慮將人工血管移除;若需繼續使用人工血管而不能移除者,則應定期回門診以稀釋的抗凝血劑沖洗人工血管,以預防人工血管的阻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