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虧

中醫典籍從沒說過「腎虧」!中醫揭「補腎真相」不只調節勃起功能

中醫典籍從沒說過「腎虧」!中醫揭「補腎真相」不只調節勃起功能#腎虧

一般民眾多半認為任何疾病或症狀,應該會有一個最佳處置方法。西醫或許是這樣,但是中醫卻不是如此,而且中醫理論中的「調補」也必須必須針對個別的問題去處理,不能一概而論。杜李威中醫診所院長杜李威於《中醫純情派》一書中,述說中醫學理中的中醫文化,讓讀者了解中醫的運作與邏輯。以下為原書摘文:

猛男愛愛腰痠以為腎虧 結果竟是這通道塞住

猛男愛愛腰痠以為腎虧 結果竟是這通道塞住#腎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2歲許先生熱愛運動健身,一年來有感與伴侶親密行為時使不上力,腰部容易痠疼,幾度懷疑自己腎虧,礙於面子問題拖到最近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左邊輸尿管已被2公分大的結石塞住,腎臟呈現中度水腫。結石年輕化 與口味重鹹又不愛運動有關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張雲筑表示,泌尿道結石在台灣的盛行率約7~10%,好發年齡為40~70歲,男女比約3:1。常見的結石症狀為腹背部絞痛、噁心嘔吐、血尿、尿路感染,其他症狀如頻尿、解尿困難或陰囊的轉移痛等。張雲筑提到,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遺傳、氣候、體質、飲食及飲水習慣等,有家族史者罹患結石的機率為一般人的三倍,近年來結石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被結石所困擾的年輕人也不少,可能與飲食、生活型態改變有關,如攝取過多酒精飲料、碳酸飲料,口味重鹹或熱愛甜食,又不愛運動等皆容易導致結石。長期只喝茶飲不喝水 增泌尿道結石風險張雲筑說明,夏天炎熱、排汗量大,若不積極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尿液中的結石成分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形成結石。許多人都知道要多喝水,但門診發現有些患者不愛喝白開水,習慣把茶飲當水喝,並覺得自己的喝水足夠。其實補充水分還是白開水最好,長期只喝茶飲不喝水,小心沒補到水,還可能提高泌尿道結石的風險。結石治療方面,需仔細評估結石大小、位置、X光穿透度及病患身體狀況。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多能以藥物加上適當水分攝取,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結石,則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硬式內視鏡手術處理。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多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或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2公分以上的巨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碎石手術。張雲筑提醒,預防結石要多喝開水,補充水分還是以白開水為佳,三餐均衡,少吃甜食,避免攝取重鹹食物,養成運動的習慣。除了注意自身保養,定期追蹤及接受適當的治療,才是遠離結石的不二法則。

從中醫觀點看「腎虧」

從中醫觀點看「腎虧」#腎虧

中醫學中,認為腎的「精氣」來自於父母生殖(先天)之精,它是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人從幼年開始,腎精藉由飲食中的精華培育,逐漸充盛而使人體不斷生長;到了青春期,它又能使人能產生精子或卵子和使性機能及第二性徵成熟,因此,腎的「精氣」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有關。其次,腎臟擁有「精氣」,而精能生「髓」,「髓」又有骨髓和脊髓之分。骨髓留居於骨中,能營養骨骼,使骨骼生長並堅固有力,所以,小兒囪門遲閉、發育遲緩或骨軟無力等症,均是腎的精氣不足的表現。在臨床上,已有不少補腎藥均被證實能加速骨折瘉合。而脊髓則上通於腦,匯聚而成腦,故中醫有「腦為髓之海」之說,所以臨床上對於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使用補腎藥也有不錯療效,亦即腎主骨、生髓及通腦。此外,腎也主水液,主要是指腎有調節體液分布及廢液排泄的功能。所以若腎的陽氣不足,水液調節發生障礙,可引起尿少、尿閉而致水腫;或小便過多、夜間多尿等症。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 廖敏宏醫師指出中醫學中所謂的「腎」,其實包括了現代醫學中部份泌尿、生殖、內分泌及腦神經系統功能。因此,民間常說的「腎虧」,或者更正確的說應是「腎氣虧損」,不應只侷限在性功能上,其他諸如骨質疏鬆、發育遲緩、小兒智力不足、月經量偏少、經期不規則、排卵期基礎體溫上升不多、更年期障礙、性慾減退、不孕、習慣性流產、記憶力減退、腰膝痠軟、多尿頻尿、盜汗、頭暈目眩、耳鳴、四肢冰冷等,也都屬中醫所說「腎氣虛損」的範疇。至於中醫學對「腎氣虛損」如何來治療?在藥物使用上,大致可分成四大類:1.) 補益腎中精氣之品:如冬蟲夏草、黃精、何首烏、女貞子、黃耆、山藥等。 2.) 溫助腎陽之品:如鹿茸、仙靈脾、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天、肉蓯蓉、附子、仙茅、杜仲、川斷、桑寄生等。 3.) 滋陰補腎清解虛熱之品:如熟地、阿膠、桑椹子、枸杞子、龜板、鱉甲、知母、黃柏等。 4.) 攝納收斂之品:如山茱萸、五味子、烏梅、肉豆蔻 、桑螵蛸、白果、蛤蚧等。在傳統丸劑方面,六味地黃丸、固腎丸、參茸固本丸、還少丹、龜鹿二仙膠等較為常用。補腎不僅可改善腎虧的病理狀態,而且可以緩解衰老的某些症狀並延緩衰老過程。然而,民眾若想要獲得滿意的療效,必須由專業醫師診斷是何種腎虛,從而選用適宜之藥,絶對不可盲目服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