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

頭痛欲裂「像血管在跳」偏頭痛別輕忽!中醫:失智風險高3倍

頭痛欲裂「像血管在跳」偏頭痛別輕忽!中醫:失智風險高3倍#偏頭痛

張先生滿臉愁容地進入診間,一手不斷的按揉右側太陽穴部位,自述長期有偏頭痛的困擾,總感頭痛、脹脹緊緊的,痛到想吐,也很怕吵雜聲,一吹到風也會疼痛加重,在壓力大時更容易發作。一開始嘗試用喝咖啡改善,但漸漸沒效果,現在只能靠止痛藥,藥效也逐漸消退中,道神經內科看診,醫師說這是典型的偏頭痛症狀。

頭痛吃藥沒用?可能是身體缺乏「這種礦物質」

頭痛吃藥沒用?可能是身體缺乏「這種礦物質」#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年輕女性上班族平時並無慢性疾病,在連續幾天熬夜加班後,有天起床突然天旋地轉、冷汗直流,還把早餐都吐了出來。就醫後診斷為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導致的「前庭型偏頭痛」,服藥後逐漸好轉,也恢復正常生活。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亭儀表示,偏頭痛是女性很常見的疾病,主要與遺傳有關,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就會引起偏頭痛。主要表現在單側、搏動性頭痛,也會伴隨怕光、怕吵,甚至發生噁心嘔吐的狀況。 4成民眾從眩暈頭悶脹開始發作有高達4成的偏頭痛患者並不會明顯頭痛,而是會眩暈,稱為前庭型偏頭痛,發作時頭會有悶悶脹脹的感覺,持續有像是天旋地轉的暈。而如果長期吃止痛藥都沒有效果,專家提醒,也可能是體內缺乏鎂導致。為什麼鎂會與頭痛有關係?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身體缺鎂會引發血管不正常的收縮與膨脹,肌肉也會緊繃,這些都容易引起偏頭痛。日本營養師、分子整合營養醫學顧問吉川圭美也說明,如果壓力大,鎂更會從身體透過尿液而排出。 多攝取「鎂」有安定神經效果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存在於肌肉與骨骼之中,總重量約為25g,與體內超過300種以上的酵素反應有關,更有安定神經的效果。國外甚至有研究指出,透過靜脈注射鎂,對急性偏頭痛有改善效果;而每天固定補充一定份量的鎂,也減緩了偏頭痛的發作次數。 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國人對於鎂的攝取平均更不到八成。吉川圭美營養師建議,在食物中像是魚類、海藻、豆類等都有豐富的鎂,可以多攝取。營養師宋明樺也提醒,若是經常性頭痛的民眾,也要留意像是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是否攝取過多,這些食物由於含有酪胺酸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導致偏頭痛。或許民眾透過營養的注意與生活作息調整,或許就有機會擺脫吃止痛藥的輪迴。

下一秒忘了「買蛋糕慶生」 短暫失憶是不是快失智?

下一秒忘了「買蛋糕慶生」 短暫失憶是不是快失智?#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婆,我昨天人有怪怪的嗎?」53歲華先生是銀行主管,一早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完全想不起昨天發生什麼事情。「昨天你確實怪怪的,我們晚上要幫兒子慶生,去百貨公司時,你卻問我:『我們為什麼要來這裡?』我說要買蛋糕,你又問:『今天什麼日子?為什麼要買蛋糕?』我以為你是故意鬧我呢!其他時間你就還好,也沒抱怨哪裡痛,可以開車,還下廚燉了鍋牛肉,我就沒再說什麼。怎麼了?你現在不舒服嗎?」「我完全想不起來昨天是怎麼過的?妳說的事情我竟然完全沒有印象,腦袋一片空白。」華先生愈來愈緊張,「我是突然間失智了嗎?今天還是請個假,上醫院一趟。」經過一番檢測,醫師說他的狀況是「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認得自己和親友 無法掌握日期時間短暫性全面腦失憶代表患者突然間有了暫時性記憶喪失,而這個記憶喪失並非由中風、癲癇發作等神經學問題造成。有時患者會伴隨著頭痛、頭暈、焦慮、噁心嘔吐等症狀,但也可以是完全無其他不適狀況。出現短暫性全面腦失憶時,患者會忘記發作前一小段時間發生過的事情,也無法再形成新的記憶。而這個過程時間通常不會很長,介於1到10小時間,平均約6小時。由於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患者會反覆詢問同樣的問題,像是「我現在哪裡呢?」「今天是什麼日子?」「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我來這裡幹什麼?」即使最後症狀在幾小時內改善,也會留下一段空白,究竟在這段時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件,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和他人聊了什麼事情,都完全想不起來。不過,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者對自己的個人狀況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也認識朋友、同事,並不會提出「我是誰?我幾歲?我叫什麼名字?」這樣的問題。在這段短暫失憶的時間內,患者認知功能基本上是正常的,還能認識熟識的事物,例如站在住家外面,可以認出來一些熟識的建築物,比較無法掌握的是快速變動的時間,因此對「現在是幾月幾號?幾點?」就處在懷疑、不清楚的狀態。出現短暫失憶的過程中,因為患者維持著基本認知功能,講起話來通常很正常,能分辨字詞語句,且能維持該有的社交禮儀、應對進退,不會突然變身怪叔叔或突然做一些傷風敗俗的事情,因此很可能即使正在經歷短暫失憶的過程,但旁人未察覺任何異狀。而且,在患者有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同時,患者並不會突然間癱瘓、無法動作或是出現痙攣,也就是說,患者在言語、動作方面都沒受到太大影響,甚至仍然可以從事一些比較複雜的技能,像是煮飯、開車,都是沒問題的。短暫性全面腦失憶通常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遺症,並不會因為罹患過這種狀況,後來變得比較容易中風、癲癇。而且曾罹患短暫性全面腦失憶後的患者,並不會在未來比較容易忘記事情,假使患者有漸進性的記憶喪失,那可能要尋找失智的原因,這種狀況就不是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短暫性全面腦失憶可能與偏頭痛及壓力有關隱藏在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背後的確切原因仍屬未知,但這樣的狀況屬於暫時性的腦部功能受損,可能起因於腦部缺乏穩定持續的氧氣和血液供應。一般來說,像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很容易造成血管變質、窄化,但高血壓、高血脂卻不是罹患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危險因子,代表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與退化、老化造成的血管疾病比較沒有關係。研究觀察到幾個現象,發現短暫性全面腦失憶可能與偏頭痛有關,或是突然間靜脈血回流不順,甚至也與個人心理壓力有關,焦慮的人也比較容易發作。雖然發作的機率很低,但以下的事情都有機會刺激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發作:*用力憋氣,像是利用實施「努責」。努責就是Valsalva maneuver,例如便祕者出力大便,或重訓者為了增加脊柱軀幹的穩定度,而閉氣用力。用力憋氣會影響血壓血流,可能因此影響到腦部血流。*突然進到熱水或冷水之中。*從事過度需要體力的活動或運動。*經歷內視鏡或血管攝影等醫療行為。*突然接到極差的消息,導致情緒低落、心理面臨極大壓力。*喝了太多酒,使用毒品或其他鎮靜藥物。在診斷治療短暫性全面腦失憶之際,務必要先排除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像是利用神經學檢查,評估患者肌肉力量、平衡、感覺、姿態步伐等各種項目,找出是否還有其他的神經學問題。並利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工具,排除患者有中風、癲癇、頭部外傷、腦部出血等病灶。關於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幾個重點*患者多為50至70歲的中高齡者。*突然記不起最近的事情,也無法形成新的記憶。*幾個小時後會好轉,患者恢復後,就能開始有記憶,並知道自己經歷了哪些事情,但失憶那段期間的記憶是空白的。*症狀不會超過24小時。*有偏頭痛病史的人會顯著提升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發作機率。*發作第二次短暫性全面腦失憶是可能的,但極少人會有第三次的經驗。(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偏頭痛治療新紀元!超前部署123預防頭痛不再來

偏頭痛治療新紀元!超前部署123預防頭痛不再來#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家對偏頭痛或許不陌生,依流行病學推估,平均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全台估計約有200萬人有偏頭痛。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偏頭痛甚至是全球年輕族群「失能疾病」之首,嚴重度不容小覷。部分患者習慣偏頭痛「症狀」發作後,自行購買止痛藥來緩解,卻不知道偏頭痛是一種「疾病」,可被治療及預防!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楊鈞百主任分享,診間有位女性患者,每當壓力增加或情緒不穩,偏頭痛伴隨眩暈感便隨之而來,一發作便劇烈頭痛、頭昏眼花又怕光怕吵,容易站不穩,這時先生就會在身旁攙扶。這樣的狀況親友早習以為常,總開玩笑他們夫妻愛得如膠似漆「黏條條(台語)」。某次回診,該患者夫妻聽到醫師介紹已有預防性治療可改善偏頭痛,先生二話不說就自費讓太太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當時需自費),經過數次治療後偏頭痛大大獲得改善。患者回診時笑著告訴醫師:「現在先生終於不用對我『黏條條』了!」掌握偏頭痛超前部署123口訣,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楊鈞百主任表示,偏頭痛好發於20至50歲女性,誘發因子包括飲食、情緒、壓力遺傳與睡眠品質等,有些女性也特別容易在月經前後偏頭痛發作。「前一段時間,很多人會因疫情起伏或經濟受創感到恐慌、長時間盯著3C產品、居家上班甚至孩子在家吵吵鬧鬧等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都容易促使偏頭痛復發。」台灣頭痛學會為了提升國人對於偏頭痛的病識感,今年特別構思「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楊鈞百主任解釋:「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週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恐讓頭痛更痛,應儘早就醫治療;要預防偏頭痛可靠3招:1運動、2紓壓及3使用預防性藥物。」期望透過該口訣,幫助有偏頭痛困擾的民眾及早正確就診。楊鈞百主任提到,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畏光、怕吵等症狀,且越動越痛,即有可能為偏頭痛發作。部分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只吃止痛藥緩解,楊鈞百主任提醒,「過度依賴止痛藥就像飲鴆止渴,反而會讓病情惡化。」止痛藥僅能治標、預防性治療可治本楊鈞百主任說,如今偏頭痛治療,已不再是消極止痛,還可積極進行預防性治療。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包含療效持續1個月的CGRP單株抗體及療效長達3個月的肉毒桿菌素,「這些預防性藥物可針對偏頭痛的機轉,改善頭痛頻率與強度;另一好處則為療效持續時間長,適合疫情期間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可為不喜歡每天服藥的患者帶來更多方便性。」楊鈞百主任呼籲,預防偏頭痛要先避免誘發因子,患者可藉由紀錄日常飲食作息來提醒自己;此外,謹記「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內容,若有偏頭痛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治偏頭痛的神經內科,勿過度吞服止痛藥或感冒糖漿,以免頭痛惡化反而影響生活品質。

偏頭痛如大象在腦中狂奔 有這5大症狀應就醫

偏頭痛如大象在腦中狂奔 有這5大症狀應就醫#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51歲的林小姐高中開始有偏頭痛,每當發作時,她習慣先吃止痛藥,若效果不彰,就用洗頭按摩、沖熱水等方式紓緩,多年來她已將偏頭痛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她原本任職於銀行業,經常因頭痛劇烈影響工作表現,最終忍痛辭職,甚至因長期服藥,擔心藥物過量與副作用,不敢生兒育女。雖長期就診持續服藥控制,但偏頭痛未明顯改善,一度痛到被診斷罹患憂鬱症,直到三年前,改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發作頻率降到每周僅剩一次,病況大為改善。7成民眾不知偏頭痛是疾病 近半不知吃多止痛藥會惡化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人罹患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公布今年7月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國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不知是一種「疾病」;近5成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使頭痛惡化。醫師指出,這顯示了台灣民眾對偏頭痛不但認知不足,也普遍沒有妥善控制偏頭痛。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更頭痛!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一口氣較疫情前增加4成,更有6成患者偏頭痛頻率增加,6成4偏頭痛嚴重度增加。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分析,在家防疫期間,不少人長時間盯著3C產品,加上情緒易隨疫情起伏而吃不下、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全都容易誘發偏頭痛,並陷入惡性循環。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王嚴鋒指出,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據患者描述,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反覆穿刺,痛到想撞牆。也因許多民眾誤以為偏頭痛是症狀,導致患者因頭痛須請假時,還得擔心遭同事誤會裝病偷懶,使患者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壓力,陷入偏頭痛加重的循環。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真的「受夠了」!逾600名患者用畫筆吶喊偏頭痛心聲新光醫院神經科醫師劉子洋表示,由於國內止痛藥取得方便,部分民眾在偏頭痛發作時,忽略尋求正規醫療的重要性,自行購買止痛藥,而輕忽過度服用止痛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台灣頭痛學會提供「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周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恐令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靠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期望藉簡單好記的口訣加深民眾印象。醫師提醒,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均可減少回診頻率,尤其預防性藥物療效皆不錯,副作用也低,但最重要的是病患要對偏頭痛有正確的疾病認知,即早接受治療。為使大眾能「看見」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舉辦一系列關懷活動,包括「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有高達685名學生與社會人士參與首屆繪畫比賽。高中組冠軍本身亦是病友,因偏頭痛嚴重影響生活,於畫中呈現主角痛到夜不能寐,牆上日曆的滿江紅更道盡偏頭痛的血淚,甚至以《受夠了》命名作品,表達病友渴求偏頭痛改善的那天到來。

全台200萬人偏頭痛 她忍痛27年止痛藥照三餐吃

全台200萬人偏頭痛 她忍痛27年止痛藥照三餐吃#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50多歲的謝小姐27年來飽受偏頭痛所苦,擔心影響工作表現,天天得吃3顆止痛藥,長年下來數量驚人,熱愛跑馬拉松的她,曾在最後幾公里衝刺準備創個人PB時偏頭痛發作,後因頭痛持續惡化就醫治療,發現自己過度依賴止痛藥,反而使病情加重,在醫師建議下改以預防性治療,頭痛頻率及疼痛指數大幅下降,頭痛時間也縮短,不再讓頭痛影響生活、睡眠及工作表現。狂灌咖啡止痛 偏頭痛可能更惡化許多民眾對偏頭痛存有迷思,以為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像是感冒頭痛、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也有人狂灌咖啡,紓緩頭痛,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大量飲用咖啡除有咖啡因攝取過量問題,還可能使偏頭痛惡化,提醒勿忍耐不就醫。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任、神經內科醫師林高章表示,偏頭痛是腦部的原發性疾病,屬於一種神經血管性頭痛,當頭痛發作時,每次疼痛4~72小時,會出現抽痛、單側或雙側、中重度頭痛、一般日常活動也會加劇頭痛,若以上4特徵符合2項以上,並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畏光、怕吵,就有可能是偏頭痛。15~49歲族群失能疾病 偏頭痛竟是首位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根據最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疾病第二位長達30年,而對於15~49歲族群,更是造成失能、殘疾的首要原因,顯示建立對「偏頭痛」正確認知為現今重要公衛議題。在台灣,偏頭痛盛行率為9.1%,等於每10人就有1人受偏頭痛所苦,推估約有180~200萬人深受其害。林高章指出,偏頭痛可能引發精神及睡眠等相關合併症,如憂鬱、焦慮、失眠等。全球統計顯示,偏頭痛患者平均每個月有近10天生活受偏頭痛所影響,平均病齡長達11.6年,依此換算,平均每名患者因偏頭痛所帶來的失能導致生命耗損4年,不容小覷。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治療偏頭痛可以分為止痛藥物及預防藥物兩大類;當頭痛發作頻率多達每月15天以上,且有8天具偏頭痛特徵,並持續3個月以上,可能已經進展成「慢性偏頭痛」,此時僅靠止痛藥並無法緩解頭痛,甚至可能加劇頭痛,慢性偏頭痛必須透過預防性治療,來減緩頭痛頻率、達到預防效果。紀錄「頭痛日記」有助預防治療過去偏頭痛預防性治療大多為定期口服藥物,隨著醫療進展,原本用於醫美的肉毒桿菌素,也被發現具有改善偏頭痛的作用,近年來更有專為偏頭痛設計的CGRP單株抗體藥物,此些針劑型藥物的興起,大幅降低患者用藥頻率、減少頭痛發作次數,為慢性偏頭痛治療提供新選擇。此外,治療偏頭痛過程,撰寫「頭痛日記」有助於醫病雙方了解頭痛規律、誘發因子、發生前兆、藥物使用情形等,評估偏頭痛是否得到良好控制。

大枕骨神經注射 孕婦不用再怕偏頭痛

大枕骨神經注射 孕婦不用再怕偏頭痛#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胡小姐從高中就偶有偏頭痛,今年中懷了第二胎之後,頭痛次數直線上升,幾乎每天都痛到沒辦法工作,陪伴老大時,更是一點點聲音就頭痛欲裂,普拿疼照三餐吃都壓不住,不但影響生活,心中對於藥物是否對胎兒有影響,也充滿著擔憂。她回想起懷第一胎時,也是每天頭痛,直到生產後才好轉。注射麻醉劑加小劑量類固醇 透過神經調節機制治頭痛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李怡蓁表示,經過問診及神經學評估後,幫胡小姐於大枕骨神經處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及少量類固醇,第二周治療見效後,頭痛次數及嚴重程度都大幅減少,只剩零星的幾次輕微頭痛,進入第三孕期後更是不再發作。李怡蓁指出,懷孕中的偏頭痛患者,雖然有五到七成於第二、三孕期情況會逐漸改善,但仍有一大部分會面臨頭痛狀況惡化的情形,然而不論是頭痛時服用的止痛藥,或是用來降低頭痛發生次數及嚴重程度的預防性用藥,基於安全性的關係,選擇皆有限,許多媽媽擔心藥物對胎中寶寶有害,更是不敢服藥。2020年美國頭痛學會針對懷孕中偏頭痛患者的治療,對其會員(其中近半數為頭痛專科醫師)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5%的醫師對於使用神經注射感到非常放心,遠高於亦可於懷孕中使用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李怡蓁進一步說明,大枕骨神經位於後腦勺,為頸椎第二節神經的分支。由於頸椎第一、第二節神經與三叉神經在三叉神經頸部複合神經核的匯流,在偏頭痛的病因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大枕骨神經附近注射局部麻醉劑加上小劑量的類固醇,透過神經調節的機制來治療頭痛,成為對口服藥效果不佳患者的進一步治療選項。患者害怕「在頭上打針」 醫師:安全性高許多患者對於「在頭上打針」感到恐懼,事實上大枕骨神經位於頭骨之外,藥物注射於頭皮之下,安全性高。除了接受過開顱手術或對注射藥物過敏之外,沒有其他禁忌症。治療偏頭痛外,對於叢發性頭痛及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亦有良好的效果。口服藥效果不佳,或是懷孕等,無法使用其他藥物的頭痛患者,建議找神經科醫師諮詢,找出頭痛的解決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