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

肩膀又痠又痛?「過度飲食」作祟!

肩膀又痠又痛?「過度飲食」作祟!#斷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斷食的健康效果大受矚目。斷食的優點,包括可幫助囤積在體內的廢物排出、提高身體本身擁有的自然療癒力、促進新陳代謝等等。每日過度使用的消化器官可以獲得休息,體內環境也藉此機會獲得改善。筆者也曾親身體驗過。肢體疲勞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食過度飲食的影響,不只有肥胖,更顯現在出乎意料之處。例如:肩膀痠痛。談到肩膀痠痛, 多數人會認為與眼睛疲勞、手部疲勞、姿勢不佳等因素相關。不過,事實上,原因大多是因為「過度飲食」。肝臟是分泌消化液膽汁的消化腺,過度飲食會讓肝臟過度勞動。因而引起肝臟肥大,造成機能低下、收縮困難等影響,便顯現在肩膀痠痛上。也就是說,肝臟過度勞動的結果,就是肩膀痠痛。肝臟引起的肩膀痠痛,一般來說,都很嚴重。越胖的人越容易引發肢體疼痛像脂肪肝之類肝臟囤積過多脂肪的情況,便會造成頑固的肩膀痠痛。順便一提,引起脂肪肝的3大原因是「肥胖、酗酒、糖尿病」。也就是說,越胖的人越容易有脂肪肝,肝臟引起的肩痛越易發作。面對這類肩膀痠痛,按摩等方法只能收一時之效。總之,把病因所在的「飯量」減少,即減食,才是最好的方法。飯量減少後,肝臟不再過勞,過度擴張的胃也穩定下來,人瘦下來,身體也變好了。現代人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食物現在是飽食時代,任何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食物。肥胖或脂肪肝並不只是他人無關自己的遙遠。回顧日常生活,「明明不想吃那麼多,卻得為了交際應酬而吃」的機會出乎意料地多。例如:上班族的午休時間大多是固定的。時間比自己餓不餓重要,所以,有時肚子不餓也得勉強自己吃飯。拜訪客戶時,客戶若拿出茶點招待,大多數人也只能接受好意吧!與上司或同事吃完飯回家後,聽到「這是特別為你準備的」,在家又吃了一次飯。諷刺的是,對他人的體貼行為,往往是造成自己過度飲食的原因。(本文摘自/躺著動就能瘦:早上2分鐘骨盆體操/布克文化出版)

清水斷食療法 迷思大解密

清水斷食療法 迷思大解密#斷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斷食期間活動照舊?很多未經專業訓練的斷食營,都犯了嚴重的錯誤,例如他們會在斷食時做運動,但這其實是萬萬不可的。輕者會造成身體不適,產生危機反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休克。正確的斷食營裡,應該是一群人坐著或躺在長椅上,蓋著薄被,或者在微風徐徐的溫暖花園裡作日光浴,絕對不可以做體操或爬山健行。清水斷食初學者可從週末斷食開始嘗試在此特別強調,進行清水斷食期間,千萬不能從事耗費腦力或體力的工作,所以進行斷食療法時,一定要請假在家休息(或是住進斷食中心裡面)。如果初學者想要在家試試,可以先從為期兩天的「週末斷食」開始。配合上班的作息,星期五中午吃飽一點,下午回家之後就不再進食。一直到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才慢慢恢復進食。斷食的時候,我們身體會很想要「節約能源」,所以如果在斷食時,我們仍進行爬山、走路、用腦這些耗費熱量的活動,那麼身體就會進入兩難的抉擇,到底該節能,還是蠟燭兩頭燒?身體該怎麼辦?於是就會啟動緊急系統,分泌腎上腺素,跟著身體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心悸、發抖、畏寒、胃痛、頭暈眼花、冒冷汗等一系列症狀。所以,我特別強調,斷食期間千萬不可運動。不過坊間很多斷食營,會叫學員運動,然後把誘發的危機反應,解讀成身體的好轉反應,這是相當錯誤的觀念,需要更正,請特別注意。腦力耗費的能量比體力還要多另外,或許會有人認為,斷食不要浪費體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什麼也不要耗費腦力呢?只是動腦又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因為科學早已證實,腦力所耗費的能量,其實是比體力還要多的。我很多年前就發現,用功讀書比運動還容易肚子餓,週末放假當空呆子,一整天下來都不會餓。所以不要以為上班沒有耗費體力,斷食必須請假在家,不可從事腦力活動。斷食會導致生命危險?很多西醫對斷食的認識僅止於不良斷食所誘發的「危機反應」,所以認為斷食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甚至警告會導致器官衰竭、休克死亡等。清水斷食,真有這麼危險嗎?其實也不需多加辯解,從人類歷史上看,就可以發現很多名人都有長期斷食的體驗,他們不都是熬過來嗎?世界上的古文化和古宗教,幾乎都有斷食的存在,我們不也都活下來了?人體所積存的養分,其實是夠我們撐過斷食療程的。這些族群不適合斷食根據美國斷食論文的統計,20世紀以來,一直到1985年之前,共有數百人參與過醫療斷食,但這之中死亡的只有7位,而這7位當中,有5位在斷食時服用西藥,(斷食時服用西藥或維他命都很不妥當),另外2位對整個斷食過程交代不清。試想,通常會參與醫療斷食者,都是一些重病患者,例如嚴重的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這些患者本來死亡率就高,但反而參與斷食時,絕大部分都沒有死亡,可見斷食本身危險性並不高。雖然斷食很安全,但是若有下列情形的人,例如嚴重貧血患者、正在懷孕、正在哺乳的人、紫斑症、嚴重營養不良等等,還有年紀過輕的幼兒,都不適合從事斷食。(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新自然主義)

每周兩天斷食 不再越減越肥

每周兩天斷食 不再越減越肥#斷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週2天輕鬆斷食超簡單,全齡不復胖!我歸納以下4種常失敗的減肥法,如果妳是其中之一,就開始試試輕斷食吧!TYPE A)一味節食,卻還是變胖的人!‧ 絕對不吃澱粉類的食物?‧ 三餐都吃燙青菜、水煮肉?‧ 晚上5點過後絕不進食?‧ 只固定吃一樣食物?•  了解「節食」為什麼會胖/可能以上這些方法妳都試過,而且一開始瘦得很快,但妳會發現體重越來越難降,甚至只要多吃一點就會變胖。因為「節食」容易攝取熱量過低或是不均衡,會先減掉水份,再來減掉肌肉量,基礎代謝率就會下降;好比從正常的1300卡掉到1000卡,這時即使只吃1200卡比以前少,那還是會變胖。•  快做「輕斷食」瘦身/藉由每週2天少吃,既不影響代謝率,反而能透過斷食日「調整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量」,利用蛋白質產熱效益高、消化吸收需時較長,不易產生饑餓感。蛋白質也能維持正常代謝機能,不會因吃得少就讓基礎代謝率下降。TYPE B)過量運動,卻還是變壯的人!‧ 運動時喘到沒辦法說話?‧ 因為運動覺得可以多吃一些?‧ 運動後立刻吃東西?‧ 光運動,食物照樣吃很多?•  了解運動過量為什麼會胖/很多人會為了減重而運動,但卻經常忽略要做對運動才有效;如果只是跟流行慢跑、重量訓練卻不持久。運動強度太大消耗的是葡萄糖,不會減到脂肪。最好以快走、有氧舞蹈為主,運動時以「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為判斷依據。做完運動後,要暫時忍住饑餓;此時進食會破壞脂肪燃燒的過程,如果真的很餓,先喝溫開水,過2小時後再吃東西。•  快做「輕斷食」瘦身/「輕斷食」雖然不強調運動,但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提升新陳代謝。TYPE C)吃減肥藥,卻越減越肥的人!‧ 以為吃了減肥藥,就能大吃?‧ 吃了減肥藥後,會食慾不振?‧ 聽信廣告,什麼減肥藥都吃?‧ 晚上睡不著,白天會暈眩?•  了解吃減肥藥為什麼會胖/目前合法減肥藥只剩下「羅氏鮮」,主要功能在抑制腸道對脂肪的吸收,常聽民眾抱怨會造成腹瀉、拉油等等情況,對於生活造成許多不便,如果長期食用還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導致嚴重的副作用。而且羅氏鮮只有抑制脂肪吸收,澱粉、蛋白質照樣吸收,多吃還是胖。•     快做「輕斷食」瘦身/我十幾年在臨床案例上,看過因不當服用減肥藥住院、洗腎、甚至送命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我推廣不吃藥、也不需勉強意志力的「輕斷食減肥法」,只要透過2天少吃就能成功變瘦,過程安全,而且還有益提升健康。TYPE D)吃素減肥,卻越吃越腫的人!‧ 常吃素食加工品?‧ 擔心沒味道,常放重鹹?‧ 攝取太多澱粉質?‧ 愛吃炸物、攝取太多油脂?•  了解吃素為什麼會胖/對吃素的觀念如果片面偏頗,例如:以為只要「不吃肉」,或只吃蔬菜水果就會瘦,長久就會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品,及採用不利健康的炸、煎等烹調法,讓吃素反而給身體增添負擔。此外,為了讓口感更美味,某些素食業者常會加較多的油、糖、鹽,甚至添加物來烹煮,素食加工食品如素肉、素丸子等的熱量也偏高,因此才會越吃素越虛胖!•  快做「輕斷食」瘦身/我常跟學員說:「會變胖不是營養過多,而是營養不均衡。」想用吃素來減肥會無效就是同樣道理,而本書的輕斷食不限制食材,居家和外食都有多種在地化的選擇,鼓勵大家攝取多方面營養,以保持體力對抗肥胖──只要食材挑對了、烹調方法對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本文摘自/每週2天輕斷食,2個月瘦8公斤/蘋果屋出版) 

斷食好難「瘦」!高纖趕走微胖

斷食好難「瘦」!高纖趕走微胖#斷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胸垂背腫、小腹凸出、蝴蝶袖等都是女性常見的身形困擾,平日除了均衡飲食、定期運動,有許多人依靠果汁進行斷食減肥,但是市售果汁成分不明,加上含糖量過高,可能對消脂造成反效果,另外,採用蒟蒻、咖啡等低卡食物減肥法,不僅容易因只有單一食物的攝取,造成營養不良,即使快速瘦身也容易有復胖危機。斷食減肥 碳水化合物不足易憂鬱許多人會依靠果汁進行斷食減肥,開業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市售的果汁多是濃縮果汁,與原態水果相比,果汁裡面含有的維生素、或膳食纖維的含量都比較弱,也會因含有較多糖而增加身體負擔,更有可能因囤積過多糖而變得更胖,吃原態的水果,不但能夠增加飽足感,更可以促進排便。另外,除了單一食物斷食法,許多人誤以為蒟蒻熱量低、飽足感夠,就自行將其替代為主食,而利用蒟蒻減肥,長久下來體內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會容易感到憂鬱、心情差就更想要吃,因此減肥減到最後有可能會反彈,復胖更加嚴重。蔬菜高鉀助排納 植化素保護心血管減肥期間除了可多喝水、多吃蔬菜,還可以多攝取海藻類,大量的碘還可以維持甲狀腺機能正常,楊承樺營養師提到,蔬菜的高鉀可以幫助排除多餘的納,植化素對於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多吃蔬菜不只是因為低熱量,幫助排便的膳食纖維,也是讓腸道健康的主要原因。除了多吃低GI、低鈉食物,對血糖的影響較少,包括高纖豆漿、蔬菜及堅果,此外,若能適當搭配植物性優質蛋白質如豆漿,並維持長期的健康飲食型態,搭配定期、定量、高強度的運動,就是做為維持體重或減肥的最佳方式。過25歲 肌肉量每10年降1%~3%楊承樺營養師表示,超過25歲,基礎代謝率變低,肌肉量每10年會降1%~3%,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包含肌力訓練或重量訓練,讓基礎代謝率就會提高,相對不容易復胖,如果只有進行有氧如慢跑、瑜珈等強度較弱的運動,基礎代謝率不容易增加,肌肉量無法增加,健康減肥的機會就比較小。

節食減肥法有理!研究:定時斷食有助於減重

節食減肥法有理!研究:定時斷食有助於減重#斷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了對抗脂肪,努力甩肉,許多民眾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從針灸、埋線、運動,到吃減肥藥等都有,為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變瘦,但你知道嗎?其實節食的方法對,也能有效減重,日前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只要重設飲食的生理時鐘,不僅可以減重,也能增加耐力等,達到其他好處。轉換飲食模式 可降低12%的體重該研究主要是由聖地牙哥拉霍亞地區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針對392隻老鼠進行各種餵食方法的實驗,研究人員將一批每日斷食15個小時的老鼠,與那些想吃就吃的老鼠相比,結果發現斷食的老鼠不但不會胖,就連發生脂肪肝、膽固醇、代謝紊亂等相關症狀的機率也降低。此外,在消耗相同卡路里的狀況下,每日斷食15小時的老鼠,相較於那些想吃就吃的老鼠來說,斷食者體重僅增加一半,還擁有了較強的運動耐力,另外那些從想吃就吃模式轉換成每日斷食15小時的老鼠,體重在3個月內降低了5~12%,而維持想吃就吃的老鼠則在3個月內增加了10~25%,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細胞代謝雜誌》。

樂閱讀/斷食是古人留下來的健康智慧

樂閱讀/斷食是古人留下來的健康智慧#斷食

英文原文的意思是「確實保健」「斷食」的英文是「fast」, 源自於古老字彙「fasten」。搭飛機時,不是都會看到寫著「fasten seat belt(請繫好安全帶)」的標示?原來fast與firm(確實的、堅定的)或fixed(固定、牢固)是同一個語源。換言之,古代人認為「斷食」就是「確實做好保健工作」的意思。許多重症患者都恢復健康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國家自古就奉行具有保健功效的斷食法。我猜想第一位積極推廣斷食治療法的人應該是《醫學典範》的作者伊本.西納(Ibn Sina)(阿拉伯醫學家,西元980年~1037年)。他要求患者禁食約一個月時間,同時施行散步、簡單體操、日光浴、按摩等的放鬆療法,治好了許多重症患者。後來, 德國醫師佛德烈.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也使用斷食療法,成功治好腦中風、胃潰瘍、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壞血病、皮膚病等疾病,他向世人證明「斷食是最棒的治療方法」。西元一九一四年,傑克塞爾(FZEXEL)醫師透過眾多臨床案例,證實斷食的療效,並出版著作《斷食療法》,讓醫學界無法輕忽斷食療法的重要性。此外,伯納多(Bernard)、黑格(Haig)、梅勒(Mailer)、拉曼(Raman)、諾登(Norden)等醫學家也對斷食療法多所貢獻,留下輝煌功績,讓思想頑固的醫學界慢慢認同斷食療法,並歸類為自然療法之一。(本文作者/石原結實)(摘自/腰瘦微斷食/尖端出版) 

斷食後又暴飲暴食 意識不清險喪命

斷食後又暴飲暴食 意識不清險喪命#斷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5歲的蕭老太太,過去無糖尿病史,最近因為尿道感染食慾不佳,有將近一周僅進食少量食物。某天晚上出現意識不清,手腳抽搐,類似癲癇症狀。家人發現後,立即通知119,救護人員抵達後發現蕭老太太脈搏不整,立即送至醫院急救。經醫師診察,血液和生化檢查發現,蕭老太太血糖高達228mg/dl(正常範圍為空腹94-118mg/dl,進食後兩小時<200mg/dl),血中鹽分失衡,重要電解質(鈉、鉀)都低於安全範圍,次要電解質(鈣、鎂、磷)也都明顯低於正常值,予以輸液補充後,病患意識恢復。蕭老太太過去無腎臟相關疾病,但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向病患和家屬詢問後發現,蕭老太太在住院前一天,因為自覺食慾變好,所以那天吃得很多。對照臨床症狀和相關血液、尿液生化檢查後確定診斷,這是一位因為長期斷食,再次飲食引發的「再進食症候群」。再經過腦波和血管超音波掃描後,無相關後遺症,日前已順利出院。劉文勝醫師指出,再進食症候群被注意到是在二次大戰時,戰俘或囚犯長期斷食倖存後,再次恢復進食,卻引發猝死。長期斷食的定義多指在連續五天以上的飲食量都非常低,包括在大災難(山難,船難)發生之後的倖存者,都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醫生發現這些病患的死因是因為血中鹽分(電解質)極度失衡,通常以三低一高表現(低血鉀、低血磷、低血鎂和高血糖)。病理機制是因為長期斷食,突然再次進食後,高血糖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體內因為飢餓而暫時休眠的所有細胞,在同一時間因為胰島素作用而大量活化,將血中的鉀、磷、鎂吸收到細胞中,進而引發電解質失衡,常會造成意識不清、肌肉無力、心律不整,嚴重者甚至可以致命。劉文勝醫師表示,因為營養及生活條件的進步,這類住院患者已經較為少見,發生率少於1%。但特殊情形的病患,例如年老或癌症病患、手術後、口腔及腸胃道疾病、酒精成癮或厭食症患者,風險則會上升。老年人免疫力較差,常有合併病症,因而食慾不良,由於進食減少的病患常常有合併低血鈉現象,若鹽分補充太快,在年紀大、瘦小、低血鉀的女性患者身上,更容易因為血液鹽分上升太快而引發腦部細胞受損,臨床照顧上更應該小心。相對的,年輕女性若一味追求瘦身而過度節食,在厭食症和暴飲暴食之間來回,也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再進食症候群雖有致死風險,卻是照護上可以小心避免的。醫師也提醒年長朋友,進食宜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生活作息應規律,包括定時運動和均衡飲食。

斷食療法想抗癌 醫師:缺乏營養加速癌症惡化

斷食療法想抗癌 醫師:缺乏營養加速癌症惡化#斷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網路謠言指出,只要實行斷食療法,只喝水、吃流質的蔬果汁來代替我們生活中過多的加工食品,就可以讓身體器官得到休息、讓腸子淨空,達到排毒、提升免疫力與抗癌的效果。台中林新醫院內科部主任凃忠文表示,只要平日多吃天然食物,以每餐減量的方式,加上均衡攝取營養就可以了,不需要做排毒斷食療法來抗癌,醫學上也無法證明排毒斷食療法能抗癌並增加抵抗力。凃忠文主任表示,其實癌症病患常常會採用這種道聽塗說的偏方,反而會讓癌症病患缺乏營養,加速癌症惡化。但是一般人如果在斷食療法中,用喝蔬果汁、水份流質品代替正餐,確實可以改善激躁性大腸症。凃忠文主任解釋,所謂激躁性大腸症是由於現代人普遍飲食習慣不良,吃了過多油炸物、精緻食品、加工食品等,使胃腸出現腹瀉、便秘、脹氣等症狀,而又查不出病因所在,所以將這些症候群稱為「激躁性大腸症」,只要在生活飲食上多攝取高纖維的蔬菜與溫和清淡的食物,避免吃太刺激的食物,都可以做到改善激躁性大腸症。開業中醫師賴清旭認為,這種斷食療法是不健康的,因為長期沒有吃固體的食物,可能會讓身體出現問題。同時賴清旭提醒民眾,如果真的非要進行這種斷食療法,一定要在合格的醫師指示下,才能進行斷食療法,避免因為營養不良而出現副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多補充營養品,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