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

三高勿輕忽70歲老婦血管壁退化成腦動脈瘤

三高勿輕忽70歲老婦血管壁退化成腦動脈瘤#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70多歲女患者,年輕時忙於工作、三餐不正常,老年除了三高之外,也罹患嚴重的頸動脈狹窄。應開始享福的她,在某次例行健康檢查發現腦部長了兩顆動脈瘤。由於患者年事已高、且固定服用抗凝血劑治療頸動脈狹窄,若要進行手術,風險實在太大。在醫師的建議下,患者接受血管內介入治療-血流導向裝置治療腦動脈瘤,術後持續門診追蹤,患者恢復良好也能重拾退休人生。腦動脈瘤如同一顆無聲炸彈  三高、40歲以上女性需注意收治上述患者的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陳國瑋醫師說明,腦動脈瘤成因複雜,隨著年紀漸長,血流衝擊腦血管壁,導致血管壁退化變脆弱,長久下來退化的血管壁可能如氣球般脹大,形成所謂的腦動脈瘤,使病患處於與不定時炸彈為伍的風險中。腦動脈瘤好發於女性,高危險族群包括40歲以上女性、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有腦動脈瘤家族史者。血流導向裝置突破治療瓶頸  為患者拆彈解危動脈瘤以傳統開顱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為主要的兩種方式。陳國瑋醫師進一步說明,開顱手術是以手術顯微鏡為輔助,用血管夾夾閉動脈瘤瘤口,以阻斷血流防止動脈瘤變大。血管內介入治療則可利用金屬線圈填充動脈瘤空腔,來防止血流繼續流入,降低動脈瘤破裂的風險;現在也有新式「血流導向裝置」,除了達到阻斷血流的效果,亦可降低傳統手術或一般導管栓塞手術的風險。陳醫師也補充,介入治療的傷口小、術後復原快,可依據患者動脈瘤所在的位置、形狀,以及動脈瘤跟周邊血管的位置來選擇適合的處置方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定期健檢有助預防陳醫師也呼籲,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做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他也提到動脈瘤不一定都會破裂,需視動脈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形狀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手術,高風險者才會建議手術治療腦動脈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頭痛3年運動突昏倒 婦人腦動脈瘤破裂險死

頭痛3年運動突昏倒 婦人腦動脈瘤破裂險死#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宜蘭一名49歲李姓婦人,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經常頭痛,甚至右眼時常脹痛且流淚不止,症狀持續3年。一日運動時突然感到頭部劇烈疼痛後昏迷,送醫急救後才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導致中風,經緊急血管介入性治療,不只撿回一命,也因搶救的早,日前已出院並透過復健,恢復良好。血管介入性治療栓塞術 存活率高於開顱手術李姓婦人的中風屬典型的大腦動脈瘤蜘蛛膜下腔出血,為2.6公分的腦動脈瘤破裂所導致,其致死率極高,若非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恐怕難挽回一命。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羅揚嵐表示,臨床上針對腦動脈瘤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外科開顱手術,即透過開顱,用夾子夾住動脈瘤頸,以預防動脈瘤破裂;第二種方式為血管介入性治療,其一是栓塞手術,方法是經由下肢動脈進入,使導管順著動脈延伸到腦部,再將導管中的白金線圈填塞進動脈瘤,或是在血管內置入血流導向支架以改變血流方向,以上兩種血管介入性治療都可降低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雖然在病情允許下,歐美已逐漸視血管介入性治療為治療腦血管瘤的主要方式,但為確保符合台灣現況與適合患者,羅揚嵐與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吳思遠副教授遂著手針對兩種不同治療方式進行研究,期望獲得清晰的「存活率」與「醫療資源耗損」相關資料。吳思遠就我國2011年至2017年的健保資料庫大數據中心資料中,篩選出符合資格的8102名患者,並於研究中發現,與外科開顱手術相比,接受血管介入性治療栓塞手術具有更好的存活率,且整體住院天數、加護病房的住院天數都下降,對國家長期的醫療支出有明顯的成本效益。研究成果今年6月登上國際重量級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與《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頭痛、脖子僵硬、眼瞼不自覺下垂 別以為是小毛病就輕忽羅東博愛醫院腦血管介入治療團隊身兼宜蘭縣唯一可提供動脈瘤手術、栓塞治療、動脈溶栓及取栓術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羅揚嵐提醒,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1%,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但若出現症狀可能就是蜘蛛膜下腦出血,致死率高達70%。因此,若出現頭痛、脖子僵硬、眼瞼不自覺下垂等不適症狀,千萬別以為是小毛病就疏忽,還是要提高警覺。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於各健檢中心做健康檢查時,將自費項目-3T高磁場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檢查納入規劃。

爆炸性頭痛 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爆炸性頭痛 當心腦動脈瘤破裂#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檢查發現,患者的腦出血可能源自於腦動脈瘤破裂,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出血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可能破壞腦部功能,導致失能、甚至死亡。與家屬討論後,神經外科醫師先動手術引流腦部血水,以降低腦壓。患者的腦動脈瘤比較大,約1.2公分,蘇亦昌醫師解釋,為避免破裂的腦動脈瘤繼續出血,所以後續進行了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先在腦動脈瘤裡填滿白金線圈,接著在腦動脈瘤開口處置放血管支架。在細心照顧下,患者終於度過了危險期,漸漸恢復意識,也能開始進行復健。蘇亦昌醫師說,「經過一年多,患者復原得相當不錯,已經可以走路、騎腳踏車。」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腦動脈瘤破裂極為致命!「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是因為動脈某處的血管壁較脆弱,在經過血流衝擊下,像氣球一般漸漸膨大。動脈瘤形成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動脈瘤越脹越大,便可能破裂出血。人體動脈的血壓較高,當動脈瘤破裂時將造成嚴重腦出血,患者會感到爆炸性頭痛、接著是噁心嘔吐,頸部會變得很僵硬。蘇亦昌醫師說,「患者的脖子只要稍微向前彎就會痛得很厲害,所以頸部非常僵硬,一動都不敢動。」腦部構造非常精密,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能讓患者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是性命垂危、非常緊急的狀況,即使經過搶救,仍可能導致失能、癱瘓、死亡。腦動脈瘤的形成與動脈血管壁的健康有關,蘇亦昌醫師分析,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等。若具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例如直系血親有一個患者,或旁系血親有兩個以上患者,便要特別留意。另外,假使身體其他部位有發現動脈瘤,代表患者患者的動脈血管可能因為某些狀況而比較脆弱,在腦部形成動脈瘤的機會也比較高。較小顆的腦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至於較大顆的腦動脈瘤可能對周圍的神經、腦組織造成壓迫,而出現頭痛、複視等症狀。想要確認腦動脈瘤的存在,需要藉助影像檢查,蘇亦昌醫師說,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腦動脈瘤,且沒有輻射線。部分沒有症狀的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腦動脈瘤。狀況緊急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電腦斷層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確定診斷腦動脈瘤之後,會進一步評估其破裂風險,蘇亦昌醫師說,因為治療腦動脈瘤本身也有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腦動脈瘤大小、患者年紀、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並與患者仔細討論。一般而言,如果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小於1%,可能會建議患者密切追蹤,假使腦動脈瘤破裂風險較高,便會建議介入治療。在腦動脈瘤未破裂的狀態下進行治療,病況相對較好掌控,醫師、患者都能做較好的準備;倘若等到動脈瘤破裂,狀況將非常緊急,出血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發生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善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拆彈解危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由神經外科醫師打開頭顱,經由腦組織的間隙找到動脈瘤後,用血管夾將腦動脈瘤夾起來,蘇亦昌醫師說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還可以採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必要時也可以兩者合併使用。進行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時,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然後送入細細長長的導管,在X光輔助下,小心翼翼的讓導管通過蜿蜒的動脈延伸到腦動脈瘤的位置。「為了不要讓血液繼續衝擊動脈瘤,我們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栓塞,」蘇亦昌醫師說,「也就是利用白金線圈填滿動脈瘤,形成栓塞,讓血液無法進入。」每顆腦動脈瘤的型態皆不太一樣,開口較小的稱為「窄頸動脈瘤」,開口較大的稱為「寬頸動脈瘤」,兩者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窄頸動脈瘤只需填入白金線圈即可,蘇亦昌醫師說,寬頸動脈瘤則須在填入白金線圈後,放置血管支架,避免白金線圈掉出來。除了白金線圈栓塞治療,現在還可使用「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蘇亦昌醫師解釋,這是使用網孔很密的血管支架,可以有效阻擋血流進入腦動脈瘤,不會再對腦動脈瘤造成衝擊。醫師會根據腦動脈瘤的型態、大小、位置來決定適合的栓塞方式。筆記重點記起來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隨著腦動脈瘤日漸膨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蘇亦昌醫師提醒,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家族史、多囊腎等,利用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無症狀的腦動脈瘤。倘若評估起來,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會建議介入治療。目前是以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為主,可使用白金線圈栓塞治療、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劇烈頭痛當心!腦動脈瘤破裂恐致死

劇烈頭痛當心!腦動脈瘤破裂恐致死#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動脈瘤因腦部動脈血管壁局部膨出,是造成嚴重出血性腦中風的原因之一。據統計,每100人中就有3到4人患有腦動脈瘤,女性比男性多,雖然破裂機率很低;不過,一旦發生,有3分之1的病患就會當場死亡。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啟仁表示,當腦動脈瘤壁形狀較大,就會產生劇烈頭痛,病患能夠及早就醫檢查,但大部分高達9成以上病患幾乎沒有症狀。腦動脈瘤變大破裂 手術治療撿回一命陳啟仁主任曾收治一名商人,就是發生頭痛的徵兆,緊急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腦動脈瘤變大,經過微創血管栓塞手術治療,才撿回一命。陳啟仁副院長指出,這名病患因腦動脈瘤變大,才會發生劇烈頭痛,採取血管栓塞手術治療,經過4年追縱,目前情況良好。微創血管栓塞手術治療 2類病患最適合目前治療腦動脈瘤有2種方式,一種是傳統開顱手術,另一種是微創血管栓塞手術。陳啟仁主任說明,微創血管栓塞手術是利用微導管進入到腦動脈瘤內,透過可調式的白金線圈進行血管栓塞,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研究證實,傳統開顱手術及微創血管栓塞手術的成效都不錯。不過,根據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及腦中風協會指引,65歲年紀較大的動脈瘤病患,或是動脈瘤發生在基底動脈等複雜的位置,建議進行安全性較高的血管栓塞手術。高危險族群 定期追蹤檢查陳啟仁主任提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痛風、肥胖等動脈硬化危險因子,或是家族一等親有2人患有腦動脈瘤,都是高危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影像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即時做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他暈倒醒來猛吐 腦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他暈倒醒來猛吐 腦動脈瘤破裂險喪命#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隨著冬天來臨,不少人開始出現感冒及頭痛問題,不過若合併嘔吐複視的症狀,最好趕快就醫,免得錯過救命的黃金期。 中國有一名44歲的中年人在洗手間突然暈倒,3分鐘之後清醒,卻開始猛吐,當地醫師表示,病患的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所幸搶救及時,才救回一條命。腦中炸彈再次爆破   致死率高達8成醫師解釋,腦動脈瘤破裂的致死率極高,其中1成的患者來不及就醫便猝死,而且動脈瘤破裂一次之後,易再次復發,要注意的是越早發生,預後會越差,死亡率高達8成,倖存者大多數有嚴重後遺症。頭痛+嘔吐要當心   恐是破裂前兆其實腦動脈瘤十分常見,但大多數人終生不會破裂,是因先天血管壁異常、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者,容易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凸出的囊泡狀物體,而約有80%以上腦動脈瘤患者在破裂之前都有頭痛症狀,一般呈現陣發性脹痛,程度相當劇烈,有時會伴有噁心、嘔吐症狀。醫師呼籲,近日氣溫變化大,使得血壓突然升高,進而提升了動脈瘤破裂的機會,若有以上症狀,應馬上就醫,可以藉由腦動脈電腦斷層攝影或腦動脈核磁共振造影,來降低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頭痛誤當感冒!她腦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頭痛誤當感冒!她腦動脈瘤破裂險喪命#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開始出現感冒及頭痛問題,但若伴隨著劇烈頭痛可就得注意了!日前,一名47歲婦人因頭痛到無法站立,原以為是單純感冒,於是到鄰近診所打針、吃藥,但後來竟頭痛到無法說話,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左邊的腦血管有一顆0.6公分大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所幸在醫師的及時開刀下,目前已挽回一命。動脈瘤破掉 嚴重者恐致死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醫師表示, 通常3個病人中就有1個會因動脈瘤破裂而當場死亡,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24小時內再破掉的機會很高,且一旦再次破掉就會增加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一般來說,當動脈瘤破掉的第4~14天,會出現嚴重的血管收縮狀況,甚至可能會導致腦中風,使得神經損傷、癱瘓、意識昏迷、死亡。因此,腦動脈瘤的病人都要積極處理,依動脈瘤破掉的狀況與位置而決定治療方式,包括開刀或血管栓塞。氣溫變化大 將增加動脈瘤破裂機率腦動脈瘤並不是腦瘤,是一種因先天血管壁異常、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者,容易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凸出的囊泡狀物體,主要好發於45至60歲間,多數患者都是在動脈瘤破掉時,出現了劇烈頭痛、複視、噁心、嘔吐、單邊肢體無力、昏迷等情況時才會發現,尤其是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加上氣溫變化大,使得血壓突然升高,進而提升了動脈瘤破裂的機會。

老年人單側聽力受損 竟是腦動脈瘤!

老年人單側聽力受損 竟是腦動脈瘤!#腦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老年人常見聽力障礙,因此老年人若有聽力問題許多人可能不以為意,當成老化的症狀之一,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賴建仲提醒,老年人若有單側聽力障礙,要小心可能潛藏其他病因,他表示,在門診中的一名65歲男性病患因無故耳鳴、單側聽力變差的情形求診,診後竟發現他的單側聽力受損是由於大腦腦幹中的動脈瘤壓迫所致。醫師表示,這一名65歲男性病患曾患有小中風及三叉神經痛的病史,病患表示他在半年內察覺自己的右耳聽力比左耳差,且有異常耳鳴的現象,到聯合醫院耳鼻喉科接受檢查聽力皆屬正常,但雙耳的感覺神經性聽力不對稱,醫師懷疑病因不單純,於是安排腦波檢查,的確發現其腦波傳易有異常現象,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一種罕見的大腦動脈瘤。賴建仲表示,單側聽力受損非正常老化現象,除了此一罕見病例外,就診的患者中有高達78%的患者為聽覺神經瘤或腦膜瘤,或是噪音傷害以及某些藥物得耳毒性所導致,醫師提醒,有單側聽力受損、暈眩、說話大舌頭或是顏面神經抽搐的現象,且患有三高或中風病史的民眾應特別注意,且秋冬好發腦血管疾病,若患有腦血管瘤未查覺容易導致中風、偏癱或生命的危險。應前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罹腦動脈瘤恐昏迷 甚至危急生命!

罹腦動脈瘤恐昏迷 甚至危急生命!#腦動脈瘤

日前台北市一名中年婦女,因感到頭痛、四肢無力一星期,而至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急診室求診,到院時血壓、心跳、呼吸皆無異常,意識也相當清醒,醫師給予診視後進行神經學檢查、血液檢查皆正常,病患以為是感冒造成不適,於是要求醫師准予返家。(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但醫師發現病患持續頭痛,且無力的症狀惡化,於是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瞄,竟發現病患罹患了腦動脈瘤,瘤破裂引發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由於發現得早,經轉診神經外科及時開刀後恢復良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曾韋綸指出,根據統計,每十萬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腦動脈瘤,約14%的動脈瘤有家族傾向,且以女性為主,發生年齡常見於四十歲以上。可怕的是,這種病平常並不會有任何症狀,病患會突然覺得從未有過的頭痛、頸部僵硬、噁心想吐,甚至在短時間內昏迷危及性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