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

留意染髮細節 泡泡染勿當洗髮精使用

留意染髮細節 泡泡染勿當洗髮精使用#染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很流行的「泡泡式泡染劑」,標榜「洗頭就可染髮」,實際上泡泡染還是染髮劑,只是加了清潔成分;有人將泡泡染當洗髮精使用,染髮過程還按摩頭皮,導致皮膚嚴重過敏發紅,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消費者「泡泡染」不能天天使用。曾有消費者因為染髮前沒有做過敏測試,設計師也沒有做保護措施,染髮後不到一個星期,頭皮開始紅腫、起水泡,及肩的長髮突然掉光光,整整半年沒有頭髮,一狀告上法院要求賠償。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表示,植物染只會染出橘紅髮色,如能染出其他髮色或持久性超過一個月,就可能違法添加化學成分,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有些民眾體質不適合染髮,建議染髮前兩天一定要進行皮膚過敏性測試。同時也提醒,女性在懷孕與生理期也不可染髮。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消費者,購買染髮劑時一定要看清成分標示,是否有衛生署核准字號,而且使用前,最好先做皮膚測試,確定皮膚不會對染劑過敏、再染髮,且染髮和燙髮不可同一天進行,否則頭皮容易受傷。

健康染髮五撇步 亮麗髮色不傷頭皮

健康染髮五撇步 亮麗髮色不傷頭皮#染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染髮日益普及各年齡層,但染髮劑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頭皮出現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因此在選用及使用上要特別小心。因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簡單的「染髮五撇步」,讓民眾能兼顧美麗與健康,在使用染髮劑時能減少對頭皮及頭髮的傷害。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染髮劑應選購有衛生署許可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染髮前先確認頭髮周圍的皮膚及頭皮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染髮中,要看清楚染髮產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確保使用安全;過程中亦須正確安全使用染髮產品,不得以洗髮方式進行染髮,在染髮後要注意皮膚狀況,每次染髮必須間隔三個月以上,以確保頭皮健康。除了提供民眾正確染髮的注意事項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亦公布100年間抽驗市售染髮劑96件之品質監測結果,其中共有50件合格,96件中有1件由屏東縣「金車國際有限公司」製造之「Coloring Max Shampoo邁克仕洗就染-艷彩染髮乳」染髮劑含有禁用成分「m-Phenylenediamine」,依據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7條之規定,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收銷燬之。另抽查結果亦發現,共有45件產品不符合行政管理規定,譬如沒有依法辦理查驗登記或未經許可擅自變更成分。其中未辦理查驗登記者,已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16條之規定,依據同條例第27條,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收銷燬之;而針對未經許可擅自變更成分者,已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1條之規定,依據同條例第28條,可處新臺幣10萬以下罰鍰,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入銷燬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除遵循上述「染髮五撇步」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亦提醒染髮時要依使用方法調配染髮劑比例、染髮劑塗抹時不要太接近頭皮、避免染髮劑流入眼睛、切勿將染髮劑使用於染眉毛、睫毛、鬍子等部位,並進行皮膚過敏性測試,48小時後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才可以進行染髮。冷燙頭髮後也不要立即進行染髮,以減少頭皮負擔。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民眾在選購及使用染髮劑產品時,若發現有不良品或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衛生署建置的「全國化粧品不良品通報系統」,網址http://cosmetic-recall.doh.gov.tw,通報專線(02)2358-7343。目前為鼓勵民眾踴躍通報,食品藥物管理局於9月15日至10月31日間舉辦「全國化粧品不良品通報系統」網路有獎徵答活動,答題就有機會獲得豐富獎品。

植物染劑含化學物 看標示選安全染劑

植物染劑含化學物 看標示選安全染劑#染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染髮成為現代人常用的整髮項目之一,染髮劑的安全格外受重視,有些染髮劑有可能含有致癌的化學物,那標榜植物染髮劑就安全無虞嗎?在坊間眾多染髮劑中如何選用安全的染髮劑,建議民眾使用前,先做身體皮膚測試,避免出現未知的過敏反應。選購染髮劑時需注意成分與濃度,市售染髮劑多以化學物質組合為大宗,有些化學成分,如苯二胺(PPD)的成分恐怕有罹癌的危險,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副院長暨醫學美容中心主任曾興隆表示,PPD在動物餵食試驗中,確實顯示可能導致癌症(如泌尿道、腎、肝等);但經由皮膚的試驗仍未有明確的結果。台灣大學醫學院皮膚部助理教授暨皮膚過敏及免疫科主任蔡呈芳也指出,國際公認的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的致癌物質很多,但PPD至今仍未列為確定致癌物,主要是研究結果仍然分歧。染髮劑引發過敏的事件國內外層出不窮,雖許多國家已立法禁止染髮劑使用PPD,但美、日及多數歐洲國家尚准許使用PPD,而我國衛生署明定染髮劑之PPD濃度不得超過4.0%。因PPD等化學染髮成分導致過敏的風險威脅下,標榜植物成分的染髮劑成為新寵。但日前消基會針對市售標榜植物染髮劑進行抽驗時,卻發現含有化學染髮成分。蔡呈芳表示,有些植物本來就是很好的天然染料,不過在純植物染髮劑染會較為枯黃,染髮效果較差,所以植物染劑通常會添加其他物質來幫助色彩艷麗,單純植物染髮劑是無法讓白髮呈現自然的黑髮。至於染髮劑的價格與品質是否成正比,曾興隆與蔡呈芳不約而同表示,與其相信貴就是好,不如選購由國際大廠製造或有口碑的公司之染髮劑。並認明衛生署許可字號、成分及產品完整標示等,確保商品的安全性與正確使用性,才是最安全的選擇。(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染髮就是流行?注意核准字號免傷身

染髮就是流行?注意核准字號免傷身#染髮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染髮已成為一種日常行為,年輕人愛打扮、愛變化,把頭髮染成不同色彩來搭配化妝、衣服已成為時尚。雖然很多人知道染髮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但是對「染髮劑」究竟瞭解多少呢?因應流行趨勢,面對市面上千奇百款的染髮、冷燙髮劑,在購買使用之際,不論是從事美髮業者或是一般民眾必需睜大您的雙眼以免傷身。對於此類的產品之標籤、仿單或包裝,依據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染、冷燙髮劑」必須領有衛生署核准之許可字號才准予販售。產品之標示應以中文標示,包括製造廠名稱、廠址(國產者)或進口商名稱、地址(輸入者)、品名、許可證字號、成分、用法、重量或容量、批號或出廠日期、保存方法、保存期限等;另「染髮」及「冷燙髮劑」其用途、注意事項、應依規定標示清楚完整。彰化縣衛生局也提醒,美髮業者及一般民眾如需查詢購買的「染、冷燙髮劑」有無核准字號,可至行政院衛生署藥品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作業系統查詢。

頭皮「傷不起」 當心染髮致過敏

頭皮「傷不起」 當心染髮致過敏#染髮

染髮已成為一種日常行為,不再只是銀髮族的專利,把頭髮染成不同色彩來搭配化妝、衣服已成為時尚。雖然很多人知道染髮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但是對「染髮劑」究竟瞭解多少呢?阮綜合醫院頭皮特別門診張祺璋醫師表示,染髮劑多為化學品,有些甚至會對某些人產生過敏性,建議民眾儘量不要自己染髮,以免頭皮或產生毛囊炎。60多歲李女士,有天發覺腦後一大片頭髮不見了,以為自己身體出了問題,醫生告訴她是老年退化,在不甘心下來本科看診,經檢查是不當染髮及不良染劑導致斷髮;50多歲陳先生,因為找生髮常到美髮院染髮,感到很煩,他女兒聽說有一種可以「一面洗頭一面染髮」的這麼好康的產品,買來給父親,用完後,陳先生頭皮紅腫痛癢不堪,還一直掉髮。張祺璋表示,要美麗不要受傷害,就必須重是頭皮健康。  染髮劑分成三大類,分別為純植物性、合成有機性及金屬性染髮劑。1.純植物性:100 % 植物萃取,指甲花為最常用,不過只是暫時性著色在頭髮上,洗過1~2次之後就會褪色,如果超過 2 週還不退色,就不是純植物性了。  2.合成有機性:又分為兩種,一是植物性加入化學品(常被偽稱植物性),比較持久,可以洗 6~10次,甚至更久;二是人工色素加上化學品,最常被使用,色彩種類很多是永久性染劑。以上兩者都會加入『PPD Paraphenylenediamine』,屬於滲透型的染髮劑,所以要脫色,大部份產品會聞到阿麼尼亞的臭味。 3.金屬性染髮劑:可長達 1~2 年,利用含鉛含汞的化合物包覆在頭髮上,這些重金屬會經頭皮上的皮膚、毛孔吸收後對人體產生傷害。  注意:不要頻繁使用染髮劑,累積毒物的結果確有病變可能,最好間隔 2 個月以上;要選用經衛生署許可的染髮劑;滲透型比金屬型的染髮劑好;脫色時間不能太長。染髮盡量別在生理期、計畫懷孕或生病中及病後恢復時。過敏體質尤須注意頭皮反應;腎臟病、血液疾病或免疫疾病患者,需當心頭皮產生毛囊炎;頭頸臉部受傷、脂漏性頭皮、濕疹、黴菌感染、頭皮屑多,也應避免染髮。染髮前可用放大200倍的頭皮檢測儀做頭皮檢查,確定頭皮沒有疾病後才去染髮。事先預作染髮劑測試,避免過敏反應,雖然麻煩但總比出事好。許多人會再行買染劑染髮,不過醫師建議儘量交給專業的染髮師;並在染髮前先要在頭皮上、前額、耳朵、後頸塗抹一層油性保護層;染髮後可用弱酸性洗髮精;染髮後多喝開水以減輕染劑對身體的傷害。染髮後2~3天內用清潔頭皮的用品來清洗殘留頭皮上的染劑。染後在24小時前不要洗頭,雖然較難上色,但對於需要長期染髮的人來說,健康更為重要。

頭髮護理怎麼做?植髮應把握黃金時期

頭髮護理怎麼做?植髮應把握黃金時期#染髮

日前一名38歲的英國婦女,疑似因為對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PDD)產生嚴重過敏現象,導致於使用後的數分鐘內突然昏倒與停止呼吸,造成腦部嚴重永久性傷害。其實現代人愛美,對於髮型更是求新求變,坊間有許多美髮行業,常主打染髮加燙髮的優惠促銷活動,許多民眾也會花費許多功夫每日進行頭髮美容,卻很容易忽略對於頭髮與頭皮的保養,長期頻繁的吹染燙及造型時使用的整髮品中所含的化學成份,都可能會造成毛囊受損壞死,若過度使用,嚴重還可能產生落髮危機。植髮專家整形外科醫師王家儀建議,一般的染髮劑中都含有對苯二胺,若要測試自己是否有對染髮劑過敏的情形,可於染髮前一日,將染髮劑塗抹於耳後或是上臂內側,觀察是否有起水泡或紅腫等情形,若無即可安心使用。王家儀醫師表示,其實不論染髮與燙髮,都會因為造成頭髮細胞受損,而對髮質造成極大的傷害,故建議民眾染髮與燙髮間,最好能相隔一個月以上,每次燙髮之間,則建議應相隔半年以上,才能讓髮質有充足的修復時間。至於平日應如何保養頭髮與頭皮?是否應該天天洗潤護髮?也是很多民眾的疑問。王家儀醫師對此指出,洗髮次數應取決天氣、運動量、排汗量等因素,因人而異,目前冬日氣候較涼,一般人約兩天洗髮一次即可,不需過度洗髮,且每日頭皮會自然產生油脂形成保護,潤護髮的作用其實就是將洗掉的油脂再次補上,所以亦不需天天進行,若是洗完髮後感覺太過乾澀時再行使用。關於吹髮問題,王家儀醫師表示,建議將頭髮盡量擦乾後再吹頭髮,以縮短接觸熱風的時間,且吹髮時吹風機應距離約20公分以上,避免熱傷害,也不需把頭髮吹到全乾,利用剩餘的熱度,讓頭髮自然收乾,對頭髮較好。王家儀醫師表示,一般正常人掉髮量約為每日100根,如果發現超過200根,就須多加留意,可能為不正常落髮,若是懷疑有不正常落髮的民眾,可將每日浴室洗澡後的落髮,分日用小塑膠帶收集約一星期後去求診,讓醫師進行專業的觀察與評估。目前許多民眾會考慮以植髮進行落髮治療,王家儀醫師也提醒民眾,掉髮階段可分為1至5期,因為通常落髮進展較緩慢與無形,許多民眾容易因而輕忽,錯失植髮黃金期,故建議掉髮於2至3期時,也就是一般所稱「M」型髮線時,即應進行植髮,若等到已形成「C」型髮線時,亦即地中海型禿髮,供髮區的髮量則可能較不足,而無法達到較佳植髮效果。

染髮會傷及靈魂之窗? 醫師:少見但有可能

染髮會傷及靈魂之窗? 醫師:少見但有可能#染髮

當今社會不僅年輕人時常變換髮色,許多老年人也會為了遮白髮而染髮,但畢竟染劑屬於化學物質,使用在人體上不可能百分之百不出問題。日前一名50歲婦女在染完髮後,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但檢查後發現並無大礙,對此,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則認為,可能是染劑在頭皮吸收後,藉由經絡影響到眼睛。過去一般只常聽見染劑會影響泌尿道系統,甚至可能造成膀胱癌。日前一名50歲婦女染完頭髮後,卻罕見地出現視力模糊、眼睛又酸又澀的情形,且該婦女沒有直接接觸到染劑,檢查後也未發現任何問題。吳仁斌醫師表示,若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很可能是染劑被頭皮吸收後,藉由經絡與穴道間接影響眼部,導致眼睛不適。吳醫師建議,若民眾未來出現相同症狀,可輕輕按摩、拍打與熱敷眼部周圍,舒緩一下眼睛的不舒服感。而無論是美髮院的染劑,抑或是開架的市售染劑皆強調未含有苯二胺(PPD),原因是該成分在臨床實驗上,發現可能會引起癌症的發生,尤其在是泌尿道系統、腎臟、皮膚等。

染髮前先做皮膚測試

染髮前先做皮膚測試#染髮

隨著染髮風氣日漸盛行,坊間染髮產品也大行其道,媒體報導因染髮而導致頭部皮膚傷害等問題時有所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不少產品紛紛標榜「百分百純天然」、「洗頭兼染髮」等噱頭,以吸引消費者目光,但實際上卻可能擅自添加化學性染劑或宣稱誇大不實。衛生局提醒消費者,為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及權益,在購買時應當睜大眼睛看仔細,慎選信譽良好的廠商及標示完整的產品,切勿購買來源不明的染髮劑,且使用前應先詳閱外盒或說明書上注意事項,並先做皮膚測試,倘頭部、頸部或臉部有發腫、受傷或皮膚疾病,及使用過程中有出現過敏或發炎等異常現象則不要使用。衛生局為提供安全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97年間陸續於美容美髮材料行、美髮店、藥粧店及拍賣網站等處查獲疑涉違規染髮劑共33件,結果在染髮劑產品標示不符規定的有23件,不合格率69.7%(23/33),另具有許可證之產品送品質檢驗計12件,結果不符規定有2件,不合格率16.7%(2/12)。    分析標示檢查不合格原因,以產品外包裝標示與許可證查驗登記資料不符最多(11件),其次為未申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4件),另有標示不全、許可證字號誤植及產品標示貼錯等各種違規情形。此外,對領有許可證之染髮劑送品質檢驗不合格部分,也分別發現查驗登記處方有對氨基酚( p-Aminophenol )成分,卻未能檢出該成分及檢出與查驗登記處方成分對苯二胺( p-Phenylenediamine )不符之產品。所有抽檢不合格之產品中屬臺北市業者的有7件(30.4%),外縣市業者所販售的有16件(61.5%),皆已依法處辦。衛生局表示,消費者如對產品許可證字號真假有疑慮可上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http://203.65.100.151/DO8180.asp )查詢,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 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 )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