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療體系

長庚醫療體系與吉立亞醫藥深化臨床實驗合作,攜手攻克癌症 找出治療新出路

長庚醫療體系與吉立亞醫藥深化臨床實驗合作,攜手攻克癌症 找出治療新出路#長庚醫療體系

癌症的精準治療已是趨勢,除了透過嚴謹的醫療流程改善疾病外,加速研發創新療法也是癌症治療的重要一環。長庚醫療體系每年診斷出的新癌症病例為全台之最,今年1月底與國際藥廠吉立亞醫藥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腫瘤早期臨床試驗,期望讓更多病患找到癌症治療新路。   每年新診斷癌症病例近2萬名,長庚積極投入癌症治療領域的研發 長庚醫療體系參與臨床試驗已近30年,是台灣領先的臨床試驗中心。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暨體系臨床試驗中心總召林永昌醫師表示,醫院參與臨床試驗須符合多項條件,包括癌症治療標準化、符合國際要求、病患個案數量與治療成效、醫療人員素質與經驗、行政流程效率等。這些條件都攸關臨床數據的蒐集效率與流程的精準度,進而影響病患獲得更多治療機會的可能性。 長庚醫療體系每年診斷出的新癌症病例將近2萬名,約佔全台18%。以長庚體系而言,參與臨床試驗的病患比率約為1%,涵蓋不同癌症的期別,一年約300件個案。林永昌醫師說明,台灣的癌症治癒率達55~60%;長庚體系持續投入癌症治療領域的研發,除了針對現有治療未能滿足的癌症需求外,也積極拓展心腦血管疾病、新陳代謝、內分泌等國人常見疾病的相關研究。 攜手吉立亞醫藥,拓展癌症治療新契機 這次與吉立亞醫藥合作,不僅涵蓋吉立亞深耕多年的病毒學領域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病毒性肝炎、新冠肺炎,也包含血癌、頭頸癌、大腸癌、乳癌等新藥研發的創新與經驗。 林永昌醫師指出,台灣民眾對於臨床試驗資訊的不足,導致不少人對臨床試驗仍有誤解。事實上,臨床試驗是最佳的臨床治療,並非將病患當作白老鼠。透過最新的醫療策略與標準化疾病照護流程,病患不僅能在安全受控的環境下獲得最佳治療,醫師也能獲得具體的治療回饋。這在目前疾病需求未被滿足的情況下,可謂三方得利的醫療之路。長庚未來也希望透過更多的資訊揭露,讓受試者有更多醫療機會。 這次與吉立亞醫藥的合作除了聚焦腫瘤臨床實驗外,林永昌醫師說明,也希望在臨床前的實驗、生物標記/轉譯研究等學術領域有更多交流。除了參與全球主流臨床癌症試驗,長庚也將積極爭取在國人常見特有的癌症如膽道癌、胃癌等藥物研發,以及在精準醫療、細胞治療領域深化合作。 台灣吉立亞醫藥總經理Cathy Su表示台灣的醫療人才與環境享譽國際,長庚亦累積深厚的癌症治療與研究經驗,相信透過與長庚的合作能夠加速研發創新、解決癌症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也落實吉立亞醫藥成為值得信賴的公衛夥伴的企業理念。 長庚醫療體系未來除了與國際藥廠產學合作外,也會積極讓台灣醫師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多曝光度,並爭取與國際藥廠第一線即時交流,相信都能幫助病患在癌症治療上有更多突破。   (圖/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暨體系臨床試驗中心總召 林永昌醫師)

長庚醫療體系與百靈佳殷格翰 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 推動早期臨床試驗 聚焦六大領域 有望助患者提早獲得幫助

長庚醫療體系與百靈佳殷格翰 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 推動早期臨床試驗 聚焦六大領域 有望助患者提早獲得幫助#長庚醫療體系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於今日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與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代表簽署。程文俊主委表示,本法人秉持「以人為本」、「病患優先」的經營理念,因此,除了民眾醫療照護,也非常重視臨床研究和基礎醫學研究,每年院內外研究經費資源投入近40億元,並延攬醫學研究有卓越成就學者指導,設有跨領域研究所、研究中心、核心實驗室與研究平台,整合及運用研究資源。近年亦持續發展精準醫學研究、再生醫學研究、癌症醫學研究、世代醫學研究、智慧醫療研究等,不斷強化自身優勢。此次,在長庚醫療全體系與百靈佳殷格翰合作下,希冀能發揮長庚醫學研究與臨床的優勢,增加國內外競合的機會,攜手加速找到適合病患的治療方針。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暨體系臨床試驗中心總召林永昌表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平均每年執行中臨床試驗案800多件,過去曾多次通過美國(USFDA)及歐盟(EMA)衛生主管機關查核,並二度獲美國AAHRPP評鑑為優秀受試者保護臨床機構。2022年為推動體系臨床試驗發展及協調跨院區多中心臨床試驗資源整合,以提供優質創新的臨床試驗服務及提升臨床試驗執行品質,成立體系臨床試驗中心。此次與百靈佳殷格翰的合作,聚焦早期臨床試驗結合長庚醫院具備國際卓越的臨床試驗品質,希望找到更多適合台灣病人的解決方案。 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分享,過去百靈佳殷格翰在多種適應症新藥的開發道路上完成多項突破,自2022年有3,000萬名患者受益於創新藥物,同時深化對新療法的研究,全球投入年度淨銷售額的2成、達50億歐元作為研發的投資基金。過去十年來,百靈佳殷格翰與長庚醫療體系緊密合作,已開展上百個臨床檢測點、近70件臨床試驗,其中,近4成皆為早期臨床試驗,以免疫、腫瘤專科為大宗。近來,聚焦六大專科領域:糖心腎共病(CRM)、思覺失調症(CNS)、胸腔科-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ILD)、免疫、腫瘤、眼科等。希冀持續創新的研發,能改變疾病發展的樣態。在創新解決方案或新領域的解方,例如:在中樞神經領域研究,特定Gly-T1 抑制劑在2021年獲FDA核准得應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相關認知障礙(CIAS),將成為首個針對思覺失調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作用的藥物;在腫瘤領域,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和其他復發或難治性神經內分泌癌藥物,DLL-3-targeting T-cell engager的創新發展,也期待加快補足現有治療缺口。 秉持「Life Forward生命總是不停前進,我們可以推動它往更好的方向」的核心精神,百靈佳殷格翰目標在2030年前能在多數尚無治療方案的領域提供協助,推出15個人類全新藥品與適應症。邱建誌總經理表示,與長庚醫療體系簽署合作備忘錄,在長庚優質的醫療能力及研究團隊合作下,將創新研發的能量最大化,共同推廣臨床試驗,攜手加速藥物研發進程,造福更多病患。 「老菸槍殺手」復發或難治廣泛性小細胞肺癌、「賈伯斯癌」神經內分泌腫瘤 竟陷無藥困境?! 根據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連續43年排名前2名。台灣每年約新增1.3萬名肺癌患者,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約佔整體肺癌的六分之一,是一種進展快速的惡性腫瘤。其中,逾7成患者又為廣泛性小細胞肺癌,為神經內細胞腫瘤的一種,發現時多半已出現對側淋巴、肺及遠端轉移。廣泛性小細胞肺癌對化療反應效果佳,但多在6至15個月內復發,且常產生抗藥性,即便再化療或採取其他治療,效果往往不佳,五年存活率更低於5%,因9成以上為長年吸菸或長期接觸石棉、苯等致癌物質的工作者,因此有「老菸槍殺手」之稱。 曾因賈伯斯而聲名大噪的「賈伯斯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為內分泌系統的神經細胞產生病變,全身只要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器官都會發生,包含上述的小細胞肺癌(SCLC),及肺外神經內分泌瘤癌(epNEC)等。患者除了面臨腫瘤的威脅外,還會出現內分泌過量的問題,導致診斷十分困難,且發現時多已為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近年來發生率不斷上升,根據110年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約有1,219個新增案例,研究顯示,近20年確診人數快速成長約13倍,遠超過同時期大腸癌成長率的1.83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藥物治療已多年沒進展,患者經傳統標靶治療失效後,只能反覆接受化療與荷爾蒙治療,改善效果十分有限,亦沒有其他藥物可再提供幫助。 臨床試驗透過科學的方法找尋並確認新的治療方向,以對癌症患者達到真正效益,對於易復發或難治的廣泛性小細胞肺癌、「賈伯斯癌」神經內分泌腫瘤這些無接續治療、患者無藥可選的疾病更是重要。有別於非癌症治療藥物,癌症藥物早期臨床試驗,多嘗試新形態或新標的治療來改變或控制病情惡化的趨勢,以補足現行治療的缺口,或幫助患者更有效控制疾病。近幾年,癌症臨床試驗的發展也有加速的趨勢,有些治療若在第一期或第二期觀察到良好治療效果,有可能不用等到第三期臨床試驗,就可能通過核准,相較於一般審核程序提早2至3年就能讓更多的患者獲得幫助。因此,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百靈佳殷格翰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期許以雙方的優勢與資源,透過創新研發能改變某些特定癌症或疾病治療選擇有限、既有治療效果不彰、藥物具抗藥性,或無藥可選的困境。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長庚醫療體系

第20屆國家新創獎12月27日頒獎,長庚醫療體系的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基隆長庚、嘉義長庚、台北長庚及委託經營的土城醫院都有傑出表現,在「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新創精進獎」共囊獲30個獎項,成績亮眼,也顯示長庚醫療體系鼓勵創新研發、不斷追求卓越的成果與決心。 國家新創獎是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創新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為財團法人生技醫療政策研究中心主辦,今年的頒獎典禮在台北南港漢來大飯店盛大舉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親自率領體系研究團隊參加授獎典禮。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療體系在王瑞慧董事長的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研究與創新發展,並且鼓勵提升研究發展風氣 今年再度榮獲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是體系醫師、醫事及研究團隊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在同仁共享榮耀的同時,也期勉大家突破巢臼,繼續創新研發,追求卓越。 長庚醫療體系本屆共獲得「學研新創獎」5件、「臨床新創獎」10件、「新創精進獎」15件,總計30個獎項,含括: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生醫產品研發、新創醫療技術、創新醫護服務等領域。獲獎院區則有林口長庚21件、高雄長庚3件、基隆長庚2件、委託經營的土城醫院2件、嘉義長庚1件、台北長庚1件。 本屆參賽新獲獎作品例如:「穿戴型非侵入式血糖偵測」,可解決侵入式血糖檢測造成的不便;「免疫精準代謝體影像系統」,能提供更精確的影像,對監測癌症病人的治療反應有潛在優勢;「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利用AI人工智慧分析提升心電圖之診斷能力,可有效偵測冠狀動脈阻塞;「二十二碳六烯酸奈米纖維複合物於神經修復之生醫運用」,開發細胞仿生支架作為脊髓損傷患者使用;「複合式氣道減重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後續研究發現亦能顯著降低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以深度學習法偵測脛骨平台骨折」,成功提升脛骨平台骨折的X光診斷準確率至94%,並能有效輔助骨科及急診醫師臨床診斷…等。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療體系研究團隊創新研發診斷技術,利用人工智慧的強化,來協助判定醫療診斷能力,兼具臨床實用與商化價值,並且透過新創醫療技術提供更精確的影像,監測癌症病人的治療反應,有助於提高臨床工作效率等。長庚醫療體系將繼續深耕醫療研究與創新,提供病患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