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

腋下痛有異味?醫:當心是「化膿性汗腺炎」反覆發作

腋下痛有異味?醫:當心是「化膿性汗腺炎」反覆發作#化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體重過重、長期吸菸,可能導致化膿性汗腺炎!42歲的黃先生數年來在雙側腋下、鼠蹊及臀部等部位,反覆出現一顆顆紅腫疼痛的皮膚結節,最初以為是身體清潔沒做好,導致局部細菌感染,雖服用抗生素稍有改善,但每隔一段時間又再度復發。 時間一長,患處皮膚漸漸形成一塊塊堅硬的疤痕組織,甚至不斷流出有味道的膿水,讓黃先生工作時常感不適、生活上不堪其擾,就醫才確診為化膿性汗腺炎。 常被誤認褥瘡或細菌感染 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20歲左右新竹台大分院皮膚部醫師陳威宇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較不常見的皮膚炎,並非細菌感染、也不具有傳染性,常被誤診為疔瘡或是慢性細菌感染,甚至病患也會因皮膚外表不好看、感到尷尬而延誤就診時機。 化膿性汗腺炎的好發年齡為20歲左右,50歲以後罹病機率明顯下降,且女性相較於男性有較高的發病機率。初期表現多在腋下、乳房下方、鼠蹊和臀部等容易摩擦的部位,反覆出現紅腫、疼痛的結節;隨著持續發炎惡化,患部會形成纖維化的疤痕組織以及流膿瘻管,疼痛及異味常會影響工作表現與社交生活。 肥胖、遺傳可能致病數十年 醫籲及早治療陳威宇解釋,化膿性汗腺炎目前的疾病成因仍不明,但研究顯示可能與毛囊及汗腺開口阻塞有關,家族遺傳體質、肥胖、吸菸、賀爾蒙變化、免疫功能失調等也可能成為致病因子,是一個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疾病。 除了建議病人嘗試減重及戒菸、並多著寬鬆衣物外,目前化膿性汗腺炎在治療方面可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及口服A酸等藥物控制發炎,避免後續形成嚴重的疤痕;若已經出現大片疤痕以及化膿情形,則可以考慮外科手術,切除不正常的疤痕組織及瘻管。 陳威宇建議,由於化膿性汗腺炎初期易與其他感染性疾病混淆,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且病程長達數年甚是數十年,但及早就醫、改善飲食,對於成功穩定病情有一定幫助。不僅能夠提升生活品質,也有益於減緩疾病復發或惡化,避免出現貧血、感染、淋巴水腫甚至皮膚惡性腫瘤等併發症,長期配合治療及追蹤相當重要。

鼻整型化膿潰爛 醫籲慎選合法醫療

鼻整型化膿潰爛 醫籲慎選合法醫療#化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鼻整型要小心,一定要慎選合法醫療機構!鼻整型的方式及材料種類繁多,呼籲民眾千萬不要道聽塗說聽信何種材質最好,其實每種材質各有優劣,醫病溝通找出適合病患需求的手術方式及材料才是做出完美鼻型的關鍵。小容(化名)是一名在工廠上班的越南移工,日前經同鄉介紹到某護膚店花了10萬元做鼻整型和雙眼皮手術,術後兩天鼻子卻出現發炎化膿的情形,對方雖然手術拿出鼻內矽膠卻放任她的鼻子持續感染與潰爛,讓她的人生陷入低潮而感到厭世。大里仁愛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張進芳醫師將鼻重建手術的準備期從半年縮短至一個月,「搶時間」重塑美鼻,讓她重展笑顏。  在重建手術前,張進芳醫師發現小容的鼻子出現嚴重鼻攣縮現象,且因嚴重感染潰爛使得鼻背和鼻頭破了兩個洞,宛如被狗啃過一般慘不忍睹。小容垂頭喪氣地說,變成這樣子已有一個多月都不敢出門,希望醫師能救回她的鼻子,這樣的鼻子已經讓她無法再接近人群,甚至沒有勇氣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因整型而導致感染的病患通常要在手術取出填充物後使用強力的抗生素治療,在確定絕對無感染且疤痕組織穩定的狀態下才能做重建手術,一般來說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但是張進芳醫師仔細評估小容的狀況,決定先給予小容抗生素治療,予以消炎和消腫,確定感染不再出現,隨即於一個月後進行鼻重建整型手術。  由於小容的鼻子嚴重扭曲變形,疤痕組織很硬而鼻背的皮膚變得很薄,不適合使用假體重建,所以張進芳醫師選用肋軟骨來進行重建,肋軟骨具有材質足夠、傷口小(2公分)、支撐力強的優點;手術一共花了四小時,順利重建了小容的鼻背、山根和鼻頭。術後小容對她的新美鼻非常滿意,對人生又重新燃起無限希望。張進芳醫師說,在非法醫美機構接受整形手術有很大的風險會造成感染,可能原因包含手術器械未徹底消毒無菌、手術過程汙染和術後照護不完善等因素,嚴重的感染會導致鼻攣縮、鼻潰爛等狀況產生。這次鼻整型手術成功關鍵,首先是確保傷口未持續感染,並選擇適當材質進行重建,接著細心做好傷口照護確保復原情況良好。張進芳醫師表示,民眾在非法醫美機構接受整型手術是承受著很大的風險,亟需相關單位嚴格稽查以保障民眾愛美的安全,若要接受醫美手術,絕對要選擇合格的醫療院所多做比較,除了考慮價格因素,一定要有「安全第一」的觀念。截至5月底,包含大里仁愛醫院在內衛福部通過核准全國168家實施高風險醫美手術的醫療機構,民眾可以多加利用確保自己美的安全。

用針挑痘致化膿!癰大如顆小籠包

用針挑痘致化膿!癰大如顆小籠包#化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炎熱各種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甚至病毒的活力都活躍起來,伺機在人體紮營滋長,此時如果身體抵抗力較弱,就較易導致毛囊發炎。毛囊炎就是有毛髮的地方發炎,所以全身上下有毛囊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炎。不過還是以毛髮較多,或是身體較閉塞的地方,如頭髮、腋窩、男生的鬍鬚周圍、或是臀部為好發部位。40歲李女士日前在右大腿外側發現一顆類似青春痘的腫塊,自行用未經消毒的縫衣針把「痘痘」挑開,兩天後原本的「痘痘」竟腫得像小籠包一樣大,上頭甚至還有兩塊黑色的焦痂,赴醫確診為長「癰」(音同「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由於傷口治療必須引流,先用消毒後的器械將焦痂部分先打開,頓時擠出大量膿汁,經引流乾淨後,「發現下層組織被細菌吃光,出現一大一小兩個相通的洞」,所幸替患者清潔傷口後,並做細菌培養,再給予抗生素治療以及教導換藥技巧,兩周後傷口已經順利癒合。毛囊炎惡化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一般人若毛孔堵塞,很容易引起毛囊炎,毛囊炎是毛囊被細菌感染而發炎的一種皮膚病,經常反覆地發作。毛囊炎常見的部位包括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上臂等處。臨床上呈現出一顆一顆的紅色丘疹或膿皰,有時會痛或癢。通常做好清潔即可,甚少需要藥物治療,但若毛囊炎沒有正確處理,惡化以後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Carbuncle),而一旦形成癰,就必須先引流患部,再經抗生素治療,膿汁引流不但可以迅速減少細菌量,加速復原,同時可以進行細菌培養,讓醫師確定致病菌的種類,並對症下藥。化膿性癰 恐併發敗血症癰是一種發生在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多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患部呈局部腫脹,周圍組織變硬,中央有許多膿頭,非常疼痛。常伴有發燒、寒顫等現象,嚴重時,甚至併發敗血症。常出現在脖子、肩膀或大腿上,多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該球菌為人體皮膚上正常的菌種之一,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受損、汗腺阻塞、毛囊發炎或出現循環障礙時,就容易侵入皮膚內,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會造成化膿性變化,嚴重時恐需透過清創手術治療。張為碩提醒,因任何人都可能長癰,平時可透過用溫和的肥皂洗手,當身上出現傷口時,應充分清潔,並使用無菌乾燥的紗布遮住傷口,經常更換,且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剃刀、床單等個人物品,才能有效預防癰的產生。

愛亂咬指甲 當心恐致甲溝炎!

愛亂咬指甲 當心恐致甲溝炎!#化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就讀小六的A小弟近2年來雙腳大腳趾反覆輪流腫痛,起初紅腫會自行消退,近2、3個月隨時都在痛,到診所檢查治療,醫師告知是「甲溝炎」。另一名20多歲的美甲師B小姐,左側大足趾趾甲緣反覆發炎化膿而產生惡臭,期間更因趾甲脫落,為了遮醜在指甲上黏貼水晶指甲,沒想到使得狀況加速惡化。外傷、濕疹、趾甲內生、咬指甲可能是原因郭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振琨表示,甲溝炎(paronychia)俗稱「凍甲」,是指(趾)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細菌經由指(趾)甲旁的受損皮膚而侵襲至皮下。急性甲溝炎的原因有外傷,濕疹,趾甲內生,咬指甲等。常是表皮正常菌叢金黃色葡萄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所引起。若患者有咬指甲習慣,則要考慮口腔菌叢的好氧菌和厭氧菌。而慢性甲溝炎常是感染,長期接觸刺激物質所致。甲床整形手術復發率不到1%陳振琨主任表示,甲溝炎的治療,大致分為非手術性如抗生素(口服,靜脈給予)、消炎止痛藥、硝酸銀來抑制肉芽組織等,及排膿或拔趾甲灼燒破壞,楔狀切除崁入的甲床組織等手術。文獻報告顯示,用拔趾甲來治療趾甲內生或甲溝炎,會導致7成以上的復發率,且拔愈多次就愈容易復發。甲床整形手術術後幾乎沒有併發症,復發率極低(不到1%),另一側形成甲溝炎機會僅4%。甲溝炎的問題是首重預防,正確剪指甲勿剪太深或太短、買鞋時選擇合腳的鞋子、平時注意手指腳趾的保護、洗手後睡覺前可塗凡士林或護手霜。另外,若有甲溝炎初期症狀,應立即就醫,指甲附近若有傷口,應儘速傷口治療。有甲溝炎的初期症狀,應立即就醫,作適當處置。若是發展成反覆復發性甲溝炎或是已是解剖構造不對的趾甲內生,不需拔除趾甲,而是應該接受甲床整形手術來根治。

歹勢看診!她乳房腫塊化膿、滲血才就醫

歹勢看診!她乳房腫塊化膿、滲血才就醫#化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讓不少關心女性,常提出疑問:「乳房摸到硬塊,是否代表乳房有腫瘤?」醫師表示,乳房硬塊或乳房纖維囊腫並非就是乳癌,婦女不需要過度擔心。提醒按時篩檢、及早診斷,即使是惡性腫瘤,多半能早期治療,提升存活率。女性常因「歹勢」不敢就醫,寧願求神問佛、尋偏方,導致延誤治療時機。台南市立醫院一般外科方儀君醫師,曾收治許多延誤就醫的病患,一名67歲退休女行員因右側乳房腫塊化膿且發出惡臭、滲血才來求診,癌細胞已移轉肺部,目前仍在化療中。據國健署最新十大癌症統計,女性乳癌發生率較前1年增756人,是10大癌症增加人數最多的癌症。事實上,乳癌相對於其他癌症,存活率相對較高,經由完善治療後,在零期、一期及二期存活率高達八、九成,但第四期則五年存活率只有兩成,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生育晚、初經早是乳癌高風險群有不少女性摸到乳房硬塊就緊張自己是否罹患乳癌!方儀君醫師說,大多數乳房硬塊有7~8成是乳房纖維囊腫,但病患還是要按時追蹤篩檢為基本的自我照護。而目前乳癌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但會以保留乳房和外觀重建為考量,為了保留乳房,多數除了手術治療外還須施以放射治療。方醫師也提醒,有乳癌家族史或是第一胎生育年齡晚、使用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初經的年齡較早、停經的年齡較晚等族群是乳癌高風險群。而高脂飲食、過量飲酒、肥胖等,皆會增加風險。因此,減少乳癌威脅最好方法還是定期接受篩檢,這樣才能及早發現病灶,盡早展開治療,以提升存活機率。

過年牙痛好掃興!醫師籲勤刷牙少熬夜

過年牙痛好掃興!醫師籲勤刷牙少熬夜#化膿

逢年過節,總免不了大魚大肉,特別是與親朋好友的聚會,熬夜、喝酒等等,讓許多本來牙齒不好的人,更容易在這個時候產生急性的疼痛。牙醫師提醒,想要有個不掃興的年假,就要特別注意牙齒保健,勤刷牙少熬夜,否則一旦發病,因為一般診所都休業,就只能到大醫院作緊急處理。(圖:醫師呼籲勤刷牙少熬夜,維護牙齒健康)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表示,過年期間和朋友間的聚會總是免不了,除了三餐以外,甚至還有宵夜或下午茶,不少人對於用餐後的刷牙不甚在意,認為等等又要吃東西了,晚點再刷,但這正是讓牙齒細菌快速滋生的原因之一。因為用完餐後,殘留在齒縫的碎屑,細菌除了以此為食物繁衍,代謝過程也會產生酸性物質,惡性循環下,細菌越來越多,侵蝕牙齒的速度也越快,加重原本蛀牙的程度,最後甚至斷裂。此時就要趕快到大醫院治療,先做緊急的抽神經,等年假結束後再持續根管治療。鄭朝鴻表示,除了蛀牙加劇造成斷裂,另一個常見原因就是啃咬過硬的東西,如瓜子、骨頭、硬殼類食物,遇到這些食物時,就要特別注意。常見的年貨,如魷魚絲、肉乾、堅果類等需要咀嚼的食物也要特別小心,如果有臉頰肌肉痠痛、嘴巴張不開等症狀,就可能是罹患顳顎關節症後群,此時可以先嘗試按摩肌肉並搭配熱敷,如果症狀仍無法緩解,建議到口腔外科就診。此外,熬夜也是造成牙齒疼痛的一大主因。鄭朝鴻提醒,熬夜會造成免疫力下降,讓原本在牙齦溝內的細菌增生,造成急性牙齦炎,產生紅腫熱痛的反應,症狀輕微時會造成刷牙出血,嚴重會產生疼痛,甚至化膿。當產生這些症狀時,千萬不能因為怕痛而不刷牙,而是要盡量保持口腔乾淨,並恢復正常作息,就能有效減輕發炎的反應。

何謂齒源性皮膚瘻管?疏忽恐留疤痕

何謂齒源性皮膚瘻管?疏忽恐留疤痕#化膿

一位12歲男孩半年內下巴反覆多次腫脹,曾到皮膚科和外科看診,一直吃藥卻都沒有解決病情。兩個月前,又出現化膿現象,以為是青春痘發炎,再度到皮膚科診所打針吃藥,而且接受外科醫師的排膿引流治療,仍然沒有好轉;最後來到奇美醫學中心,經外科轉診到牙科後,發現下顎小臼齒的周圍已經感染發炎,才知道是牙齒感染發炎所引起的齒源性皮膚瘻管。藉由牙髓病科標準無菌的根管治療,經過兩個星期後,化膿的皮膚瘻管就消失了。何謂齒源性皮膚瘻管?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陳冠良表示,當牙齒細菌感染造成下巴化膿,長時間忽視或者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最後化膿穿透臉部皮膚形成瘻管,這種狀況稱為齒源性皮膚瘻管。齒源性皮膚瘻管發生的部位因為是在臉部皮膚上,因此常被誤認是皮膚上的問題,但事實上是因為牙齒的感染所造成的。民眾一開始都會以為是皮膚的毛病,因此最常到皮膚科或是整型外科求診;如果民眾只接受打針吃藥,症狀只會短暫消失,過不久就會再次出現,長時間下來,反覆發炎,臉部就會形成明顯凹洞或是難看的疤痕,增加日後治療的困擾。齒源性的瘻管較常出現在嘴巴裡面,大部分會發生在蛀牙附近的牙齦,一開始病患會感覺牙齒稍微不舒服,或者牙齦腫起形成俗稱的「齒疱」,如果忽略不接受治療,就可能產生慢性發炎的瘻管。發生在皮膚上的瘻管則較少見,通常出現在下巴,有些時候會出現在鼻子旁邊,因為不是在牙齒旁邊,常常會以為是皮膚發炎或是青春痘,因此導致誤判而延誤治療時機。陳冠良醫師強調,大部分的齒源性皮膚瘻管源自於蛀牙和牙根感染,只要牙齒經過適當的牙科及根管治療,大約在兩個星期後就會逐漸痊癒,越早接受治療,臉部的疤痕較小,越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樣貌。

輕忽口腔清潔,小心植牙保不住

輕忽口腔清潔,小心植牙保不住#化膿

俗話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對於有植牙經驗的民眾來說,這句話頗能表達對植牙後又愛又怕的矛盾心情。植牙完成後「成品」宛若真牙般美觀,穩定性佳、咬合力強,雖然價格不菲,卻已是民眾缺牙時最夯的選擇,然而,失敗案例卻不時有聞,到底我們要怎麼跟這個「新歡」相處呢? 過大的咬合不當、牙周病未痊癒,以及不良的口腔嗜好如抽菸、酗酒、嚼食檳榔等習慣未戒除,都是容易造成植牙失敗的原因,但在臨床上,植牙後的清潔不當,卻可能榮登失敗原因第一名。牙周病專科醫師黃明霞表示,一般人刷牙方式不對、習慣不佳,就已經是牙周相關疾病的高危險群。如果是已進行植牙的民眾,若再不注意口腔清潔,很容易產生「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炎會造成齒槽骨缺損,這時會有牙肉囊腫或化膿的症狀,過一段時間,就可能會造成植體鬆動,甚至最後必須拔除,植牙宣告失敗。嚴重的是,植體周圍炎不處理,可能造成急性感染,若再碰上患者抵抗力差,一旦細菌侵入血液,恐引發敗血症,這樣的案例已見新聞媒體陸續報導過,故不可不慎。黃明霞指出,「許多人花了一大筆錢去植牙,就以為幫牙齒掛足『保險』,從此擺脫缺牙及牙病,但基礎保健沒做好,有點本末倒置。」植牙後跟一般口腔清潔有什麼不同呢?黃明霞解釋,「其實與一般清潔方式一模一樣,只要記得在飲食後,確實且正確地同時使用牙刷、牙間刷、牙線這三種口腔清潔用品。因為若只使用牙刷刷牙,牙周的部分沒有清潔到,細菌仍然堆積在牙周上,等於清潔只做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植體周圍炎引發的牙肉腫或化膿,在發生的早期可以透過更精確的口腔檢查 (如植體周圍探測檢查等)得知,若有骨缺損則可藉由X光片發現,給予適時治療,但因為這樣症狀有時是沒有感覺的,若沒有定期回診追踪,很容易快速惡化。所以想要植牙成功,定期檢查牙周,做好口腔清潔,一口美麗的「新」貝齒可以陪伴您很久很久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