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總是負面思考?「秘密劇本」揭密

總是負面思考?「秘密劇本」揭密#思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年少時所養成的負面自我,背後其實暗藏著一部祕密劇本,等我們長大以後,就把這個劇本套用在和他人的相處上。自認無趣的人,在派對上就認為自己要坐上一整晚的冷板凳。如果一個平日沒什麼作為的人,帶著同樣的想法參加工作面試,當然不會被錄取。你怎麼看待自己 別人也會如此認為表面上看來像是童話故事裡的魔鏡預言成真,但事實上,這種現象就是眾所皆知的「自我應驗預言」,也就是我們所預期的事多半會發生,看起來一點也不神祕。因為我們腦子裡所想的,確實會影響我們的姿態、手勢、表情、語調、用字遣詞和行為舉止。身旁的人在不知不覺中,也會接受我們的想法並做出相同的回應。透過這樣的方式,別人也會認為,我們就是那樣的人。我在一家精品店裡偶然撞見的情形,正好印證了上面這個說法。一名女性客人,年約五十歲,明顯看得出老態。她嘆氣,悻悻然地望著鬆弛的手臂,放下了手裡的無袖襯衫。接著,她試穿裙子時無法拉起拉鍊,辯稱是因為年紀大了,新陳代謝急速下降,因而日益發福,況且現在也真的不能再穿顏色花俏的衣服了。自我應驗預言 助長自我負面形象起初,精品店的女店員還極力說不是這樣;之後也放棄了,拿出一些呆板又保守的衣服給這位女士。就在她離開之後,我聽到女店員對她的同事說:「這個老女人真的令人討厭!」雖然聽起來很不禮貌,但可以理解──因為這個女店員接受了客人傳達給她的模樣。「自我應驗預言」給了我們不斷助長自我負面形象的養分,就好比是一部停不下來的機器,在無人阻止的情況下,一旦啟動,就自動地維持運轉。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認定腦海裡所想的事、所連結的感受。(本文摘自/你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魅力/大好書屋)

思考卡關?清理手邊障礙進展更順利

思考卡關?清理手邊障礙進展更順利#思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商業書都會強調:「當工作不順、頭腦卡住時,就整理辦公桌吧!」我也覺得這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環境」與「思考」彼此關係確實十分密切。屋子變整潔後 頭腦都變清楚 我也經常從找我諮詢的人口中聽到「屋子變整潔後,當然覺得很開心,但連頭腦都變清楚,精神更能集中,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諸如此類的感想。據說,像是整理桌面、把書放回書架上、丟垃圾等簡單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產生興奮感,以及幫大腦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帶來暢快感。清理手邊障礙 事情會有好的發展我也覺得在心煩意亂或苦無靈感時,隨手略微整理一下最容易著手、或是最在意的地方,當我這麼做之後,往往就會靈光乍現或茅塞頓開,事情也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曾聽某位商業界的人士說:「整理對我而言,就是『排除卡在思緒中的狀態』,或『清理手邊的障礙』。」我覺得他說的一點也沒錯。阿德勒整理術的目的就是要享受人生  人生(或是說「人活著」這件事)常被比喻為河流,如果河裡堆積太多雜物,水流就會阻塞不暢,停滯不前;但是只要整理或稍稍清除任何一處的堵塞物,河川自然又會開始流動。話雖如此,但任何人都不需要為難自己。因為如何能在不勉強自己、不過度努力的情況下,舒服地享受適合自己的人生之流,是阿德勒整理術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摘自/阿德勒的勇氣整理術/時報出版)

感覺遲鈍? 過度依賴思考所致

感覺遲鈍? 過度依賴思考所致#思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為何現代人的感覺遲鈍了,我認為,那是因為身體太仰賴「思考」,而妨礙了「感覺」和「情感」的緣故。讓社會發展且便利起來而進行「思考」,我們人類的這種特性,是形成讓「思考」優先於「感覺」的主要原因。本來,動物從「感覺器官」獲取訊息,然後使「情感」產生變化,再來採取對此的「行動」。也就是說,應該「感覺→情感→行動」這樣的模式。舉例來說,正在睡覺的貓咪(牠的身體),一旦從「感覺器官」獲得「肌肉正處於僵硬痠痛」的訊息,就會在瞬間產生「不舒服」的「情感」,然後為消除這種狀況而有所「行動」。牠勢必會全身大大地伸展,以消除身體的痠痛。人類在感情和行動之間 加進了「思考」這個流程然而,就人類來說,在感情和行動之間,加進了「思考」這個流程。也就是所謂「感覺→情感→『思考』→行動」的模式。以人類來說,因「先進社會化」的特徵,導致對於以「感覺→情感→行動」的模式產生行動的現象,決定靠「思考」來將它抑制住。這是因為直接採取帶有情感的行動,有可能在社會上帶給自己不利的影響。依賴先進的機制 是感覺變遲鈍的主因小孩會直截了當地把感受透過情感表達出來,然後將此轉為行動。如果看看嬰兒,就可以清楚了解了。然而,變成大人之後,憑著人生經驗的累積,學習忍耐,變得不會從「感覺→情感」直接產生「行動」,這可以說是,身為人類,所謂「用腦」的先進機制。然而,我認為,太過依賴這先進的機制,是感覺變得遲鈍的主要原因。身體受到的「感覺」、據此產生的「情感」,勢必也在沒有「思考」的判斷下,就無法被體認到吧!反覆靠著「思考」,抑制並忘卻細微的「感覺」和帶給自己在社會上不利的「情感」,長期這麼做,終於變得體認不到它們的存在,連身體的不適也變得察覺不出來。因此,也有人察覺不出自己的身體處於僵硬痠痛,直到狀況非常惡化,才終於察覺到。或者,察覺不出身體的平衡崩壞,而無法靠自己來修正它,進而,縱使察覺到自己的身體不適,但如果沒有人來指導的話,就不知道消解它的方法。怎麼做才能消除自己(的身體)不舒服的狀態呢?如果是動物的話,則會毫不考慮,也不用指導,就能知道,並做出該做的行動,對吧!以剛才的貓咪為例,牠就沒有接受過伸展作法和時機的指導。(本文摘自/走路回春法/出色文化)

擁抱困境 從正面冥想練習

擁抱困境 從正面冥想練習#思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正念與冥思中,毋須刻意維持大腦運轉,「待機狀態」是可接受的,如果你注意到此時的自己正在以譴責咒罵的方式批判,同樣地,純粹觀看它,並將注意力拉回當下、純粹體驗它,如果你發現自己正陷入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裡,拍拍肩膀提醒一下自己(此處描述的是一個「心理動作」,而非「實際動作」),同樣將注意力引導回當下的感受,上述的練習能讓你與勇氣連結,你將不再視自己為一位受害者。無力感的危機會成為轉機如同我們已見的,我們難免會為自己的人生經驗編寫一套旁白或注解,不時地譴責自己與他人,或是為自己與他人脫罪,這些故事是一套模式既定的偏見,是對人生困境的解釋和說詞,使我們與「真誠表達問題」完全脫離,正念冥想能將我們從這套逃避的思維中釋放,幫助我們進入現實的明朗,而非躲入虛幻的隱晦,充滿無力感的危機會成為轉機,我們將擺脫杜撰的劇情,走過困境,迎向新的生命篇章。專注於當下、與現狀共處因此危機中的挑戰是:專注於當下、與現狀共處,即使這樣你不會感到愉快,但在同時,力量和智慧的內在本質已在不遠處盤旋,隨時等待親自造訪的契機,矛盾之處在於,你必須願意踏進更深層的絕望,才能觸碰到希望,這是「冥想」化為「信任」的具體呈現。當我們能夠無條件地接受、擁抱困境,困境就能化身為某個新事物的門檻,從前「兩者擇一」的思維將進化成「兩者兼具」的思維—該如何辦到呢?這不是縱身躍入未經探勘、充滿無助的的荒涼之境,揮舞著「希望之旗」並宣稱一切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就成了,而是要停駐在絕望裡,同時讓內在的真誠為我們打造一個環境,允許「真實改變」在其中發生,在深層的正念中,我們絕對有機會達到這個境界。(本文摘自/信任的療癒力/啟示出版) 

多閱讀、保持初心!4訣竅 鍛鍊思考力

多閱讀、保持初心!4訣竅 鍛鍊思考力#思考

1)與自己有約 規劃時間去思考、反省、思忖、懷抱遠大的夢想。我覺得我們都有義務為這個世界貢獻最好的思想和智慧。每週我都會在行事曆裡安排至少三小時的思考時間,週五的午餐過後就是我的時間。我會在一整週內隨時寫下問題,週五挑一、兩個問題好好地深入思考。比爾.蓋茲也會安排個人思考的時間。亨利.福特說過:「思考是最難的工作,可能正因為如此,才那麼少人思考。」 2)多閱讀 你可以看非小說、小說、報章雜誌、期刊、電子報、部落格、網站、麥片盒子、任何東西。但你閱讀時,需要涵蓋觀點不同的作者,包括你不太認同的作者,想法與你不同的作者,或生活經驗不同的作者。閱讀讓你嘗試他人的思維,挑戰你個人的思維。它讓你思考不同的理念和觀點,幫你想像多元的世界,思考替代方案,培養邏輯、推理和知識,帶你認識新的人物和地方,拓展你的想法,開闊你的視野,培養你清楚思考及創意思考的能力。 3)培養初心 日本有個概念叫「初心」,亦即「初學者的心態」。禪宗學者鈴木俊隆為初心下的定義是:「這不是指封閉的心靈,而是完全騰空,準備好接收新事物的心。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它隨時都準備好接納任何東西,對一切都是開放的。初學者的心中有多種可能,專家的心中則少有可能。」當你培養初心時,不會有預設的包袱及設計師那種「我懂」或「我覺得」的標籤。你是帶著好奇、驚訝、謙遜和興趣去接觸新事物。你願意成長及學習眼前的任何東西,就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即使你很有經驗,也不要把他人的想法或建議拒於門外,或是以你早就知道答案的心態去思考。勞倫斯.博德特(Laurence G. Boldt)在《禪湯》(Zen Soup)裡寫道:「只有空杯才有可能注入東西,所以只有從內心清出你自以為知道的東西,才能接納新的經驗,獲得智慧的恩典。」 4)淬鍊與濃縮 你是否曾以為你很瞭解自己的觀點,但是要你解釋時,才發現你講不出來?或者,你想要寫一個主題,才發現你的想法很模糊?那種情況發生時,你應該把想法淬鍊與濃縮成一、兩個精簡的句子。以前,這種技巧稱為「電梯簡報」,意指在你和執行長一起搭電梯的40秒內,他問你:「有什麼新鮮事?」你已經準備好連貫又簡潔的答案。我先生很有技術天賦,他是用流程圖來幫他濃縮思緒。我有一位習慣口語表達的朋友,她會錄下平常自己講話的片段。我自己身為作家,則是透過寫作來磨練思考,那是我掌握思緒及找到個人聲音的方法。你可以使用對你有效的任何方法,把那些想法記錄下來,先擱著,以後再拿出來複習。當你拿出清單來複習時,假裝那是別人的想法,懷抱初心面對它們。(本文摘自/大膽起步/遠流出版)

樂閱讀/花短短5秒思考 工作、生活將變得順利

樂閱讀/花短短5秒思考 工作、生活將變得順利#思考

要改變從過去到現在的做事方式是很困難的;然而,繼續過去的做事方式,就算付出如今的兩倍努力,成果也幾乎不會改變。「努力不夠。」「要更加油才行。」研習時經常有人這麼說,但這只是轉移問題焦點罷了。「做不到都是自己的錯、別人的錯、公司的錯。」這種說詞也是轉移問題焦點。「問題就出在做事方式」。如果不能正視這一點,今後你還是只會擦掉溢出杯子的水,永遠解決不了問題。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改變做事方式呢?那就是:在行動前加入五秒的「某個步驟」。光是這麼做,就能獲得很大的改變。「思考短短的五秒。」只要加入這個步驟就行了。只要思考短短的五秒,你工作起來會更輕鬆,你的行動也會轉變為拿得出成果的行動。明明那麼努力卻老是得不到該有的成果,努力還無法獲得周遭的好評,這些都只是因為你「少了這五秒思考的步驟」罷了。原因就是出在這麼小的地方。思考後再行動,伴隨而來的是成果。這麼做,將使你工作效率大增,面對工作將更加游刃有餘。一拿出成果,周遭的人也會對你刮目相看。「喔,有用腦子思考過才行動嘛!」「工作能力變強了嘛!」像這樣,你將實際感受到他人對你的好評,工作起來也將輕鬆十倍。就拿我自己來說,比起在被周遭視若無睹的環境中工作,在受到周遭認同的環境中工作時,工作時的幹勁絕對要大多了。在此我想強調的是,之所以獲得好評,並不是周遭的人改變了,而是你懂得加入「思考」的步驟,才帶來出色的工作成果。來,請試著想像看看。懷著輕鬆心情工作的你是什麼模樣?受到周遭好評時,你有什麼心情?被重要的人重視、尊敬,你會露出什麼表情?(本文作者/鳥原隆志)(摘自/行動前思考5秒,擺脫費力又瞎忙的職場囧日子/商周出版)

樂閱讀/養成思考的習慣

樂閱讀/養成思考的習慣#思考

筆者認為,對商務人士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養成思考的習慣」。距今大約十年前,經營顧問家大前研一先生曾說:「日本人對知識過於怠惰。比方說,在電車內看見車廂廣告,其實可以去思考『如果是自己會怎麼樣做這個廣告』等等,像這樣養成經常思考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當時聽到他這麼說,我曾有過「一直思考不會累嗎」的念頭,但現在我已經非常能夠理解了。那麼,該怎麼做才能養成經常思考的習慣呢。首先,要先發現「養成思考力的重要性」。日本對知識的風潮是太過偏重於知識的有無。舉例來說,我們在義務教育中所學的東西,內容只要一張CD-ROM就裝得下了,很多東西輕易就能在網路上查到,更別說許多知識只要去請教懂的人就能獲得。與此相比,更重要的應該是將收集來的知識、情報與事實組合起來的能力,以及養成思考從這些既存知識中如何創造出新事物的能力,如此才能讓固有知識在變化激烈的時代中派上用場。想要養成邏輯思考,解決問題、得出導向具體行動的結論,這些都需要先努力培養個人的思考能力。接下來,當我們在會議或日常生活對話中被要求發表意見時,一定要能好好說出自己的意見。因為想要發表意見,就必須要養成隨時思考的習慣。連在搭乘交通工具移動時也總是在思考著什麼的人,就比較容易養成思考的習慣。不過一開始要在會議中說出一針見血的意見或許很難。當自己不具備足夠的知識和情報,以致無法做出有系統的意見時,請先用發問的方式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搞懂,然後再發表意見。持續三年這樣的練習,保證你的思考力就會突飛猛進。所以,請從今天就趕緊開始吧!  (本文作者/堀之內克彥)(摘自/主管不用做到死,下屬績效也能百倍奉還的用人術/商周出版)

樂閱讀/思考是可以學習的

樂閱讀/思考是可以學習的#思考

思考方式受文化傳統背景、環境給予的教育、個人經驗與性格影響。雖然這些因素難免影響一個人的思考型態,但也並非絕對。那些傑出人士旁邊的人不也處於雷同的環境嗎?為什麼未必如此成功?與他相似個性的人也不見得有如此傑出的成就!造成非凡成就的因素或許很多,但有件事是必要的,就是正確的思考。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知識只有掌握在擅於思考的人手中,才有價值。」領導學家麥斯威爾(John Maxwell)則說:「多數教育機構的問題,在於他們試圖教導『思考內容』,而不是思考模式。」思考力是可以學習的,或者應該說是必須學習的,因為這是造化一生的根本原點,也是每個人可以從自己做起的地方。外在的因素,人、事、地、物都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掌握,自己要怎麼看,怎麼想,只有自己可以決定。佛學所修練的智慧正覺與開悟,也是一種思考領悟的學習。「渡」是明悟後的自然結果,就是當人有修成,明白道,懂得想,則能渡己,也可渡人。每位傑出的人物往往有獨到的思考、累積人生際遇所產生出來的思維風格,由此造就不凡的事蹟。對愛迪生而言,實驗室被火燒了,只不過燒掉了失敗的實驗!對銷售員而言,別人的拒絕只是讓他比前一位客戶更接近成功百分比的機率!對林書豪而言,挫折能讓他更明白打球的目的!對賈伯斯而言,被蘋果公司革職才使自己進入人生更有創意的階段!對陳樹菊而言,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使人印象深刻且鼓舞的是反差頗大—初期的遭遇與後來結果差別極大—的生命故事。而其中的過程,顯示一個人的做法不同、耐力不同,但關鍵的原點是這人的想法不同,以至於他面對挫敗或困境時可以把心思放在如何走下去,而不是怪罪無奈,怨恨自憐。能夠走出突破開創之路所需要的毅力、智慧、眼光等,其實就是思考能力。(本文作者/杜慕恆)(摘自/想要好人緣,聖經都有解/啟示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