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

上腹部反複疼痛 當心膽結石作祟

上腹部反複疼痛 當心膽結石作祟#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人上腹部的疼痛,容易當成是胃痛處理,但要小心可能是膽結石作祟。身體反覆疼痛是重要警訊,而腹部疼痛更可能潛藏的沈默殺手。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曾譯諏醫師表示,最近有位五十歲患者,過去十幾年來,因胃酸過高,飽受腹部悶痛困擾,近日卻出現針刺般的陣痛反覆發作,且持續長達一個月之久,每次發病都讓他冷汗直冒,即使吃胃藥、求醫,都無法改善,直到有次在晚餐後不久,這名患者竟然痛得暈了過去,送急診才發現,原來是膽囊有多顆結石,導致嚴重疼痛。事實上,胃、膽、十二指腸的位置十分接近,很多人會將上腹部疼痛,誤認為是胃痛,而延誤就治時機。  膽結石病患在急性疼痛發作時,會出現發燒、起寒顫,上腹部反覆疼痛等典型症狀,有人則會在吃飽飯後,不久即感覺上腹部及右上腹部漲痛,有時還會痛到右肩及背部,伴隨著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嚴重到半夜痛醒。大約三分之二的膽結石患者,在第一次膽石症發作後的一至二年內,會反覆發作,為了避免反覆發作及嚴重的併發症,需要接受治療。在治療上,傳統的剖腹式膽囊切除術,傷口大,術後休養時間較長,傷口感染和心肺併發症的機率也較高。如果患者年老體衰,或罹患糖尿病、心肺疾病、肝硬化、慢性腎病變等疾病,手術的風險性也相對提高,目前只保留在下列情況下選擇剖腹切除,包括不適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發現膽囊嚴重發炎、沾粘,或膽管受損需修補。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引進,對飽受膽結石作弄的人無異是一大福音。只要全身麻醉後,在腹壁上開四個小洞,不僅傷口小,美觀,術後一至二天即可出院,一星期後即可正常生活,且傷口感染和心肺併發症的機率也降低,成為膽囊切除術的優先選擇方式。曾譯諏醫師也叮嚀,有下列情況不適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侵襲性膽囊癌、凝血病變,以及腹腔內沾粘。

膽結石患者吃油膩食物 為何上腹痛?

膽結石患者吃油膩食物 為何上腹痛?#膽結石

隨著年節的氣氛到來,民眾在飲食上常常忽略「忌口」,因此容易出現腸胃道疾病。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胃腸肝膽科鄭興醫師呼籲民眾不要因為一時的嘴饞或是僥倖認為偶爾吃一次不礙事,而毫無忌憚的大吃大喝,否則「病從口入」!農曆春節期間民眾除了玩樂之外,免不了吃吃喝喝,但逞一時口慾伴隨而來的是,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與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鄭醫師表示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本身的刺激性或不易讓人消化、食用了含細菌或毒素的食物或是受到病毒感染。鄭興醫師說明大部分的症狀是輕微的,民眾只要飲食清淡或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適當的水份和電解質,不適的症狀就會獲得改善。倘若出現嚴重腹痛、血便、一天內持續水瀉超過六次、腹瀉超過兩天、身體出現脫水現象或胃腸道症狀伴隨發燒者,建議至醫院就診,由專業醫師診療緊急腹部問題,給予藥物治療。以上情形若是出現在小孩、老人或免疫缺陷患者時,應立即就醫。鄭興醫師也提及,過年常吃到的蜜餞、開心果等食品應要細嚼慢嚥,避免食道異物阻塞。尤其是家中有小孩、老人、中風者、吞嚥困難病史的人,更應該格外注意;民眾在春節期間伙食準備較平常豐盛,大魚大肉不忌口,但有逆流性食道炎病史的患者必須斟酌用量,同時少吃刺激性及其他會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才可降低「火燒心」復發的機會。鄭醫師另外補充,肝病、胃潰瘍、胰臟炎的患者,應該節制飲酒,身體才不會有較多的負擔。而有膽結石病史的患者,若吃完油膩的食物後,右上腹開始出現持續疼痛,可能是膽囊或膽道石卡住造成發炎而疼痛,應馬上就醫診療。

婦女吐出膽結石 成救命關鍵

婦女吐出膽結石 成救命關鍵#膽結石

嘴巴也會吐出膽結石?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因肚子絞痛送急診,竟嘔吐出四顆各約一點五公分大的膽結石,雖然大家感到難以置信,但這一吐卻成救命的關鍵診斷線索。在外科醫師緊急手術取出卡在小腸中約4乘3公分的大結石後,讓阿嬤免於因膽結石腸阻塞引發敗血而可能致死的悲劇。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指出,當天接到通知趕到急診室會診時,在病人吐出的膽汁、食物殘渣中,赫然可見四顆結石,在行醫的印象中還未曾碰過這種情況,即時在國外應該也同樣不尋常。但這卻是膽結石掉落十二指腸後進而造成小腸阻塞的重要線索,在影像檢查發現下腹部確實有明顯陰影。如果再多耗一個晚上,就沒機會搶救。在趕緊送進開刀房取出腸內的結石,恢復小腸的暢通後,阿嬤在十天後出院。延伸閱讀「膽結石」: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168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膽結石

不少罹患過膽囊炎男病患,都有腹痛在地上打滾的痛苦經驗,到底膽囊是甚麼樣的功能?為何如此容易結石?膽囊為一個可伸縮的囊狀物,主要是儲存膽汁與調節膽汁的分泌。膽汁主要是幫助身體分解脂肪,使人體易於消化吸收,同時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廣義的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總膽管及膽囊結石等,而一般俗稱的膽結石則是指膽囊結石。 由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鹽結成顆粒狀結晶並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最後形成卵石狀的固體物質。它的大小不一。成年人口中大約10%成以上有膽結石症,幾乎沒有症狀,發病年齡不一定,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甚至有高達 30~40% 成的人有膽結石。 膽結石的症狀多半是感到右上腹或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以後。有時這種陣發性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胸部或右肩,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造成阻塞,會引起膽管炎造成黃疸,容易變成敗血症。 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分別是:1.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者。2.中高年齡婦女。3.孕婦,特別是多次懷孕者。4.長期服用避孕藥、降血脂肪製劑者。5.肥胖者。6.患有溶血性貧血、肝硬化、糖尿病、寄生蟲及酒精性肝病變患者。7.嗜食高熱量、高油膩、高糖份食物等飲食習慣不佳者。8.精神壓力大:精神受到壓抑、食慾不振、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進餐時間過短、水份攝取太少等。 膽結石的治療,不論患者是否出現症狀,腹部超音波可以快速又有效地加以診斷。膽結石一定要接受治療嗎?目前醫學界多半建議,出現症狀或符合以下條件者,才考慮接受治療: 1.膽管結石合併嚴重阻塞、感染、休克的患者。 2.長期反覆發作的感染及阻塞,採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 3.膽道有結石嵌塞或狹窄者。 4.曾經發生膽囊結石造成積水或積膿、急性化膿及壞疽性膽囊炎者。 5.因膽囊結石且合併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高危險群者,但必須在病情穩定時才可進行治療。 其治療方式有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的危險性會隨著年齡增加以及是否有肝硬化、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心臟血管病變等因素的存在而增加。切除膽囊後剛開始進食時,會因為脂肪消化不良而導致輕微腹瀉,只要假以時日再配合低脂飲食,「無膽之徒」仍然可以享受美食喔!

美醫學雜誌:每天3杯咖啡,降罹癌風險

美醫學雜誌:每天3杯咖啡,降罹癌風險#膽結石

美國醫學雜誌指出,每天喝3杯咖啡,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會降低1/5,而男性每天喝3杯咖啡,有助於減少40%膽結石的風險。不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喝咖啡還是要適量,喝太多也不利健康。雖然研究發現,每天喝3杯咖啡的人降罹癌風險,不過另一研究指出,得到心臟病發病風險也增高!專家解釋,喝完3杯咖啡後,心臟跳動的更快,這會引起血壓明顯上升。此外,國際肝臟學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有慢性C型肝炎的人,每天喝3杯咖啡,可降低肝炎惡化的機率;不過該研究只是在病人中選取喝咖啡與不喝的人做比較、分析,並未做臨床醫學實驗,因此僅供參考。然而喝咖啡還是必須適量,研究指出,若喝太多咖啡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失眠、心悸、焦慮等,甚至引發咖啡因中毒,反而不利健康。

你知道膽結石併發症死亡率可達20%嗎?

你知道膽結石併發症死亡率可達20%嗎?#膽結石

文/署立基隆醫院一般外科翁書賢醫師近年來,因國人飲食的日漸西化,攝取各種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使得罹患膽結石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而年輕人因為膽結石而成為「無膽族」的也不在少數。到底膽結石的成因為何?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膽囊是附在肝表面的一個梨型袋子,具有存放及濃縮膽汁的功能;膽汁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由卵磷脂和膽固醇依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而膽結石就是因為膽汁的比例改變了,造成膽汁的凝固結晶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可能小如一粒鹽,也可能大如一個橄欖。膽結石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成年人口之中大約一成以上有膽結石,發病年齡沒有一定,但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隨著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間甚至有高達三、四成的人有膽結石。署立基隆醫院翁書賢醫師提到:尤其是懷孕婦女、或長期服用避孕藥物及停經藥物的女性更容易發生膽結石;另外,肥胖、糖尿病、胰臟疾病、肝炎、高脂肪的飲食、先天性的脂肪異常及腸道手術後均有可能造成膽結石。因為膽汁無法順利排出,主要常見的症狀有多發生在飯後的噁心、上腹不適、疼痛、右上腹壓痛等,嚴重的話會伴隨發燒、黃疸、膽囊炎,膽管炎,胰臟炎等。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膽結石是沒有症狀的。因此一般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的情形發生。翁書賢醫師說:膽結石很少可以自然排出來,通常採用藥物及低脂飲食治療,治療期長約一年半至兩年,有效率則為40%上下。最終大多仍須以外科手術(目前絕大部分病人都是採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除。對老年人而言,其第一次的膽結石併發症往往較嚴重,死亡率可達20%,須特別加以注意並積極治療。相較於傳統的開腹式膽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疼痛較低,病人恢復的速度也較快,一般約2~4天即可出院。但像懷孕的婦女、或是膽囊發炎嚴重的患者就不適合做這樣的手術。翁書賢醫師也要提醒大家:如果術後有發現寒顫、發燒、持續嘔吐、噁心、咳嗽呼吸困難,或是任何不知原因食慾不振、疲勞等均須立刻到院接受檢查。署立基隆醫院翁書賢醫師又說: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也要視其情況來調整,不過大體上有一些通則可以遵循,除了多運動,飲食原則以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為主。許秋萍營養師也提到:平時應該多增加水分的攝取,可多喝檸檬水,補充維他命C,另外也要多注意避免攝取過鹹、及高草酸(大量的菠菜、巧克力、紅茶)、動物性蛋白質(肉類)的食物;已經切除膽囊的患者也務必要低油飲食。

治療膽結石 中西醫合併效果佳

治療膽結石 中西醫合併效果佳#膽結石

膽結石是國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現代人飲食西化,高油高熱量食物攝取過多,使得膽固醇結石發生率增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消化內科主任吳炳燁表示,膽結石主要成分有以膽固醇為主的【膽固醇結石】,及以膽色素鈣為主的【膽色素結石】。前者與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過高有關,後者則與體質及溶血性貧血有關。歐美國家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發生率較高,東方人則是以色素結石較多,較易發生膽結石的族群包含女性、懷孕、肥胖、快速減肥、服用女性賀爾蒙、糖尿病患者。吳炳燁說,膽結石可以毫無症狀,病患常常是在體檢時意外發現。膽結石由於是可移動,當它往前滑動,阻擋膽囊出口時,會引起膽汁無法排出,此時就會有右上腹疼痛感,這種疼痛常發生在飯後或是夜間,疼痛程度會越來越強,持續1-2個小時後緩解。如果結石卡住出口時間太久,就會引起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胰臟炎等,危險性極高。若排出至腸道,有時卡住腸道也有可能引起腸阻塞。目前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為主要診斷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醫師黃伯瑜指出,古代沒有超音波檢查,因此要從臨床表現來推論。古人觀察到有些人吃東西容易脹氣、胃口不好或消化不良、右上腹常感悶脹不適,嚴重時會疼痛。這些人多半是飲食不節制,或者常常生氣、情緒壓抑的人。因此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情志不暢會引起肝膽疏泄不利,脾胃運化失調,導致津液不正常運行而成濕濁,鬱久化熱,薰蒸煎熬而成膽石。黃伯瑜建議,患者飲食以清淡少油為主。對於已經併發急性膽囊炎或是反覆膽囊疼痛患者,應施行腹腔鏡手術進行膽囊切除術。藥物治療可以幫助因開刀風險過大無法開刀的患者、或是症狀輕微者。針對結石小於一公分、膽囊排空良好、且為膽固醇結石的患者,可以考慮以藥物治療,治療一至兩年,大約有三到四成患者膽結石可以溶解或排出。中醫治療原則是「疏肝利膽,健脾化濁,清熱活血」。黃伯瑜指出,其作用可能使膽管與膽囊平滑肌收縮穩定,使膽固醇與膽色素分泌正常,並且減輕局部發炎反應,因此同時併用中醫方藥與西藥利膽劑並不衝突,還可能有相輔相成之效,或是降低復發機會。一般會依據不同表現而選用柴胡舒肝散、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大柴胡湯等複方,再加用雞內金、鬱金、金錢草等單方,經中醫師診斷後才能開立適當處方。由於膽結石時常會復發,患者仍應定期追蹤,透過中醫師與西醫師合作,從診斷、治療到追蹤,可以提供更為全面性的醫療服務。

急性膽囊炎,儘早腹腔鏡手術恢復快

急性膽囊炎,儘早腹腔鏡手術恢復快#膽結石

一位85歲的老太太平日身體硬朗。某日清晨,突然從睡夢中痛醒,右上腹有明顯疼痛,家人趕緊把她送到醫院,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膽囊內有結石,膽囊明顯腫漲,膽囊壁明顯增厚,醫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因老人家身體狀況良好,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後恢復順利。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肝膽腸胃外科楊銘棋醫師指出,急性膽囊炎是急診很常碰到的腹痛病症,95%的個案會合併膽結石;病患常在飲食後兩三個小時開始覺得右上腹或上腹疼痛,午夜發作者也很常見。楊銘棋醫師表示,以往治療急性膽囊炎,常是先嘗試用保守療法,也就是讓病人禁食,並投以抗生素治療及補充水分。如果病人症狀有改善,則在住院5到7天後讓病患回家,等幾個星期過再請病人回院接受手術切除膽囊,若病患對抗生素反應不佳,持續腹痛難耐、發燒不退或膽囊破裂,則只好進行緊急膽囊切除術,此時病患身體狀況往往較剛住院時差,且局部由於發炎時間較久,粘黏程度會更嚴重,手術更難處理,甚至只能先以導管引流膽囊內的膽汁而不宜進行手術。目前由於腹腔鏡手術的進步,除非病患身體狀況不宜手術,否則對急性膽囊炎患者而言,儘早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被認定是一值得推薦的選擇。腹腔鏡手術最怕的是嚴重局部粘黏,因為粘黏的程度與發炎時間長短有關,因此儘早手術可以減少因粘黏而增加手術的難度,甚至因粘黏而需改為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楊銘棋醫師表示,他在過去三年多連續手術處理了約150例急性膽囊炎個案,需改為傳統開腹手術者只有4例,轉變率約3%(在文獻上,需改為傳統開腹手術比例大約是10%)。腹腔鏡手術的病患因傷口小,通常手術約3天到5天即可出院,較傳統保守性療法再加上手術治療,可省下不少時間與體力的耗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