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非痔瘡而是癌!熟男長達1個月排便出血如血崩

非痔瘡而是癌!熟男長達1個月排便出血如血崩#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病患若有血便不止的情況千萬不能輕忽!尤其是併有痔瘡、潰瘍或胃出血者,即使抽血、指診、糞便潛血檢查等結果皆正常,也不該疏忽大腸鏡檢查的療程,以免錯失癌症治療黃金期。43歲的賴先生,從國中開始就血便不斷,每次出血都像大血崩,當時醫師診斷是痔瘡引起,久而久之他也不以為意,直至去年3月,至美國洽公、餐餐都吃肉類及辛辣食物,回台後出現胃悶痛、排便大出血長達1個多月,於是緊急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造成血便因素多 大腸鏡確診才安心!一連串檢查顯示顯示,抽血、糞便潛血皆無異常,但醫師指診發現直腸有個2公分左右的潰瘍,初步懷疑是造成血便的原因,醫師為求謹慎,堅持安排賴先生做大腸鏡篩檢,透過病理切片證實為直腸癌第3期末。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郭立人醫師表示,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讓他覺得病人肛門流血的情況不容忽視,當初若未替病人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可能只會認為血便是因直腸潰瘍所導致,而錯失直腸癌治療的時機,同時呼籲民眾若出現血便情形,不應輕忽,立即求診確保自身健康。

血便以為長痔瘡 檢查竟是晚期腸癌

血便以為長痔瘡 檢查竟是晚期腸癌#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8歲的王先生,腹瀉及血便的情形已經有一年多,但他認為是痔瘡,故不以為意,等到體重越來越輕及開始出現疲累、胃口變差的情形後才就醫,結果在升結腸處發現一顆腫瘤,切片後證實為惡性,診斷是第三期大腸癌,王先生震驚之餘接受手術切除,也改變了過去愛吃肉不愛運動的壞習慣,目前正在接受化療。衛福部臺南醫院李艷林醫師表示,據國健局統計,台灣癌症新發生個案最多的就是大腸直腸癌,平均每天就有30人被診斷為大腸癌,有13人因大腸癌死亡。此外,隨著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下,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愛吃肉不愛運動 大腸癌先找上你李艷林醫師提醒,早期大腸癌沒有任何異常狀況,若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體重減輕等情形,往往已經是大腸癌第三、四期。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超過50歲、曾有大腸直腸癌病史或有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有大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瘜肉症、高脂肪飲食、體重過重、少運動、抽煙等。李艷林醫師呼籲民眾,對抗大腸直腸癌,早期發現及治療是最重要的。平日飲食則應多吃蔬菜水果,減少動物性脂肪及燒烤食物類的攝取,戒煙戒酒多運動,並利用政府提供的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樂閱讀/輕忽便秘?當心引起痔瘡與肛裂

樂閱讀/輕忽便秘?當心引起痔瘡與肛裂#痔瘡

便秘自我檢測近十幾年來,牛排、炸雞、漢堡、薯條等西式飲食大舉入侵台灣,使得台灣人的飲食越來越西化,加上生活壓力日漸增加,便秘人口也跟著大幅度成長。便秘不是一種疾病,但是一種非常惱人的症狀。有些人每回如廁完畢後,就如同打了一場硬仗,汗流浹背不說,還全身虛脫。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便秘問題,就快進行下面的檢測吧!如果符合其中一個現象,就要多注意囉!便秘為何找上我?很多人都以為大便不順就是便秘,其實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是「每週解便少於3次,而且你的便便都是硬的,每次排便時都必須要用力」才是便秘。大家都以為,水喝得少、蔬菜吃得少是造成便秘的主因,其實便秘沒有這麼簡單。便秘的原因可以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功能性便秘」(非阻塞性便秘),一種是「器質型便秘」(阻塞性便秘)。大部分人便秘的類型屬於功能性便秘,通常都是因為壓力、飲食過於精緻、膳食纖維攝取過少、缺乏運動所致。這類型的便秘,只要調整飲食、生活型態,就能獲得明顯改善,不用太過擔心。「器質型便秘」是比較需要擔心的類型,這種便秘多為疾病所引起,例如腸阻塞、腫瘤等,因為腸道內發生了病變,使得便便無法順利通過。便秘自我保健看過來/大部分的人都有過便秘的經驗,雖然,功能性便秘不是大問題,不過,如果長期沒獲得改善,還是有可能引起痔瘡及肛裂等併發症。所以,趁便秘問題還不是太嚴重時,好好正視它、改善它吧!1)喝足夠的水,每天起碼要喝8~10杯水。2)有便意時,不要忍住,應該馬上到廁所解決。3)多攝取膳食纖維,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可以多吃。4)養成多運動的好習慣,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5)每天起床趁著空腹,喝一杯常溫的水,能促進腸胃蠕動!6)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鐘按摩腹部數次,能有效改善便秘。關於便秘,你一定要知道/因為便秘太常發生了,所以很多人不把它當作一回事,但千萬不要小看便秘對健康帶來的危害。長期持續有便秘問題,輕則誘發痔瘡、肛裂,甚至脫肛,若本身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解便時過於用力,可能會引發心臟病、腦血管意外。再者,長期便秘代表體內廢物、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對較高。有些人認為喝酒可以幫助消除便秘,其實,酒精的確可以刺激腸胃、促進通便作用,而容易引起下痢或軟便,但無法藉此解決便秘問題。而且過度飲酒反而會影響通便。健康小叮嚀/千萬不要養成依賴瀉藥、軟便劑的壞習慣。(本文作者/王康裕)(摘自/不吃藥最健康/大喜文化出版)

非痔瘡!血便恐是大腸癌警訊

非痔瘡!血便恐是大腸癌警訊#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高達42%,為國人癌症死因第3名,僅次於肝癌和肺癌,而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頗為類似,一般人常因此延誤就醫,為此,醫師提醒若有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現象,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或當成痔瘡置之不理,因為血便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顏伯翰醫師表示,排便出血、大便習慣改變或排出像鉛筆般的細便、與腹部出現不明原因疼痛或絞痛時,民眾都應該提高警覺。愛吃肉者罹腸癌機率增顏伯翰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代人外食多,攝取太多肉類和脂肪,會使腸道內膽酸分泌增加,而腸中的害菌會將膽酸代謝成致癌物質。此外,過量的脂肪、蛋白質會成為害菌的養料,使得罹癌機率增加。顏伯翰醫師說,超過60歲者,恐有5成的人大腸內長著息肉,且息肉有惡化成癌症的可能,因此呼籲40歲以上無症狀者每年應進行一次直腸肛門指診;50歲以上者,每年需進行一次直腸肛門指診及糞便潛血試驗、且每3-5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每1-2年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可降低15-43%大腸癌的死亡率,早期發現大腸癌,治療後存活率高達90%以上,故醫師提醒平時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減少動物蛋白及脂肪的攝取、多吃高纖維食物等,都可降低致癌風險。

久坐沉迷3C遊戲 當心痔瘡先找上你

久坐沉迷3C遊戲 當心痔瘡先找上你#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痔瘡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一位17歲的高職男生,因肛門腫脹求醫,到門診時連坐下都有困難,對病情卻支吾其詞,經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診斷,確認為痔瘡急性發作,以手術治療後,才解除令他難以啟齒的疼痛不適。大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徐大聞表示,近來,年輕的嚴重痔瘡病患越來越常見,應該與沉迷電腦遊戲或是社交網路,久坐不動有關。徐大聞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因為熱衷玩線上遊戲,有時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前來就醫時,因急性靜脈血栓,痔瘡已腫到肛門外,痛得不敢坐下。由於症狀嚴重,為了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因此以手術根治。徐大聞指出,痔瘡的成因往往是因為長期便秘與肛門血液循環不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愛吃肉、不喝水、蔬菜水果攝取不足,便秘的比例逐年提高,若是再因為打電腦長時間久坐不動,更容易引起痔瘡急性發作。徐大聞提醒,平時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果,不要久坐,最好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站起來活動一下,而且最好坐硬式椅子,而不要坐有軟墊的椅子,以免肛門口血液循環受到壓迫。若是發現肛門出血,且顏色鮮紅,多半是痔瘡所致,此時應儘快就醫。輕度的痔瘡可塗抹藥膏或以溫水坐浴來舒緩症狀,若症狀嚴重,建議接受手術根治,以免一再復發。

正妹放痔瘡惡化不管 聯誼時痔瘡當場炸開出血送醫

正妹放痔瘡惡化不管 聯誼時痔瘡當場炸開出血送醫#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常久坐不起的女性低頭族要注意!根據統計,有近四成15到25歲的女性,菊花都曾經遭到痔瘡的攻擊。而最近因為許多手機遊戲的流行,讓許多女性民眾愛不釋手,寧願坐在沙發上好幾個鐘頭,也不願起來動一動走一走,導致近期來因痔瘡就診的民眾暴增。開業診所醫師鍾雲霓就指出,近幾個月因痔瘡而就診的女性暴增兩成,其中大多數都是低頭族。正妹迷糖果久坐不起痔瘡惡化 聯誼「糗爆菊花」鍾雲霓指出,她的門診上就有一為二十四歲的年輕正妹,因為最近瘋迷遊戲「糖果」,屁股幾乎黏在沙發上不起來,沒想到讓她原本就有的內痔毛病,頓時惡化不少。而這位正妹苦笑表示,因為中了「糖毒」大概只有外出覓食與上廁所時,才會離開沙發,使得痔瘡日漸惡化,但因為怕看診尷尬,所以就只好放著不管。正妹進一步指出,因為放著痔瘡不管,導致有次參與聯誼活動時,當場痔瘡爆裂出血送醫,讓她尷尬不已,也不敢接受異性的追求了。就醫時,痔瘡外觀看來如同「炸開的菊花」一般,還好透過醫院手術後,終於「菊花微笑綻放」,如獲新生,又可過正常生活。有痔瘡就要快治療!對此,鍾雲霓呼籲,避免痔瘡最好的方式,第一、多喝水與多吃粗纖維,第二、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第三、養成每日規律排便的習慣,如果在痔瘡或任何肛門問題剛形成時馬上就醫,越輕度的問題可以用越簡單的方法解決,恢復速度也越快,千萬不要等到痔瘡惡化隨時都有炸開危機時才就醫。

肛門流血誤為月經 竟是罹患低位直腸癌

肛門流血誤為月經 竟是罹患低位直腸癌#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38歲何姓女子,2010年3月發生出血狀況,誤將肛門偶爾的流血當作月經達三個月之久,一直到出血情況加劇,才到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在肛門口處有一個4公分大的腫瘤,經切片證實為惡性腫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郭立人表示,罹患低位直腸癌(腫瘤離肛門口3-5公分)幾乎很難保留住肛門,外科醫師對病人的處置多以手術切除肛門並作永久性人工肛門替代,但許多直腸癌患者一聽到肛門無法保留,乾脆就放棄治療。郭立人指出,傳統治療直腸癌基於切除腫瘤的考量,不得不施以肛門全切除術併施行人工造口,因而對病人身體、心理與生活造成強大衝擊。郭立人則建議可進行「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手術,雖繁複、困難且耗時,不過對於生活品質方面的評估,九成的病人在排便功能上能有滿意的控制成效,也都能回復日常的社交活動,並不會因為腸道或排便的問題而有所影響。(圖片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出現血便要當心! 勿把腸癌當痔瘡

出現血便要當心! 勿把腸癌當痔瘡#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當你上完廁所後,發現大便有血、顏色暗紅,可得小心了!千萬別以為是痔瘡就不用檢查,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卻可以透過採便管在家做糞便潛血檢查,進行篩檢早期發現,若是等到排便習慣改變、血便,往往已經進入二到三期,因而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臺北市提供50至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使用1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不痛又方便,是目前我國執行大腸癌篩檢的最佳方式。市民朋友可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或洽詢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最新資料統計,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趨勢,98年已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100年有4千多人因大腸癌死亡,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因此大腸癌對國人產生的威脅絕對不可忽視。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周真貞主任表示,大腸癌是目前少數可經由篩檢及早發現的癌症,且越早發現治癒率也越高。歐美國家研究顯示,實施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30%的大腸癌死亡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查,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早期診治。

Menu